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99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docx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3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

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

3.1.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

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

3.1.2.1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

3.1.3.1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

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3.1.5血液成分制备前的血液要求

3.1.5.1血液接收时,须核对血液数量,检查血液外观、血袋标签及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内容,确认符合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成分制备。

3.1.5.2用于制备手工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应采集顺利、无凝血。

3.1.5.3制备冰冻红细胞的血液自采血之日起6日内进行制备。

3.1.5.4采用白细胞滤器制备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应在血液贮存前进行制备。

3.1.5.5制备血小板的血液保存温度为22±2℃。

3.1.6血液成分制备的时间要求

3.1.6.1制备浓缩血小板应在血液采集后6小时内完成。

3.1.6.2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时,抗凝剂为CPD、CP2D、CPDA-1的血液应在血液采集后8小时之内分离并速冻,抗凝剂为ACD的血液应在血液采集后6小时之内分离并速冻。

3.1.6.3自血液采集至冰冻完成的时间超过中规定的时间,可制备冰冻血浆。

3.1.7血液成分制备离心时的温度要求

3.1.7.1制备血小板浓缩液的离心温度为22±2℃。

3.1.7.2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离心温度为2±2℃。

3.1.7.3制备其它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为在4±2℃。

3.1.8血液制备过程的标识要求

3.1.8.1使用联袋制备时,在原袋和转移袋分离之前,应检查每个血袋上献血条码的一致性。

3.1.8.2血液进行过滤、分装和冰冻等操作而需要采用非一体性的血袋时,必须保证在每一个血袋贴上正确的献血条码。

3.1.8.3应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3.1.9血液制备过程的目视检查要求

3.1.9.1每一袋血液在接收、离心、分离、热合及交付的各个环节都应经过目视检查。

3.1.9.2血液制备过程的目视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是否有渗漏、离心界面是否清晰、血浆外观颜色是否正常及热合口是否严密等。

3.1.9.3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若发现有质量异常,应按不合格品实施标识、隔离及进一步处理;血袋渗漏的一律报废,不得用于临床。

3.1.10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记录

3.1.10.1血液成分制备记录应确保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环境条件及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

3.1.10.2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记录主要包括:

血液交接,成分制备的过程,仪器使用、维护校准,成分室环境控制,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3.1.11血液制备过程中,有关血液接收、成分制备及血液成分制品交付等信息必须正确输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

3.1.12制备的血液成分制品质量,须达到《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相关规定。

3.1.13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多联袋血液成分制备

利用多联袋技术,依据不同的离心转速、时间和温度,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血液成分的制备。

3.2.1离心

3.2.1.1根据离心机种类和血液成分制品的制备要求,确定离心时间、温度、转速。

离心温度见3.2.1将多联袋按不同制备要求,分别整理,平衡血袋;必须将所有的平衡物和多联袋放入离心杯中并将离心杯对称放入离心机内。

3.2.1.3根据不同血液成分制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离心,最大相对离心力不能超过5000g。

3.2.1.4离心过程中须对离心机的运行进行监视并记录。

3.2.1.5离心机停止转动之前,不可开盖,不可晃动。

3.2.1.6离心工作结束后,擦拭、保养离心机,清洁整理台面、地面卫生。

如有漏血,立即用有效消毒液消毒处理。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RCF(g)=×(rpm/1000)2×R  rpm=299×√RCF/R  

式中:

RCF为相对离心力,R为半径,rpm为转速,

离心半径是离心机轴中央到离心机杯底间的距离,单位用厘米表示。

3.2.2血液成分分离

血液成分分离有虹吸、夹板法及机器分离方法。

机器分离应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

3.2.2.1离心后的外观检查

3.2.2.离心后轻轻取出离心杯,观察血袋、塑料管有无渗漏,离心杯中有无血痕,如有破损应查找渗漏点。

血袋破漏的,应作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记录包括:

血袋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破损部位、血袋编号等。

3.2.2.观察血液的分层情况,若有分层不清、脂血严重、血细胞比积过低等不合格项目,按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3.2.2.2二联袋制备(2种血液成分)。

