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88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梁吊装施工方案.docx

T梁吊装施工方案

上杭县德里渡改桥枫竹湾大桥工程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监表3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号:

开工项目:

桥梁上部构造—T梁安装工程

桩号:

K0+548.8~K0+797.2

申请开工日期:

2012.09.11

计划完工日期:

2013.01.29

此项工程施工负责人:

黄跃华

致监理工程师:

上述分部工程已具备施工条件,申请开工。

承包人:

日期:

2012.09.08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及附件√

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环保控制等(另报批)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年月日

 

上杭县德里渡改桥枫竹湾大桥工程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监表7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号:

致:

驻地监理工程师

现报上桥梁上部构造—T梁安装工程的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请予审查批准。

承包人:

日期:

2012.09.08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驻地监理工程师:

日期:

附注:

必要时应组织专家组审查。

上杭县德里渡改桥枫竹湾大桥工程

T梁吊装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在K0+673处新建桥梁1座(德里渡改桥枫竹湾大桥);全桥长为248.4m,桥面宽度为12m。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4×30+4×30)m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30mT梁梁高2.0m,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径1.6m,桥墩钻孔桩直径为1.8m;桥台根据两侧实际地形采用柱式桥台,柱式桥台采用直径为1.8m钻孔灌注基础。

本桥桥台处设置D80型伸缩缝,4号桥墩设置D160型伸缩缝,依靠T梁梁端预留放置伸缩缝。

T梁采用50#砼预制,中心梁高为2.0米,横隔梁间距7.20米,行车道板中梁预制宽度1.7米,边梁预制宽度2.05米,湿接缝宽0.7米,主梁跨中肋厚0.2米,马蹄宽度0.5米,梁端支承段马蹄宽厦0.5米。

全桥共8跨,每跨由5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组成,全桥一共40片T梁。

L=30m边梁每片重76.6(T)、中梁每片重75.4(T)。

二、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JF80/1-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情况,编制T梁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的一级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2)选择适合地理地理的吊装方案类型、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施工救急处理预案。

3)试验及测量放样

T梁安装前要确定T梁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孔道灰浆的强度不低于30MPa,支座垫石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100%。

安装前必须检查墩、台帽及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高程及尺寸,校核时,应在墩台帽上画出架设安装板线、板端线及临时支座的位置,以便安装时使T梁准确就位,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签认。

4)正式吊装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等二级技术交底,确保安装质量及人身安全。

2机具准备

1)运输设备:

轮式拖车

2)起吊设备:

预制场备有龙门吊,前场备有汽车起重机、手拉葫芦、绞车及小型门架。

3)安全设备:

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防滑鞋。

4)其他设备:

风缆、钢丝绳、锤、撬棍、电焊机等。

3材料准备

1)清理堆放T梁的预制场地,检查核实T梁的几何尺寸。

2)准备好安装T梁所需的支座、钢板、调平钢板等。

4作业条件

1)各起重设备均经相关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特种操作驾驶员均持证上岗,汽车起重机起吊重量能达到设计起重额,钢丝绳、风缆等设备都应经过计算,其安全系数达到规定要求;运输设备拖运能力满足拖运要求。

2)吊装人员:

吊装时必须配备专业起重指挥人员,每台吊车司机及拖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且有丰富的行车经验,安装工人经过专业的训练,专职安全员及技术员各要配备一人;在正式吊装前应由技术员及安全员对安装工人及司机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做到熟悉安装、吊装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步骤,对待任何紧急事情要冷静对待,并有对应的安全紧急救援预案。

四、吊装顺序

该大桥架设方案采用从坪埔方向往彭屋方向逐跨吊装,单跨吊装T梁的操作顺序从中梁开始,由中往边对称均横进行。

如图所示。

单跨T梁吊装顺序示意图(尺寸单位:

cm)

五、施工要点

1、结构连续一联上构施工顺序:

主梁预制→架梁,浇筑墩顶现浇连续段及翼板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张拉中墩顶T梁负弯矩钢束→形成连续体系→浇筑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安装人行道等附属设施→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

