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50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docx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

那些别忽视的婴幼儿冷门小常识

0-8个月宝宝的育儿冷门知识

  一、四个月内纯母乳不可加果汁

  母乳喂养是给宝宝的爱,4个月内完全纯母乳喂养能够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因为4个月内的母乳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了。

  二、常晒太阳,提升免疫力

  常晒太阳,不但能够给宝宝补钙,还能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不要怕宝宝晒黑,但是,也不要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暴晒。

  三、补充益生菌,提升免疫力

  新生婴儿胃肠道系统还不完善,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负担重,同时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所以易发生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同时还易诱发小儿湿疹等过敏现象,所以提升婴幼儿的肠道健康很重要。

肠道内的菌群状态直接决定肠道健康,婴儿在妈妈体内时,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出生后才开始构建“肠”生态,为让宝宝少生病,可考虑出生后请专业育儿嫂协助宝宝度过新生阶段。

  四、拍孩子胸部会引发猝死

  原来乱拍孩子胸部会引发猝死!

很多父母都不太注意,看样新手妈妈真要注意了,拍孩子胸部可能诱发异常心率,导致心性猝死。

  五、十个月内食物不加盐

  女儿那会8个月吃鸡蛋糕时,为了调味,稍微加了一点点盐。

看样,新手妈妈又要注意了,10个月内是不需要加盐的,如果加了少许,记得多喝水哦!

  六、爸爸情绪坏,婴儿易哭闹

  研究表明,爸爸情绪坏,更容易影响到婴儿的情绪。

看样子,婴儿的情绪受父亲的感染多,所以,建议男人们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哦。

  七、挨打的孩子智商低

  一直认为棍棒教育是最野蛮的教育,除了家长的撒气外,对孩子别无好处。

研究表明挨打的孩子智商低,和孩子沟通才是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面前失控只能说明你还没有长大。

  八、开灯睡觉降低智力

  关于开灯这件事,我一直不赞同。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不害怕,让孩子开灯睡觉。

岂不知这是害了孩子呢,为了孩子的健康,还是关灯睡觉比较好。

一岁宝宝发育的冷门知识

  常见热门知识一:

身高体重

  一岁男宝宝体重约为10.0公斤,身高为76cm左右,而女宝宝约为9.5公斤,身长女婴约75cm左右。

在坐高方面一岁男宝宝约47.41厘米,女宝宝约48.46厘米,在头围方面,男婴约45.45厘米,女婴约46.47厘米。

而一岁宝宝牙齿已长出6~8颗牙左右。

  常见热门知识二:

大动作发育

  宝宝如果学会了独自站立的话,那么他这个时候希望往前迈步也不是什么天真的想法了。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你能够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

你也能够站在宝宝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

逐渐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

  冷门知识一:

一岁宝宝排泄你知多少?

  一岁宝宝正常情况下一天大便在1到2次,而小便在10次左右。

通常一岁的宝宝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但是培养宝宝控制排便意识能够从一岁左右开始了。

妈妈首先应掌握宝宝排尿的规律、表情及相关的动作如身体晃动、两脚交叉等,发现后让其坐盆,逐渐训练宝宝排尿前会表示,在宝宝每次主动表示以后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每天应坚持训练宝宝定时坐盆大便,慢慢养成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

  冷门知识二:

一岁宝宝懂得说话吗?

  千万不要以为一岁的宝宝只会一些简单的词汇而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鬼精灵得很,已经能够从爸爸妈妈的语气懂得三十个左右的词汇了。

这时家长要有多用简单的词句来指导宝宝的行为,如告诉宝宝“要洗澡”、“妈妈去做饭”、“宝宝要睡觉”等等,使宝宝建立这种按指示做事的概念。

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词语的学习和使用,让宝宝真正理解“有—没有、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学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

  儿歌通俗带节奏,呀呀学语最有效。

简单押韵有欢乐,配上图画效更好。

除了儿歌,还能够给宝宝看些画片、宝宝图书等,也能够教他准确地理解各种物体的名称及其简单的用途。

在带宝宝出去玩时,鼓励宝宝说出一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

  冷门知识三:

宝宝社交水平发育你知道吗?

  一岁的宝宝俨然是一位小大人了,他知道穿衣服的时候要配合妈妈,知道小汤匙用来吃东西,喜欢粘着亲近的和经常爱护他的人,喜欢表扬鼓励,不喜欢批评,并且有了自己的喜好厌恶。

  一岁的宝宝能够在大人的协助下能够用汤匙吃东西,如果你看见宝宝会拿着笔涂涂画画那也不需惊讶,宝宝还能翻书学习呢!

