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08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儒家:

孔子孟子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庄子、列子墨家:

墨子

16、南宋四大家: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

唐太宗李世民宋祖:

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秦始皇嬴政汉武:

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

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10、岁寒三友:

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

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四、唐代文学常识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自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风宏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

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称。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本杜工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他首创了即事成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被称为“诗圣”。

边塞诗人,以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题材多反映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悲壮宏伟,笔势豪健。

李杜:

一是指李白和杜甫;

二是指李商隐和杜牧(又称小李杜)。

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

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

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

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

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

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

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文基础知识

一、两种语言类型:

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

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4前后矛盾;

5语序不当;

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

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

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因—结果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

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结构形式: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5特殊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

1表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延续4表话题转换5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1表内容省略2表语言断续3表话未说完4表心情矛盾5表思维跳跃6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十六、其他:

(一)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

总领下文

*文中:

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

既……又……;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承接:

便;

就;

于是

*递进:

不但……而且……;

并且;

甚至;

更;

何况等

*选择:

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转折:

虽然……但是……;

尽管……却……;

然而;

却;

只是;

不过等

*因果:

因为……所以……;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

如果……那么……;

即使(哪怕)……也……

*条件:

只有……才……;

只要……就……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

(一)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

“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

“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

“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