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468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docx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年迈的父母、关心智障的兄妹,资助读书的外甥女,他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的身,我还父母一颗心,呈给父母一腔情,献给父母一生孝。

兄妹融进我的情,我用爱心凝聚你。

”他就是桂阳县税务局干部XX。

他今年57岁,1979年11月,年轻的XX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在部队他严格自律、不怕吃苦,一直表现优异,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多次立功。

1993年,XX转业到地方,进入税务系统工作至今。

XX工作一直认真踏实、勤勤恳恳,与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是大家敬重的前辈。

如今,他在税务系统已经工作了20多个春秋,将所有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热爱的税收事业。

XX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和集中在这个苦难的家庭。

他在家排行老二,父母都年过8旬,身体不好,哥哥患有先天性聋哑、弟弟患过精神分裂症、妹妹改嫁。

父母兄妹家住离县城40多公里的欧阳海乡坦溪村。

若没有一副坚强的脊梁作后盾,没有持久的爱心作保障,这样的家庭早就灰飞烟灭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XX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任,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他常说: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兄妹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讲兄妹感情,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苦难的家庭,长期以来,XX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与妻子共同照顾这个苦难的家庭。

2010年4月,XX的父亲患前列腺肥大动了手术,老人一个星期下不了床。

XX为了照顾父亲,三天三夜没合眼,全天候护理,为父亲喂药、喂饭,还要在医生下班后替老人洗脸洗脚、擦背,倒大小便……老人病友都说他是个孝顺儿子。

除了XX,他的妻子欧阳兰英也一直都把公公婆婆当亲人看待:

与老人相处说话温和,和颜悦色,每年春节跟丈夫和儿子一起回老家团聚,公公婆婆过生日时,都要买些礼物,为老人祝寿,并亲自下厨做饭菜,还为老人换洗衣服被褥,把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为老人服务得十分周到。

有一次,XX的母亲胆结石开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XX因带队到外县开展税收交叉检查,他妻子欧阳兰英接过“接力棒”,日夜守护在婆婆病床前,精心照顾,细心伺候。

老人睡着了,她记得醒,怕老人着凉;老人醒来了,她又忙着给老人换衣服,擦身体,倒屎倒尿。

婆婆出院接回到自己家中,她更加细心照顾:

煎药、喂饭、擦身体、洗衣服……一样样一手操办,不仅没有半点怨言,而且还经常想方设法变换口味,增加婆婆的食欲。

老人平时胃口很好,不挑食,欧阳兰英为了让老人能吃好、吃健康,经常变着花样为老人做菜,荤素搭配、粗细交替、营养合理。

她知道老人特别爱吃肥的红烧肉,就特意煮久一点,让肉吃上去松烂又肥而不腻,吃完后还会为老人准备一些水果,去去油,她的良苦用心让老人非常感动。

老人逢人就说自己得了一个跟亲闺女似的孝顺的儿媳妇。

“百善孝为先”、“亲亲、长长、幼幼”,敬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奉行的传统美德之一。

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而且还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新背景下得到升华性的继承和发展。

XX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更需要照顾的重点:

有先天性聋哑的哥哥、患过精神分裂症的弟弟。

照顾常人还好,但要照顾两个患有严重疾病的兄弟,难度可想而知。

2002年5月的一天,XX的大哥双手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痛苦万分,嘴里虽念念有词,但不知所言。

父母见状不知所措,马上叫XX回去。

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XX当即领着他大哥来到县城,住进了县人民医院。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肾结石,需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XX和妻子轮番照顾,一个星期后,他大哥的病情有了好转。

在住院期间的一天晚上,老龙因有急事,向值班护士交代清楚后便回到家里,可第二天清早,当XX赶到医院病房后,他大哥已“失踪”了,连医生护士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了医院。

由于他大哥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加上又是聋哑人,出走急坏了老龙。

经过冷静分析和耐心寻找,围绕县城找了近3个小时后,老龙在一处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他大哥。