宝宝还能够搭起2块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稳有倾斜,常常把杯子里的东西洒出

冷门育儿知识

  吃太多胡萝卜南瓜,容易变“小黄人”

  有些家长会发现8、9个月龄的宝宝突然犯“黄疸”了,但检查后发现,宝宝除了手脚和面部分皮肤发黄,巩膜(白眼球)颜色正常,宝宝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都正常,这时家长就能够怀疑是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过多,特别是胡萝卜、南瓜、柑橘这类常见的食物。

类胡萝卜素在人体的代谢较慢,宝宝长时间大量的吃这类的事物就会容易“被染色”。

  大量的摄入类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毒性,停止食用后皮肤染黄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建议给宝宝做的辅食能够多样化。

  宝宝拉绿色的粑粑,和铁元素相关

  宝宝耙耙的颜色会根据宝宝吃进的食物而有所变化,这属于正常的现象。

如果宝宝经常的耙耙表现绿色,妈妈们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对于奶粉中含有的铁成分不吸收,铁是身体中一种必须要的健康元素,有时候奶粉或者食物中的铁是很难被吸收,建议多给宝宝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或者直接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协助吸收铁。

  宝宝睡觉打鼾,张嘴呼吸,很可能是腺样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宝宝睡觉打呼噜和张嘴呼吸的主要原因,如果在睡眠中发生呼吸困难,缺氧严重,容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宝宝长期夜间睡眠呼吸不畅,会引起吸氧过低,影响宝宝的大脑和生长发育。

最直接就是做小手术解决问题。

  宝宝出生后,需要注射维生素K

  虽然维生素K很冷门,未必都听过,但它被称为人体的凝血维生素。

缺少维生素K,伤口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速度减慢。

维生素K对于预防新生儿出血有重要作用。

很多宝宝出生后,医院会直接给注射。

如果医院没有直接注射,需要家长自行选择的,务必要选择注射,尤其是剖腹产的宝宝。

  绿色蔬菜、猪肝、鸡蛋中的维生素K很丰富,宝宝添加辅食后,正常摄入这些食物就不会缺VK了。

  囟门大小、闭合早晚有差异,别太担心

  囟门是宝宝头顶一个柔软的、能够看得见跳动的地方。

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通常后囟门会在出生后6-8周,前囟门在一岁半左右闭合。

但囟门大小、闭合的早晚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依据囟门的大小,闭合得延迟就随便说宝宝缺钙,或宝宝大脑发育有问题,只要宝宝运动和语言的发育是正常的,平时也注意营养的搭配,那就不需要担心宝宝缺钙或大脑有问题。

  宝宝脐疝不要随意去绑

  宝宝肚脐的位置凸出的一个像球形的软囊就是脐疝,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

因为宝宝在脐带脱落后,两侧的腹直肌在脐部未合拢,留有残缺,在经过咳嗽、腹泻、过多的哭闹等腹腔内压力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脐疝多数会在1岁内自己慢慢的长好,看过很多偏方,妈妈们把硬币或者木片包在纱布内,给宝宝绑着,压在脐疝上,这个做法不但没效,而且很容易引起皮肤破损导致穿破,更有伤害到肠管的危险。

  宝宝出牙早晚和缺钙无关

  很多妈妈对宝宝“缺钙”理解不是很深,把很多症状和缺钙联想在一起,然后盲目地给宝宝补钙。

一般宝宝从6个月-8个月龄开始出牙,但也有早于或者晚于这个时间出牙的情况,宝宝出牙的早晚和家族遗传相关,如果没有特殊的疾病而且发育正常,早出晚出,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和缺钙无关的。