经一次重离心可制备浓缩红细胞和血浆,若需制备血清可用无抗凝剂的二联袋制备。

3.2.2.3三联袋制备(2~3种血液成分)。

3.2.2.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制备程序:

第一次重离心后将一定量的血浆分入第2袋;再将第3袋的红细胞保存液加入原袋与红细胞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

热合分开红细胞袋,血浆再经第二次重离心,上清血浆分入第3袋中,速冻并冰冻保存,如符合的时间要求,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

3.2.2.红细胞、浓缩血小板(PC)、乏血小板血浆(PPP)的制备程序(富血小板血浆法):

第一次轻离心,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红细胞,红细胞含一定量血浆及保存液。

再次将PRP袋重离心,制备PC和PPP,不保存PC容量留25~30ml/袋,保存PC容量为50~70ml/袋。

PC在室温静置1~2小时,使其自然解聚后,轻摇血袋使其成为均匀混悬液,在22±2℃的环境下振荡保存;PPP速冻并冰冻保存。

3.2.2.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血浆的制备程序:

第一次重离心,将血浆分入第2袋,第3袋保存液加入原袋红细胞内,若血浆外观符合质量要求即与另一空袋立即速冻并冰冻保存,待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详见)。

3.2.2.4四联袋制备(3~4种血液成分)

3.2.2.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及冷上清的制备程序(PRP法):

第一次轻度离心,将PRP分入第2袋,原袋红细胞与保存液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

PRP再次重度离心,制成PC和PPP,PC容量同,PPP及空袋一起速冻并冰冻保存(冷沉淀凝血因子及冷上清的制备详见)。

3.2.2.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制备程序(白膜法):

第一次重离心,将血浆分入第2袋,将含有一定量血浆及白膜层分入第3袋;再将第4袋的红细胞保存液加入原袋与红细胞混合即为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第3袋及另一空袋再次轻离心,分离制备成PC。

血浆制备符合,即为FFP。

开放性血液成分制备

3.3.1对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见3.3.2血液成分制备所需器具应高压消毒,所用剪刀、盐水、针头等器材均应每袋一份,防止交叉污染。

3.3.3工作人员进入净化室前应洗手并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和手套。

操作应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

3.3.4血液成分离心、制备程序参见多联袋血液成分制备。

洗涤红细胞制备

3.4.1盐水联袋式洗涤红细胞(手工法):

用三联盐水袋或四联盐水袋洗涤红细胞时,应使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连接红细胞袋和盐水袋。

3.4.1.1三联盐水袋洗涤红细胞

三联盐水袋为3个容积为400ml的单袋,用塑料管道相连的密闭无菌、无热原系统。

每袋内装有2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首袋有游离管或接穿刺针头一个,3个袋子之间用导管夹夹住,彼此不相通。

3.4.1.凡未超过保存期的红细胞均可洗涤。

3.4.1.将三联盐水袋首袋上的针头插入红细胞袋的进针座或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与红细胞袋相连,使首袋内的盐水缓慢流入红细胞袋内,边加盐水边混合,将中间塑料管道用导管夹夹住。

3.4.1.4个袋子分别装于两个离心杯中(一侧装血袋与空袋,另侧装两个盐水袋),平衡后,离心杯对称放入离心机内离心。

3.4.1.离心后将血袋轻轻取出,悬挂于支架上或放入分浆夹中,将上清液及白膜层分入空袋内,然后热合并切断相连接的导管,弃去装有上清液和白膜层的废液袋。

3.4.1.依次反复洗涤红细胞至少3次。

3.4.1.最后一次挤出上清液及残余白膜后灌入生理盐水制成洗涤红细胞。

3.4.1.2四联袋洗涤红细胞:

