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277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docx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讲解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内容提要:

上半年,面对宏观调控趋紧的特殊环境和严峻挑战,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生产扩大、增速较快、产销良好、效益提升、结构改善”的态势,工业增速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首位,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多数行业和市州保持较快增长。

但进入二季度,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增多,特别是调控政策紧缩与生产成本上升、煤电要素偏紧等约束加大,稳增长压力较大。

总体上看,上半年湖北工业经济运行较为稳健,“缓而不慢、紧中稳行、理性调整”的特征明显,下半年“六个转变”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全年工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调控趋紧的特殊环境和严峻挑战,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生产扩大、增速较快、产销良好、效益提升、结构改善”的态势。

  

(一)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24.2亿元,超过2008年全年规模,比去年同期净增1152亿元,增长20.5%,增速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首位。

3月份以来当月增加值均保持在660亿元以上,月度规模屡创历史新高,其中6月份达到796.4亿元,增长20.9%。

  

(二)效益水平继续提升,支柱产业扩张较快。

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达到20702亿元,同比净增3170.5亿元,增长18.1%。

实现营业收入12197.5亿元,同比净增3212.8亿元,增长35.8%;实现利润611亿元,增长23.3%;税金545.7亿元,增长18.3%。

支柱产业规模扩张较快,汽车、钢铁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90.7、1613.3亿元,增长13%、32.1%;食品、石化、机械产业分别达到1503.9、1478.4、1080.2亿元,增长63.5%、36%、41.6%;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分别达到869.8、781.4亿元,增长27.2%、51.6%;建材、有色产业分别达到590.7、429.9亿元,增长67.6%、42.9%。

  (三)产销衔接水平良好,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280亿元,增长36.5%;销售产值11974亿元,增长37.3%。

工业品产销率为9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完成出口交货值496亿元,增长30.3%;内销产值11478亿元,占销售产值的95.8%,增长37.6%,高于出口增幅7.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3.14%,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3%)、饮料制造业(6.26%)、烟草制品业(5.98%)、钢铁(4.93%)、农副食品加工业(4.71%)。

  (四)工业结构不断改善,增加值率明显提升。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5%,增速快于重工业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调整为31.4:

68.6。

从制造业内部看,消费品工业增长24.3%,增速环比加快0.7个百分点,快于原材料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放缓,增长17.7%,低于全省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完成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22.5%,增速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长20.8%,所占比重达到40.5%,新材料产业增长28.9%。

从企业看,民营工业产值增长51.8%,增幅快于全省工业15.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60.5%;小型、中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7.6%,均快于大型企业增速。

随着产品结构改善、产业档次提升,全省工业增加值率上升至31.9%,较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五)多数市州增长较快,副中心城市增势强劲。

全省17个市州中,14个增速超过20%。

襄阳、宜昌增速居前,分别增长27.4%、27.2%,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3%。

随州(27.1%)、荆门(25.6%)、鄂州(25.2%)、咸宁(25.2%)增速超过25%。

武汉城市圈工业增长20.1%,其中武汉增长15.2%,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扭转增速持续下滑势头。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工业提速,增长24.1%,高于全省工业3.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42%。

两个省域副中心(襄阳、宜昌)对鄂西圈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1%。

  (六)工业品出厂价高位震荡,多数产品价格上涨。

上半年,在能源资源等原材料大幅涨价、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动下,主要产品价格呈现小幅震荡、高位运行的格局,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38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

其中,石油加工业上涨13.3%,原油价格上涨31.3%,汽油、柴油上涨16.7%、15.4%;纺织业上涨29.1%;煤炭开采业上涨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20.9%,精炼铜上涨24.4%;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4.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7.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和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分别下降3.2%、6.2%。

  (七)工业用电需求旺盛,煤电要素保障有力。

面对省内持续干旱、水电欠发,电煤紧缺、煤价高涨及周边省市拉闸限电的严峻形势,通过千方百计组煤保电,不惜代价外购电,确保全省电力正常供应。

上半年,全省发电量934.6亿千瓦时,增长10.5%。

全社会用电695亿千瓦时,增长12.7%;工业用电量500亿千瓦时,增长12.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

全省电煤到耗量均创新高,累计调运电煤2165万吨,同比增长18.57%;耗煤2054万吨,同比增长24.03%。

6月底,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库存237万吨。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39个大类行业中,除石油开采业外均保持增长,其中15个增长30%以上,但行业间出现明显分化。

食品、机械、建材行业高位增长,钢铁、电子行业平稳增长,汽车、石化、纺织行业增速放缓。

  

(一)装备制造业。

机械行业延续过去几年的较快增长势头,汽车行业在去年高基数上步入平稳发展阶段,电子行业受市场冲击增长乏力,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