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

  宝宝爱啃东西,要防止鹅口疮

  患上鹅口疮有很多原因,婴儿物品不干净、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激素。

在宝宝4-10个月的时候,因为长牙,爱啃咬玩具物品,不注意清洁,容易患鹅口疮,在嘴唇内粘膜、上颚、舌头等会出现不容易擦掉的白色斑膜。

注意消毒宝宝入口的玩具、奶瓶、奶嘴,给宝宝勤快洗手,母乳妈妈要注意文胸和乳头的清洁干净。

  如果感染了鹅口疮,宝宝在喝奶的时候因为疼痛而吵闹、不愿意吃东西。

能够喂一些温度稍微凉的奶,减轻吸奶痛苦。

要根据医生嘱咐,用药用足,不然容易反复发作。

  宝宝绑腿有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

  有些长辈喜欢出生后给宝宝绑腿、蜡烛包,说这样能够腿长得笔直,但反而容易导致宝宝髋关节脱位。

用背带背新生儿,双腿像青蛙一样分开,反而能促动髋关节发育固定。

观察宝宝大腿的腿纹,如果不对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髋关节发育有问题。

  宝宝在子宫内是蜷缩成球形的,2岁前腿部有O形腿反而是正常的,2-8岁有X型腿是正常的,一生下来腿就笔直,反而不太正常。

  经常泪眼汪汪或分泌物过多不是上火

  发现宝宝经常泪眼汪汪或者眼屎分泌物过多,很多家长就会把这种状况和“上火”联想在一起,给宝宝喝各类的降火茶什么的,但却没有怀疑宝宝可能是泪囊炎。

  新生宝宝的鼻泪管开口的地方都有膜状物封闭着,出生的时候这层膜就会自动的破裂,泪道开始畅通,但如果这层膜没有破裂,又或者鼻泪管开口的地方塞住了,眼泪和细菌积在泪囊中,就会引起泪囊炎。

  初期的泪囊炎家长能够通过按摩的方法帮宝宝疏通堵塞的地方,如果没有效就要到医院实行冲洗又或者是小手术。

  发烧

  疑问:

发烧要酒精擦身?

贴”退热贴“?

  正解:

小宝宝很多情况会引起发烧、比如感冒、病毒感染、长牙、打疫苗后,如果低于38.5度,用观察和多喝水、减少衣物的方法退烧,高于38.5度,就要吃小儿美林或者布洛芬,两种都是安全有效的退烧药。

  退热贴和温水澡并不能有效退烧,仅仅给宝宝更加舒服,也给妈妈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高于38.5度就一定要吃退烧药,不要硬抗。

不要酒精擦身,无论是医药酒精或者工业酒精,都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宝宝发烧的时候,需要多注重他的精神情况,发烧,但精神情况一直良好,能吃能喝,嘻嘻哈哈的,则无需过多担心。

如果精神情况不好,则需要即使看医生。

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发烧,需要立刻就医,不要耽误。

  家里需要准备额温枪或者耳温枪,不要用水银温度计,打碎有危险。

  早早地让宝宝学走路

  疑问:

宝宝得早点学站,不然孩子的腿就会没力气,会导致很晚才会走路?

  正解:

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前,要先学会爬。

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宝宝爬行这个过程,或者出于卫生的理由并不希望宝宝学爬行,所以就早早的让孩子学站立,但其实从腹爬到四肢爬,宝宝的整个躯干和肢体都在为学走路做准备。

过早让宝宝学站,会容易引起腿部畸形,从而影响走路的平衡及美观。

  把尿

  疑问:

宝宝要从一出生就锻炼把尿,纸尿裤会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

  正解:

首先纸尿裤会影响孩子的生殖器发育是一个不科学的说法,这个点崔玉涛医生就有明确说过。

把尿算是争议的一个育儿点之一,因为这个观点仿佛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植入了,我们是这样过来的,孩子自不过然的就同样被把尿了。

把尿对宝宝的脊椎和括约肌不好,也会容易造成肛脱的情况出现。

  把尿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心理,老一辈的人习惯用“嘘嘘”声来把尿,把宝宝训练成听到“嘘嘘”声就会想尿尿,这种反射性的习性违背了生理性的需求,导致不听到“嘘嘘”声就算憋死也不尿,又或者在没有尿的时候听到“嘘嘘”声时会产生尿意。

  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到时就能够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把尿并没有协助。

  给宝宝用学步车

  疑问:

到底应不应该给宝宝用学步车呢?

  正解:

其实在国外,例如加拿大早在2004年就已经立法禁止出售学步车了,但是在国内还是有一部分的家长给孩子使用,还是建议已经有学步车的尽量少用,如果没有的大可不必买。

  学步车并不利于锻炼宝宝的平衡力。

宝宝在学步车里宝宝用脚尖移动的,时间一长,会形成前脚掌着地的“欠脚”走路姿势,宝宝是学会了行走,但大腿肌肉并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会影响长大以后走路的姿势。

  而学步车里两腿之间的布袋,长时间分腿坐容易造成宝宝骨髓发育异常,比如:

膝关节不能有效靠拢,成“O”形腿、膝关节靠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腿成“X”形或者两条小腿向外弯曲等变形。

  学步车只要宝宝轻轻的一动就会跟着动,宝宝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用力走动或者去掌控,反而失去大量运动锻炼的机会,比如,爬行、站立、弯腰、蹲下、站起、行走等学步练习,错过自主学走路的时期。

  给宝宝辅食加盐

  疑问:

宝宝吃的粥和辅食都没有任何的味道,要给宝宝加点盐?