四联袋为4个容积为300ml(或350ml)的单袋,用塑料管道相连无热原、无菌的密闭系统。

每袋内装有100~150ml注射用生理盐水,各袋之间用导管夹夹住,彼此不相通。

3.4.1.凡未超过保存期的红细胞均可洗涤。

3.4.1.将连接管与红细胞袋相连,使首袋内的盐水缓慢流入红细胞袋内,边加盐水边混合,混匀后将中间塑料管用导管夹夹住。

3.4.1.将5个袋子按要求放入离心机内离心。

3.4.1.离心后将血袋轻轻取出,悬挂于支架上或放入分浆夹中,把上清和白膜层分入空袋中,热合并切断相连接的导管,弃去废液袋。

3.4.1.同3.4.1同3.4.2开放式洗涤红细胞

3.4.2.1凡未超过保存期的红细胞均可洗涤。

3.4.2.2在百级净化台内按无菌操作技术将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加入被洗涤的红细胞袋内,热合后离心。

3.4.2.3在百级净化台内分出上清液及白膜层至废液袋中。

3.4.2.4同3.4.2同3.4.3机器洗涤红细胞

3.4.3.1选择适用于血细胞洗涤设备所规定的储存期以内的红细胞。

3.4.3.2按照细胞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洗涤制备。

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须达到《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备(滤器过滤法)

3.5.1白细胞过滤方法按滤器生产厂家说明书操作。

3.5.2检查待滤过血液的外观质量并充分混匀血液。

3.5.3根据血液的规格选择合格的白细胞过滤器。

3.5.4关闭过滤器袋上所有导管夹,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将过滤器与血袋连接。

3.5.5打开滤器两端夹子使主血袋内血液通过滤器流入贮存袋内,关闭滤器两端夹子。

3.5.6用热合机热合切断少白细胞制品与滤器装置的连接,并留取血样以供临床血型鉴定及配血交叉使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

3.6.1离心法:

3.6.1.1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置室温中约5分钟,待双联袋导管(连接管)变软后进行制备。

3.6.1.2在2~6℃水浴装置中融化血浆。

3.6.1.3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在2±2℃的环境线重离心,使冷沉淀凝血因子下沉于塑料袋底部。

3.6.1.4离心后将上清分入空袋内,血袋底部的沉淀内大约含有20~30ml血浆,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3.6.2虹吸法:

3.6.2.1同3.6.2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2~6℃水浴装置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3.6.2.3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上清血浆随时被虹吸入空袋中,冷沉淀遗留在新鲜冰冻血浆袋中。

在融化过程中控制水浴温度在2~6℃。

3.6.2.4待新鲜冰冻血浆融化至约40~50ml时,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

3.7.1手工制备法(羟乙基淀粉盐溶液洗涤法):

3.7.1.1红细胞甘油化

3.7.1.取采集之日起6天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离心去除上清及白膜层,用无菌接管技术将1单位红细胞转移至400ml血袋内。

3.7.1.红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缓慢滴加复方甘油溶液,边加边振荡,使其充分混匀。

3.7.1.在室温中静置平衡30分钟,置-65℃以下保存。

3.7.1.2解冻冰冻红细胞

从-65℃以下的冰箱中取出冰冻红细胞,立即放入37℃~40℃恒温水浴箱中,轻轻振动使其快速融化,直至冰冻红细完全解冻。

3.7.1.3冰冻红细胞去甘油化

红细胞去甘油化,采取渗透压梯度递减方法洗涤。

洗涤冰冻红细胞质量须达到《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

3.7.2全自动细胞洗涤设备操作程序

3.7.2.1红细胞加甘油冰冻操作程序

3.7.2.将400ml全血低温轻离心后挤去白膜和血浆,得到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剂,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将其与800~1000ml血袋无菌接合,然后将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剂转移至800~1000ml血袋中。

3.7.2.将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与配套耗材的无菌接合。

3.7.2.红细胞甘油化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操作。

3.7.2.将甘油化红细胞,室温静置30分钟,离心去上清液,-65℃以下保存。

3.7.2.2红细胞解冻去甘油操作程序

3.7.2.将-65℃以下保存的冰冻红细胞取出,放入水浴箱中37℃--40℃,轻轻振动使其快速融化,直至冰冻红细完全解冻至液体状态后取出。

3.7.2.红细胞去甘油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操作。

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3.8.1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原理为:

