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981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docx

承德市旅游总体规划

承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承德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动承德市的地方经济发展,促 使承德市早日达到国际旅游城市之目标,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 将作为承德市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

本规划的区域范围为承德市域的三区八县,面积为39800多平方公里。

  第三条:

本规划年限:

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

  第四条:

规划依据

  《承德市“九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承德市皇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五条:

地理概况

  承德,地处冀北山区、燕山余脉,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为邻,东毗辽宁,西靠张家口,辖承德、滦平、丰宁、兴隆、隆化、平泉、宽城、围场等8县3区,总面积39800多平方公里。

  承德,不但拥有起伏冈峦、幽深峡谷、古朴的侏罗纪地貌,奇异的丹霞景观,名噪中外的温泉,宽广辽阔的京北草原,各种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更有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雄伟壮观的外八庙古寺庙建筑群,一望无垠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气势轩昂的金山岭长城,文化内涵精湛深邃。

承德,无愧于“紫塞明珠”的称号。

  第六条:

历史沿革

  承德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古老民族在休养生息,新石器时期的出土文物诉说着早期先民的辛勤劳作。

夏商时期,承德已经正式隶入中国版图,以后历朝历代,这里不但有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也曾多次建立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进行统治。

但是直到30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人烟稀少”、“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小山村,是清初康熙皇帝在这里建起热河行宫,以后又建立起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寺,始称热河上营。

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

康熙八十寿辰时,雍正将热河直隶厅改置承德直隶州,从此热河又称承德,承德才开始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如乾隆皇帝亲笔所写“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群,俨然一大都会”。

在康熙乾隆年间,承德成了当时清政府第二政治中心“古北口外一大都会”,演出了一幕幕叱咤历史风云的军事政治话剧。

辛亥革命以后,承德日趋破败衰落。

解放以后,承德这座古老山城重新焕发勃勃生气,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排行榜之列。

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七条:

旅游发展概况

  1.发展历史

承德市1978年作为旅游城市实行对外开放,旅游业由此迅速崛起并得到蓬勃发展。

“七五”期间共接待中外游客570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八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市合并后,市委、市政府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作为旅游业的指导方针,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旅游业再上台阶,“八五”期间游客总人次数达722万,旅游收入14亿元,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27%和520%。

自1978年至1995年底,承德市共接待游客216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21亿元人民币,成为河北省国际旅游的龙头。

  1995年,旅游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是承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现状情况

  1999年,承德旅游收入情况表。

第三章 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第八条:

基础条件

  1.资源特点

  旅游资源类型全,品味高,风格殊,功能齐。

   从空间分布上看,承德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类型齐全。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划分标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和生物景观类,人文旅游资源则包括古迹与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三大类。

承德地区现已赋存的旅游资源包括全部三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一类人文旅游资源。

如以北方丹霞风貌著称的磬锤峰、双塔山等地文景观,以潘家口水库为代表的水域风光和以雾灵山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生物景观。

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更是声名卓著的古迹与建筑类资源。

休闲求知健身类资源属于可以依托上述四类资源人为创造的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从时间分布上看,承德四季可游,可利用的时间较长

承德地域辽阔,森林草原广布,山地湖泊纵横,四季均有应时之景,一日之中风光也尽自不同,便于设计并开展相应的游憩活动,使资源的利用由单纯观光转为多项参与,动静结合,进一步提高游客游兴,延长其逗留时间。

 部分旅游资源已有相当知名度

  从资源特征上分析,承德地区景观密集,品味较高,尚有无限空间可以拓展,有望成为容量巨大、功能齐备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2.区位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京津,北靠内蒙,东连辽沈,南与秦皇岛、唐山相邻,是燕山腹地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京、津、唐经济中心主要城市之一,处于华北和东北两大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居环渤海二线地区。

承德市区距北京250公里,承德市所辖的八县亦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其中:

围场距承德市138公里,距北京市388公里,距天津市380公里,“左通盛京,右引察哈尔”,“北控蒙古,南卫京师”,历来是京畿通往蒙古的要道;丰宁距承德市170公里,距北京市180公里,距天津市240公里。