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向临时支撑,连接现浇连续段连接钢筋和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桥梁架设,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

4、待墩顶现浇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张拉连续束。

5、吊装前,对支座标高、支座型号和T梁编号进行复核,T梁吊运前应充分检查各起重设备的牢固性,必须进行超载试吊,并检验各起吊点的受力情况,以消除隐患,试吊过程中应用专人观察地锚变位情况(包括主地锚、扣索地锚、卷扬机地锚等)以及设备的运转情况、主索的垂度等。

2、吊装T梁的操作顺序从边梁开始,由边往中对称均横进行。

3、预制的T梁应按设计规定的吊点位置起吊、移动和堆运,吊运时必须注意采用必要的加固和保护措施,也可用硬夹木或角钢保护构件不受破坏。

4、吊运应缓慢进行,就位过程应特别谨慎,避免碰撞,各片梁就位时要求精确。

5、T梁在吊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梁体横向倾斜不大于3度,纵向倾斜不大于5度。

缓慢地使T梁在支座上就位。

6、吊装所有T梁过程中应加强观测工作,随时记录和分析观测成果,并对吊装设施的工作状态勤加检查,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T梁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横行临时支撑。

当一孔T梁吊装完毕后,必须立即进行横隔板与翼缘板间钢筋的连接及横隔板、翼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应分两层进行,第一层浇横隔板,后再浇筑翼板,避免浇筑震捣对腹板造成损害。

T梁湿接缝混凝土采用与T梁标号相同的砼。

六、施工进度及时间安排

总的施工时间计划安排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之间,实际总历时施工141天,每跨六天。

如第一跨计划于9月16日起吊后,于9月21日成跨。

七、吊装设备

纵向"钓鱼"法架设主要机具

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附注

主扒杆

吊装能力1200KN,高18米

2

 

人字辅助扒杆

高10M左右

1

竖立主扒杆用

卷扬机

牵引能力70KN、14KN减速卷扬机

2

起吊预制梁用

卷扬机

25马力双筒

2

移动扒秆、拖引预制梁用

油压千斤顶

1000KN

4

顶升用

螺旋千斤顶

 

4

其它工序用

链滑车

50KN

8

横移及其它用

轨道平车

 

载重800KN、带转盘

2

运输预制梁用

滑车

(55+45)cm×4轮

4

吊预制梁用

滑车

30cm×4轮

16

移动扒秆、控制平车及其它用

滑车

35cm×1轮

8

 

滑车

25cm×3轮

24

预制梁制动、拖引及其它用

滑车

25cm×2轮

20

其它工序用

滑车

25cm×1轮

20

导向及其它用

卡环(卸扣)

以直径2.5cm~10cm

 

吊梁、移动扒秆、拖引预制梁用

钢丝绳

m

φ12.5mm6(19)

400

 

钢丝绳

m

φ17.0mm6(19)

1200

 

钢丝绳

m

φ18.5mm6(19)

100

预制梁拖引、制动用

钢丝绳

m

φ22mm6(61)

2600

吊梁用

钢丝绳

m

φ25mm6(61)

400

前风缆

钢丝绳

m

φ33mm6(61)

800

后风缆

钢丝绳

m

φ38.5mm6(61)

200

 

横移用梁

载重800KN

2

 

横移用滚轮

φ50cm×500

40

 

顶梁座架

载重800KN

4

顶预制梁用

横移用铁板

9mm×45mm×1800mm

12

钢丝绳夹子

φ12mm~36mm

300

各种木料

 

100

包括支撑预制梁、垫千斤顶及脚手架圆木

锚碇材料

 

2

 

其它材料

 

1

防止梁倾倒及其它

其它工具

 

1

八、人员配置(11人)

技术管理人员2人:

吊装工6人:

机械管理人员1人:

预制场电工1人:

现场安全员1人:

