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587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docx

社会保障学答案习题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1)公平性特征;

(2)社会化特征;

(3)福利性特征;

(4)法制规范性特征;

(5)多样性特征;

(6)刚性发展特征

2、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

(1)削减福利支出;

(2)调整福利结构;

(3)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4)引入私营机制,以减轻官方系统的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行政效率。

3、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标志的原因。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2)III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受保障者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收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2)立法滞后;

(3)责任模糊;

(4)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五、论述题(共12分)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在国际社会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既有经验乂有教训。

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

(一)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般而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

此外,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验还有着如下儿点:

1、尊重本国的国情。

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努力追求社会化。

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告诉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的惰性,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法:

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通常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

2、社会保障基金:

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3、养老保险:

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LI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手段则是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4、缴费既定模式:

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

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2、A3、D4、C5、A6、B7、B8、,八B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2、ABD3、ABC4、ABC5、BCD

6、ABCD1、ABCD8、ABC9、ABCD10、ABCD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完善的社会保障法量和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就量的规定而言,首先在社会保障法规体系里应该有起统帅作用的法律;其次在社会保障法规里应当有适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方面的单行法规;再次,在社会保障法体系中还不可缺少与上述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若干条例、命令等。

(2)就质的规定而言,首先要求在社会保障法规体系里起统率作用的法律与起主干作用的法律以及起配套作用的条例、命令等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形成符合逻辑的多层次的法规结构;其次,它们在内容上应当达到和谐一致、互不矛盾、互不抵触,符合法制统一原则和统筹兼顾、互相协调的原则。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

(1)资金的筹集方式应当与制度模式相适应;

(2)资金的筹措渠道必须畅通;

(3)资金的来源必须稳定;

(4)已经筹措的资金能够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3、开展基金运营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有可供运营的社会保障基金,即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选择基金制或积累型或部分积累型,同时积累的基金具有一定的规模;

(2)有健全的资本市场,即资本市场发育成熟,运行规范,这是确保基金运营安全的基础性条件;

(3)有高效率的营运机制,包括合适的基金运营机构、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及科学的基

金运营策略;

(4)国民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这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投资回报率的外部条件;

(5)健全的监管机制;

(6)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养老保险的功能是什么,

(1)保障功能;

(2)稳定功能;

(3)公平功能;

(4)发展功能;

(5)文化功能

五、论述题(共12分)

论述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并制定过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和部分相关法律,它们对于维系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乂确实十分滞后,基本上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从而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与健康运行是一种先天的不足。

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

社会保障法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公正为立法理念,还是吸收发达国际长期协调发展的战略观,在中国社会保障法规立法中还未能真正清晰地体现出来。

2、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

如已颁布的7部法律是社会保障内容与非社会保障内容混合在一起,但乂不能作为实施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法律依据,而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骨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未得到确立。

3、法制建设层次低。

法制建设层次低表现为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少,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多,这种局面表明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低层次性和不稳定性。

4、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疗;。

一些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却只能用行政法规代替,而有的可以III国务院颁行的法规却变成了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这种局面为后续立法工作的顺利发展增加了障碍。

即使以现有社会保障各领域的法规建设,亦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5、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中国现在已是WTO的成员国。

尽管在WTO这个框架内D前还未有相应的社会政策或社会保障条款,对成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没有明确限定,但是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制定了100多个有关劳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公约,提供了最低程度的保障标准。

而且作为世界性的经济组织WTO要求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包含着健全的保障体系且需要以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基本条件。

现行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险规则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甚至直接同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险规则相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将影响到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医疗保险:

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于因疾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具体来说,医疗保险是III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

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系统。

3、工伤保险: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无过失补偿:

亦称“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本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2、C3、A4、A5、D6、B7、C8、D9、A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2、AB3、ABCD4、BCD5、ABCD

6、ABCD7、ABC8、ACD9、ABCD10、ABCD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补充医疗保险按照经营方式的分类。

(1)社会保险模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除了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外,还将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医疗保障也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补充医疗保险。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模式,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利用商业保险的资源和经验为社会保险提供服务,同时商业保险组织利用社会保险所拥有的社会信用发展自己的保险业务。

(3)互助保险模式,山工会组织经营的职工互助保险,主要利用原有的工会组织系统开展互助保险业务。

2、失业的原因有哪些,

(1)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2)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3)劳动生产率提高;

(4)产业结构调整。

3、工伤保险的原则是什么,

(1)强制性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无过失补偿”原则;

(4)赔偿与补偿结合原则;

(5)保险待遇从优原则;

(6)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4、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关系。

在工伤保险产生初期,工伤保险孤立存在,仅仅充当着工伤受害者的经济补偿手段。

这种单一功能的制度安排,客观上无法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也不利于工伤受害者的康复。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伤保险制度应当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有机结合,工伤保险制度也应从被动补偿的消极阶段走上预防、补偿与康复相结合的积极阶段。

在三者中,工伤预防的任务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工伤事故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及其危害后果;工伤保险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保障受伤害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同时对其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以补偿;丄伤康复则是通过医疗手段的延伸促使受伤害职工的身体康复,并通过相应的职业再培训来帮助其恢复职业能力,促使其重新从事相应的工作。

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缓和乃至使工伤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良性循环体系。

五、论述题(共12分)

论述工伤事故预防的主要手段。

根据国内外工伤预防的成功经验,工伤预防的主要手段有:

