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184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docx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精华资料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解读

第一节道德的一般分析

一、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道德的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

发挥调节作用—评价方式;4)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

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是调节教师与亿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

在此甚而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道德处于中心位置,教师职业是道德的指向对象。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孔子所言:

“其身正,不令

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认为:

“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

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师表,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4)严格的标准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墨子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把

“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的大善,把“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视为教师的大恶。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

事:

1)父母健在;2)身体无恙;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提出“教育必以正”的思想。

二、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南宋时期,朱熹强调应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主张把“致知”和“笃行”融为一

体。

明朝时期,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他提

出“学校之中,“惟心成德为事”。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述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

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

最高道德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多选):

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

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

一、作用:

指导作用、统帅作用和裁决作用。

在教师与外界的各种道德关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则始终是教师个人同教育事业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

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

教师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一节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一、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

活动:

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咱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

育。

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廉洁从教是指教师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绝不利用职务之便

谋取私利。

三、廉洁从教的具体体现:

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第二节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一、教师的个人礼仪:

主要是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佩饰等。

二、教师礼仪的特点:

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三、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

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

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五、社会公德的内容具体包括人与人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六、教师遵守公德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威信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言行以及学生的信服程度。

教师的素质一般

包括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

其中品格因素是形成威信的基础;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在遵守社会公德上教师怎样才能做出表率?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宣传舆论,

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第三节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一、尊重家长对搞好教育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2)有利于促进家长

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3)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尊重家长的现实基础:

1)社会地位相互平等2)教育目标共同一致

三、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1)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四、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能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

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五、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下)

第一节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

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质工作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

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一、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

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

础3)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深深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

生:

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5)要平等对待学生。

三、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四、教书育人的途径:

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

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五、严谨治学是指教师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

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多选)

六、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

1)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

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接触专业的前沿,以一种刻苦学习、锲

而不舍、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态度和相信科学、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的严谨精神充实自我,以

适应时代的要求。

七、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

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八、严谨治学的途径:

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

心理科学知识。

第二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1)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2)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3)对

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4)对学生行为上的示范作用。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1)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2)培养健康的生

活情趣:

1,教师在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3,教师要有高雅

的生活品味;3)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特征:

一是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

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二是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其三,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

行为的统一;其四、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二、拥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健全人格表现在:

是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二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三是教师要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三、要身

体力行;教师的语言的特征:

要规范、要准确、要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1)要

严格要求自己;2)言行一致。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第一节实践教育创新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一、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保证。

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得、处理新信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2)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3)学校要为教师

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第二节健全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就评价

一、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2)网络社会中善恶难辨3)网

络社会中美丑难辨。

二、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1)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

资源;恰当地运用网络技术;2)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3)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

道德教育的责任。

第三节树立环境道德

一、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二、环境道德的内容:

1)与自然协调发展2)合理使用物质资源3)坚持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1)教师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2)教师要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职责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第六章教育职业道德范畴

道德范畴它包括:

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

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

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

一、教师义务的内容: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创设一

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二、教师良心: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

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首先,良心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次,良心是人们

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最后,教师良心是

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

职业道德信念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三、教师良心的特点:

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四、教师良心的作用:

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和评价作用。

五、教师公正:

公正,即公道、正义,它表示人的品德。

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六、教师公正的内容:

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七、教师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八、教师荣誉的内容:

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九、教师荣誉的作用:

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

和制约作用。

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育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

格完善的助推器。

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第七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

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和磨练教

师道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

终结果。

第二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实

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最后还要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实践。

孔子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

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

其一,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和

标准。

其二,现代评价技术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有效保证。

其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具

有多元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三方面的特征:

其一,影响的深远性。

其二,空间的广泛性。

其三,时间

的持久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职业

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贯彻评价的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求评价者要对评价对象进行

广泛调查、全面收集资料,并严肃、认真地整理资料,按照客观、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其次,要求评价

对象的个体性差异,从实际出发。

最后,评价人员在评价时要做到公正、客观。

科学性原则:

贯彻评价的

科学性原则,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要遵照评价和科学程序。

最后,要运用

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教育性原则:

贯彻评价的教育性原则,首先要求评价指标的设立具有教育性。

次,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广大教师,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顺利进行、民主性原则。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一、善恶标准

二、具体标准:

一方面是在政治上,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另一方面,在业务上,要求教师

要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和科学育人方法。

最后,在道德行为上,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并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

一个“1”——一个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个“3”——三维目标、三级课程、三大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的三级课程是: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两个“4”——四个方面的转变

1.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新课改要求教学观的转变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一个“6”——六大方面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

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

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②实验法:

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