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192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24.docx

《课时作业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作业24.docx

课时作业24

课时作业2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时间:

45分钟 分值: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价值观

C.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D.社会实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D项正确。

答案:

D

2.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人定胜天信念的鼓舞下,前辈们热情高涨,做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随之而来的是过度砍伐、过度开采、过度垦殖,出现了水土流失、泥石流、荒漠化乃至于气候异常等现象,大自然开始以特殊的灾难形式回应人类的行为。

现在人们终于从教训中有所醒悟,还是要人定顺天。

这表明(  )

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人定胜天”和“人定顺天”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其前后变化体现了①③的观点。

②④题干未体现。

答案:

C

3.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的正确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

A.真理与谬误就一步之遥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事物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D.正确与错误是无法判断的

解析:

根据题干中“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这一关键信息,我们可以判断B项说法符合题意。

A、C两项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4.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

①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判断和选择

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③④正确,故选B。

答案:

B

5.作家萧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则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找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往往会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人生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萧伯纳和周国平所处时代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人生的认识、理解不同,体现了③④,选D。

答案:

D

6.为有效遏制日益频发的枪支暴力犯罪,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6年1月5日宣布了加强枪支管理的行政措施。

这些措施几乎得到了美国国会民主党的一致支持,但却遭到了共和党的强烈批评。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不同反应表明(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对于加强枪支管理的行政措施,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持观点不同,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也反映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的团体利益不同,即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

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①说法错误。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总是”的说法绝对,④不选。

答案:

B

7.下列诗句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④是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答案:

C

8.下面漫画启示我们,成功的人生必须(  )

A.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善于挤高考“独木桥”,学会与人竞争

C.在学校争取考高分,获得更高的文凭

D.努力学习文化,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要注意领会漫画的寓意。

漫画是在讽刺那些只知道追求高分高学历的人,告诫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答案:

A

9.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合理地要求“就地平衡”,盲目在旧城区内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

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选择(  )

A.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B.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C.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历史性

D.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解析: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D在材料中没体现。

答案:

A

10.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  )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解析:

价值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的评价,这种评价受到评价者自身的立场、知识构成、世界观和思维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苏东坡和蔡襄对广东和闽中荔枝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立场不同,故A项符合题意;人们对美食的评价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价值标准的,如从食品的形、色、营养、卫生等方面来分析,故B项说法是错误的;蔡襄是福建人,但苏东坡是四川人,只是后来被贬到海南,因此,C项说法是错误的;蔡襄在政治上是奸臣,但在食品的评价上则没有受到其政治价值观的影响,不能把政治上的价值观与美食上的价值观混同起来,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1.《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这表明我国(  )

A.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作为最高价值选择

B.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C.注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D.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价值选择的标准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案:

B

12.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对于衣食富足的剥削阶级来说,恐怕不是“愿天寒”而是“怨天寒”了。

这说明(  )

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具体标准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所谓正确或错误

C.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D.我们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解析:

本题以卖炭翁与剥削阶级对寒冷天气的不同感受为背景,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如下:

A项没有标准的说法错误,舍去。

B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误之分,说法不正确,排除。

价值观往往因阶级差别而不同,C项点明了材料反映的问题。

D项说法虽正确,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答案:

C

13.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财力更多地花到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

从哲学角度看,我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故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B

14.漫画《原则》启示我们(  )

①群众的心声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④群众观点是我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故①错误;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故④错误;②③符合漫画的主旨。

答案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5.(14分)由于微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政府机构、政府官员也建立起自己的微博主页,打造政务微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成为民众与政府机关沟通的平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但也有一些政务微博不能及时回应民众关切。

对此,有人指出,政务微博,不仅要代表官方形象,而且要接地气、说人话、传递正能量。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务微博如何才能接地气、说人话、传递正能量。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题目类型是措施类,侧重方法论。

解读设问“接地气、说人话、传递正能量”,围绕人民群众展开,在历史唯物主义范围内有两个方面,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方法论即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案: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政务微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打造平等交流平台。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传递正能量。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分别是: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江西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成果,为证明海南是中华文明对外辐射的重要据点提供了关键证据。

2015年中国银幕上刮起了一股“盗墓热”,盗墓题材的电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可考古专业人士则认为“盗墓电影热”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盗墓者的盗掘行为;此外,电影中对于奇珍异宝的刻意猎奇,夸大了其经济价值,致使民众忽视了墓葬承载的文化价值,因为很多文物最大的价值是它所在的那个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关联。

但也有人说,盗墓和发掘没区别,文物在贩子手里也会得到保管。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考古专业人士为何反对以盗墓为电影素材。

答案: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以盗墓为电影素材,客观上误导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致使民众忽视了墓葬承载的文化价值。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以盗墓为电影素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些人的人生道路与选择,从而导致他们作出错误的行为选择。

(3)“盗墓电影热”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盗墓者的盗掘行为,使民众只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墓葬承载的文化价值,这与文物保护发展规律不符,最终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