  3.政府重视

  承德市建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各县也均成立了旅游局,形成一整套管理机制,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动全民办旅游,上下协力兴旅,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和必要的物质保障。

  第九条:

防碍承德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交通瓶颈

   外部交通

  近京津客源这一较好的区位优势因受交通的限制未充分显现,“进出承德困难”的矛盾在旺季尤为突出。

根据现有的铁路、公路路况和运营情况,承德到邻近的主要客源城市所需时间与其相距路程不成比例。

以到北京为例,相距250公里,火车行程最短为4小时,公路行程最快为3小时。

而上海距南京400多公里,火车最快3.5小时抵达,上沪宁高速公路则3小时抵达。

  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承德市内尚无一座民用机场,严重制约着中远程游客的增长。

   内部交通

  游客即使“进得来”,亦“散不开”。

虽然旅游资源在市内分布集中,但各县市之间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联结松散。

公路等级不一,更没有形成统一的道路体系,造成景点之间的旅途冗长颠簸,阻碍游客从承德市往承德郊区及周边县市的扩散,不利于游客在承德地区的疏散与循环。

  2.接待设施薄弱

   饭店少,规模小,设备简陋。

承德市内现有星级宾馆17家。

数量不足,旺季供不应求;硬件条件较差,档次低,维修保养不善,难以满足休闲度假类游客及海外游客的需要。

  娱乐、购物环节薄弱。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象普遍存在。

  旅行社建设在县里廖廖无几。

   旅游厕所问题突出。

“不见其地,先闻其味”的问题不解决,纵然风景再美,旅游业的水准也绝计不能提升。

  3.发展旅游思路局限

   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以饭店上菜速度为例。

不待良久不上菜;不上则已,一上则一哄而至。

似无上菜速度、节奏之规律。

因此在加大饭店等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需加速人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旅游从业人员梯队。

  发展旅游的观念受限

  离京津较近的优势较往过正则束缚了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使承德一味追求以近地北方市民为主要客源市场成为旅游业大发展的羁绊。

  依赖京津客源市场所带来的问题:

客源市场层次偏低,消费能力有限,停留时间短,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微弱。

仅靠门票收入来维持旅游,必定举步维艰。

承德现有的主导客源市场与其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承德市的国际旅游者与西安、杭州、桂林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十条:

承德旅游业发展机遇

  1.国内旅游蓬勃发展之态势喜人

  1997年中国接待国际游客人数5758.79万人次,来华过夜旅游者人数达2377次,继续保持第六位,国际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18.37%,由上年位居第9位上升至8位;国内旅游人数为6.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1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95%。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中国人的出境旅游届时达1亿人次,位居世界第四。

节假日的延长推动“假日经济”的出现,旅游必将成为其中的亮点,拉动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国际社会与中国的互访交流将大幅度增加

  国际联系与交流合作涉及政府、民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不仅带来巨大的商机,而且给中国人出境旅游的腾飞创造了契机。

  3.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与承德的资源基础契合

  社会愈是进步,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和注重文化含量的旅游趋向愈是明显。

而自然与人文在承德这一地域的有机融合和优越组合能同时迎合这两类趋势,符合未来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

  4.毗邻北京,可以与北京等周边地区进行产品组合,寻找资源的互补性,与北京联合营销。

  5.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会展业已成为继日本、新加坡之后,亚洲又一大会展旅游国。

有关专家更乐观地预测,到2010年中国就具有与当今德国、意大利等会展业大国并驾齐驱的发展规模。

因此,先天条件良好的承德确定发展会展旅游,必将有美好的前景。

  第十一条:

承德市旅游发展潜力

  1.旅游资源优势

  承德市的资源优势明显,有二处世界文化遗产,已有十多处国家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越,地域腹地很大,且历史遗迹与遗址很多,文化内涵深厚,这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基本依据。

  2.经济形势发展良好

  根据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分析:

  2000年承德市国内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87亿元人民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238元人民币。

2010年计划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5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1842元人民币。

