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99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方案书文档格式.docx

测量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服务生产,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本次实习,能全面地掌握地形、地貌的测绘及地形图、地籍图的整饰、接边整个作业过程和方法。

另外学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也要进过实习的巩固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对安徽理工大学地形的测量实习。

由学校老师组织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简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的怀远县相交。

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四周交通发达,属市区地区。

三)、任务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测一幅涵盖整个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家属区的地形图一幅

二、测区简况

一)测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内。

建筑物较多,无规则,通视条件好;

属于平地,通视条件一般,观测条件一般;

二)测区内有多为水泥路,点位易保存。

三)、该测区气温适宜,属适温天气。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析

测区高级控制点资料齐全。

四、作业依据

一)、采用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二)、依据《1:

500地形图图式》。

三)、依据《1:

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四)、按照《实习指导书》要求。

五)、遵照本次实习技术要求。

五、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

仪器为:

1)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各一台

2)花竿三根

3)脚架两个

4)卷尺和皮尺一个

6)尺垫两只

7)水准尺一根

六、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一)、平面坐标系统:

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基本等高距:

1.0M。

七、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幅

一)、成图方法:

电子成图

二)、测图比例尺:

500;

三)、地形图分幅:

依照地形图分幅标准和图幅整饰标准,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由测区的大小而定。

八、实习要求和任务

一)、实习要求

1.熟练掌握电子经纬仪和水准仪的使用。

2.测量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内容,认真的预习实习指导书,弄清实习的目的,实习的要求,实习的仪器及工具,实习的方法及实习注意事项。

3.实习分小组进行,借领时应当场清点检查,如有缺失,可以报告实验管理员给予补领或更换。

4.实习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病事假需经教师批准,服从教师指导。

5.实习时必须认真仔细按照测量程序和测量规范进行观测,记录和计算工作,遵守实习纪律,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6.在实习过程中或结束时,发现仪器有遗失损坏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要查找原因,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适当赔偿或批评。

7.实习结束时,需将实习记录,计算结果交指导教师审查,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实习工作。

二)、实习任务

500地形图测绘。

九、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一)、施测碎步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和方向交汇法,困难地区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

二)、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实地2.5cm>

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用不同其它点进行检查,检查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

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

0.5M等高距时等于0.1M)。

三)、由图上点可分支出图解支点,支点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应往返测定,视距往返测定不应大于1/200,最大边长不应大于50M,往返测高差的较差不应超过1/7等高距(0.07m>

四)、地形图上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地貌、地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五)、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应按实宽以比例尺表示。

六)、地形原图铅笔整饰应做到各要素主次分明线条清晰、位置准确、交接清楚、高程注记、单位名称注记、地理名称注记字头朝北,书写清晰整齐,图内外整饰书写正确、齐全。

七)、控制网布设采用边角网的导线测量,并参照四等要求布设。

表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距中

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

相对闭合差

DJ1

DJ2

DJ6

三等

14

3

≤±

20

1.8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18

2.5

≤1/80000

4

5

≤1/35000

一级

0.5

15

≤1/30000

2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24

≤1/5000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3.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5-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

当导线长度小于表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4.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表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经纬仪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c较差<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

13

一级及以下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

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表3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

边长观测值

及各项修正数<

m)

函数

位数

边长与坐标

方位角值<

二等

0.01

0.0001

0.001

三、四等

7

表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指标差较差<

〞)

测回差<

对向高差较差<

mm)

附、闭合差<

中丝法

三丝法

≤7

40

五等

≤10

60

30

注:

D为平距,以公里记。

表4-1一般地区解读图根点的个数

测图比例尺

图幅尺寸<

cm)

解读控制点<

个数)

500

50х50

8

1000

2000

5000

40х40

表4-2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地形类别

比例尺

平坦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

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表5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长度<

边长

测角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一般

首级控制

≤M

≤1.5H

≤1/2000

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H为测图最大视距,n为测站数;

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测量方法与计划:

第一阶段布设平面与高程控制网。

计划使用学校已有的控制网点,在必要时附加部分点。

平面控制网布设时使用精密导线测量:

对于1:

500地形图,四等的要求下,主要的技术要求是:

本次仪器测角精度为J2级)水平角观测测回数为9。

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时,该方向的2c互差可按同一观测时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表中规定,且在记录手簿中注明。

关于重测,原则为:

1)一个测绘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弧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2)零方向的2c互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时,该测回应全部重测。

一测回中的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数的1/3时<

包括3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也应重测全部测回,重测数仍按超限方向数计算。

3)全部基本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不应超过该测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否则基本测回作废,全部成果重测。

4)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均应抄入记录手簿。

但重测与基本测回成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方向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参加测站平差。

十、外业数据采集

应用电子经纬仪和水准仪采集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平面点及高程点的展点。

十一、内业处理

采用电子成图绘图。

完成等高线绘制,道路、水系、房屋等地物要素的绘制。

十二、地形图测绘内容及绘制要求

一)、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二)、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三)、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

四)、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五)、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六)、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七)、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八)、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九)、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十)、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十一)、顶、鞍部、山脚、沟底、凹地、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十三、检查验收以及安全措施

对所绘地形图进行清绘检查验收。

各位同学要注意自身安全。

注意仪器使用时候要科学合理的使用仪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仪器!

保护好仪器及自身安全!

十四、上交资料

一:

500电子地形图一幅,原始记录手簿一份。

指导老师:

高咏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