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30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

(2)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

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些,并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树立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

同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不应急于做过多的题目。

学好物理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是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应追求题目的数量。

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解题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类型,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能力。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演示的内容除了演示实验,还包括挂图、模型、投影片和录像片等。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学生实验的要求应该切实达到。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学生实验的数目,特别是增加探索性的实验。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

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

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4)加强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

同时,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这种作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

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

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

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

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

要求学生理解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物理结论。

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

既重视定量计算,也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密切联系实际

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

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6)落实课题研究

在高级中学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

研究课题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

附录中给出了研究课题的若干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课题。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

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

课题研究应该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进行。

大纲为每个课题划出了4课时,教学中必须保证,其中应有2课时用于学生间的汇报和交流。

(7)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

物理课程要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

思想教育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使学生易于接受。

 五、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

(1)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内容和要求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

(2)必修物理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

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

较高要求的层次。

带*号的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选学4课时。

(4)在下表“演示”栏中主要列出了演示实验。

其他演示手段由教师自行确定。

为了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这类学生随堂实验,一般以定性观察为主,在定量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5)按课程计划规定,必修物理课的总课时为158课时,建议安排:

讲课101课时(含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17课时,课题研究(4个课题)16课时,机动24课时(含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下面列出的是必修物理课结束时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直线运动

内容和要求

演示

机械运动(A)参考系(A)

质点(A)

 

位移和路程(A)

平均速度(A)瞬时速度(A)速率(A)

加速度(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A)

自由落体运动(B)重力加速度(B)

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时下落

 2.力

力的概念(A)力的矢量性(A)

重力(A)重心(A)形变和弹力(A)滑动摩擦力(A)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A)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物体的微小形变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A)平行四边形定则(B)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力的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A)力矩和力矩的平衡(A)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力矩的作用和力矩的平衡

说明:

关于滑动摩擦力,可以介绍动摩擦因数;

关于最大静摩擦力,可做定性介绍。

3.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A)

牛顿第二定律(B)

牛顿第三定律(B)

超重和失重(A)

惯性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超重和失重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在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的教学中,可以介绍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A)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A)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A)

平抛运动(B)

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落地

匀速圆周运动(A)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B)

向心加速度(A)向心力(B)离心现象(A)

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离心现象

万有引力定律(B)

人造地球卫星(A)宇宙速度(A)

1.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直接给出。

2.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要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对人类认识的意义。

 5.动量

动量(A)动量定理(A)

动量守恒定律(B)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反冲(A)火箭(A)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A)

反冲

教学中适当进行一维情况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

关于二维情况,可以通过照片等进行介绍。

6.机械能

功(B)

功率(A)

动能(A)动能定理(B)

重力势能(B)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B)

弹性势能(A)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B)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伯努利方程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

7.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A)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B)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A)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相位

单摆(A)单摆周期公式(A)

弹簧振子的振动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单摆振动的等时性

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有关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A)共振(A)

受迫振动和共振

在弹簧振子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实验“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结论。

 8.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阿伏加德罗常数(B)分子的热运动(A)分子热运动的动能(A)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A)分子势能(A)

物体的内能(A)热量(A)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A)

布朗运动

空气在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

空气在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

热力学第一定律(A)能量守恒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A)永动机不可能(A)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A)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A)

 9.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微观结构*液晶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晶体、非晶体的实物

*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A)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A)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A)

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模拟演示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可做定性介绍。

10.电场

元电荷(A)电荷守恒(A)

点电荷(A)真空中的库仑定律(A)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量及距离有关

电场(A)电场强度(B)电场线(A)匀强电场(A)

电场线图

电势差(B)电势(A)

电容器(A)电容(A)常用的电容器(A)

常用的电容器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的实例

在电容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电场能量的概念。

11.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A)

电动势(A)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A)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A)

路端电压与负载有关

半导体(A)超导及其应用(A)

*超导现象

讲到电流的概念时应该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基本单位,电荷量的单位是导出位。

12.磁场

磁场(A)电流的磁场(A)磁感应强度(A)磁感线(A)地磁场(A)安培定则(A)

磁性材料(A)分子电流假说(A)

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磁感线图

安培力的大小(F=B?

I?

l)?

(A)左手定则(B)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A)洛伦兹力(A)

安培力和左手定则

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

 13.电磁感应

磁通量(A)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E=Blv)(B)

右手定则(B)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右手定则

*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

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磁场能量的概念。

 14.交变电流

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A)

正弦式电流的图象(A)

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B)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变电流

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

*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理想变压器(A)

电能的输送(A)

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提高输电电压对减少输电损耗的作用

 15.机械波

机械波(A)横波和纵波(A)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B)

横波的形成和传播

纵波的形成和传播

声波(A)

超声波及其应用(A)

16.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A)电磁波(A)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A)

电视(A)雷达(A)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光是电磁波(A)电磁波谱(A)电磁波谱的各主要波段及其应用(A)

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红外线遥控

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17.光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B)折射率(A)

全反射(A)光导纤维(A)

棱镜(A)光的色散(A)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

光的干涉现象(A)

光的衍射现象(A)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

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A)

激光

光电效应(A)光子(A)

光的波粒二象性(A)物质波(A)

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A)

光电效应

18.原子和原子核

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A)氢原子中的电子云(A)光子的发射和吸收(A)

原子核的组成(A)天然放射现象(A)?

、?

?

射线(A)衰变(A)

*用计数器探测射线

*用云室观察?

粒子的径迹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A)

重核的裂变(A)链式反应(A)核反应堆(A)放射性污染和防护(A)

轻核的聚变(A)*可控热核反应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A)

19.学生实验

实验内容

说明

1.长度的测量

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同)、刻度尺。

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记录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数,解释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使用弹簧秤。

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实验。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刻度尺。

6.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使用刻度尺、停表。

7.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测油膜的面积。

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用描迹法。

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

使用学生天平、刻度尺。

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知道非线性的原因。

1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练习交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和电阻挡的用法。

13.练习使用示波器

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和整流后的波形。

使用学生电源、示波器等。

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整流作用。

1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

光电计数的简单概念。

1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用插针法测定。

16.*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

用电机匀速吊起砝码,砝码下落使电机转动。

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停表和刻度尺等。

要求知道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六、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必修加选修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要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完全覆盖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其中从“1.直线运动”至“8.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必修物理课完全相同。

(2)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带*号的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选学6课时。

(5)按课程计划规定,总课时为306课时,建议安排:

讲课184课时(含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35课时,课题研究(5个课题)20课时,机动67课时(含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下面列出的是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结束时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直线运动

 2.力

 说明:

关于最大静摩擦力,可作定性介绍。

 3.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