我们仍延用上述平均增长9.1%与8.4%两组指标,则2020年承德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529元人民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兑换美元汇率按8.1算,将近达到3316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总值。

因此承德市有望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3.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最大的产业之一,这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

中国21世纪的旅游业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际旅游组织的权威官员预测,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大国,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输出国与接纳国;来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将会大增。

因此承德市作为中国旅游业中很有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应该走在发展的前列。

  第十二条:

承德市的旅游业定位

  1.分析

  根据分析预测,承德市旅游经济,2005年将达到1000万游客,旅游收入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2020年游客量达到2100万人次,国际游客达到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72亿元人民币。

与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289亿元人民币和1067亿元人民币(根据“九五”计划增长比率预测)相比,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76%与19.40%。

  2.定位

  鉴于上述分析,承德市的旅游业可定位为:

近期2005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远期将成为承德市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第四章 旅游形象定位

  第十三条:

形象理念

  1.整体形象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

  城市生态环境与国际旅游城市接轨。

大气质量、水质及噪声都应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城市绿地复盖率应达到40%以上,到2020年人均绿地达到20平方米。

  城市交通畅通方便,道路景观优秀、线路流畅,且世界各国的游客都能通过航空港直接到达。

   城市社会形象

  承德要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势必要具备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城市经济水平

  城市经济水平的评价可以有多项指标,结合承德的发展目标,主要应有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为尺度进行衡量。

这两项指标突出反映着城市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现代经济发展的程度。

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被公认为“世界城市”,其人均GDP80年代初达到18118美元,1998年则为30322美元。

北京1998年人均GDP是1319美元,承德目前的标准将大大低于国际城市的标准。

1998年世界大城市的第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79.5%,北京为45.1%。

设想到2020年,承德要成为国际旅游城市,该两项指标至少应达到中等发达国家GDP的水平,则人均GDP为3000美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为60%以上。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是承德旅游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性指标包括城市绿地、城市环境和大气质量。

承德周边地区包括“三北”防护林人工绿带、植被保存较好的山地和草原,有较好的生态系统,要防止旅游的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效应,同时扩大承德市的公共绿地。

承德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到2020年应达到人均20平方米。

水资源的供给不仅要考虑到城市本身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加的用水量,更要兼顾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所增加的用水需求。

大气质量应常年保持在1-2级。

   城市交通状况

  城市交通状况表现为一个城市进出的方便程度和寻抵目的地的方便程度,同时也表明市民生活的方便程度。

世界城市一般拥有机场2-3个,年客运量在4000-7000万人次。

承德市到2005年应新建成至少一个中型机场,到2020年根据具体情况改建成或增建成一个大型机场,年客运量达2000万人次。

公路交通人均占有面积至少为10平方米。

   城市社会环境

  城市社会环境又称软环境。

内容很多,但其中4个方面尤为重要。

   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进步。

带给人们安全感直接指标是法制程度高和犯罪率低,为社会服务的政府和公共事务办事效率高,整个社会生活有序。

   国际语言环境,包括国际人口和本市居民语言的交流能力。

一般要求国际语言普及率占全市人口的25%以上,城区达50%以上,同时城市标识实行国际标准化。

  国际交流的规模,包括商贸往来,文化体育与科技交流。

巴黎每年召开大型国际会议407个,伦敦每年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150个。

按承德现有的条件,到2020年,每月能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已能带动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国际人口流动的指标。

一般地说,接待入境人口的规模应达到本地人口的5%。

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不应低于10%。

  2.产品形象

  突出旅游资源特色原则

  承德市旅游产品形象,应优先推出承德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资源类型,以承德特有的产品形象吸引海内外游客。

  产品主导形象

  中国上下五千年,都城真不少,陪都则更多。

因此皇家旅游,虽然在承德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还不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

北京的故宫旅游、西安的再盛大唐雄风,都是皇家品牌。

突出生态旅游,则全国此类产品更多。

  分析承德的发展历史及皇帝遗址“避暑山庄、外八庙”,康乾两帝在承德留下的最大业绩是倡导民族团结精神,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山庄及其周围的外八庙上。

