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34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

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比如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

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

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

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

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天气”单元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水”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空气”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天气”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7

始业教育课;一1.水到哪里去了

2

9.8-9.14

一2.水沸腾了;一3.水结冰了

3

9.15-9.21

一4.冰融化了;一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4

9.22-9.28

一6.加快溶解;一7.混合与分离

5

9.29-10.5

国庆节放假

6

10.6-10.12

一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机动

7

10.13-10.19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

8

10.20-10.26

二1.感受空气;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9

10.27-11.2

二3.压缩空气;二4.空气有质量吗

10

11.3-11.9

二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二6.我们来做“热气球”

11

11.10-11.16

二7.风的成因;二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2

11.17-11.23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

13

11.24-11.30

三1.我们关心天气;三2.认识气温计

14

12.1-12.7

三3.测量气温;三4.测量降水量

15

12.8-12.14

三5.观测风;三6.观察云

16

12.15-12.21

三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机动

17

12.22-12.28

三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机动

18

12.29-1.4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19

1.5-1.11

期末复习

20

1.12-1.18

期末测验

注:

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1.在等量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和小苏打比较起来(    )

A. 食盐强                                 

B. 小苏打强                                 

C. 溶解能力一样

解析:

A

【解析】【分析】在20°C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

36克盐,10.35克小苏打。

2.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

A. 气球的存在                     

B. 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                     

C. 扁平的塑料袋

解析:

C

【解析】【解答】A、气球的存在可以说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说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不符合题意。

C、扁平的塑料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

3.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   )

A. 雨天                                     B. 大雪                                     C. 冰雹                                     D. 晴天

解析:

D

【解析】【解答】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晴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晴、阴、多云、雨、雪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4.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渗入到地板里了                                              

B. 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C. 水被地板吸收了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解析:

B

【解析】【解答】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水、水蒸气和冰这三种物态可以相互转化。

5.气球在街头艺人手中可以扭成不同的形状,是因为(   )

A. 空气是透明的                 

B. 空气占据空间                 

C.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D. 空气很轻

解析:

C

【解析】【解答】气球里的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因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各种形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6.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水浇灭                         

C. 用灯帽盖灭                         

D. 用书本扇灭

解析:

C

【解析】【解答】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用灯帽盖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一般用灯帽盖灭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熄灭酒精灯,第二次是为了平衡压强,方便下一次使用。

7.冬天,湖面上的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   )

A. 10℃                                    B. 0℃                                    C. -10℃                                    D. 100℃

解析:

B

【解析】【解答】A、10℃时,水全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

B、0℃时,湖面的水开始结冰,符合题意。

C、-10℃时,水全是固态的,不符合题意。

D、100℃时,水开始沸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以下水是固态的,0℃时固液共存,0-100℃之间,是液态的,100℃开始沸腾,100℃以上是气态的。

8.在温度为(   )摄氏度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

A. -4℃                                          

B. 0℃                                          

C. 1℃

解析:

C

【解析】【解答】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是不会变为冰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结冰,这个过程发生在零度以下。

9.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一项是(   )。

A. 雷电                                         

B. 地震                                         

C. 台风

解析:

B

【解析】【解答】地震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而不是天气现象。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10.食盐溶解的快慢跟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   )

A. 水的温度                                

B. 食盐颗粒大小                              

C. 容器的材料

解析:

C

【解析】【解答】食盐溶解的快慢与容器的材料无关。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加大水的温度和减小食盐的颗粒大小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11.蚂蚁是用(   )来交流信息的。

A. 头上的触角                                      B. 声音                                      C. 舞蹈

解析:

A

【解析】【解答】蚂蚁利用头上的触角来交流信息。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触角是蚂蚁进行信息交流,感知外界变化的器官。

12.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造成严重污染的是(   )

A. 木头                                         

B. 塑料                                         

C. 黏土

解析:

B

【解析】【解答】塑料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的速度是几百年。

所以容易造成污染。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由于塑料具有难降解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白色垃圾“。

13.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

A. 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回收                          B. 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方便

解析:

A

【解析】【解答】喝完饮料,应该将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回收。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塑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

1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   )。

A. 升温                                         

B. 降温                                         

C. 放热

解析:

A

【解析】【解答】水变成水蒸汽需要吸收热量,因而要升温,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形成大自然的水循环。

15.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

A. 水什么时候变成冰             

B. 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C. 水变成冰的温度

解析:

B

【解析】【分析】做标记,为了进行前后对比体积有没有变化。

16.如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   )。

A. a管吹气                                  

B. b管吹气                                  

C. 两管都可以

解析:

B

【解析】【分析】从b管中向瓶中吹气,气体会把水压出,沿着a管出来。

17.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 4℃                                         

B. -4℃                                         

C. 0℃

解析:

C

【解析】【分析】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结冰。

18.水变成水蒸气,(    )不会发生变化。

A. 体积                                         

B. 状态                                         

C. 气味

解析:

C

【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19.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它的体积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保持不变

解析:

A

【解析】【分析】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20.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A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1.夏天,人们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

A. 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

B. 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放出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

C. 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

解析:

A

【解析】【分析】夏天院子里洒水,水会蒸发,蒸发会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会降低。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百叶箱作用的是(  )。

A. 密封                                         

B. 通风                                         

C. 挡雨

解析:

A

【解析】【分析】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的反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3.小朋友在卧室就闻见厨房里面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   )

A. 空气有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