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09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docx

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

2011-2012第一学期

《春天在哪里》现代诗文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美文,朗读时能做到逗句分明,停顿自然。

2、能够配乐朗诵美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美文内容,感受本课的优美词句。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美文很有趣,它既能读又能唱,有趣吧,想学吗?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吧!

(二)初读美文

1、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2、简介美文《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这是一首情景歌曲,也是一首诗。

它描绘了春天的诗情画意。

青翠的山林,红花绿草,倒影的湖水,小黄鹂的欢叫,充分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合一。

形象生动,诗意甚浓。

这是自然的美,这是纯真的美。

春意昂然,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最有希望的。

春天在哪里?

春天就在现实的生活里。

这首歌评为少儿歌曲的纯品,可荣获音乐杯“自然生态健康奖”。

3、同桌互读,把这首诗流利地读下来。

4、指名分段读,教师随机纠正。

5、分男女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三)、感悟内涵

1、读中感悟,培养想象。

(1)孩子们,春天在哪里呢?

请你找一找。

(2)师板书,生说春天在青翠的山林、湖水的倒影、小朋友的眼睛里。

(3)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生练习说话。

2、诵读全诗,整体回顾。

3、背诵美文

4、比赛诵读美文。

(分组读、男女生读、指名读、配乐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春天还会在哪里?

请你说一说。

2、总结提升

3、欣赏相关诗歌

诵读新诗《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草原上:

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竹林里:

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4、创作自己诗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李白诗歌欣赏

一、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

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

古人云:

诗以言志。

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李白的古诗,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所了解。

   

2、感知诗歌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

3、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

4、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伴随着古色古香,婉转悠长的古筝曲,一起来上一节古诗欣赏课……

(二)师生齐诵李白的古诗

1、今天,让我们走近诗歌王国中最亮的那颗星——李白。

你了解李白吗?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2、师:

李白前半生积极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脱。

他学了一生的才学,称为“诗仙”,他又是“酒仙”,人们一说到诗就能想到李白,一说到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诗,所以说李白是诗。

板书

3、让我们看看杜甫的诗歌,前四句就是赞美李白的,学生齐读。

教师讲述故事(李白斗酒三百篇……)我们再诵诵:

三、重点欣赏李白诗歌

(一)《静夜思》

1、出示《静夜思》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思”

思念什么呢?

思念家乡。

(板书:

思乡)

2、谁用朗读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评价:

多一点宁静,一点思念。

3、师:

像李白这样的诗人,又怎么会把月光当作白霜?

难道他又喝醉了?

     借酒消愁愁更愁,他的忧愁没有人来安慰。

“霜”字反映他内心的情感。

4、师讲述诗的意境。

……睡到后半夜,睡不着……看到皎洁的月亮,思念起故乡,为什么看到月亮就想到家呢?

(月圆人团圆;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中秋之夜,李白在想谁呢?

想念父母身体好吗?

想念亲朋好友;想念妻子孩子;想念孩子的个子长高了没有;在想家乡发展了吗?

可能想皇上,因为李白一生想报效,他一心想为国报效。

6、想得很多很多,不说了,但都在“低头思故乡”里。

这五个字包含了无数的内涵,说出了许多人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言语,这就是伟大诗人的惊人想象。

7、古人不仅将这首诗传诵,还传唱至今。

教师播放吟唱的音乐。

教师带领学生自由吟唱。

8、诗歌不仅能诵,还能吟唱,有着无穷的韵味。

(二)《独坐敬亭山》。

1、过渡:

李白还是人呀,他也思念家乡,李白是人呀,他眼中还有什么呢?

2、出示《独坐敬亭山》

3、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抓诗眼:

“独”“孤”合起来就是“孤独”。

(板书:

孤独)

从哪里看出李白的“孤独”?

(只有青山在默默陪伴他。

他把其他人当作飞鸟,都飞走了。

其他人就像鸟消失在又高又远的天际。

师:

李白的满腔的情怀,心中的充满了浓浓的孤独感都在诗中显示出来了。

谁来读?