挑战苦难,笑对人生。

XX始终恪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

他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自己苦难的家庭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自己和妻子虽都有工作,但儿子要抚养,结余的钱不多。

1993年的一个冬天,那时老龙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桂阳县税务局太和税务所上班不久,老家的一位堂兄弟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告诉他:

他弟弟在北湖鲁塘为老板挑土方时,左腿被倒下的土方压断了。

当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老龙马上租了一台吉普车连夜将弟弟送往了桂阳县中医院。

在他弟弟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老龙没请过一天假。

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弟弟,辛苦地往返于工作地和医院之间。

在他弟弟住院医药费的支付方面,除了老板赔付的50%款项外,老龙为弟弟承担了余下的8000多元。

XX强烈的责任心让一家人都将他视为顶梁柱,有什么事都不得不依赖他。

XX的妹妹改嫁后有一女。

外甥女从上小学起就一直投靠他,由他赡养。

为了让外甥女能够安心学习,XX承担了外甥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其间他除了照顾外甥女的生活起居外,还常让自己儿子为外甥女补习功课。

今年他外甥女初中毕业后,老龙又多方奔走,把外甥女送到职业技校学习,为她走上社会创造条件,使她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可是XX却说:

“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妹妹有难处我理解,我作为哥哥,总要尽力而为”!

几十年来,XX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

工作不能停、对父母兄妹的照顾不能停,对外甥女的帮助不能停、对家庭的责任不能停。

XX说:

“这些年,总算是把工作和家庭都顾过来了,但对于爱人和儿子,始终感到有些愧疚。

”可是贤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帮着他一起照顾老人。

XX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XX的影响下,儿子对年迈奶奶,对智障的伯叔姑,对父母都十分孝顺,学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激烈竞争考试,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员,这也是XX和妻子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

XX不善言语,但他却常说:

“有时候感觉挺难的,但是只要看到家里人都好好的,心里就踏实了。

”XX不喜欢唱歌,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是他的最爱。

为了家人的微笑,为了这个苦难的家,他坚持每月回老家两趟,为母亲采购好药品,为兄妹带些钱物,给亲人送去温暖。

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XX,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税务干部,用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的不辞劳苦,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挑起这一份家庭的责任,用爱心撑起苦难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实践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在传承。

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无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篇二】

XX,女,51岁,小学文化程度,系XX镇庙沟村四组人,家中现有五口人,耕地面积5.6亩。

XX是一名山沟沟里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她三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两位老人,不离不弃。

她孝敬老人,善待他人,教子有方的事迹在全村传为佳话,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7年3月被评为XX镇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长期以来公公、婆婆患病无劳动能力,特别是公公患有重病。

丈夫前三年患肾癌,女儿上技校,一家全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

经济困难,生活拮据,沉重的家庭担子全压在桂花一个人身上。

由于经济压力太大无法给婆婆治病,老人于2013年病故,后丈夫患肾癌医治无效于去年病故。

为给婆婆、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学,给儿子结婚还贷,前后借贷达20余万元。

眼下还有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公公需要人照顾。

短短三年,失去两位亲人,特别是丈夫的离去,经济困难的压力,使五十出头的XX苍老了许多。

XX面对现实,不仅没有被困难打倒,而且信念更加坚定了。

三十多年来,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说说:

“桂花在宝生(丈夫)家没有过一天舒坦的日子,成天伺候老人、伺候病人,站锅头,奔地头,既干家务,又干农活,实在太累了。

”但XX却不这么认为,她说:

“干家务、干农活、伺候老人都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本份职责,天经地义。

”好一个贤妻良母,这是她受娘家家风家训的熏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模范践行家庭美德的结果。

她在婆婆患病期间悉心照料,婆婆病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两年中,为其换洗衣服、被褥,喂饭喂药,接屎倒尿,拆洗被褥,忙前忙后。

