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541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docx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流域水利简史  中国有着治水的悠久历史,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场,至今已有4000多年。

公元前221年以前(秦以前),已广兴水利,长江中下游和XX盆地,修建了渠道,以沟通航运和引水灌溉,如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工程。

公元前214年在XX兴安县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联结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587~610年间(隋代)根本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汉代已开场在荆江和汉江两岸修建堤防。

到唐朝,中国南部的经济开展逐渐超过了北方,长江流域的堤防与灌溉工程也就日益增多。

长江的主要干堤如XX的荆江大堤、XX江堤、黄广阔堤、XX的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等,大局部在明、清时代已经形成。

1912年在XXXX滇池出口螳螂川上修建了石龙坝水电站(最初名“商办耀龙电灯公司〞),装机480kW,到1945年完成三个梯级开发,装机7台,共2920kW。

1948年建成龙溪河下峒水电站,装机3040kW。

到1949年,全流域水电装机仅1.3万kW。

1940年前后,在长江支流綦江上兴建了由6座船闸组成的梯级,渠化了50km的渠道。

其他工程多为沿江排涝灌溉用的涵闸。

    1919年中国XX革命先驱XXX先生在他的?

实业方案?

中提出了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

1932年原国民党政府建立委员会组织了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对坝址进展了勘测研究,推荐对XX上游的葛洲坝或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进展比拟,拟建一座水头12.8m,装机容量30万kW,设有通航船闸的枢纽。

1944年著名坝工专家美国入萨凡奇查勘三峡,提出了?

扬子江三峡方案初步报告?

,建议在XX上游南津关至石牌间的坝区建坝,水库最高蓄水位200m,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效益。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长江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时期。

1950年初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从50年代初开场至1990年9月国务院原那么批准?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

、到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止,进展了全面、深入的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   论证工作。

在这一时期对干支流堤防进展了全面整修,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杜家台分洪工程,并在干流上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在支流上修建了丹江口、二滩、乌江渡、万安、隔河岩、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众多的中、小型工程,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大力进展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2  长江流域规划与三峡工程的论证  50年代初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治江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加固堤防,适当扩大河道平安泄量;第二阶段,以中游为重点,开辟蓄洪垦殖区;第三阶段,以防洪为重点的干支流综合开发,修建山谷水库,调蓄超额洪水。

1956年先提出了?

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

1958年底,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①提出了?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以下简称?

要点报告?

)。

?

要点报告?

提出了以防洪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开发规划,以防洪除涝为主的平原湖泊区综合利用规划,以灌溉、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规划,以航运为主的干流航道整治与南北运河规划,以及向相邻流域引水的规划等。

1958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XX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作了?

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1959年以后,长办及有关单位按照XX会议确定的方针和分工,继续开展了长江干流各河段和主要支流及地区的规划。

1982年12月,国务院根据新的经济开展形势以及新出现的水质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影响等课题,要求对?

要点报告?

进展必要的修改,并把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列入国家长远规划。

1983年12月,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批复了?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修订补充任务书?

1985年5月,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有关省的厅、局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报告纲要?

的阶段性成果,1988年3月由长办综合汇总提出了?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报告纲要?

(讨论稿)。

1988年5月至1990年7月先后由水利部、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屡次对?

要点报告?

进展审查修改,报告也风易其稿。

最后上报国务院的报告定名为?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

,修改后的?

要点报告?

相应定名为?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1990年修订)。

1990年9月2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正式批转了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审查意见?

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水力发电、航运、灌溉、水土保持、南水北调、水产、沿江城市布局、城市供水、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规划;干流治理开发规划;主要支流治理开发规划;近期治理开发工程和下一步规划的意见。

按照中国?

水法?

的规定,经国务院原那么批准的流域规划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从此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有了根本的依据。

现在正在编制?

长江流域水利开展“九五〞方案和2010年水利开展规划纲要?

