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08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坛新秀复习题模拟测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

 A张志公 B韩愈C赵元任D许慎

 5、《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诗人按这意思写出了唐诗名句,这位诗人是:

()

 A.李白B.李贺

 C.杜牧D.李商隐

 6、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C)。

 A.《雾》《雨》《电》B.《春蚕》《秋收》《残冬》

 C.《家》《春》《秋》D.《幻灭》《动摇》《追求》

 7、在阅读报刊时,经常可以看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这个比喻,它的意思是:

()A惹出了麻烦B找到了宝贝

C有了解决的办法D树立了信心

 8、“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是指盛唐哪位诗人诗画最重

要的艺术特点?

 A.岑参 B.王维

 C.孟浩D.李白

 二、填空题

 1、在括号里填上相关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欲把西湖比西子,()。

 2、在汉语中,有些词由于长期使用和积淀,含有明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比如“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比喻为“学生”;

“鸳鸯”比喻为夫妻,请你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红豆——相思

 春晖——父母的爱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

)()()()。

 三、案例分析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另类的答案,有这样一道题:

离离 ,一岁 。

 野火 ,春风 。

 这首诗的题目是

 你喜欢草吗?

为什么?

 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喜欢草,因为草太多了。

 你会如何批改这道题?

请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阐明观点。

 四、论述题

 1、时下经常听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什么是“语文味”?

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呢?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

每题2分

 1、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E、直观教具

 2、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

习E、机械学习

 4、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C .

 A、分散B、转移C、分配D、范围E、分心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ABC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

“六艺”是指A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师说》

 7、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赞科夫、布卢纳、根舍因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8、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等范畴

 A、各科内容学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E、信息技术教育

 9、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原则

 A、客观性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

励性

 10、“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二.填空题

(1)——————————,西出阳关无故人。

(2)山回路转不见君,————————————。

 (3)——————————,碧水东流至此回。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

 (5)《春夜喜雨》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

————————————。

 (6)“摩诘”是唐朝诗人 王维 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是“————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

 三、连线题。

(8分)

 野旷天低树 苏轼《竹里馆》

 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

 桃花潭水深千尺刘禹锡《赠汪伦》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四.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1、 直接了当( ) 2、换然一新( ) 3、道貌暗然(

 4、 既往不究()5、别出心裁()6、礼上往来(

 7、 陨身不恤( )8、震聋发聩( ) 9色厉内茬(

 五.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词语,再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吕蒙——( ) 诸葛亮——()

 项羽——( )( )———()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X”。

(4分)

(1)出自《乐府诗集》的《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

(2)《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的作者是女作家丁·

罗琳,她与马克·

吐温都是美国人。

()

 (3)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拟人、夸张

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

 (4)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七.仿照下列例句,以“人生,也可以说是”开头写一句话。

(2分)

 人生,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很强的种子。

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要开花,总会结果。

 人生,也可以说

 是 。

 八、简答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题10分)

 1.你报名参加了“教坛新秀”评比,请问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新”字?

 2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经大声疾呼:

“十年的

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那么,吕先生所说的“过关”是指什么?

“不过关”的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

.

 九、分析题(注意:

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20分)

 .“雪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

“变成了春天!

”这个

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

可居然被

判为零分。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

“还有三只。

”老师愕然:

“怎么可能?

”孩子解释:

“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

”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

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

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十.案例剖析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熟能生巧?

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

“我知道武士有?

百步穿杨?

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

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

“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

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

“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

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

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

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

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

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

“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

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我觉得卖油翁厉害。

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

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

“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

去思考:

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

 篇二: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

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

)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

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制度。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答:

素质教育的定义界定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有化、吸收,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相应的能力得到提高,注重能力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行之有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

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

 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

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

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

 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

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

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

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

两个基础一个

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

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

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 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

能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