特别是数九寒天在冰冷的小河中为婆婆洗脏衣服,脸冻红了,手冻僵了,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邻居看不下去劝她说:

“你在屋里热点水洗么,何必受这么罪”。

她却说:

“衣服太脏了,河里面好洗,给老人洗干净穿上也舒服。

”儿媳对婆婆的照料和孝顺,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常心疼地劝媳妇说:

“不要这样管我了,让我早点离开人世,免得你受这么大的苦、遭这么大的罪。

”XX却说:

“娘,你不要这样说,伺候你是我的本分,谁都要老哩,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

我们做儿女的,当媳妇的都要到这个路上去的,您就不操心这些了,安心养病吧。

”在以后的日子里,婆婆常对来看望她的亲戚邻居说:

“桂花虽是媳妇,比亲生女儿还好哩,要不是桂花的伺候,我怕是早就不在了……”亲戚邻居对桂花孝顺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赞不绝口。

祸不单行,2014年2月婆婆病逝后,丈夫身体感觉不舒服,经查为肾癌晚期。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XX来说雪上加霜。

三年来,她为给丈夫治病东奔西走,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忙的喘不过气来。

为了让丈夫安心养病,她强忍着泪,对丈夫说:

“你啥心都不要操了,安心养病,家里的活由我来干。

”XX为了这个家默默地承受了一个女人不应该承受的这一切。

为了给丈夫治病,前后借款多达12万元,即使是这样,丈夫还是被病魔带走了。

丈夫临终前含泪说:

“桂花,我这一生没有给你幸福,我对不住你。

以后的日子,困难再大,想尽办法给儿子把媳妇娶了,婚事一定要办好,不要让人家笑话。

我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拜托你一定要照顾好老人。

”桂花强忍着泪说:

“儿子的事我一定会办好,父亲我会照顾好的,家里的事我会竭尽全力的。

丈夫去世后,XX又忙碌着操持儿子的婚事,她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元,在今年2月为儿子操办了婚事,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儿子婚后三天,她把儿子、儿媳、女儿叫到身边叮嘱:

“家里为了给你婆、你爸治病,加之你的婚礼先后借了20万元,我还要照顾你爷,不能出去打工挣钱。

但是你们要记住,借的钱一定要还,你们省吃俭用也要将人家的钱还上。

做人要有良心,要学会感恩。

”儿子、儿媳、女儿三人听了默默地点头答应,不久就走上了打工的路途。

桂花面临一件件、一桩桩的磨难,头发白了,身体消瘦了,脸上的皱纹多了,但仍很乐观,憔悴中显现坚毅。

别人都说:

“若是别人,身体早垮了。

”而桂花却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切都要面对现实,愁眉苦脸是一生,说说笑笑、开开心心也是一生。

XX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老人孝顺,对亲人亲密,对孩子严谨,对人生乐观,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

【篇三】

XX,男,出生于1958年4月,现年60岁,居住在气象台社区55号。

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哥哥5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XX与爱人XX照顾瘫痪的哥哥已成为气象台社区传颂的佳话。

XX70岁,是XX的大哥,因从小患病,腿脚不方便。

母亲早逝,父亲和两个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顾了。

弟弟勇担照顾重任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XX从12岁起就开始“跛脚”,常人走1百米几分钟,但他却要花半个小时。

由于腿脚不方便,他读完小学便在家为一家人洗衣、做饭。

18岁时,XX彻底站不起来了,家务活便都落在了8岁的XX身上。

XX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门但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虽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他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XX本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坚持照顾哥哥。

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花上1个半小时给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帮助哥哥如厕、洗澡后,才有时间做作业。

看着小伙伴们在户外玩耍嬉闹,小小年纪的XX,却只能过早的挑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XX在家时都是坐在弟弟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钉了铁条比较扎实,不容易摔跤。

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动,总躺着也怪难受的。

虽已67岁,头发也花白,可他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背着哥哥每周看戏

XX8岁那会,一大家人挤在民主路十几平米的小屋里。

晚上哥哥关节疼得睡不着,眼泪都快疼出来了却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来陪哥哥一块儿哭。