    在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同时,还编制了许多专业规划和主要支流规划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效益巨大的世界性超级工程。

在进展长江流域规划过程中,重点地研究了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通过几十年的论证,于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入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三峡水利枢纽在长江开发利用中的关键作用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三峡工程是中下游防洪体系的一项关键工程。

目前上荆江河槽只能平安下泄60000~68000m3/s(枝城站)的来水流量,城陵矶附近平安泄量约60000m3/s,汉口河段约70000m3/s,湖口附近约75000~80000m3/s,但历史洪水大大超出平安泄量,且已难以进一步扩大河道泄量,所以,洪水来量超出河道泄洪能力的矛盾十分锋利。

采用分洪措施,只能分蓄500亿m3的洪水,但分洪一次,淹没耕地66万hm2,临时转移入口约500万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元(1986年物价水平)。

尤其是遇特大洪水,在运用荆江分洪区和其他分洪措施后还有约30000m3/s的洪水无法下泄,势必造成南北两岸大堤溃决。

万一荆江大堤决口,可能导致几十万入死亡,并严重威胁XX市平安。

由于该河段目前尚无防止消灭性灾害的对策,所以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最大隐患。

而且,洞庭湖日趋萎缩,将使长江中游防涝形势更为严竣。

    由于长江洪水中金沙江洪量一般占XX以上的1/3,洪水来量比拟稳定,组成XX洪水的基底;XX盆地各主要江河如岷江、嘉陵江,汇流迅速,洪水涨势很猛,又常与寸滩至XX区间洪水遭遇,对XX洪峰影响最大。

三峡工程位于XX以上西陵峡内,扼川江洪水进入中下游平原的咽喉,能对川江洪水进展有效的控制与调节。

而在长江上游干支流上修建一些大水库如白鹤滩、溪洛渡、瀑布沟、紫坪铺、亭子口、构皮滩、彭水等,因所在河流的洪水不是同步发生的,因此其防洪库容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水库1亿m3的防洪库容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只相当三峡水库1/3亿m3库容的防洪作用。

特别是,从这些控制水库至XX间还有30万km2的面积,约占XX以上流域面积的30%,且是暴雨区而无法控制,只有三峡水库才能予以控制与调节。

    为防止荆江地区遭遇类似1860年和1870年的特大洪水时发生消灭性灾害,除了考虑修建上游干支流水库等,还研究过加高现有堤防,开辟分洪道等措施。

但由于1860年和1870年洪水洪峰流量太大,1870年洪水又主要来源于嘉陵江和三峡区间,因此这些方案都解决不了这一问题。

而三峡水库可以控制类似1860年、1870年洪水的主要来源,又有221.5亿m3防洪库容,经三峡水库调蓄,可将这两个典型年特大洪水的洪峰流量,从l10000m3/s削减至80000m3/s以下,再结合堤防和分洪区,可保证荆江河段的行洪平安。

因此,只有修建三峡工程才能防止荆江地区发生消灭性灾害,解除长江防洪的心腹之患。

三峡工程的这一关键性防洪作用,是其他防洪措施不可替代的。

    其次,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

h,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与电力生产基地,对华中和华东地区能源和电力平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次,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将渠化XX以下的川江航道,淹没滩险,改善水流条件,从而大大提高通航能力,大幅度降低运输本钱,万吨级船队可直达XX。

经过三峡水库的调节,远可增加XX以下的枯季航深,更好地发挥黄金水道作用。

4.3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实施情况

    

(1)水资源开发利用。

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616亿m3。

预测2000年长江流域内用水总量为2596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1763亿m3,工业用水量578亿m3,生活用水量255亿m3。

南水北调初步规划为680亿m3。

至1998年,流域内已建、在建的大型水库总库容1亿m3以上(不包括三峡水库),有138座,总库容为1160亿m3,已建中小型水库4.5万座,总库容537亿m3,形成了较大的调蓄能力。

全流域水利工程供水总量135亿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541亿m3,引水工程407亿m3,其它411亿m3。

    

(2)防洪。

长江的防洪是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hm2,两岸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5~6m乃至10余m,是洪灾最严重的地区。

尤其是荆江河段泄洪能力严重缺乏。

洞庭湖四水和鄱阳湖五河的尾阊,以及沮漳河、青弋江、水XX、滁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洪水威胁。

汉江上游和中下游、岷江、沱江、嘉陵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时,洪灾也很严重。

    按照1980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的决定,中下游近期的防洪目标是防御1954年型的实际洪水,并具体规定了控制水位:

沙市45.00m,城陵矶34.40m,汉口29.73m,湖口22.50m,大通17.10m,XX10.60~11.10m(有台风影响),XX8.85~9.50m,江阴7.25~8.04m。