九、总体方案

㈠ 纵向“钓鱼”架设法

T梁运输采用一台自制600.0kN无轨龙门吊起吊,运梁车运载。

运梁时运梁车轮对场地道路要求较高,要求从预制场至12#桥台中线两侧各6m范围内的路基均填筑至台帽梁顶标高,以便运梁车能平稳行进,T梁由运梁车运至桥台上,由人字扒杆和无轨龙门吊起吊,此时运梁车和无轨龙门吊相续退出。

接着由安装在跨墩台上的两付人字扒杆,配合运梁设备,以绞车相互牵吊,在梁下无支架、无导梁支托的情况下,把梁悬空吊过桥孔,再横移、落梁、就位安装。

㈡T型梁架设

1、扒杆将T型梁移至运梁小车(轮胎式运梁小车)上,采用运梁小车,将T型梁运至扒杆吊后方。

移梁前要对起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检验起重设备的可靠性,然后正式移梁,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在横移全过程中,要采取可靠防倾覆措施,做到平稳过渡、安全就位。

如遇4级以上大风时,不准安排移梁工作。

架设第二孔T型梁时,在第一孔T型梁上安设厚木板或其他有效措施作临时移梁过道。

2、T型梁架设安装

T型梁架设安装采用扒杆吊鱼法

安装工作原理:

⑴用卷扬机A吊着梁的前端,卸掉梁下的木制拖板,把卷扬机B也同样系在梁的前端。

⑵启动卷扬机B,同时放松卷扬机A使梁前移。

⑶当梁达到B点时,从梁后面设拉索D控制梁,此时应注意拉索D的控制力,用钢索B和拉索D将梁固定,将滑轮组A返回。

⑷用A、B两台卷扬机吊着梁的两端,安装就位。

3、T型梁在桥墩顶及桥台上横移定位法:

先将第一片梁和第二片梁同样用吊鱼法吊过就位。

焊上连接缝钢板。

第三片T梁采用运梁设备把预制梁从梁上运过桥孔位置,此时是在预制梁运过以后,用扒杆把梁吊起,把纵向滚移方向调换横向滚移方向。

在安装好二片梁吊旁侧设置临时枕木垛,铺好横向滚移设备,把梁部在走板上,然后先把扒杆横移到需要就位的位置上,并利用扒杆起吊设备作牵引,把梁横移到临时枕木垛上后,摆正扒杆,把梁吊起,撤去横向滚移设备及临时枕木垛,进行落梁就位。

4、每架完一孔,测量校核后立即实施横隔板湿接缝作业。

并进行墩顶连接。

安装横隔板模板时,底模板采用吊拉法,侧模可设拉杆固定,拉杆可使用金属线代替。

5、人字扒杆的移动过墩:

⑴由前扒杆B卷拉钢索,使后扒杆A装到重型平车上,牵引钢索,移到前扒杆B为止。

⑵固定扒杆A底部,卷动钢丝绳,使扒杆A拉直,并拉紧控制索。

⑶从前面第二个桥墩把钢索D拉到扒杆的底部、拉紧钢索,边调整钢索C和D将扒杆B吊至前方桥墩上。

⑷把扒杆B底部固定,通过辅助扒杆拉起钢索D,使扒杆B的顶部拉起立直,拉梁控制索(双缆)则纵移完成。

⑸扒杆最初的安装准备工作与以上操作处相同。

⑹扒杆左右横移采用齿条式千斤顶起重迁移动。

6、机械工具

⑴人字扒杆用角钢焊制成,扒杆高18米分三节。

节头间采用12个24mm螺丝连接(见人字扒杆示意图)。

上下节为大小头,由4根6米长80×80×8角钢和4×13根60×60×6角钢焊制成。

中间节上下尺寸都为65cm,4根6米长80×80×8角钢和4×16根60×60×6角钢焊制。

左右扒杆顶上各项留∮10,以便于安装滑车组(L=30m的T梁吊装时采用三节,扒杆高18米)。

⑵卷扬机:

