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69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复习材料.docx

语言学复习材料

语言学概论

导言部分

v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v我国传统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门分支学科。

v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v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思维功能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左半球前部-失语症

(丧失说话能力,听得懂)

书写中枢-靠近布洛卡区-失写症

(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能力)

人类大脑特有的语言功能分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左半球后部-失读症(无法阅读理解)

听觉型语言中枢(韦尼克区)-左半球后部-感觉性失

语症(听得到但听不懂,也表达不清)

v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①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

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

②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A.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只有几千年历史。

B.旗语之类的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C.身势所能传递信息十分有限,还可能被错误理解。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

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是因为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①语言之所以是一种符合,就是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②语言具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③同一般符号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在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语言符号是有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合体,有其自己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2、认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

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EG.赵元任《语言问题》笑话:

中国老太太对于外国人对“水”的叫法不理解。

笑的是一些只懂一种语言的人把自己语言中语言符号的音义关联当做了必然的联系。

线条性:

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EG.香”“菜”是单个符号,”香菜“”菜香“由单个符号组成——意义不同——由于符号的结构关系不同——由于线性排序不同。

所以线性排序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3、语言和说话

说话(言语)

语言

含义:

运用语言的行为(说)和结果(话),具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因人而异。

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一套。

关系:

1+1+1+1+1+1……………=I

(无数的“说话”)

(说话的总和)

句子

(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一句一句说,长短差别很大。

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长度、数目可以无限。

不同的句子所包含的词有限;组合句子的规则有限。

说话自由,不受时间、地点、动机等限制。

但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不能自由。

规范和决定说话,使说话在选择材料、遵循规则等方面必须服从社会习惯。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②语言的层级性(二层性):

音系层和语法层。

A.音系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

音系层的最小单位是音位。

B.语法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语素、词)与符号的序列(词组、句子)。

分为四级,依次是语素、词、词组、句子。

C.语言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

几十个音位→组合几千个符号的形式,即语言中最小的符号——语素。

→构成几万个词(词组),作为说话材料。

→造出无限多的句子。

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运转的条件。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并简要说明二者的作用。

组合关系

①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②EG."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③作用:

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

(横向,线性)

聚合关系

①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

②EG."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③作用: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反映语言规则的概括性,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所以聚合关系大大简化了语言系统。

(纵向)

6、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

人类语言

动物“语言”

单位的明晰性

说出的话(句子人类语言),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需要、语言规则组装。

以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语言”单位不能分析和组装。

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

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

结构的二层性

两层结构:

音位层(底层);符号层(上层)。

不能分解成单位,没有结构。

能产性

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一种封闭的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固定,受刺激限定。

传授性

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现实的语言环境,掌握一种语言。

其“语言”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哲理,驰骋想象,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限制。

交际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不能回顾过去、设想未来。

第三章语音

1、语音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同与异:

①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②同: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自然属性;

③异:

语音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称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是音素,音系最小的线性单位是音位。

①从自然属性出发——语音学——最小单位: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从语音中切分出来,而且不能再分。

②从社会属性出发——音系学——最小单位:

音位——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语音的四要素及在汉语语音中起什么作用

要素

概念

取决于

作用

音高

声音的高低

音波振动的次数——频率,与人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决定声调的不同。

音重

声音的轻重或强弱

音波振动着的空气粒子的压力——振幅,与呼出气流大小、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

决定轻声与非轻声的区别。

音长

声音的长短

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特征。

音质

声音互相区别的基本特征

1、不同形状的共鸣腔

2、发音方法

3、声带(发音体)振动与否。

决定音素之间的不同。

4、造成语音中音质不同的原因(出现基音和陪音变化的原因)

A、发音体不同。

乐队中不同乐器发音不同。

[t][d]

B、发音方法不同。

木棍敲击和划过锣鼓发音不同。

[k][k’][x]

C、共鸣器形状不同。

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i][y]

5、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①动力部分:

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

②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

③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6、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区别

元音

辅音

受阻与否

气流在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

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加

发音器官紧张程度

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

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

气流强弱

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

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

声带振动与否

声带都要振动

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清辅音不需要振动声带

7、元音的发音(画出元音舌位图,并标出八个基本元音的位置。

了解元音发音特点)

元音的差别决定于口腔改变形状:

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

8、辅音(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分析辅音的发音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9、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音位的对立和互补;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对立互补相似)

音位: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对立关系

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

EG.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

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EG.汉语普通话[,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划分音位的根据:

①对立原则:

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EG.汉语:

g[k]、k[k‘]——“姑”gu[ku]、“哭”ku[k‘u]——对立

英语:

k——key[k‘i:

](钥匙)ski[ski:

](雪橇)——不对立

②互补原则: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

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EG.汉语普通话[æ][a][A][α][]几个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a/。

③相似原则:

处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并归为一个音位。

EG.[t]和][ŋ]是互补的,但读音差异悬殊,不能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④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其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EG.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

10、音位变体(了解音素、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及音位变体的种类:

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A.条件变体:

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彼此在语音上相似,其差别能够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

①参见教材P.74关于北京话音位/e/里五个条件变体的图示。

②英语辅音[p]的条件变体。

在[s]之后:

speak(说);sport(体育运动);spin(纺)。

→[p]

不在[s]之后:

peak(山顶);port(港口);pin(别针)。

→[p‘]

B.自由变体:

相互替换自由,没有条件限制。

参见教材P.74-75举例,重庆、武汉、南京等地方言[n]、[l]不分。

11、了解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重位)

A.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

音质音位主要指元音、辅音音位。

如/o/、/k/。

B.非音质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①由音高构成的音位:

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

EG.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②由音重构成的音位:

重音、轻音。

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重位”或“势位”。

EG.