按照此水位加高加固堤防;还开辟了500亿m3的分蓄洪区。

到1995年止,共完成土方40余亿m3,石方6000余万m3,形成了3万余公里的干、支、民堤,其中干堤3600km。

1998年大洪水后,又进展大规模的堤防加固和废除了局部影响泄洪的民垸。

目前主要干堤可防10~20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区的运用,荆江河段可防40年一遇洪水,城陵矶及其以下河段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1954年型),XX河段还可略高些。

三峡水库建成后,有效利用其221.5亿m3的防洪库容,百年一遇以下洪水,沙市水位按44.5m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m3/s,不运用荆江分洪区,可保证荆江河段平安行洪。

遭遇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包括1870年型洪水,沙市水位控制不超过45.0m,枝城泄量控制不超过80000m3/s,在荆江分洪区和其他分蓄洪区的配合下,可防止荆江地区发生干堤溃决的消灭性灾害。

    荆江分洪工程于1952年建成,有效蓄洪容量54亿m3,大平口分洪闸最大分洪能力8000m3/s,20世纪90年代初已重新加固;大洪水时还需从无量庵扒口泄洪。

在XX头建有控制闸(南闸)和两座泄洪闸。

分洪时需临时转移约50万入。

    汉江防洪在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有明显改善。

初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57m时,总库容174.5亿m3,夏、秋防洪库容分别为76.7亿m3和55亿m3,配合中、下游堤防和杜家台工程可防20年一遇洪水,再配合运用民垸分洪25亿~28亿m3,可防100年一遇洪水或1935年同大洪水。

如按原设计要求,加高大坝,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0m,总库容290.5亿m3,夏、秋防洪库容分别为110亿m3和80.1亿m3,遇1935年同大洪水,可控制碾盘山流量由初期的26000~30000m2/s下降到20000~21000m3/s,可不动用民垸分洪,确保遥堤平安。

但是,汉江上游已建的石泉和XX水库调洪能力低,1983年的区域性大洪水(白河站最大洪峰流量31000m3/s)就使整个XX城遭到淹没。

    长江支流如岷江、沱江、嘉陵江、洞庭湖四水、鄱阳湖五水以及清江、青弋江、水XX等的防洪标准要求到达20~50年一遇。

这些支流上已建资水柘溪水库、沅水五强溪水库、修水柘林水库、赣江万安水库、清江隔河岩水库、陆水河陆水水库、青弋江陈村水库等均有较明显的防洪作用。

其他大型防洪灌溉水库还有漳河水库(总库容20.35亿m3),鸭河口水库(总库容(13.16亿m3)等。

需要结合水力资源的开发在支流上再建一大批大中型防洪水库,包括岷江的紫坪铺、大渡河的瀑布沟、嘉陵江的亭子口、乌江的构皮滩,提供防洪库容122亿m3。

但是,解决支流防洪问题,还必须加固堤防,疏浚河道。

    (3)治涝。

长江流域易涝耕地约466.6万hm2。

据新中国成立前50年的资料统计,年平均受涝成灾约66.6万hm2。

新中国成立后,已在中、下游平原建立排水涵闸7000多座,开挖疏浚排水河网,开展机电排水装机510万kW,有效地提高了平原湖区的排涝能力。

全流域到达5年一遇以上标准的治涝面积已约有260万hm2。

    对洞庭湖、江汉平原、鄱阳湖、青弋江、水XX、XX、太湖、苏北以及XX市等地区分别作出了治涝规划,要求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排涝能力。

目前尚有200多万hm2农田达不到5年一遇暴雨的排涝标准,要求2000年以前使大局部地区逐步到达或超过十年一遇暴雨排涝标准。

    (4)水力发电。

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9724亿kW,但石油煤炭资源不多,1983年探明的煤炭储量仅为560.6亿t。

从全国的能源平衡和流域内用电需求来看,必须大力开展水电。

    ?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对干流和主要支流进展了水能梯级开发规划,见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梯级水电站特征表,有些数据在设计、运行时已作了修改)。

这些水电站除发电外,有些还应满足防洪、航运、灌溉、放木等多项用途。

    按照规划,水电装机容量在2000年要到达3313万kW,2015年为7635万kW,2030年为11740万kW。

为此需要在流域内建立六大水电基地。

金沙江(石鼓)以下水电基地  金沙江开发的主要任务有发电、航运、防洪等,石鼓以下规划有9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033万kW,并将此河段作为全国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近期有希望开发的可能是溪洛渡水电站或向家坝水电站。