  汽车行业理性回调。

前两年在政策刺激拉动下显现“井喷式”增长,今年受政策退出、即期消费提前释放及日本地震等因素影响,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1-6月,全省汽车产量88万辆,增速回落至11.5%,但快于全国9个百分点。

6月份汽车产量12.2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0.9%、12.8%。

分车型看,商用车好于乘用车,载货车、客车产量增长20%、40.9%,SUV、轿车下降10%、0.7%。

行业完成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4.3%。

实现利润165.2亿元,下降9.3%,但行业仍保持较高盈利水平,销售利润率为9.8%,高出全省工业4.8个百分点。

  机械行业延续高速增长。

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完成增加值449亿元,增长25.5%,占全省工业的11.4%,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4%。

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24.6%、31.2%、25.3%。

全行业实现利润55.4亿元,增长38.8%。

  通信及电子制造业较快增长。

在重点企业产能释放等因素作用下,行业完成增加值117.4亿元,增长18.5%。

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计算机整机、显示器、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274%、22%、66.3%、73.3%;但受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冲击、日本地震、产品降价等影响,多普达停产、波导限产,全省手机产量下降51%。

冠捷显示排产计划下调至1350万台,每台价格调低为770元。

  

(二)消费品工业。

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等多重有利因素推动下,消费品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快于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

  食品行业强劲增长。

因干旱影响原料减产,部分粮油和水产品加工企业增速放缓,但植物油、精制茶、软饮料、大米、啤酒产量增幅提高,分别增长63%、192%、67%、33%、34%。

行业实现增加值466亿元、利润73.5亿元,分别增长31%、50.7%,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6.5%、21.4%,成为拉动力最强的产业。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2%、30.2%、20.5%,利润增长64.5%、71.5%、30.3%。

食品产业扩张步伐加快,产值规模已超过石化、钢铁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

  纺织行业效益提升。

受棉价大幅波动影响,纺织企业为规避经营风险,生产增速同比有所减缓,但受惠纺织品价格上涨,行业效益大幅提升。

完成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7%,环比加快1.7个百分点。

纱、布产量增长19.6%、53%,服装产量增长61%。

行业实现利润27.8亿元,增长50.7%,其中纺织业、服装业分别实现利润20.5、7.4亿元,增长64.9%、54%。

  烟草产品结构改善。

全省卷烟产量139.7万箱,同比增长0.7%,其中一、二、三类烟比重较同期分别上升6.1%、1.6%和3.9%,四、五类烟比重分别下降6.9%、4.6%。

由于产品结构改善、中高档卷烟比重上升,单箱卷烟收入同比增长22.7%,行业生产效益均保持较快增长。

完成增加值176.5亿元,增长20.5%,高出产量增幅19.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1.9倍;实现税金140.1亿元,占全省工业税金总额的1/4强,增长20.6%。

  医药行业增速回升。

随着前期部分停产企业逐渐复产,化学药品产量3.2万吨,增长15%,扭转前期持续下降局面;中成药产量12.3万吨,增长77%。

行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增长15.6%,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工业。

在多种成本高涨支撑下,重点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原材料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受石化等产业影响,增速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石化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原油价格同比上涨近30%,下游产品成本大幅增加,行业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完成增加值430.9亿元,增长13.6%。

全行业实现利润40.8亿元,增长15.9%,增幅较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

其中,石油加工业完成增加值83.8亿元,增长5.3%,两家炼油企业亏损严重,累计净亏损9.6亿元。

全省原油产量45.1万吨,增长5.6%;原油加工量487万吨,下降1.3%;受需求好转和原料成本上升双重因素拉动,化肥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全省化肥产量460万吨,增长24.6%。

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289.7亿元,增长19.5%;实现利润43.4亿元,增长66.8%。

  钢材产量稳步增长。

二季度以来钢材市场呈现窄幅调整态势,但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上涨。

6月末鄂钢、武钢钢材出厂价4900、5010元/吨,同比上涨1050、190元/吨。

钢铁企业抢抓市场需求较旺、钢材价格上涨有利时机扩大生产,加之三峡全通等重点项目出力,全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1213.4、1343.6、1694万吨,增长10.8%、12.8%、27%。

行业完成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33.3亿元,增长22%。

武钢钢材产量842万吨,增长13.5%;三峡全通生产钢材产量194万吨,增长4倍,完成产值107.8亿元,超过鄂钢、新冶钢,跻身全省第二大钢铁企业。

  行业建材行业增势强劲。

受益于保障房、基础设施工程拉动、产品价格上升及陶瓷等子提速,建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水泥企业通过行业自律、限产保价,产品价格高位趋稳,6月份鄂东水泥(32.5级)价格为365元/吨,同比上涨140元/吨。

