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93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具;

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但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

虽然《食物的消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但由于大多数消化器官的不可见性,学生的前概念是零碎的感性认识,要想突破难题,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和思维的源泉,所以在设计课程时,我除了让学生亲历馒头在咀嚼后的味道变化,滴加碘酒观察没嚼过和嚼过的馒头变化。

除给学生提供人体消化模型外,还增加了多媒体课件,以突破视觉限制,创设一个丰富的视听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食物的消化》在《课标》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概念: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学习内容:

了解自己,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知道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

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食物的消化》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单元的第3课。

这个单元共4课,分别是《多种多样的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和《饮食与健康》。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之上,通过对比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认识主要消化器官并初步了解各器官的功能,认识到食物消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

本课主要的科学实践活动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感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

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并进行交流。

第二个环节是画出消化器官。

让学生说出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之后,还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自己的理解,画出消化过程图。

这也是学生在本节课留下的学习和发展的痕迹。

第三个环节是描述人体的消化过程。

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这是讨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基于已有认知,思考和讨论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査找资料,了解食物在经过不同消化器官时发生的变化,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学生情况:

科学概念:

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既陌生有熟悉,他们零星知道某个消化器官,但不能全面的、完整的知道究竟有哪些器官及其作用。

除了口腔以外其他的器官都在人体内部,学生无法进行观察。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的、零碎的,不成体系。

科学探究: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科学推论。

2、能用文字、图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方式: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比较喜欢,但是也很抽象,难以直观的观察到,所以教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采取创设“馒头在口腔里的旅行”这个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超;

再让他们现场吃馒头,真切的来感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之后才利用预测、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兴趣,接着通过让孩子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画人体消化系统图,来发现回題,解决问題。

由于消化系统在学生的脑海中比较抽象,课程的最后我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手段:

1.创设“馒头在身体里的旅行”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这节课的任务——了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2.运用前一课《食物的营养》中学到的,在食物上滴碘酒,观察食物会不会变成蓝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3.利用希沃投屏技术展示学生的绘制的“馒头旅行线路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更有成就感。

4.教师准备人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食物经过的路线。

5.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消化的完整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

6.技术准备:

电脑、投影。

(一)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5人一组):

准备六块馒头,每位组员一块,多出来的一块用来对比观察。

碘酒一滴管,一次性水杯六个,用来盛放馒头和后期滴加碘酒,人体轮廓图1张。

2.人体消化器官图;

PPT;

人体消化器官模型。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彩笔和铅笔。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道消化就是食物逐步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的过程。

科学探究:

结合日常体验,猜测食物消化的路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科学态度:

对熟悉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分享彼此的想法,小组探究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人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绘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图”。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吕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特殊的地方旅行,去哪儿呢?

先请出导游——馒头。

猜到要去哪儿了吗?

是的,在馒头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要来一次奇妙的身体之旅。

看看食物都到达了人体的哪些地方,在哪里又发生了些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食物的消化。

(板书课题:

食物的消化)

学生被诱人的馒头图片吸引,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PPT出示“馒头”图片

1

分钟

体验探究

活动一: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馒头导游进入我们人体的第一站是哪儿呢?

对,口腔是食物经过的第一站。

2、在口腔里馒头导游又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呢?

3、馒头导游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探究活动:

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块馒头,让他们充分咀嚼馒头,之后将未咀嚼和咀嚼过的馒头进行对比,发现咀嚼后的馒头的变化:

变小、变湿、变软、由刚开始的没有味道变得有点甜。

3、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发生变化?

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

牙齿——磨碎舌头——搅拌唾液——湿润、消化)

4、小结:

正是在牙齿、舌头、唾液的共同作用下,食物由大变小,由干变湿,直到变成有点甜味的糊状。

5、再次质疑:

是不是一开始馒头就有甜味,(不是,是在咀嚼的过程中慢慢变得有点甜的。

)为什么馒头会变甜?

在咀嚼的过程中馒头可能变成了什么?

6、回顾方法:

上节课我们用碘酒检测出馒头里含有淀粉,是不是淀粉变成了糖呢?

我们再次请出碘酒帮我们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

7、深入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请各小组组长起立,待会由你们来负责滴碘酒,看下要求,先在未咀嚼过的馒头上滴碘酒,然后再给每位组员咀嚼过的馒头上滴。

注意要规范地使用滴管。

同学们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都会滴加的。

已经滴加碘酒的同学注意观察。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8、汇报:

你观察到了什么?

(未咀嚼过的馒头加碘酒变成很深的紫蓝色,咀嚼过的馒头变成了淡紫色。

)变色深的说明淀粉含量——高一些,变色浅的说明咀嚼过的馒头淀粉变少了,变成了糖。

9、总结:

馒头在口腔经过咀嚼后发生的变化,就是食物的初步消化。

活动二:

食物旅行路线图

1、馒头导游被咽下之后会去哪儿呢?

请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可馒头导游的旅行线路图却是固定的,馒头会到时哪些地方?

到达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画在人体轮廓图中,器官要明确,最好把名称标出来。

3、将各组绘制的路线图展示出来,问:

你觉得哪幅更合理?

4、小组间相互指出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5、同学们们猜测正确吗?

其实馒头到达的地方就是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请同学对照示意图,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6、馒头没有到过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示,做出判断。

7、我们知道了馒头到达器官的先后顺序,这些器官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大家清楚吗?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器官,要注意,因为我们是面对面地,我的的右边是大家的左边,不要弄错了哟!

