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343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8人生寓言(人教版七年级上)

-------------------------------------------------------------------------------------------

-

8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

有俗语说:

“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必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

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

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

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

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

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1)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

线索人物。

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

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

(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

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

原因:

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

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

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

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

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

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

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

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作文训练:

《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

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

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3

-------------------------------------------------------------------------------------------

-

《人生寓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

有俗语说:

“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比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

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

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

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

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

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

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

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

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

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

《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

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