每座庙既体现了乾隆皇帝的统战思想,又成为建筑文化的精品,为后人留下了佳话,也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从而使承德成为中国最早的,景观最集中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模拟景园。

  这个体现民族团结之魂的模拟景园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民族团结之精神,与旅游精神是一致的。

旅游就是倡导和平,鼓励世界各国人民跨地域地文化交流,倡导各民族团结和睦。

  因此,承德市旅游产品的形象可以提炼为:

民族和睦的象征,游承德山庄、外庙。

  第十四条:

广告策划

  鉴于上述产品主导形象,承德市的旅游产品广告策划,应从承德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中提炼,从承德在中国众多的旅游产品最有特色的产品中挖掘。

  游承德–––品文化精髓,可作承德旅游产品主导广告词。

好记,容易念,且内涵还很深。

  承德的文化之精髓,主要表现在:

  1.中国的建筑文化之精髓:

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

  2.中国宗教文化之精髓:

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中国最高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音

  3.中国古代工程文化之精髓:

明长城最佳段、历代长城遗址保留最多。

  4.中国生态文化之精髓:

古有木兰围场,今有塞罕坝。

木兰围场72围,每年仅限一围狩猎;塞罕坝人工森林、治沙业绩都体现了这种生态意识和文化精髓。

  5.中国主题公园之精髓:

避暑山庄、外八庙是中国历史最早,占地规模最大,景观最优秀的模拟景观,湛称模拟景观之精品(已列世界遗产名录)。

  除上述八大之最外,游承德文化之精髓还可以理解为:

旅游资源较之全国其它旅游城市,承德的资源类型多彩丰富;承德的旅游服务温馨到位;承德的旅游业深入千家万户,承德市民最欢迎四方来客等等。

  然这些文化精髓最精辟之处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避暑山庄与外八庙表达了各民族团结和睦之象征,体现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精神面貌。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避暑山庄、与山林、湖区;木兰围场72围,每年仅限一围狩猎,当今承德人民治沙兴建塞罕坝人工森林,都体现了这种人与自然之和谐。

  承德的山山、水水、草原、森林,秀丽多姿,丰彩照人。

大自然的和谐相处,造成了承德美丽的生态环境。

游承德–––您在画中。

第五章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第十五条:

发展总目标

  依靠承德丰厚的旅游资源,立足京津及其周边城市旅游市场,启动中远距离市场营销,积极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国际旅游,将承德建成融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享有国内外声誉的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游憩娱乐、会展会议为一体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第十六条:

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

2000年-2005年

  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启动中远距离的市场营销。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打开华东华南市场,利用世界遗产的知名度及优秀的生态环境,开展观光旅游、度假游憩等旅游活动,将承德建成北方重点旅游城市。

游客量到2005年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

  2.中期:

2005-2010年

  主要利用近期积累的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建设高等级区内交通及对外交通,建设若干高等级的会展会议中心及相应的接待设施与休闲娱乐设施。

重点保育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积极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和会议旅游,将承德建成中国重要旅游城市。

游客量到2010年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5亿元。

  3.远期:

  2010-2020年,全部完成第十五条的发展总目标。

游客量达到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亿元。

第六章 旅游资源评析

  第十七条 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景观的过渡性与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南起金山岭长城,北至坝上木兰围场,东以辽河源风景区与辽宁接壤,西以京北第一草原与蒙古高原相连,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从大范围看,承德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高原的过渡地区,是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区域,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东南向西北,反映在气候上是由暖温带向寒温带及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在水文上,是由外流区向内流区的过渡;在植被上是由森林–––森林草原向干草原的过渡,因此,区域内的气温和降水这两个重要的气候因素变化很大,它们与当地的地貌及其它条件结合,为本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多样性及丰富性的特点奠定了自然基础。

在这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自然旅游资源既有森林茂密,野兽繁多的国家森林公园,也有气候宜人、水草丰美的草原风光;既有巍巍高耸的燕山奇峰,也有神韵莫测的奇石怪洞;既有一望无边的湖光水色,也有明显垂直分布的山地景观;既有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又有九龙松、九龙蟠杨那样独特的国宝树;承德市除缺失临海有关的旅游资源外,具有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种类和品种,为承德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承德仅有外八庙和避暑山庄的传统观点,为承德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开发的新方向。

