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35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

化学试题

1.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界条件是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选D。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改变下列哪个条件,一定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强

D. 催化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当一个反应的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时,压强也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当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均按照化学计量数变化时,也不一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B、C、D选项错误;当温度改变时,反应的平衡常数改变,化学反应重新达到新的状态,一定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故A项正确。

考点: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点评:

此题可以先排除催化剂,而浓度和压强,对于特殊的反应,平衡不移动,利用了等效平衡的原理。

3.

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2O+H2O 

H3O++OH-

B. HCO3-+OH-

H2O+CO32-

C. CO2+H2O 

H2CO3

D. CO32-+H2O 

HCO3-+OH-

【答案】D

【解析】A、H2O+H2O 

H3O++OH-水的电离,属于电离方程式,选项A错误;B、HCO3-+OH-

H2O+CO32-表示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与水,选项B错误;C.CO2+H2O 

H2CO3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选项C错误;D.CO32-+H2O 

HCO3-+OH-,碳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属于盐类水解,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从概念把握,识记常见的弱根离子。

水解反应的实质是:

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方程式用可逆号。

4.

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A)=0.5mol/(L•s)

B. υ(B)=0.3mol/(L•s)

C. υ(C)=0.8mol/(L•s)

D. υ(D)=1mol/(L•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υ(A)="0.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343υ(C)=4343×0.8mol/(L•s)=1.1mol/(L•s),D、υ(D)="1"mol/(L•s),故速率B>C>A=D,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

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5.

高温下,反应 2HBr(g)⇌H2(g)+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化学反应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改变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降低温度,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故C、D均错误,因此选B,浓度变大,颜色加深。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点评: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解释和分析,总之是向着削弱改变的方向进行。

6.

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简化表示为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故可用做酸、碱指示剂:

HIn(红色溶液)⇌H+(溶液)+In-(黄色溶液),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

A. 盐酸

B. NaHCO3溶液

C. NaHSO4溶液

D. Na2O2固体

【答案】B

【解析】要使指示剂显黄色,平衡要正向移动,A. 加入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选项A不符合;B、加入NaHCO3溶液,NaHCO3可以与H+反应,平衡正向移动,选项B符合;C、加入NaHSO4溶液,NaHSO4电离产生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选项C不符合;D、Na2O2溶于水虽然显碱性,但是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指示剂氧化而使其褪色,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7.

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 自来水

B. 0.5mol•L-1KOH溶液

C. 0.5mol•L-1醋酸

D. 0.5mol•L-1NH4Cl溶液

【答案】D

【解析】A.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导电性极弱,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溶液中主要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增大很多,所以导电性变化大,选项A不符;B.0.5mol/LKOH溶液,未加氢氧化钠固体,导电的有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后主要是钠离子、钾离子、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增大很多,所以导电性变化大,选项B不符;C.0.5mol/L醋酸原来是弱电解质,离子较少,加入强碱以后,变为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所以导电性变化大,选项C不符;D.0.5mol/L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NH4Cl+NaOH=NaCl+NH3•H2O,未反应的有氯离子,而参加反应的氨根离子正好与加入的钠离子的量相当,氨水为弱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选项D符合。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溶液的导电性关系,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是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

导电能力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离子浓度的多少成正比,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是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

8.

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

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

①中溶液显碱性,说明亚硝酸钠水解,可以证明亚硝酸是弱酸;②只能说明亚硝酸的溶液导电性若,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③中只能说明亚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的,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④根据pH可知,亚硝酸没有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可以证明,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弱酸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弱电解质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9.

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溶液中C(CN-)<C(Na+),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C(Na+)>C(CN-)>C(H+)>C(OH-)

B. C(HCN)+C(CN-)=0.04mol•L-1

C. C(Na+)+C(H+)=C(CN-)+C(OH-)

D. C(CN-)>C(HC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c(CN-)﹤c(Na+),可知CN-水解大于HCN电离,溶液呈碱性,c(H+)

考点:

本题考查三大守恒。

10.

