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计划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30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磨课计划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磨课计划表.docx

《磨课计划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课计划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磨课计划表.docx

磨课计划表

磨课计划表

语文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平原县第二中学

指导专家

 

研修组名称

平原二中语文研修1组

研修组长

徐振勇

课例名称

《巧设悬念,尺水兴波》

上课教师

李志清

上课周次

10月份第二周

课例研究目标

1.针对八年级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遍缺乏修改习惯和修改技巧的问题, 引导学生落实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能力。

2.改变目前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方法缺失的现状,使师生获得群体进步和提高。

3.通过本次课例研究,熟练运用“三备两磨”的课例研究方式,达到基于网络和同伴互助落实远程研修的目标。

课例研究问题

1.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不强,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习惯意识普遍欠缺,这一意识如何激发加强。

2.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设置悬念的行文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互相评改的意识。

问题归因分析

1.学生的文章流水账现象严重,行文呆板,缺乏吸引力。

2.阅读与写作分离,不能在阅读基础上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自我。

3.教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不强,不能引导学生在写、读、评、悟、改的过程中悟出并借鉴写文章技法,修改提升自己的文章。

 

基本环节

可选活动

活动选择(在选定的活动后面列上参加人员即可)

计划

制定提交计划

必选

徐振勇

提交教学内容

 

徐振勇

计划:

问题研讨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备课

设计提交教案

必选

李志清

浏览教案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评论教案

 

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协同修改教案

 

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备课研讨会(提交记录)

 

刘荣祥

备课:

问题研讨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发布修改教案

 

李志清

上课

观课准备会(提交记录)

 

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提交观课表

 

马艳涛韩淑霞

观课:

问题研讨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提交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

必选

张恒张桂鹏李志清

评课

发布观课报告

必选

徐振勇宫跃喜

阅读评论观课报告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课后评议会(提交会议记录)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评课:

问题研讨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反思

实践反思后的备课(提交调整后的教案)

必选

李志清

评论调整后的教案

 

李志清

撰写发表反思心得

 

李志清徐振勇刘荣祥宫跃喜杜玉香孟庆军

马艳涛韩淑霞张恒张桂鹏

 

 

 

 

 

 

 

磨课计划讨论记录

(一)关于确定课例研究问题的讨论记录

时间:

2014年7月26日上午10点

地点:

语文教研组

参加人员:

平原二中语文研修一组全体成员

主持人:

徐振勇

记录人:

韩淑霞

教研组长徐振勇:

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研修,学习了“三次设计两轮打磨”的“基本式”课例研究方式,下面我们先为下学期进行的具体课例研究要解决的研究问题进行研讨。

备课组长孟庆军:

我觉得我们的研讨应该紧扣我们的教研课题,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关于作文教学的难题。

备课组长韩淑霞:

对,应该确定写作教学的范围。

完善我们的课题研究,细化我们的研究过程。

双对接课例研究有清晰地研讨流程,这不是正可以细化我们课题的研究途径吗?

教研组长徐振勇:

好啊,两位备课组长都首先考虑到了课题研究的问题,新学期的课题研究现在就开始了,呵呵。

你们的双对接学习的很到位,先对接到了课题上。

我们先对接课标吧。

大家多次深入学习课标,并一直积极实践课标理念,觉得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哪一点很难落实到位呢?

刘老师一直致力于随笔化写作的实践探索,你的课和教学设计都曾获过全国一等奖,你先说说吧。

刘荣祥:

行,我先说一说,抛砖引玉。

我注意到我们的课题实践中,学生的写作热情确实非常高涨。

有一次我在初一做调查,一个班有近30人30分内随笔字数超过3张,差不多1千字,真正实现了“写得出”的初步要求。

但大家知道,学生的随笔内容平铺直叙的居多,像流水账的多,还有一些书写错误,语法修辞的错误。

作文修改应该是初一年级急需解决的问题。

宫跃喜:

何止是初一呢?