虎跳峡水电站已做了较多的前期工作。

在石鼓以上规划有9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73.7万kW。

    长江干流川江段(XX一XX)和清江水电基地长江干流川江河段和清江水能资源丰富,又靠近电力用户,是开发条件优越的全国水电基地。

XX至XX的长江河段规划有5个水电站梯级,总装机容量2594.5万kW,可获得防洪库容221.5亿m3。

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在建。

这一河段开发的任务主要是防洪,其次是发电、航运等。

清江上共规划3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9.1万kW,其中隔河岩水电站已建成运用,高坝洲水电站已在施工,水布垭水电站已开工,最大坝高233m,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在建的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清江开发的任务为发电、防洪和航运,兼顾其它。

    雅砻江(两河口~河口)水电基地  雅砻江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漂木和工农业用水,促进航运开展,同时控制本河段洪水,以分担长江干流防洪任务。

规划干流布置21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35万kW。

其中两河口至河口段开发条件优越,也是全国水电基地之一,共11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910万kW,其中二滩水电站已经建成,官地已在设计中,锦屏一级和锦屏二级已做过较多的工作。

    大渡河(双江口~铜街子)水电基地  大渡河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漂木、航运与灌溉。

在双江口以下河段拟定了16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0万kW(或1805.5万kW),亦已列为全国水电基地。

龚嘴和铜街子水电站已经建成,近期可望修建瀑布沟水电站。

    乌江(洪家渡~XX)水电基地  乌江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其次是航运,兼顾防洪、灌溉等,规划修建11级水电站,其中支流3级(普定7.5万kW,引子渡16万kW,洪家渡54万kW),干流8级,总装机容量共879.5万kW,构成全国又一个水电基地。

其中东风,乌江渡水电站已经建成,近期可望修建构皮滩或彭水、洪家渡水电站。

    湘西(沅、资、澧)水电基地  湘XX区的沅水、资水、澧水水能比拟丰富,沅水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资水、澧水那么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及其他任务,可在建成水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500多万kW,已建成有柘溪、马迹塘、五强溪等水电站,正在修建江垭、凌津滩水电站。

    一些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小支流,已经或根本完成了水电梯级开发,例如:

①以礼河,已建毛家村(1.6万kW)、水槽子(1.75万kW)、盐水沟(14.4万kW)、小江(14.4万kW)等4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1413.2m,总装机容量32.1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2.65亿kW?

h,于1956~1972年建成;②猫跳河,已建红枫(2万kW)、百花(2.2万kW)、修文(2万kW)、窄巷口(4.5万kW)、红林(10.2万kW)、红岩(3万kW)等6级水电站,共利用落差384.5m,总装机容量23.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9.182亿kW?

h,于1958~1980年建成;③龙溪河,已建狮子滩(4.8万kW)、上硐(1.05万kW)、回龙寨(1.6万kW)、下硐(3万kW)等4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4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5.16亿kW?

h,虽从1940年开场施工,但几度停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1959年完成和扩建整个梯级水电站;④渔子溪,已建渔子溪I级(16万kW)、Ⅱ级(16万kW)。

正在兴修的有磨房沟梯级、2级共6.25万kW,已建一级(3.75万kW);南桠河梯级,4级共35万kW,已建成2级共13.5万kW,青衣江上游宝兴河,8级共87.5万kW,正在兴建2级共14万kW。

    长江流域已建、在建装机25万kW以上(含25万kW)的水电站的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参见本书相关条目。

流域内已建、在建的容量在1万kW以上的水电站约120多座。

其中大型水电站17座,包括三峡、二滩、葛洲坝、五强溪、隔河岩、丹江口、XX、龚咀、乌江渡、铜街子、东风、东江、万安、柘溪、风滩、碧口、宝珠寺等,总装机容量3365.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056.02亿kW?

h。

除三峡水电站外,其他水电站均已投入运用。

其他已建、在建1万kW以上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400万kW。

此外,还兴建了许多小型水电站。

1995年全流域水力发电量达1278.47亿kW?

h。

    (5)航运。

1990年长江水系通航里程为57477km,占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的52.6%。

其中三级(1000t级)及三级以上航道里程3042km,四级航道(500t级)1596km,五级航道(300t级)2108km,六级航道(100t级)9479km,五级以上航道仅占航道总里程的11.7%。