8、食物到达的这些地方就是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

(板书:

消化器官)

活动三:

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

1、这张平面图告诉了我们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和消化器官的位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实的消化器官倒底长什么样呢?

我给大家带来了消化器官的模型,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地观察它们呢?

请各小组选择组员感兴趣的消化器官进行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消化器官的样子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推测出它的作用。

2、指器官请学生说作用。

其他同学评价。

3、验证:

同学们的推测对不对,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检验一下!

4、小结:

视频看完了,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根据经验,说出馒头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并回答馒头在口腔中看到的景物。

预设一:

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小组内张大嘴巴互相观察。

预设二:

学生只能说出牙齿和舌头,老师不要急于补充,按照学生的发言板书。

唾液的补充放在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这个环节,通过咀嚼馒头变成了泥状,提问:

嚼过的馒头中的水从哪里来得?

学生说到喉咙,嗓子等位置,让其他学生帮忙判断答案的对错。

学生细细地咀嚼馒头,体会馒头味道的变化。

接着将嚼过的馒头吐在一次性水杯里,与没咀嚼过的馒头进行对比观察。

汇报用眼睛观察到的变化:

嚼过的馒头变碎了、变湿了、变甜了

学生思考让馒头发生变化的器官。

学生很容易得出牙齿将食物磨碎,唾液让食物湿润的答案,对于舌头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它是用来尝味道的,教师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指导学生观察嚼过的馒头,碎的、湿的的很均匀,引导学生结合冲牛奶时的经验,认识舌头的搅拌功能。

回顾: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馒头里含有大量淀粉。

猜测:

之所以嚼过的馒头变甜了,是馒头里的淀粉变成了糖。

动手实验:

分别往未嚼过的和嚼过的馒头上滴加碘酒。

观察现象:

未嚼过的馒头滴加碘酒后变色深;

嚼过的馒头滴加碘酒后变色浅。

分析现想:

嚼过的馒头淀粉变少了。

得出结论,验证猜测:

是馒头里的淀粉变成了糖。

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学生都有小小的成就感。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推测食物接下来的旅行线路。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完整的食物旅行线路图。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路线图,小组间相互质疑,修正错误的前概念。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学生说食物旅行的路线

学生仔细看图

对照人体消化器官图,找一找各消化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结合生活经验,借助人体消化器官模型了解各器官的特点,并推断各器官的作用

观看视频,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认识“口腔”这一消化器官。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唯一可以依靠肉眼直接观察的消化过程。

在这个环节直观的帮助学生形成消化的过程既有看得见的变化,又有看不见的变化的意识。

消化是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

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验证猜测。

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人体内部是什么样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模糊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不裁判、不评价,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看法和发现充分描述出来。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探究的热情。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消化道之间的连接粗一些,而肝脏的连接管道很细,对比观察学生自己就能判断食物是否到达肝脏。

不过多的讲解,置疑,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体,知道个各消化器官的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观察方式发现消化器官的特点,思考它的作用。

如观察小肠大肠时就可以运用对比观察,从粗细、长短的不同,推测出小肠细长是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营养;

大肠粗短,是为了便于将残渣排出,减少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用PPT出示探究活动要求

用投影仪,将小组绘制的路线图投屏到电脑上

用PPT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

2分

2分钟

3分钟

8分钟

10分钟

4分钟

1分钟

5分钟

拓展

提升

消化器官肩负着为我们身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任,我们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请同学们下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

课后收集保护消化器官的资料

课程结束了,可对科学的探究没有结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对个人评价:

从听讲、发言、整理等方面给予实时的评价,具体评价个人表现好的地方,口头表扬。

2.对小组评价:

是否行动听指挥;

探究活动时组员之间不争抢,会合作,全组成员参与度高,及时进行口头表扬,并号召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针对各组绘制的“馒头旅行线路图”进行评价,指出图中合理或是不合理的地方。

评价量规

科学概念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知道检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的方法

优秀

良好

及格

能准确说出3大营养物资检验方法。

能准确说出2大营养物资检验方法。

能准确说出1大营养物资检验方法。

通过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总结出什么是消化

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消化就是食物在消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越变越小,逐步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知道消化是多个器官共同完成,并将食物变成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能表述消化就是食物变成人体能吸收的营养物质。

科学探究:

能在绘制“人体旅行路线图”时积极动脑,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高效完成。

能在绘制“人体旅行路线图”时积极动脑,大胆猜测,运用一定的方法,完成绘图。

能在绘制“人体旅行路线图”时,不畏难,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能在绘制“人体旅行路线图”时,不干扰别人。

表现出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兴趣

表现出对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表现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有兴趣,参与活动态度积极。

表现出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有兴趣,参与不够积极。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积极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

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在教师鼓励下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在教师鼓励下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巧设活动环节

科学实验课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科学课的课堂活动管理,小学生喜欢玩,科学课中有许多观察、实验,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学生常常沉浸在活动中,不听老师的指挥,在公开课上又不便整顿课堂纪律,就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

其实这就是中、低段小学生的特点,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了,不然就不是小学生了。

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不一次性把所有的实验器材发给学生,想要进行下一个活动,必须用上一个活动的器材交换。

这样老师可以很好的把握活动的进度,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受到干扰。

二、用直观事物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跟以往的课堂一样我也设计了让学生吃馒头,体会馒头的味道变化,但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猜测是什么馒头变甜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食物的营养》中学到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方法,通过分别往没有咀嚼和咀嚼过的馒头滴加碘酒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馒头里的淀粉变少了,变成了糖。

消化不仅有我们看的见的物理变化,还有看不见的化学变化,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不用讲的太深,但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这种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