行业完成增加值207.2亿元,增长30.8%;实现利润43亿元,增长2.1倍,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25.2%,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3%,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水泥产量增长14.7%,瓷质砖、平板玻璃产量增长50.4%、51%。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入二季度,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增多,特别是调控政策紧缩与生产成本上升、煤电要素偏紧等约束加大,稳增长压力较大。

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重点行业增速回落。

受刺激政策退出、油价上涨、日本地震等多方面影响,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仅增长2.5%和3.3%,我省汽车行业增速从年初的22.3%放缓至14.3%。

此外,受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等影响,化工、电子行业增速同比回落8.2、8.3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因棉价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生产增速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武汉因汽车、化工、电子行业减速,增速放缓至15.2%,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十堰受汽车产业影响,增长9.2%,同比放缓39个百分点。

  

(二)生产要素保供形势严峻。

资金、用电、用工等“三荒”困扰着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煤电供需矛盾突出。

据测算,我省迎峰度夏期间煤电需求旺盛,主网最大负荷将达2500万千瓦、用电量5.2亿千瓦时。

由于产煤省自供紧张、电煤价格上涨、铁路运力不足、水电来水不足、外购电困难,迎峰度夏保电形势异常严峻。

二是企业资金仍然紧张。

央行实行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多数在鄂金融机构分配到的贷款额度较上年减少,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224亿元,过去资金充裕的行业和地区也出现融资难。

原材料涨价、“两项资金”占用增加等因素叠加,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矛盾。

从市州调查情况看,襄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率大约30%,荆门市200余家企业资金缺口55亿元。

三是用工出现结构性短缺。

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用工仍存在用工缺口,随州市60%的中小工业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用工缺口在5000人左右;各地普遍反映熟练工、技术工尤为紧缺,部分重点企业出现中高级技工千金难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

  (三)生产经营成本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通胀压力加大,原材料、能源、用工、用电等各项成本“集体上涨”,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增无减。

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购进价分别上涨7.4%、12.9%,价格“剪刀差”5.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2.2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成本上升。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多次上调,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成本抬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更是上浮20%—50%,与贷款相关的财务支出“水涨船高”。

全省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达到148.6、129.6亿元,增长26.6%、20%。

三是用工成本提高。

今年以来,各地企业薪酬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企业用工开支大幅增加。

上半年,全省企业工资总额487.4亿元,同比增长22.8%,人均工资15782元,同比增长15.1%。

此外,用电成本增加,6月1日起工业用电价格调高2分钱,6月份全省制造业增加成本1.3亿元。

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导致我省工业营业成本增幅持续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工业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耗费成本升至84.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元,相当于减少利润122亿元。

全省工业利润增幅由1-2月的54.5%回落至23.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53.8亿元,同比上升40%。

  (四)工业投资缺乏大增长点支撑。

去年我省工业投资总量低于河南、江西、安徽等周边省市,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偏低。

上半年,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6.4%,尤其是各地反映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不多、大增长点较少,全省37个新增产值过10亿元增长点都是续建项目。

武汉市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仅为27.4%,今年投资5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工业项目仅有东风本田二工厂和神龙三厂。

新开工大项目减少,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工业发展后劲。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总体上看,上半年湖北工业经济运行较为稳健,“缓而不慢、紧中稳行、理性调整”的特征明显,下半年以下“六个转变”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全年工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推动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今年以来,随着刺激政策逐渐淡出和宏观调控政策由“松”转“紧”,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要素结构、动力结构等发生变化,工业经济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一方面,伴随着部分刺激政策的退出,汽车、电子、钢铁等重点产业由超常规增长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主要产业由整体快速回升逐渐转向平稳增长甚至出现分化,导致全省工业增速由年初的21.7%持续放缓至20.5%。

另一方面,需求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步入一个遵循市场规律和秩序的转变过程,在调整中转向正常增长轨道。

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宏观调控倒逼机制作用下,我省工业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

突出表现在:

食品、机械等内需型产业强劲增长,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民营工业增速较快,产业多点支撑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全省工业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从经济周期看,仍处在20%以上的上升通道。

我省工业经济增长态势的转变和短期调整,既是宏观政策调整效果的显现,也是各类微观主体寻求平衡、自我调整的良性反应,有利于市场供求关系调整,有利于挖掘增长潜力和积累内生动力。

下半年这种调整转变的态势还将强化,需要把稳增长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密切关注刺激政策退出后的宏观调控政策动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产业政策,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狠抓增长点投产出力,进一步激发工业经济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生产增速与物价涨幅由严重背离向趋于均衡转变。