    目前,长江干流的通航条件为:

XX至XX为1000t级,XX至XX为1500t级,XX至XX为1500~3000t级,XX至XX为3000t级,长江口至XX乘潮可通过25000t海轮。

    1990年长江水系货运量达42122万t,货物周转量955.7亿t/km。

    规划要求在2020年左右,使300t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12815km,其中1000t级为5778km,500t级达4380km,300t级2657km。

    (6)灌溉。

1992年,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446.66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为1286.66万hm2。

按各种灌溉设施划分的灌溉面积为:

水库工程543.5万hm2;引水工程285.3万hm2;机电排灌工程458.6万hm2;水轮泵工程15万hm2;塘堰工程121万hrn2。

按灌区规模划分,666.6hm2(1万亩)以上约有1580处,有效灌溉面积566.63万hm2;3.333万hm2(50万亩)以上灌区有21处,有效灌溉面积187.8万hm2。

1995年有效灌溉面积1457.45万hm2。

长江流域大型灌区及灌溉面积见长江流域1986年有效灌溉面积66666hm2以上的大型灌区表。

目前正在建立的武都引水工程从涪水引水,灌溉面积13.7万hm2。

    (7)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

水土保持  1985年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流域面积的31.2%。

土壤侵蚀总量估计为22.29亿t。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XX以上,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2%。

强产沙区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陇南山区及大渡河、金沙江下游,个别地区输沙模量高达每年4000t/km2。

    规划要求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方针,在2000年治理流失面积27万km2,占全部流失面积的48%。

    水资源保护  现在仍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中,虽然长江流量大,自净能力强,但也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995年度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见长江流域水质评价表。

    在23条支流中和2个湖泊口中,枯水期赤水河、渠江、涪江、清江、资水、沅水、澧水、汉江、裕溪河、鄱阳湖口水质良好,均为1~2级水。

另外,大局部支流主要表现有机物污染,其中府河、沱江、南淝河、水XX四河污染最严重,存在多项超标现象。

丰水期乌江、资水、沅水、澧水、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口水质良好,均为I~Ⅱ级水质。

螳螂川、府河、XX、水XX水质较差,均为Ⅳ~V级。

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淝河XX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此外,赣江万安段pH值超标。

    随着沿江经济带的开展,必须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

在2000年,污水处理能力应到达1250万m3/d,XX以上保持水环境I级水,XX以下争取到达Ⅱ级水。

    (8)南水北调。

中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内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耕地缺乏全国的40%;黄、淮、海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5%,耕地却占全国近40%。

西北、华北及豫鲁地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国民经济开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必须跨流域引水补源。

长江流域有富裕的水量可供外调,但由于长江径流分配不均,枯水年、枯水期调水量要受到一定限制。

    规划的南水北调方案有:

    西线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各引水点以上集水面积16.8万km2,多年平均流量221亿m3,因此最大调水量不可能超过200亿m3。

对这三个引水源进展过自流与提水方案的比拟,不管采用哪种方案,工程技术问题都比拟复杂。

最长的隧洞长130多km,提水高程达330多m,最大坝高达385m。

目前在重点研究雅砻江调水线。

    中线  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向黄淮海平原西部和、XX供水,多年平均调水量约150亿m3。

坝址处平均径流量380亿m3。

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至玉渊潭全长1241.2km,落差100m。

渠道设计流量为630m3/s,过黄河设计流量500m3/s。

为了保证引水,需加高丹江口大坝,正常蓄水位从157m提高到170m。

为了不影响汉江下游的航运,保证下游地区的供水,近期需在下游修建一处渠化梯级和改建局部涵站。

远景需修建8级渠化梯级和两沙运河(江汉运河)。

远景工程完成后,年引水量可增加至230亿m3。

中线引水工程的陶岔引水枢纽已经建成。

    东线  从长江干流江都三江营抽水,供XX、XX、XX、XX、XX等省市用水。

研究过的输水线路局部为利用扩建京杭运河,局部为与京杭运河平行的河道,途经洪泽湖、骆马湖及东平湖。

需设13级泵站,逐级抽水至黄XX岸,需克制高差40m,总扬程约73m,通过过河隧洞可自流至XX。

方案分期逐步扩大供水流量。

第一步抽江水500m3/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