亚甲蓝是一种光敏剂,可以与病毒的核酸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使病毒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从而达到病毒灭活效果。

3.8.2病毒灭活血浆操作规程

3.8.2.1根据设备操作说明书设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的参数。

3.8.2.2根据血浆的规格选择适宜、质量合格的耗材。

3.8.2.3用无菌导管连接设备将血浆袋与耗材连接。

3.8.2.4将血袋悬挂于支架上,打开导管夹,使血浆经“亚甲蓝添加元件”,流入光照袋。

3.8.2.5在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进行光照。

3.8.2.6光照处理后的血浆经病毒灭活装置配套用输血过滤器过滤,滤除亚甲蓝和绝大部分白细胞,即得病毒灭活血浆。

辐照血

采用血液辐照仪,用25~30Gyγ射线照射以灭活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中的活性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3.9.1按照辐照仪说明书的要求,设置程序及参数。

3.9.2辐照血液制品,按照辐照仪说明书的操作规程操作。

速冻血浆操作规程

速冻是保存血浆内各种有效蛋白质成分及生物活性因子的重要条件。

为达到快速冷冻的目的,可采用速冻装置,具体操作按速冻设备操作说明书操作。

3.11血液成分保存的条件及有效期限(见表3-1)

表3-1血液成分保存、运输的条件及有效期限

编号

品名

贮存温度

运输温度

最终有效期限

备注

1

全血

2~6℃

2~10℃

ACD/CPD/CP2D:

21天

CPDA:

35天

2

红细胞

2~6℃

2~10℃

ACD/CPD/CP2D:

21天

CPDA-1:

35天

特殊添加液:

42天

开放系统:

24小时

3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2~6℃

2~10℃

解冻后24小时

4

冰冻红细胞(40%甘油)

冰冻红细胞(20%甘油)

≤﹣65℃

≤﹣120℃

冷冻状态

10年

采集后6天内冷冻

5

去白细胞红细胞

2~6℃

2~10℃

ACD/CPD/CP2D:

21天

CPDA-1:

35天

特殊添加液:

42天

开放系统:

24小时

6

洗涤红细胞

2~6℃

2~10℃

24小时

7

浓缩血小板

20~24℃(连续轻缓震荡)

20~24℃

合并或开放系统:

4小时

密闭系统:

24小时~3天(依收集袋的不同)

无振荡时最多保存24小时

8

少白细胞血小板

20~24℃(连续轻缓震荡)

20~24℃

开放系统:

4小时

密闭:

同原来有效期

无振荡时最多保存24小时

9

单采血小板

20~24℃(连续轻缓震荡)

20~24℃

24小时~5天(依收集袋的不同)

无振荡时最多保存24小时

10

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20~24℃(连续轻缓震荡)

20~24℃

24小时~5天(依收集袋的不同)

无振荡时最多保存24小时

11

单采粒细胞

20~24℃

20~24℃

24小时

尽快输注

12

冷沉淀凝血因子

≤﹣18℃

保持冰冻状态

自采集日12个月内

在1~6℃解冻血浆(FFP),1小时内重新冰冻冷沉淀

13

新鲜冰冻血浆

≤﹣20℃或≤-65℃

保持冰冻状态

≤﹣20℃:

12个月

≤﹣65℃:

7年

CPD/CP2D/CPDA-1:

8小时以内呈冰冻状态

ACD:

6小时以内呈冰冻状态

14

辐照红细胞

2~6℃

2~10℃

原保存期或自照射日起28天,取两者中较短的期限为保存期

15

辐照单采血小板

20~24℃

尽可能接近20~24℃

原保存期无变化

无振荡时最多保存24小时

16

辐照粒细胞

20~24℃

尽可能接近20~24℃

原保存期无变化

尽快输注

参考文献:

《血站管理办法》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血站和输血机构标准》(aabb)22版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3—200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GB14232-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