评价:

读诗在于韵味。

李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更需要人间的友情。

4、只有理解了诗,走近了诗人的情感,才能将诗的情感读出来。

5、李白是人,他更需要人间的温暖。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过渡:

出示诗歌,李白孤独,因此他更需要什么?

板书:

友情

2、读读诗,你认为他朋友送多长时间,依据是什么?

同桌讨论。

师:

那哪里是水呀!

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情谊啊。

船渐行渐远,李白还在那里痴痴地看。

滚滚的江水,是绵绵不断的情意。

1小时、两小时半天、大半天,……是怎样的情谊?

3、读读。

评:

你的朗读充满依依惜别。

4、李白心里涌动着情感,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李白是潇洒飘逸的,当我们朗诵不能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让我们吟唱吧。

(四)《望庐山瀑布》

1、出示:

《望庐山瀑布》

教师诵诗,指名学生诵诗。

老师看多很多的山,我们也是山城的孩子,那你看到过白色的云烟,有看到过紫色的云雾?

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紫烟产生的原因。

师:

这样的景象只有诗仙看到,这是仙境那。

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

“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是夸张,你可以用哪两个词语形容?

 (特别 极其 极度) 

疑是……这是什么呢?

这是怎样的想象?

(大胆的想象 非同寻常的想象惊人的想象 奇特的想象 ……)

老师概括为“奇妙”的想象。

2、师:

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进了奇妙的空间,他诗中有奇特想象。

谁再来读读。

生朗诵。

教师相机评价。

3、后人也想吟诵几句赞美庐山,但想到李白的诗歌,都不敢再写诗歌,怕被别人耻笑,自己没有了颜面。

但到了唐代后期,有位诗人徐凝来到庐山,看到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他不管李白曾经写下的诗歌,情不自禁地也写了一首赞美庐山的诗歌。

师生读诗《庐山瀑布》并做解释

想想他把瀑布比作什么?

(把瀑布比作白练、比作一把剑、还比作闪电)

4、师:

对比两首古诗,你更喜欢谁写的诗呢?

(生交流)

师总结:

李白的诗歌给人内在的气势,充满浪漫的瑰丽。

而徐凝的诗歌更多的写实。

一位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一位是现实主义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各有千秋。

让我们向徐凝学习,向名人挑战,向为人挑战,做突显个性的自我。

(五)学习欣赏《秋浦歌》

1、“白发三千丈……”教师解释:

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在明亮的镜子里我的头发一夜之间变成了白发。

”诗眼是“愁”

2、我和你们的忧愁都看不到,而李白的忧愁我们却看到了。

三千丈就像李白满腹的忧愁。

别人手下的忧愁是那样的凄惨,而诗仙笔下的忧愁却是那么飘逸,那么豪放。

他的诗歌是从他心中流畅出来的。

四、诵读古诗,读出韵味

1、生自由练习

2、配乐朗诵古诗

(指名读、男女生读、配乐读、齐读)

 

《三字经》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熟读成诵。

2、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三字经》

二、分句出示,理解句意。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1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自由读、理解读、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快)

  14、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自由读、理解读、分组比赛读,指名背、齐背)

三、齐读部分《三字经》

四、自由背诵、配乐指名朗诵、齐背

六、加上动作朗诵。

现代诗歌欣赏《我是男子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阅读中,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对妈妈的关心之情。

3.想象诗中的情境,懂得关心、保护妈妈是儿女的责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文,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做男子汉的自信与自豪。

教学准备:

歌曲《男儿当自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动激趣,盎然入课

  幻灯片出示书中插图。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幅图画,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一个小男孩儿拿着陀螺鞭子,用木车拉着爸爸用过的锯和斧子,一副男子汉的气概)是呀!