卷扬机吊装是主要起重机具,施工时配备二套四台8T慢速卷扬机。

二台用于扒杆上起吊,二台用于牵引梁从预制场到桥位。

⑶滑轮组:

采用80T×10轮,主要吊梁起重采用一种的滑轮组,共两组。

单轮滑车采用8T×1单轮,主要作为导向,临时可以起吊作用。

滑轮组的穿法(略)。

7、钢丝绳

钢丝绳是吊装中主要设备之一,穿绕于滑车组的起重绳采用直径17.5mm的5×37+1钢丝绳;人字扒杆的后缆风采用四条25mm钢丝绳;因为前缆风吊重时没有很大拉力,所经前缆风采用22mm。

钢丝绳在使用前应作详细检查,包括钢丝绳的直径,长度,有无断丝、磨损情况等。

钢丝绳在使用中不得超负荷,不能使钢丝产生错角曲折,在起重时不能急速升降运行及急刹车,以免产生巨大冲击荷载。

钢丝绳末端与吊钢步环等联结时应使用骑马式。

钢丝绳卡子、连拉卡子使用数量和间隔应满足要求。

为确保安全,便于起重绳的检查,可在钢丝绳最后一个卡子后面间距500mm以上,外加设一保险卡子。

发现钢丝绳滑动,要全面检查,并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㈢吊装数据验算

1、基本资料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跨径L=30m,边梁每片重76.6(T)、中梁每片重75.4(T)。

2、主要吊装设备

1)、人字扒杆二套,单件尺寸长18m,分三节拼装,中部断面尺寸65×65cm,端部40×40cm。

2)、起重卷扬机四部(8t)

3)、滑轮组二套(80t)

4)、钢丝绳、夹具等按要求二套。

3、人字扒杆结构验算

1)、人字扒杆受力分析(按L=30m验算)

按一幅人字扒杆吊装T梁一端计算,计算位置取T梁吊至跨中计算,扒杆受力如图4所示。

此时,滑轮组、缆风受力最大,且吊点A处T梁自重荷载为G/2=849/2=424.5KN。

根据图中梁吊装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人字扒杆结构高度、缆风绳的布设位置,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

连接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与水平向的夹角为α=tan-1[(18-2.1)/15]=46.7°;缆风绳与水平向的夹角为β=tan-1[(18+0.5-2.1)/30]=28.7°。

于是可得出牵引钢丝绳拉力:

F1=392.5/sin46.7°=525.6KN;

牵引钢丝绳水平向分力:

F2=392.5/tan46.7°=369.9kN;

二根缆风绳拉力F3=F2/cos28.7°=421.7KN,则单根缆风绳拉力为421.7/2/cos7.9°=212.9KN,人字扒杆受竖向荷载N=392.5KN。

(根据人字扒杆移梁时的工作情况,单根竖向荷载也假设N=392.5KN)

 2)、滑轮组理论牵引力验算

由Q=q/a=60/0.098=612.2KN可知:

Q>525.6KN,满足起重要求。

式中,Q为滑轮组理论牵引力;

q为卷扬机单根钢丝绳跑头牵引力;

a为滑轮花穿组成滑轮组荷载系数。

4、缆风绳受力验算

缆风绳采用Φ25mm钢丝绳,它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41.6kN>212.9kN,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5、后缆风地锚计算:

拟采用C20砼地锚,尺寸3×3×2m,自重G=18×2.4=43.2t=432KN。

后缆风为两支成三角形夹角30°,那么后缆风单根拉力:

432/sin30°=864KN

864KN>212.9KN

6、 人字扒杆钢桅杆验算

钢桅杆计算长度l=18000mm,角钢截面积A=4×614.3=2457.2mm2,截面回转半径ix=iy=250/2=125mm,长细比λ=l/ix=18000/125=1443,查表得:

ψx=0.6892。

由此可以得知,梁吊装过程中钢桅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人字形扒杆用角钢加工而成。