用水稀释0.5mol•L-1的醋酸(CH3COOH)溶液,其中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

①H+的物质的量 ②C(H+)③C(H+)/C(CH3COO-)④C(CH3COOH)/C(CH3COO-)⑤C(OH-)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CH3COOH在水中是弱电解质,当往0.5mol·L—1的醋酸中加水稀释的时候,它的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是整体的C(H+)减小,故①增大,②减小;假设CH3COOH在水中电离的平衡常数为K,那么C(CH3COOH)/C(CH3COO—)=C(H+)\K,前面知道C(H+)减小,而K是在一定温度下的常数,故C(CH3COOH)/C(CH3COO—)比值将减小,故④减小;由于②④均为减小,所以满足题意的选项只有A项,故A项正确。

考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点评:

本题关键题眼在于分析清楚水量增大带来的影响,是使醋酸电离平衡正移,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

1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

C. 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中,因为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造成FeSO4溶液不纯,因此常在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

Fe3++Fe=2Fe2+,利用的不是勒沙特列原理。

考点:

勒沙特列原理概念的辨析。

点评:

本题关键在于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是要有平衡的移动,而B选项中没有平衡移动。

12.

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

A. KCl

B. Mg(OH)2

C. Na2CO3

D. MgSO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KCl中n(Cl-)=0.1mol(水电离出的OH-可忽略);B.Mg(OH)2在水中难溶,故溶液中n(OH-)<0.1mol;C.Na2CO3中若有1molCO32-水解,则能产生1molHCO3-和1molOH-,水解方向是阴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故C中阴离子数>0.1mol;D.MgSO4中n(SO42-)=0.1mol(水电离出的OH-可忽略);故选C。

考点:

水解平衡的移动

13.

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  )

A. 延长反应时间

B. 充入过量H2

C. 充入过量N2

D. 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不能提高转化率,B、D项反而会降低H2转化率;只有充入过量N2才能使反应朝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H2转化率,故C正确。

考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

点评:

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提高氢气转化率的措施实际上是使平衡向正向移动,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难解答。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

B. 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C.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D. 强酸溶液的酸性一定强于弱酸溶液的酸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的浓度及所带的电荷大小有关,与电解质溶液的强弱无关,故A项不合题意,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但可以使单质或混合物,而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故项不合题意B。

决定溶液的酸性大小与溶液的H+大小有关,与酸溶液的强弱无直接的关系故D错误。

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故它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C选项正确。

考点:

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性质及比较。

点评:

此类题目每个选项都是对一类物质的分析比较,可以举出一个反例来进行判断,将题目具体化,将更容易理解。

15.

在盐类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 水的电离程度一定会增大

C. 溶液的pH一定会增大

D. (H+)与c(OH-)的乘积一定会增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A错误;B、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正确;C、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减小,C错误;D、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D错误。

考点:

考查了盐类的水解的相关知识。

16.

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D符合,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反应热图像分析

17.

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Cl2⇌PCl5.达平衡时,PCl5为0.40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 0.40mol

B. 0.20mol

C. 小于0.20mol

D. 大于0.20mol,小于0.40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移走1.0molPCl3和0.5molCl2,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减少一半,加入平衡和原平衡等效,此时PCl3的物质的量为0.2mol,但移走反应物相当于减小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5物质的量减小,即小于0.2mol,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知识。

18.

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HX、HY、HZ三种酸的强弱顺序为:

HZ>HY>HX

B. HX是强酸,HY、HZ是弱酸,且酸HY强于酸HZ

C. X-、Y-、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X-

D. 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c(X-)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因pH越大,说明酸根离子水解越是强烈,对应的酸越弱.所以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HX>HY>HZ,错误;B.盐NaX的pH=7,所以是强酸强碱盐,NaY、NaZ溶液的pH>7,是弱酸强碱盐,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HX>HY>HZ,正确;C.盐NaX的pH=7,不会水解,酸根离子水解越是强烈,对应的酸越弱,溶液的碱性越强,所以水解程度Z->Y-,错误;D.三种盐溶液中X-、Y-、Z-的浓度大小顺序c(X-)>c(Y-)>c(Z-),错误.