文中的“我”只是刚刚上学的孩子,却是个顶天立地、英勇威武的男子汉,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是男子汉》。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流露着我是男子汉的骄傲与自豪,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想一想,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我是男子汉的?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把握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三部分理解。

(一)如果夜里突然起风,

  1.第一节中抓住“不要害怕”这四个字,体会小男孩儿的坚强、勇敢。

(板书“夜里起大风”“坚强”“勇敢”)

   2.描写风运用的是拟人的写法,使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

也体现出小男孩儿还是个充满稚气的孩子。

   3.画出表示儿子行为的动词(举、赶)板书“赶风”

   4.指导朗读。

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男孩儿,怎样读本节诗,才能让妈妈相信你是个男子汉呢?

重点指导朗读“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一句。

“男子汉”要重读。

(二)爸爸有事不在家

   1.从“妈妈你不要发愁,我是男子汉”一句中,感受到儿子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板书“责任心”画出心形)

   2.从“我会用爸爸用过的锯和斧子,给你劈开生炉子的柴”中体会到我能在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接替爸爸在家时的劳动任务,帮助妈妈干活。

表现出小男孩儿对妈妈的关心与责任心。

(板书“爸爸不在家”“劈柴”)

   3.指导朗读本节诗,既要读出安慰妈妈的语气,又要读出男子汉的气概。

(三)男子汉的抱负

   1.小男孩儿在生活中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名男子汉,然而,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小男孩儿还有着远大的理想。

   2.“从天上拍来的电报”一句中,体会出“我”有远大的抱负。

(板书“抱负远大”)

   3.从“要摘来一颗星星,照你写字到很晚很晚”体会出“我”深爱自己的妈妈,也理解妈妈的辛苦。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诗。

  三、朗读全诗,感受诗境

   1.引读(教师读叙述部分,学生读男子汉的行为部分)

     师:

如果今天夜里突然起风

     生:

不要害怕,妈妈

       我是家里的男子汉

     生:

我已经六岁了,我是男子汉

       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

       把不听话的风

       赶到

       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

     师:

爸爸不会回来,今天不是星期天

     生:

妈妈你不要发愁

       我是男子汉

       我会用爸爸用过的锯子和斧子

       给你劈开生炉子的柴

     师:

叔叔说男子汉就是有出息

     生:

妈妈你也有一个有出息的

       如果你收到一封

     师:

从天上拍来的电报

     生:

那就是你的男子汉儿子

     师:

要摘来一颗星星

     生:

照你写字到很晚很晚

   2.配乐朗读诗歌。

(鼓励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朗读)

   3.朗读全诗,回归整体。

  四、表达感悟,深化主题

   1.同学们,其实诗中描述的情景,你们也曾有过经历,把你们为妈妈做的事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从大家的发言情况中,老师发现男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而女同学们却显得很腼腆,其实男同学可以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同学也一样,大家知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吧?

花木兰作为一名女子,替父从军,和男子汉一样英勇威武,还立了战功,有这样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给大家个机会,男女同学一起思考。

你眼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

预设

(1)(坚强、勇敢、诚信、有孝心、勇于承认错误、学习成绩好、不爱哭鼻子等)

(2)(A妈妈生病时,为妈妈请医生,照顾妈妈。

B帮妈妈做家务。

   3.如果我是你们的妈妈,我会因有你们这样的男子汉孩子感到骄傲,我们不仅仅在家里做男子汉,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做男子汉。

现在老师把歌曲《男儿当自强》送给男子汉们。

   4.欣赏歌曲,感受男子汉气魄。

  五、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以男子汉的责任感去关心、爱我们的父母,一语道破,这是人间真情,正是这份人间的真情与亲情,让我们为之震撼,请同学们放飞自己的感动,写一首诗来表达做男子汉的骄傲吧!

 

白居易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

   1、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2、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作者坦荡淡泊的胸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名字叫白居易。

首先要来看这幅图。

(出示白居易画像)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由《白氏长庆集》。

2、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

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3、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4、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5、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6、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7、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

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8、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

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

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初读古诗

1、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

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

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2、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

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3、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

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

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

还有想读的吗?

 4、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

你们都是小诗人了。

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

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

你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

不过。

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

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

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接着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第二首诗《白云泉》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

2、生自读,并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3、简介白居易写这首诗时的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

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