其中,主杆采用80×80mm角钢焊接而成;平杆、斜杆均采用60×60mm角钢,节长为6m。

跨度L=20时,采用2节,即主杆12m长;跨度L=30时,采用3节,即主杆18m长;采用Φ25螺丝12个连接,桅杆竖立后底宽6m。

起重系统由滑轮组、导向滑轮、卷扬机组成。

滑轮组采用14门滑轮(定、动滑轮各7门)、ø12.5钢丝绳花穿法联结,钢丝绳跑头通过导向滑轮连接卷扬机。

卷扬机采用30kN慢速卷扬机,单头牵引力30kN,吊T梁时最大牵引力17kN。

缆风绳采用ø12.5钢丝绳,每副人字扒杆安装前后缆风各2根,主拉背索缆风2根,由滑轮穿绕。

利用大桥桥墩系梁作为缆风绳地锚,待第一孔吊装后,利用T梁(5片一联)作为人字扒杆架后缆风地锚,采用桥墩系梁作为人字扒杆架前缆风地锚。

7、吊装时各杆件所受内力计算:

1)、刚开始起吊时(大梁前端在双杆A开始吊起时),双杆受力最大,为最不利时刻,取这时的双杆体系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后缆风锚碇点至双杆底部的水平距离为35米),取双杆顶点A进行受力分析:

Tcos26°56′18″-Ncos85°=0

Tsin26°56′18″-Ncos85°+G/2=0

G---T梁自重取边梁计算:

38.3×2.6=76.6吨,考虑到是动载,取动载系数1.20,G取值为76.6×1.20=91.92吨,按92吨进行验算。

经计算解得:

T=4.73吨N=48.4吨在后面的计算中将此数值乘以1.36的安全系数则T=6.6吨N=66.1吨

2)、当大梁吊运至跨中时,后缆受力为最大时刻,此时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1)、取梁端吊点为对象:

T2=T3→2T2sin47°23′41″=G/2→T2T3=31.3吨

(2)、取节点双杆A的顶点为对象:

T1cos26°56′18″-NAcos85°-T2cos46°29′21″=0

T1sin26°56′18″-NAsin85°+T2sin46°29′21″=0

解得:

T1=27.66吨NA=35.3吨

同理此时取节点B对象(墩上双杆标点),可得:

NB=NAT4=T1

8、钢桁架双杆的稳定性验算:

因可能产生偏吊的现象,故双杆按单杆受力进行保守性的验算。

1)、杆件所受的总压力N:

荷载作用于双杆的压力N1=66.1吨

超生滑车组绕出的对杆件的压力N2

缆风钢丝绳的自重N3=1/2*0.493=0.247吨

杆件自重:

杆件顶部时N4=0杆中截面时N4=0.75吨

故作用于双杆总压力为:

N0=N1+N2+N3+N4

顶部截面时N0=66.0+40.9=106.9吨

中部截面时N0=66.0+40.9+0.75=107.65吨

2)、钢桁架双杆所受的弯距:

杆件顶端弯距Mmax=106.9*10*40=42760KN.CM

杆件中部截面上的弯距M中1/2Mmax=21380KN.CM

3)、应力验算:

杆长18米,主肢角钢采用的是L90*90*9mm面积A=4*13.944=55.77cm2

Lmax=4*55.776*(40-2.52)2=313405.4cm2

断面转动半径R=Imax/A=313405/55.776=74.96cm

杆的计算长度L0=1.08*18=19.44m

长细比λ=L0/R=1944/74.96=25.93

钢桁架主杆的容许应力[σ]=235-0.00668λ2=230.51MP

主杆件的净断面抵抗矩W0=1/6*40*402=10666.7cm3

钢桁架主杆顶部应力

σ顶=Mmax/W0+N0/F0=(42760*103*10-2)/(10666.7*10-6)+(1069*103)/(40*40*10-4)=46.77MP<[σ]=230.51MP

钢桁架主杆中部应力σ中=M中/φ2W0+N中/φ1F中=(21380*103*10-2)/(1*85333.3*10-6)+(1076.5*103)/(0.5*80*80*10-4)=5.87MP[σ]=230.5MP