英语permit:

重音在前一音节,名词“允许”;重音在后一音节,动词“允许”。

俄语mука:

重音在前,“痛苦”;重音在后,“面粉”。

注意:

汉语普通话所谓“轻声”,如虚词“的、地、得、了、着、吗、呢”等,其实是一种弱化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区别。

③由音长构成的音位:

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如英语beat/bi:

t/,“打”;bit/bit/,“少许”。

12、音位的组合:

音节

说话时自然发出的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结构单位,可由一个或多个语音单位构成。

13、语流音变:

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语流音变:

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①同化:

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EG.普通话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英语:

think/ŋ/、looked/t/。

变化了的音→被同化音;未变化的音→同化音

②异化:

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其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汉语普通话声调有异化现象,上声与上声相连,前一个异化为阳平。

EG.“北海”、“手表”,/214+214/→/35+214/。

③弱化:

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末尾、助词)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

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就是弱化音节,EG.“爸爸”/PAPA/→/PAPe/。

④脱落:

弱化的音进一步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

EG.“豆腐”/toufu/→/touf/;英语letus/letAs/(让我们)→let's/lets/。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语法规则(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及作用)

(1)①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组合关系是指语法单位在横向组合时所体现的属性和能力。

EG.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词,依此类推,由词构成词组,由词或词组构成句子,同级单位相互组合构成更高的单位,同级单位在组合成更高级单位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句法语义等各种关系的制约,这就是语法单位的组合规则。

 

②语法上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如果用来替换的不是从这个聚合里选出的词,句子也不能成立。

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就语法单位组合链条中可以替换的同级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或属性。

EG.相对于“快乐的小鹿跑过来”这个句子,“快乐”与能替换它的“恼怒、饥饿、漂亮”等词就构成形容词聚合关系,“小鹿”与“王军、小猫”等构成名词聚合关系……可见,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是语法单位之间的基本关系。

(2)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①每个语法成分都处于既可以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以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

②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

2、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有一定的声音和意义能独立活动的语言单位。

词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结构单位,也称短语、片语等。

从功能上看,词组与词相当,都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单位;从结构类型上看,词组与句子相类,只是缺少具体的语境和语调。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具有特定的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实现一个意图的表达单位

3、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

词根和词缀

1 词由语素构成,例如,火、朋友、worker、books、return。

2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体现出来。

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

3 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4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1)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可分为:

前缀、中缀、后缀。

黏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称为中缀。

前缀:

汉语第一老张

英语un-knownen-ableim-possible

后缀:

汉语小刀子瓦盆儿

英语reader-ervoice-lessworks

中缀如马来语:

patuk(啄)、pelatuk(啄木鸟),“-el-”就是中缀。

加利福尼亚一美洲印第安语Yurok:

sepolah(田野,单数)

segepolah(田野,复数),-ge-是标复数的中缀。

(2)词缀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两类词缀有如下区别:

①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

如英语work是个动词,加了-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②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如英语的book加上-s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成为walks、walking、walked,复数s不仅与单个名词有关,还决定句子中与它搭配的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是句法范畴的表征。

加了屈折后缀后,名词仍然是名词,动词仍然是动词,因此加了屈折后缀的词形都被看作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

(3)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还可以把语速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

词缀都是黏着语素,词根既有自由的,也有黏着的。

汉语“粹、澈、律”等,英语“receive”中的“-ceive”,“return”中的“-tain”属于黏着语素的词根。

4、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吧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以“unhappinesses”为例)提示:

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是粘附在词(词根或词缀)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词尾不同于词缀:

从位置看、从功能看。

第二节组合规则

1、词的组合类型:

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

1、主谓结构:

陈述对象——陈述内容……陈述关系

(主语)(谓语)

今天/初五你/说天气/很冷祖国/昌盛

2、述宾结构:

动作——受动作支配的事物……支配关系

(述语)(宾语)

弹/钢琴念/诗来了/朋友给/他钱

3、述补结构:

动作或情貌——补充说明……补足关系

(述语)(补语)

洗/干净去/一趟倒/下来累得/要命

4、偏正结构:

修饰(偏)——被修饰(正)……修饰关系

(定语或状语)(中心语)

伟大的/祖国黄/土地兴奋地/说积极/发展

5、联合结构:

构成成分——构成成分……并列(选择)关系

(语法上平等)

调查/研究老师和同学路线、方针、政策前进或后退

2、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

举例说明。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词缀构成的词。

EG.葡萄、玻璃、book、table

②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A.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EG.黑板、大学、道路、railway、blackboard

B.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EG.花儿、瓶子、木头、writ-er、re-turn

3、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合汉语,为什么。

1)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

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

3)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因为:

a.汉语缺乏词形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

b.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应当从语法考虑。

c.形态标准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

第三节聚合规则

1、什么是语法范畴?

举例说明(分析属于哪一类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词形变化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类。

如果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性:

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

名词具有的性范畴是词在入句前就确定的,而冠词和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们也会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

法语:

阴性、阳性,俄语、德语:

阴性、中性、阳性。

“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和生物学的性别的概念不一定一致。

例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这些都是语言的习惯。

有些语言名词性范畴的分类涉及的是人和非人的,或有生和无生的对立,和自然的性别就更没有关系了。

数:

单数、复数;单数、双数、复数;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

格:

主格、宾格、与格、属格

体:

完成体、未完成体;

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时:

现在、过去、未来

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态:

主动态、被动态

汉语没有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汉语的“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范畴。

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1)词根语,又称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

这类语言中的结构单位在组合时,一般不需要借助于词形变化等形态手段,主要利用虚词和语序来实现。

汉语是该类型的代表,另外,彝语、壮语、苗语、以及越南语、缅甸语、马来语等也同属此类。

 

(2)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