  2.森林和山岳观互为依托的结构类型

  承德的自然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但就其类型而言,森林与山岳风光仍占有相当的比例,且森林与山岳资源的级别档次较高,全市共有15处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其中三处国家级,十二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

这些森林景观比较均衡地分别分布在承德市各县区,为全市各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承德山地风景资源与森林资源交融为一体,互相依存、互为依托。

山高、谷深、坡陡,群峰林立、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山上植被葱郁,林木参天,山地草甸,绿草茵茵。

  3.北方独特的丹霞地貌和难得的温泉资源

  构成承德盆地的承德砾岩,在燕山运动隆起而出露地表后,经垂直节理,风化破坏而形成孤峰突兀,头角峥嵘的石柱与峰林,绚丽峻秀,雄浑壮观。

  承德温泉多具有内饮外浴健身治病之效用,特别是隆冬季节,池面雾气缭绕,形成奇观,可谓“天赐良水”造福人类。

  4.四季皆宜旅游的气候,避暑度假尤为突出

  承德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四季皆能开展旅游。

冬季气温较低,承德北部的围场县平均积雪厚度在50厘米,深处可达100厘米,可满足冬季滑雪旅游的需求。

春季万物复苏,森林中莺歌燕舞,一片芳香;草原上水草丰美,争奇斗艳,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光;成熟的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晴好,林中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是秋游的理想场所。

承德的夏季更是令人神往,塞罕坝、京北第一草原、辽河源及雾灵山等地区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在摄氏17-19度之间,比同时期的北京低7-9度以上,真可谓清凉世界。

以此气候条件发展旅游业,将使承德旅游出现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的发展趋势。

  第十八条:

自然旅游资源评析

  1.山岳评析

  山岳风景旅游资源评析

  通过表中的评价因素分析,承德市最有开发价值的山岳风景,主要有下列六处:

   雾灵山:

位于兴隆县,燕山主峰;

  云雾山:

位于丰宁县东南部,燕山第二高峰;

   喇嘛山:

位于丰宁县西部,冰川遗迹;

   碧霞山:

位于滦平县南部,侏罗纪地层,丹霞地貌;

   白云古洞:

位于丰宁县南部,山体奇峰林立,峡谷幽深,洞穴密布;

   磬锤峰:

位于承德市区,形似倒置的棒槌,与山庄“锤峰落照”成对景而成为热河十景之一。

  2.水景评析

  水域风景旅游资源评价

  经过表中评价因素分析,承德市最有开发潜力的水景,主要有下列六处:

   潘家口水库:

地跨承德、宽城、兴隆三县,水库面积72km2,水库群山环抱山青水秀。

  月亮湖:

位于围场县北部,湖水平静如镜,似镶嵌在森林草原中的一颗明珠。

   山湾水温泉:

位于围场县北部,水温高达摄氏82度,无色透明,药浴效果显著。

  洪汤寺温泉:

位于丰宁县南部汤山脚下,温泉水温达45-50度,无色无味,水质清澈,浴后皮肤润滑,浑身舒服。

  头沟温泉:

位于承德县头沟,现已有温泉水池、浴之可健身治病。

  七家温泉:

位于隆化县七家,温泉水温达97度,现已有度假村。

  3.森林景观评析

   森林景观评析要素:

  珍稀度、科研度、多样度、典型度、丰厚度、观赏度、区位度。

   评析

  对游客最有吸引力的森林景观。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兴隆县,物种繁多,资源特色明显,尤其金秋,色彩绚丽。

  塞罕坝森林公园:

位于围场县,林海万顷,碧波海洋。

   辽河源森林公园:

位于平泉县,森林茂密,景色优美。

   六里坪森林公园:

位于兴隆县东南,林木葱郁,古树参天,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树与100多年的日本樱花树。

  4.草原景观评析

  承德市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围场县与丰宁县地区。

其中围场境内的红松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