回忆起童年,哥俩最开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爱看露天电影,弟弟就背着他去解放路的剧院,那时候买不起轮椅,多亏了同去的小伙伴帮助轮流背。

日子一天天过去,XX也一天天长大,他做过搬运工、当过建筑工人,无论打什么工,他总是会抽时间回家为哥哥做饭。

由于经常做饭,XX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由于厨艺了得,他被城区某单位招进去当了食堂厨师。

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带上哥哥成家立业

XX总说,“挑媳妇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还好这个心愿实现了。

”XX有个温柔的媳妇儿,她叫XX,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照顾哥哥了。

原来兄弟俩的住所只隔一堵墙,还是窗对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听见。

弟弟不在家,弟媳便会过来照顾哥哥。

对于自己嫁到XX家后所做的一切,XX腼腆地说,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

早在嫁过来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个大哥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

XX总说,“他是我们的哥哥,照顾他是应该的,别的人家里也会这么做,这也没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个月,弟弟总是自责不已。

但是XX总是不愿意麻烦弟弟一家,但是作为亲人,他们怎会嫌麻烦呢?

帮哥哥圆创业梦

上世纪80年代,哥哥XX曾组建过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

可好景不长,也许是顶不住这样的生活压力,爱人在孩子1岁时悄悄离家。

有了女儿,XX自食其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哥哥的心愿,XX帮哥哥盘下了一家小杂货铺,并和他一起张罗生意。

XX忘不了,一周总有几个中午,弟弟都会抽时间骑三轮车去进货,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为在太阳下晒久了,弟弟的脖颈处总会晒脱皮……

对于这些,XX总觉得这都是当弟弟的该照顾的,哥哥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事。

50年来,XX用双手为瘫痪哥哥撑起了一片晴空,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篇章。

如今兄弟俩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结伴在武汉打拼。

对于以后的路,XX说,日子再难,也不能不顾亲情,既然选择了坚持,就不会放弃。

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个世纪。

【篇四】

XX,女,1969年10月出生。

XX于1987年嫁到XX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与XX结为夫妻。

丈夫XX是一名冶合金场的工人,勤劳爱家,XX也在外做一些零工,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是很快乐。

XX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

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夫妻二人在1990年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从此一家人更是过得十分幸福。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08年,XX的外婆因下雪路滑摔断了腿,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使丈夫安心工作,XX放弃了自己的务工机会,开始担负起了给外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由于外婆年事已高,病痛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整日唉声叹气,XX整日与外婆说话聊天,老人的脸上才渐渐有了笑容。

自2008年外婆摔断了腿,至今已八年有余,XX一直待在外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当初,XX既要服侍外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做好饭菜送到外婆手上,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

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她知道:

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

外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外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

看着外婆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XX心疼极了,于是还自学了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给老人进行腿部按摩。

然而祸不单行,2014年丈夫务工的工厂缩小规模,裁了不少员工,XX就是其中一位。

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

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

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

在XX的鼓励劝导下,XX慢慢摆脱了阴影,开始去外面打零工,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

然而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15年,XX的婆婆也将腿摔成严重骨折,从此XX家里的床上就又多了一个病人。

好在婆婆的伤势经过XX的耐心照顾,已经好多了,如今已经可以拄着拐杖行走。

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XX的精心照料下,外婆活得很开心,虽然躺在床上,无法下床,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

如今老人已经99岁了,即将迈入百岁大关。

XX打趣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吃饭估计都吃不过我家这位百岁老人!

”。

在XX村,XX的事迹家喻户晓,都说没有XX的孝敬之心,她外婆就活不到今天呀!

XX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今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交警队队员,并十分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XX孝顺外婆,敬重外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

XX的事迹在XX村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

XX同志用八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榜样。

【篇五】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我们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

2009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

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

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XX常说: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XX,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也为全省水文系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