初二、初三更需要指导学生修改,只不过指导的内容不同罢了。

杜玉香:

是啊,每次看学生的随笔,老感觉有些文章其实内容真不错,建议学生修改,拿回来一看,只是改了一些字词病句,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和习惯还没有养成。

马艳涛:

李校长一直要求,看学生随笔,主要看学生的修改部分,代表着学生的提升,也就是写作上学生的增量。

李志清校长:

杜老师的话让我想起了课标中的一句话:

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刘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正是课标上的要求吗?

教研组长徐振勇:

李校长张嘴就能背出课标上的句子,我可不是见到一次了。

好,这就对接到课标上了。

只要是教学中的真问题,就一定是和课标紧密联系的。

要不,我们就问绕这个问题来研究吧。

小宫,你的意见呢?

宫跃喜:

同意,完全同意。

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这次课例研究,两磨三备,大家一定能共同提高。

关于本次课例研究的问题,你打算如何表述呢?

教研组长徐振勇:

这个我已经考虑了。

因为这次课例研究与以往不同,以往我们往往是只注意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而这次课例研究,研究的问题是教学中教师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阻碍。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宫说得对,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这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我想把它表述为“1.教师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习惯意识普遍欠缺,如何激发提高。

2.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定修改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互相评改的意识。

”大家觉得呢?

张恒:

修改技巧范围太大吧?

备课组长韩淑霞:

我也觉得是这样的。

修改技巧包括很多技巧,徐组又想搞系列研究吧,一个课例恐怕不能解决你的愿望吧。

三个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学情不同,一节随备课(我们的随笔课是两节连堂),学生能感悟到的修改技巧因该是有限的。

张桂鹏:

我是教八年级的,八年级随笔教材集中指导学生的行文技巧。

不如把“修改技巧”改成“行文技巧”吧。

刘荣祥:

范围确实小了,好像还是大了些,确定的问题应该更集中些。

八年级学生对于字词等小问题的修改已经不成问题,我记得随笔教材八年级下册有一课是《巧设悬念,尺水兴波》,学生很感兴趣,不如从这个角度入手吧。

宫跃喜:

把“修改技巧”改成“设置悬念的技巧”更具体。

教研组长徐振勇:

这样说《巧设悬念,尺水兴波》这一课题就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吧,正好与我们的任务单相吻合。

任务单里安排的是李校长,这下好了,课例,执教老师,都定下来了。

李志清校长:

好,我来上。

马艳涛:

你说的教师的读写结合的理念如何体现呢?

教研组长徐振勇:

李校长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看她的教学设计就能体悟出来。

好。

我再明确一遍:

1.教师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习惯意识普遍欠缺,这一意识如何激发加强。

2.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设置悬念的行文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互相评改的意识。

李志清校长:

第一条很好,我们的意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条说引导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互相评改的意识,这个习惯和意识目标属于教学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归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容易实现吧。

教研组长徐振勇:

是有些难度,可您是特级教师啊,我们正好可以向您近距离学习啊。

对了,你提醒我了,负责制定观课量表的老师,要把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巧妙、是否自然设计进去。

李志清校长:

那我赶快备课吧。

下午我们还要研讨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呢。

(二)关于《巧设悬念,尺水兴波》教学设计的讨论记录

时间:

2014年7月26日下午3点

地点:

语文教研组

参加人员:

平原二中语文研修一组全体成员

主持人:

徐振勇

记录人:

刘荣祥

教研组长徐振勇:

李校长利用中午的时间准备了第一次教学设计,研修的热情实在是值得大家学习,看到了李校长的备课,不知大家怎么想,我实在是惊叹,短短时间组织了如此精彩的设计,请大家细读教学设计,围绕我们上午制定的课例研究问题,畅所欲言。

李志清校长:

我先谈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本设计依据课标对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设计,侧重于从写作教学到阅读教学的延伸,实现从写到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习重点是:

在写、读、评、悟、改的过程中悟出并借鉴写文章巧设悬念的技法,同时,加深对相关来自同伴、教材、课外经典文章的理解感知。

马艳涛:

李校长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的研究问题。

明确了颠倒顺序,悬念顿生;一波三折,尺水兴波;戛然而止,引人遐想;欲扬先抑,吊足胃口;反弹琵琶,先声夺人等技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技巧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

张桂鹏:

教师设计时站的高度高,训练时接“地气”密,让我学到了许多。

在教学上真用心了,设计如再详实些,会更好。

宫跃喜:

可操作性强,活动步步推进。

如果能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活动方面修改一下会更加完善,这可是我们这次课例研讨的主题呢。

杜玉香:

李校长的设计,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原来知道学生修改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针对我们的研究主题,我总结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要给学生留充分的写作时间,写作是在写作中学会的;还要给学生留充分的修改时间,文章是在修改中提升的;更要给学生留充分的展示时间,学生是在展示中实现交流、开阔视野、得到激励的。

这样去学,“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互相评改的意识”,看似困难的目标,就一定能达成。

张恒:

李校长的设计中,请学生猜文章结局,只给学生读文章开头,以图画代替文字板书……这本身就是巧设悬念的范例啊。

.这样的课例,一定能解决课例研究目标中“.改变目前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方法缺失的现状,使师生获得群体进步和提高”的问题。

我期待着李校长的这节课,也期待着我的课堂上能像李校长那样解决学生作文修改的问题。

刘荣祥:

从写作教学到阅读教学的延伸,实现从写到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念。

李校长的这种理念更值得学习和实践。

教研组长徐振勇:

老师重视利用小组,重视培养学生在群体中的展示激情、赏识心态和评价意识,最大限度使课堂充满激励和热情。

这也是令人敬佩的一点,但和我们的研讨主题关系不大,就不谈了。

我看老师们都认为这个设计可以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解决课例研究问题。

恐怕这节课解决的问题还真不止是我们制定的课例研究的问题。

备课组长孟庆军:

我和大家一样,期待着10月份第二周的到来。

教研组长徐振勇:

真是这样,我们都在期待这节课。

请大家仔细研究李校长的教案,写出协同教案。

请马艳涛老师,韩淑霞老师对照教学设计,提早考虑观课量表的制定。

附《巧设悬念,尺水兴波》第一次教学设计表:

作者姓名

李志清

学校

平原县第二中学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巧设悬念,尺水兴波

上课时间

九十分钟

学生人数

50人

单元背景

本主题单元依据课标对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设计,侧重于从写作教学到阅读教学的延伸,实现从写到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习重点是:

在写、读、评、悟、改的过程中悟出并借鉴写文章巧设悬念的技法,同时,加深对相关来自同伴、教材、课外经典文章的理解感知。

课时设计说明

本课时分五个板块。

一、随笔随读。

结合学生随笔,从题目、开头、主体、结尾不同角度列举片段例文。

使学生感知巧设悬念的文章能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能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有利于突显最关键的内容,表现中心思想……以学生作品为主,文章最大的亮点或者最大的问题来自学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感兴趣。

二、随笔泛舟。

分两个环节:

试写开头和完成全篇。

目的是设计学习台阶,激励学生步步前进,完成写作任务。

专题三、随笔展台。

要求学生自评基础上,小组内展示、交流、互评,然后在自荐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参与班内展示交流。

专题四、比较读悟。

师生共同提供来自学生、教材、课外经典的例文,让学生在比较读悟中感知“巧设悬念、尺水兴波”的艺术魅力。

在自悟写作方法的同时,加强对所选文章的理解。

实现从写作教学到阅读教学的延伸,同时以写带读,以读促写。

专题五、借鉴修改。

学生选择借鉴所悟技法,修改提升自己的文章,进行再展示。

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了解一些技法,但没有悟出怎么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写作;2.从不同作品中悟得“巧设悬念尺水兴波”的艺术魅力和写作方法,并有所借鉴。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感悟的写作技巧;2.在合作交流中开阔视野;3.在借鉴基础上修改提升自己的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赏识和激励氛围中,获得自信和兴趣,同时感知写作是生命的自由抒发。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写作是在写作中学会的,精彩是在阅读中感悟的,文章是在修改中提升的,学生是在展示中实现交流、开阔视野、得到激励的。

在学习过程中,本设计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借助自主展示、小组合作、师生同台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读写接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活动一:

随笔随读

 