第一,以费率机制激励企业做好丄伤预防。

就是在工伤保险制度中,通过采取差别费率、浮动费率和安全奖励等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将工伤保险费负担高低与工伤预防成本进行比较,进而激发管理者重视预防工伤事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笫二,强力规范与约束企业的工伤预防行为。

德国工伤保险实践的经验是,III国家授权工伤保险部门一一职业协会总会制定“事故预防规定”,而每个职业协会都有专门负责监督企业是否执行这些规定的专家组织,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由于参保企业和职工必须执行这些规定,因而效果很好。

笫三,为工伤预防提供技术帮助。

在工伤保险机构中,从事工伤预防的监督检查专家,除了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工伤预防技术,为企业开展安全卫生工作提供技术咨询,这种服务通常是无偿服务,是丄伤保险制度的附加服务。

第四,以教育手段提高企业人员工伤预防的能力。

工伤保险机构还应当为企业各类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职业安全教育机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作人员,确定职业安全教育内容,并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全员预防工伤事故的能力。

笫五,以研究手段解决事故预防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建立事故预防研究机构,组织科技专家进行科研攻关,为企业事故预防提高技术手段。

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救助:

也称社会救济。

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LI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

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2、慈善事业:

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3、社会福利:

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法定员工福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2、B3、D4、C5、A6、B7、A8、B9、C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2ABC3ABCD4CD5BCD

6、BC7、ACD8、ABCD9、ABC10、ABCD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

(1)收入低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

(2)就业市场中额失败者;

(3)遭遇天灾人祸难以自拔者;

(4)因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乃至政策歧视原因等而在生活及就业中处于显著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

2、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的区别是什么,

区域贫困是指普遍贫困的地区状态,它是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问题,基本特

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遍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危机。

而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相比,有如下区别:

(1)阶层贫困的产生主要是以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分配不均为基础,而区域贫

困则是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收入普遍过低;

(2)阶层贫困是城乡并存,即无论城镇与乡村都存在着阶层贫困,而区域贫困却局限于乡村;

(3)阶层贫困的现象是任何国家都有的,且会长期存在下去,而区域贫困却为发展中国家所独有且是暂时的;

(4)阶层贫困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有关并表现出地区差异,从而更适用于相对贫困概念,而区域贫困却是疲惫陷入绝对贫困境地即维持生存的基本食物缺乏保障。

3、简答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1)就业福利;

(2)特殊教育;

(3)身体康复;

(4)环境福利;

(5)优惠政策。

4、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是什么,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政府强制实施的、统一的养老金计划,管理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III政府统一安排,政府机构进行管理。

企业年金讣划在大多数国家一般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

(2)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是公共产品,而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

因此,政府对企业年金一般不直接承担责任。

政府对企业年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立法、税收政策和监管三个方面。

(3)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通过代际赡养来提供养老保障;而企业年金则大多采用积累制,实行个人保障。

(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山政府机构管理和营运,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

国债,同时也可以投向证券市场,但确保安全性为笫一原则;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重视基金的投资收益性。

(5)基本养老保险注重公平原则,收入再分配的色彩突出;而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五、论述题(共12分)

如何理解慈善事业的特色,

现代慈善事业具有扶危济困的社会功能,同时兼具民办社会救助的色彩。

它是人类社会互助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经费来源看,慈善事业能够获得官方、企业或社团、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支持,从而具有混合分配的功能。

它在实践中表现出以下儿项基本特色。

第一,善爱之心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

慈善属于道德范畴,慈善事业的非强制性和慈善行为的自愿性,决定了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着道德支配作用。

第二,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

贫富差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必然的。

对慈善事业而言,共同贫穷的社会或时代只会有个别的慈善事业,而不可能有慈善事业,因为社会成员都需要援助,而社会成员乂儿乎不具备援助他人的能力;共同富裕的社会也不需要慈善事业,因为人民都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惟有存在着贫富差别的条件下,一方是有人具备援助他人的能力且需要有合适的援助途径,另一方是存在需要他人援助的弱者或不幸者,慈善事业恰恰成了富人和穷人的共同需要。

第三,社会捐献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

慈善事业不排斥官方的财政资助,但慈善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只能是社会捐献,没有社会捐献便不会有社会化的慈善事业。

尽管各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财政帮助,香港地区的许多慈善机构其至主要依黑政府的财政资助,但这丝毫不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本源财政基础。

笫四,民营机构是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

山于政府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并背离捐献者的意愿,慈善事业在具体运作中乂必然排斥政府权力的干预。

因此,慈善事业只能山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承担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这是慈善组织之所以成为一项有益的公益事业而非单个的施舍行为的组织基础,也是其作为社会性保障事业而不被纳入法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事业或官办社会救助的重要原因所在。

笫五,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

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捐献,这种特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慈善组织需要坚持以捐献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即慈善事业具有捐献者意愿至上的特点。

捐献者有权指定慈善组织将所捐献款物用于指定的慈善项LI,即使捐献者没有指定专门的慈善项LI,慈善组织也应当将其捐献用于直接的慈善项U或与慈善直接相关的项U。

第六,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当慈善事业仅仅是少数富人的事情时,绝不可能形成发展慈善事业应有的氛围,只有社

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才能形成一种有利的、自觉的促进慈善行为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用,

而且会使慈善事业具有更加广泛、更加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使单个的慈善行为集约成为一

项宏伟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