  正解:

1-6个月龄的宝宝每天仅需要不到1克的盐,这些盐会从母乳和配方奶粉中能获得;而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之后,蔬菜和肉类中就会有盐的主要成分-钠,宝宝通过辅食也是能够吸收到盐的成分,所以我们要谨慎的选择给宝宝添加辅食中含的钠成分,而制作的时候就不需要额外的放盐。

1岁以后就能够逐渐增多,但也不宜超过2克每天的量。

  给新生儿剪睫毛

  疑问:

宝宝的睫毛短,给宝宝剪掉从新再长就会浓密变长?

  正解:

睫毛的长短或者浓密是跟先天遗传和营养状况相关的,剪掉睫毛这个做法并没有什么作用。

刚出生宝宝的睫毛看起来是比较疏少,随着宝宝长大会自然的替换和生长的。

而且睫毛的作用是保护眼睛,遮挡灰尘或者强光线的作用,随便的给孩子剪掉睫毛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眼睛,可能造成外伤。

  给新生儿捏鼻梁

  疑问:

宝宝小时候是塌鼻梁,经常给孩子捏鼻子,孩子成长后鼻子就会变得高又挺?

  正解:

和睫毛一样,鼻梁的高度是由遗传决定的,人为的去捏或者夹等方法是不会让鼻子变得高挺。

新生宝宝的鼻梁基本是塌的,随着宝宝骨骼发育成长,塌鼻梁会慢慢的改变。

鼻梁骨本身就是一个软骨组织,胡乱的给宝宝捏鼻梁,很容易的会使宝宝的鼻腔内充血,并且伤害到宝宝的鼻腔粘膜,使得宝宝的鼻腔防御水平降低,增加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机会。

  甚至捏鼻梁的过程中,宝宝会下意识的看着你的手,可能会养成宝宝看对眼(斗鸡眼)或者去抓眼睛的习惯。

  给刚出生宝宝喝黄连水去胎毒

  疑问:

一出生的宝宝有胎毒,第一口就要喂宝宝喝黄连水?

  正解:

张思莱奶奶就明确的指出: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胎毒这种理论。

黄连是清热解毒的一味中药,属于大苦大寒,有清心火和排毒的作用,对于正常的成年人来说都并不建议长期的饮用,脾胃虚寒、老人小孩或者体质较弱的人更加不适用,更不能喂给新生儿,对宝宝的脾胃都有严重的伤害。

  宝宝的第一口应该要是母乳,初乳有通便作用,能够清理初生儿的肠道和胎便。

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胃很小,新生儿觅食和吸吮反射特别强烈,应尽早吃初乳,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预防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建立十分重要。

  和宝宝玩抛高高

  疑问:

逗宝宝喜欢用抛高高飞起来?

  正解:

很多家长特别是爸爸很喜欢和宝宝玩的时候抛高高,早前就已经出过一个因为家长和宝宝玩抛高高失手而导致宝宝摔死的新闻,非常骇人。

抛高高是能够逗乐宝宝,但是宝宝的脊椎发育尚未完全,抛高高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扭伤或者拉伤的风险,且宝宝的头部发育还没完整,颈椎无法承受脑部重量时,颈椎受伤导致脑部受伤,容易导致直接死亡。

  哄睡的时候大幅度摇晃宝宝

  疑问:

宝宝如果哭闹,能够通过摇晃孩子实行安抚?

  正解:

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哭闹是表达情绪的方法。

小宝宝哭泣时,爸爸妈妈只要抱着宝宝摇啊摇,摇啊摇,就能够安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止住哭声。

其实小宝宝的大脑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大幅度剧烈晃动宝宝的话严重者可能会使脑组织受到伤害,造成婴儿摇晃症,这个危害可轻可重。

轻者最多让孩子嗜睡,严重者造成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宝宝哭闹的时候,能够把收音机打开,调到无频道的沙沙声音,这种白噪音对哄睡宝宝有效。

但千万别像之前一个妈妈,把风筒打开给宝宝听白噪音,结果短路火灾,把宝宝烧成重伤的。

  给宝宝煲骨头汤补钙

  疑问:

担心宝宝将来长不高,要给宝宝多炖点骨头汤?

  正解:

都以为”以形补形“,多喝骨头汤能够增高。

骨头中含钙确实丰富,但骨头中的钙质因其化学结构的关系,即使经过熬制也很难从骨头中的钙溶解到汤里,加醋能够让钙的溶解度增加,但溶解的出来的钙含量也是很有的限。

  一岁前的宝宝不用额外补钙,只需要每天400单位的维生素D就充足了,一岁以后看身体发育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补充钙。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补钙最直接的方式都是吃钙片、喝液体钙,而不是喝骨头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