多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变动呈正向相关趋势。

而今年出现物价高位上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严重背离。

从我省工业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PPI)涨幅由去年的4.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7.4%,累计上升2.5个百分点,而工业增速由23.6%放缓至20.5%,累计下滑3.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购进与出厂价倒挂现象突出,“剪刀差”由去年初的5.3个扩大到今年一季度的5.8个百分点。

这种背离是前期经济刺激和当期宏观调控双重作用的结果。

从运行趋势看,近期原油、棉花等大宗产品价格已有所回落,随着信贷政策收紧、基数效应和翘尾因素减小和市场需求回落等因素发挥作用,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逐渐减弱。

从工业领域看,工业增速缓中趋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两种价格“剪刀差”由年初的6个收窄至5.5个百分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稳定和扩大生产的内在动力。

需要把控物价与稳增长、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组织食品、建材等价格涨幅较大的产业扩大生产,特别是搞好粮油、食品等群众生活必需品和化肥、农药等重点物资生产,发挥工业在物价调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经济调整时期,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更新、节能改造和信息化投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应对有增无减的高成本压力。

  (三)产业结构由“重化”向“高轻化”转变。

工业结构升级一般遵循轻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演进规律。

当前,我省工业结构呈现出由重化向高加工度化和适度轻型化转型升级的新特点。

一方面,重化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原材料工业比重持续下降,而具有高附加值和资本技术密集特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速,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9%上升至32.1%。

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钢材深加工、农副食品加工、消费类电子等深加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加值率出现快速提升的难得局面。

我省产业内在结构的变动趋势,反映出重化工业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向以加工工业为主转变,工业结构由重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跃进。

另一方面,我省轻工业增速连续五年多快于重工业,所占比重由“十五”末的27%提高到目前的31.4%。

尤其是消费品工业持续强劲增长,食品、医药、服装等行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轻工“短板”进一步得到优化。

我省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与工业化中期加速的发展阶段相吻合,与能源资源要素禀赋特点相契合,是多年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效应的显现。

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千亿元产业倍增和接续计划,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和消费类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加大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投入,促进传统传统产业高新化、高端化,提高产业精深加工度和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

  (四)区域增长格局由“东快西缓”向“东稳西快”转变。

随着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省工业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前些年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群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五”前三年增速持续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所占比重曾高达68.5%,全省工业增长呈现明显的“东快西缓”态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到“两圈一带”、“一主两副”,有力推动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工业提速,2009年以来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省,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24.1%,快于全省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也由2008年的36.8%提高到42%;“一主两副”战略更是见到了实效,襄阳、宜昌两个副中心工业增速引领全省,工业增长格局逐渐转向“东稳西快”。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工业竞相发展、增势强劲,增速持续数年快于全省,并有力促进了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块头较小的市州工业提速。

多点多面支撑、合力协调带动的区域增长格局逐渐形成,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工业增长的协调性、均衡性和稳定性。

  (五)发展绩效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十一五”以来,我省工业经济步入提速增效的发展阶段。

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由335.8亿元增加到1209.7亿元,五年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29.2%。

在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大幅提升,由2005年的176.6%提高到2010年的264.9%,五年提高了88.3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盈利能力增强的同时,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绩效水平等得以明显提升。

今年我省工业利润增速虽然有所放缓,销售利润率也有所下降,但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9.93%,同比提高45.34个百分点。

其中,反映企业净资产状况和企业发展能力的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7.49%,同比提高11.92个百分点;反映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度的工业品销售率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尤其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劳动投入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11万元/人,同比提高5.14万元/人,生产效率对工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显著增强。

这些表明湖北工业由单纯利润快速增长向综合效率提升转变,逐渐从传统“速度效益型”转入“质量效率型”的良性运行轨道,显示出产业竞争力增强,从而为我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六)要素供应由阶段性偏紧向长期紧平衡转变。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金、用电、用地、用工等生产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尤其是电力供应紧张常态化的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的全国大范围“电荒”持续蔓延,18个省市拉闸限电。

专家分析,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过快,而电力装机结构、地区布局矛盾日益显现,电源在建规模严重不足,“十二五”中期电力供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在电煤、电源、电网、电价机制未理顺的情况下,能源要素供应将由阶段性紧张转向长期紧平衡。

湖北是严重缺煤省份,加之电煤调运受铁路运力制约较大,电力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需要高度重视要素保障工作,既要着眼应急狠抓组煤保电,通过严格执行考核政策、加大运力协调、落实重点合同、争取外购电支持等常规措施,千方百计组煤保供;更要着眼长远狠抓长效机制建设,下大力气拓展“三西”地区及“下江煤”、“海进江煤”等新的煤源渠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电煤储备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争在核电、煤炭储备基地及输煤输电通道建设中获得先机,从根本上缓解我省电力供应紧张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