考点:

盐的水解应用

19.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纯碱溶液滴入酚酞变红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用氯化铵溶液除去铁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解:

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原因是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与盐类水解有关,错误;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正确;C.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加热促进盐类水解,错误;D.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可以和酸发生反应,NH4Cl溶液中的弱离子水解导致溶液显示酸性,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与盐类水解有关,错误.

考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20.

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Br)=7.7×10-13)(  )

A. AgCl>AgI>AgBr

B. AgCl>AgBr>AgI

C. AgBr>AgCl>AgI

D. AgBr>AgI>AgCl

【答案】B

【解析】卤化银的化学式相似,所以溶度积越大,银离子的浓度越大,所以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为AgCl>AgBr>AgI,答案选B。

21.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Ba2+、Cl-、NO3-

B. Na+、Ca2+、I-、NO3-

C. NH4+、Al3+、Br-、SO42-

D. K+、Na+、HCO3-、SO42-

【答案】A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此溶液为酸或碱,A、在酸或碱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NO3-在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在酸中不能大量共存,在碱中Ca2+和Fe2+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NH4+和Al3+在碱中不能大量共存,生成NH3·H2O和Al(OH)3,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HCO3-既不能存在酸中,也不能存在于碱中,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22.

下列有关实验误差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值,测定值偏小

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C.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则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高

【答案】A

【解析】A.湿润的pH试纸会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pH值偏小,选项A正确;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nVnV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选项B错误;C.若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选项C错误;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3.

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

A. 相同

B. 中和HCl的多

C. 中和CH3COOH的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HCl)<n(CH3COOH),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pH相同的相同元数的酸中,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4.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B(g)⇌2C(g)+2D,此反应符合图(其中C%是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固体

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气体

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固体或液体

D.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气体

【答案】D

【解析】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温度升高,C%降低,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示,压强升高,C%减小,所以反应逆向进行,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大的反应,反应中D是气体;答案选D。

25.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NH3•H2O

B. NaOH

C. Na2CO3

D. Mg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Fe3+易水解生成沉淀,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促进Fe3+的水解,达到除杂的目的,A.加入氨水混入氯化铵杂质,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错误;B.加入NaOH易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混入NaCl杂质,错误;C.加入碳酸钠,易混入NaCl杂质,错误;D.加入碳酸镁,与氢离子反应,可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促进铁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选D。

考点:

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

①NH4Al(SO4)2、②NH4Cl、③CH3COONH4,则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②>③

C. 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有关,与其它外部因素无关

D. 0.1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

c(H+)+c(Na+)=c(OH-)+c(HS-)+c(S2-)

【答案】B

【解析】A.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显酸性为c(H+)>c(OH-),与溶液的pH大小无关,所以pH=6.8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选项A错误;B.NH4Cl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NH4Al(SO4)2电离出铵根离子和铝离子水解相互抑制,所以水解的铵根离子相对NH4Cl较少,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水解相互促进,水解的铵根离子相对NH4Cl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则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②>③,选项B正确;C.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K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w不变,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电离程度大,电离平衡常数大,选项C错误;D.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即c(H+)+c(Na+)=c(OH-)+c(HS-)+2c(S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7.

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4的醋酸中:

c(H+)=4.0mol•L-1

B. 饱和小苏打溶液中:

c(Na+)=c(HCO3-)

C. 饱和食盐水中:

c(Na+)+c(H+)=c(Cl-)+c(OH-)

D. pH=12的纯碱溶液中:

c(OH-)=1.0×10-2mol•L-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pH=4的醋酸溶液中:

c(H+)=0.0001mol·L-1,A错误;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HCO3-)+c(CO32—)+c(H2CO3),B错误;C.饱和食盐水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l-)+c(OH-),C正确;D.pH=12的纯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0×10-12mol·L-1,不能确定水的离子积常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