9、人字扒杆吊装第一孔梁体

1)、运梁车将梁运到位后,退出前车;

2)、前、后两个人字扒杆的吊勾同时起吊梁的前端,使梁离开地面,梁端水平;

3)、前面人字扒杆的吊勾进,后面人字扒杆的吊勾放松,使梁缓慢前移;

4)、梁接近前墩时(距设计位置约3m)在梁后端挂淄绳,后车退出,后面人字扒杆的吊勾移至梁端挂绳;

5)、控制淄绳使梁到纵向设计准确位置;

6)、运用手动葫芦横移梁端,使梁到达横向设计位置;

7)、调整好梁的支座并落梁到位;

8)、该孔梁铺完后,拆除后面的人字扒杆并移到前墩,开始下一孔梁体安装。

(四)、指挥信号

在起重吊装作业过程中,确保生产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起重往往与安装工作并行推进,有赖于几方面直接配合,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因此,依据一定的指挥信号,所有工作人员都认真遵守“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有条不紊,是保证起重吊装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则。

(五)、索具及起重机重机械的安全操作

(1)绳索及起重工具

Ⅰ、麻绳及钢丝绳

1、麻绳只能用于手拉(经过滑轮)吊起不太重的载荷,不能用于机动构中,起吊较重的构件,断丝的麻绳不得使用。

2、麻绳、钢丝绳均应防止在尖锐的铁件或沿地(具有砂、石屑等粗糙颗料等)拖跑拉毛、耗损。

尤其防止钢丝绳曲折硬拉形成“扭结”,引起钢丝折断。

3、使用钢丝绳时,必须检查有无毛刺断丝,防止伤手。

并同时掌握其断裂破损情况以确定是否可用,或调换新绳。

4、用于穿绕钢丝绳(或麻绳)的滑轮,轮子边沿不允许有破碎现象。

5、钢丝绳须防止锈蚀、按期涂油保养,并置放于干燥处所。

使用中的钢丝绳最少每一月至半月涂油一次,保存时,最少每半年涂油一次。

6、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防止钢丝绳与电焊线接触。

同时亦防止钢丝绳与供电缆线

接近,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7、钢丝绳夹数量应不少于3个,其间跑A等于6—7倍钢丝绳直径;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段上,钢丝绳夹底板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上,安装时应注意,不能装反,否则固定处所的强度将由正装时钢丝绳自身强度的80%—90%,降低为75%,甚至更低。

8、滑车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滑车轴和吊钩滚珠轴承座的润滑,润滑油采用工业凡士林或软甘油。

9、对使用的滑车,应首先检查该滑车的允许吊重量(起重能力),能否满足实际吊装所应有的安全负荷。

当标明滑车吨位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负荷。

10、使用滑车承受重量时,禁止用手接触攀抓正运行中的钢丝绳索。

十分必要时,也只能用撬棍接触钢丝绳,并不得硬撬,严防弹出伤人。

11、应注意钢丝绳的牵引方向和导向滑轮的位置是否正确,防止由于钢丝绳脱出轮槽被卡住发生事故。

12、多轮滑车的起重量是由各滑轮平均负荷的,不能以其中的一个或二个滑轮来全部承担。

13、用于钢丝绳的滑轮和卷绕钢丝绳的卷筒直径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6—30倍。

14、链式滑车(即神仙葫芦或手拉葫芦)在使作前应仔细检查,并确认:

刹车无故障,螺杆轴头上有开口销或铆钉,滑轮或链条没有损坏,链子无扭转部分,机械转动部分正常,且转动部分已经上油润滑后方可使用。

Ⅱ、卷扬机

1、每个卷扬机在使用前应安装补偿器,特别是用于主索、扣索、牵引索等的卷扬机。

其次应设置绞车的卷筒轴线应与卷绕钢丝绳的方向垂直,在设置最近一个导向滑车的中心线应与绞车卷筒中心线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