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704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云南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发展人才事业,着眼于为实现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优秀人才正日益成为国家、地区、组织参与竞争的稀缺性、战略性资源。

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山区的欠发达省份,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优秀人才,保持人才总量的持续增长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

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省战略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主要是: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

未来十几年,是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十大产业急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服务发展。

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人才优先。

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用为本。

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机制。

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

培养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民族文化领军人才,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整体开发。

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建成特色领域和优势产业人才聚集中心,为实现云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资源总量在2009年251万人的基础上达到500万人,增长近一倍,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左右,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

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在烟草、低碳经济、能源、旅游文化、有色金属、生物技术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区域性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进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人才贡献率达到20%。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创新型云南,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到2020年,研究开发人员总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有明显增长,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得到缓解。

主要举措:

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突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创新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聚集。

通过国际合作、东西部人才交流、省院省校合作等平台,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组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加大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

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二)加快培育十大产业急需人才

发展目标:

以十大产业急需人才为突破口,加大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

到2020年,在烟草、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技术、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装备制造、光电子等优势领域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的产业急需人才。

主要举措:

围绕十大产业,加强产业人才统筹规划和需求预测,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大规模开展十大产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制定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十大产业聚集的倾斜政策。

建立与周边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地区间互认制度。

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大力开发社会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

1、宣传文化人才

发展目标:

紧密结合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需求,以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新兴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专门技术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达到500名,民族民间文化人才超过5000名。

主要举措:

健全完善分类科学、程序公平、运作规范的宣传文化人才政策体系。

继续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大力培养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

引进、培养造就创新、创意、创业等文化产业急需人才。

依托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基地,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出版、传媒高层次人才。

加大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选拔力度,稳定充实基层宣传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发现造就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特色人才,壮大群众文艺队伍,促进各级各类宣传文化人才协调发展。

2、农村中小学师资人才

发展目标:

按照巩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要求,以增加总量、提升素质为目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扎根农村、爱岗敬业、适应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主要举措:

继续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建立省级、州市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积极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教育人才。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施大规模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进一步加强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新任教师支教制度。

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帮扶活动,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鼓励高等学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和支教。

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契机,建立健全乡镇以下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补助机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高乡镇以下学校教师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发展目标:

按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全科医师为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师,农村每个乡镇有1名全科医师。

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1万名全科医师,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需求。

主要举措:

制定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制度。

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主要平台,大力培养全科医师。

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培训。

大力实施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

加强边疆地区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等特殊医疗人才的培养。

建立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卫生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

4、少数民族人才

发展目标:

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边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力培养造就一批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到2015年,全省少数民族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

到2020年,达到70万人。

主要举措:

改善民族高等院校和民族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和通晓本民族语言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性,培养少数民族本土人才、民族文化传承人。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实现各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7个人口较少民族和4个特困民族人才的均衡发展。

完善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建立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合理配置的流动机制,健全完善少数民族人才评价发现政策体系。

积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涉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外向型少数民族人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到2020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7%,专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

主要举措:

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

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3852工程”。

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

加强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

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

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培养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57.54万人。

2020年,达到72.95万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60%。

主要举措:

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培训力度,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

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副职人选一般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

健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

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适应提升开放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培养和聚集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36万人。

到2020年,达到158.33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主要举措:

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围绕全省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

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计划,组织实施高素质教育卫生人才培养计划。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

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

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

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强化激励,科学管理。

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拓展事业发展空间。

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1.3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7万人。

到2020年,达到81.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万人。

主要举措: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助制度。

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培养我省重点行业、产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

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3.19万人。

到2020年,达到156.73万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每个乡(镇)都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聚集的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

主要举措: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继续推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

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

适应构建和谐云南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到2015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达到4.7万人。

到2020年,达到7万人,力争培养和引进高级社会工作人才700人。

主要举措:

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

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

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管理。

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

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

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

制定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目标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

主要任务:

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

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

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

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

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目标要求: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改进调控方式,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

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遵循放开搞活、分类指导和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

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

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

鼓励各地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先进省区、境外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3、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

目标要求:

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地方性人才法律法规。

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人才开发促进法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我省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目标要求:

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兴滇富民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

主要任务: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

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模式。

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

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

2、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目标要求: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