1.课前欣赏笑话《祝寿》,一笑之余,对悬念的魅力略有感知。

2.阅读学生随笔例文,谈谈巧设悬念这种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以学生随笔为例,引导谈谈巧设悬念这种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

活动二:

随笔泛舟

1.试写题目或开头,看能不能做到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然后小组交流评比,看谁“粉丝”多。

2.完成全篇。

要求:

在真实基础上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老师评价点拨。

活动三:

随笔展台

1.小组展示交流。

2.班内展示交流。

自荐和小组推荐相结合,师生共同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交换互阅,互评。

活动四:

随读随悟

    

1.读中感悟“颠倒顺序,悬念顿生”

(1)同伴作品举例。

(2)链接教材和课外经典文章。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学生自悟方法一:

颠倒顺序,悬念顿生。

2.读中感悟“一波三折,尺水兴波”

(1)同伴作品举例。

(2)链接教材和课外经典文章。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4)学生自悟方法二:

一波三折,尺水兴波。

     3.读中感悟“戛然而止,引人遐想”

(1)同伴作品举例。

(2)链接教材和课外经典文章。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4)学生自悟方法三:

戛然而止,引人遐想。

4.读中感悟“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1)同伴作品举例

(2)链接教材和课外经典文章。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教师点拨。

 

(4)学生自悟方法四:

欲扬先抑,吊足胃口。

    5.读中感悟“反弹琵琶,先声夺人”

(1)同伴作品举例。

(2)链接教材和课外经典文章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教师点拨。

 

(4)学生自悟方法五:

反弹琵琶,先声夺人。

学生互相推荐阅读。

 

1.

(1)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如:

《爱在取舍间》。

(2)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如:

《风筝》《背影》《羚羊木雕》。

2.

(1)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如:

《 一次难忘的作弊》。

(2)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如:

《变色龙》、《范进中举》、《三国演义》、《西游记》

3.

(1)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

(2)师生共同举例,如:

《孔乙己》、《红楼梦》、最有悬念的微型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4.

(1)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

如:

《军训三恨》。

(2)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

如:

《荔枝蜜》、《白杨礼赞》

5.

(1)师生共同举例.

(2)师生共同举例,教师点拨。

如:

《孝心无价》、《爱迪生欺骗了全世界!

 

师小结:

当然,巧设悬念还有其他办法。

如:

层层渲染、处处设疑、误会巧合、张弛有度等很多。

推荐大家课下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活动五:

修改提升

 

1.关注写作评价信息。

2.体会教师送给学生的两句忠告:

没有生活的观察体会,写作技法毫无用武之地;

写作时,不要为了倒叙而倒叙,为了波折而波折,为了琵琶而琵琶,为了二锅头而二锅头啊!

3.学生借鉴写作方法,修改提升自己的文章,写入个人精品集或上传网络,便于师生评阅。

4.师生展示交流,共赏精彩,共同梳理课堂收获:

巧设悬念的方法。

1.引用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和江苏省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先生的话谈写作注意事项。

2.教师送给学生两句忠告,启发学生明白采用写作技巧,最终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3.师生共同梳理收获。

课后反思

本课注重在读中感悟颠倒顺序、曲折情节、留白艺术、欲扬先抑、反弹琵琶等写作技巧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颠倒顺序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修改中掌握写作的本领;在展示、交流中开阔思路,获得激励,提升兴趣。

非常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设计应进一步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特点。

点评

1.教师设计时站的高度高,训练时接“地气”密,让我学到了许多。

2.在教学上真用心了,设计如再详实些,会更好。

3.可操作性强,活动步步推进。

4.多媒体与课程的整合有实效。

5.用心的作文教学案例。

如果在评价激励措施方面下点功夫会更好。

6.深邃的思考,巧妙的设计。

7.如果能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活动方面修改一下会更好。

8.选题独出心裁,从设计内容上看,老师确实在研究学问。

9.用了心,下了功夫,确实精彩。

10.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毕竟学生喜欢挑战。

11.课件图文并茂,脉络清晰,内容精致,设计巧妙,值得学习。

12.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多媒体与课程的整合有实效。

13.从写作教学到阅读教学的延伸,实现从写到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