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04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docx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

——之笔试部分  

大小七次考试,历时3年,成绩坎坎坷坷跌宕起伏,有艰辛、有努力、有压力、有成功、有骄傲、有伤心,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

一点经验,主要是为了写给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两个人。

一、心态——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卧薪尝胆可吞秦并楚

经历了不少,但从始至终不变的是心态:

有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气和信心,有卧薪尝胆图吞秦并楚的毅力和耐心。

此两者决定了你公务员考试的高度,或许你可以“上岸”,但是你通过的仅仅是一次考试而已,不能带给你哪怕是一点点经验,对你今后的生活也仅仅是“我参加过一次公务员考试”,而不是成功。

我们要在打算参加这次考试之前就明确一点:

竞争类考试不会因为你的努力就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得不到成功的。

笔试如此,面试也是如此。

摆正心态,用最大的勇气、信心、毅力、耐心,用最多的努力、汗水,换取一个无怨无悔的结果。

如果你相信运气或者不相信努力的话到这里为止,下面不需要看了,我的方法、经验只有努力才能换出回报,我的观念就是你比别人付出的多得多,你得到的自然不差。

二、笔试——九层高台起于垒土 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笔试部分是不得不分成两部分来说的:

行测、申论,也许还要加一点公共基础知识。

我相信不管你参加过多少次笔试,通过过多少次笔试,每一次笔试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没有人能够在一个人与人竞争的考试中确保出线。

(一)行测——学而不是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行测经常会被大家无解,一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书也确实让初次接触我们不知所措:

它到底在考什么?

靠智商么?

如果不是,那是在考什么?

从小到大我做过无数智商测试,从60—140不等,如果考智商的话我干脆还是看运气好了。

我的理解中,行测考的是你高中之前的基础功课学习以及课外知识猎取。

没有任何专业性,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对其所考的内容应该都有所接触,你可以不会做,你可以做不完,但你不能说这些超出了你的知识范围之外,这些都是应知应会的东西。

1、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部分考查的是可以完全说是之前十几年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很狭隘。

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如果你的语文功底足够扎实,40题错5道以内应该不是问题,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语文不咋地,尤其是我高中时候语文选择题几乎能全错,那就不得不认真又认真的对待了。

这一部分其实也好说,首先是得大量练习,其次是“学而思”,再次是做题技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

(其实行测总体就是这样复习,只不过不同部分不同的技巧不同的“语感”)

大量的练习很好理解,但我要强调的是要抽出时间做这一部分的专项,而做专项必须是在你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这里的考察方式,做了一定量的成套试题。

专项的练习可以迅速提高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深度,这个深度的理解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很偶然、很短暂,所以就有了第二步:

“学而思”。

必须通过大量专项练习之后的反思、探究,牢牢的抓住这偶然、短暂的深度理解,让自己的思想不是像一根线一样埋在地下,软绵无力,而是像高层建筑的地基一样,稳固的支撑着你的“上层建筑”。

如果让人给你的大楼建造打分的话,两个方面一定是最重要的:

质量和效率。

通过深深的稳固的“地基”和精挑细选的大量“建筑材料”——也就是省、国的真题,你的大楼一定是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但是公务员考试就是这样,它需要你在一个不可能完美建造的时间里建造完美。

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将你的这些砖瓦搭变成一座稳固的大厦,这才是最高的难度。

片段阅读的做题技巧(来自朱沅十不看)。

一是不看反面论证的,假设性的,否则、假如、如果、要是等等。

二是不看批判对象不看,人们一般认为、通常认为、有人说等等。

三是让步类的不看,虽然、尽管、不可否认、似乎等等。

四是并列举例类不看,不管...还是、或者...或者、无论...还是等等。

五是表示目的的不看,为了、要、想要、才等等。

六是举例子的不看,例如、如、像、以...为例等等。

七是状语不看,特别是方式状语,通过...、在...之中(内、时、前)等等。

八是表作用的不看,使、能使。

九递进的前项不看,不仅、不单等等。

第十点我觉得不太合理,就不写了。

其实说再多的不看,也不能告诉你应该看什么,什么才是这道题的中心,什么才是含义,什么才是作者要说的,什么才符合题意。

我个人认为主旨类题目可以简单归纳要看的点:

读的时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定要重点看,转折的那一句一定要仔细看(但、但是、而、而是等等),出现问句的重点看问号之后的仔细看(一般都是设问)。

再多了我说不来,但这一句话能够适用80%的题目。

非主旨类题目也都是类似于主旨类的,只是多了片段中其它句子的干扰,关键是找到题目需要你找到的东西。

下面开始说培养语感。

为什么不说选词填空的技巧呢?

因为我认为选词填空的技巧就是培养语感,语感到了不看选项通读一遍就基本能确定要选定的词义,再做选择就容易多了。

通过看一些白话(强调白话就是不推荐古文)的名家作品,中外都可以,以国内二十世纪初期的名家为首推。

这之中又特别推荐鲁迅的书,尤其是鲁迅的杂文,艰深晦涩的字每个都不可或缺,语法逻辑奇特的句子又有着深刻的非这样不可体现的意义。

没有特别的要求,就是看,多看,也许需要经年累月的看,短期的攻读效果不明显。

看多了语感慢慢就形成了,你自然能够有一个高速、高准确率的理解。

2、数推数算(见天字一号推理精华和应用精华,我自己尚未学好)

虽然具体的经验不能说,但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的话就要用最短的时间放弃。

天字的东西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关于数学部分的资料,建议用最起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上不封顶,完全吃透。

3、图形推理(同样适用类比推理)

最最最简单的一部分,也是最最最难的一部分。

如果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的话对这个考试的误解也大部分来自这里,从来没有见过!

(其实那些智商测试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图形推理)刚开始学习感觉这规律怎么都千奇百怪的,怎么可能学得会,怎么肯能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做出来?

但你一旦真正接触到了这部分的真谛就会发现它是为了调节情绪而生的送分题。

做这一部分的最紧要的就是培养规律性的思维,不需要长期的,短期的就好。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的就是规律性的思维,你看到一个东西的第一反应,你的经验反应,你通过经验或者简单的判断给这个事物下的结论。

比如你看到一个长的像猪又像狗的事物,第一反应它是动物,你不能把它跟植物归为一类,它也不是微生物。

但继续细分的话,它是温血动物,不是爬行类也不是鱼类,它是哺乳动物,不是鸟类,它是...。

或者说得文雅一点,你区分人外貌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你区分动物外貌的能力,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区分起来的难易程度与一只黑底白花的牛和一只白底黑花的牛区分起来的难易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当你看到这些题感到茫然无助的话,只能说明你对它的接触太少了。

你从来没有见过人以外的动物的话,看到一只狗你仅仅能区别它与人,甚至是与一只猫都分不清楚。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够很直观的区分这一切,图形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大量的专项练习之后,你看到一道题就像区分两只狗一样,即使说不上理由也能做对。

4、定义判断

这一部分与言语理解有些类似,但是确实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

言语理解当中是让你去伪存真,而定义判断给你的是“绝对真理”,你不必也不能从题目以外来解释,不能推论,不能延伸,死扣字眼你就成功了。

做题的时候学会用笔划下关键字,对照选项的时候重点看这些关键字。

正常人掌握了这个方法时候都能够在充足的时间内把这部分做全对。

对,时间,这才是我们要把握的东西,你用60秒和30秒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效率才是定义判断的关键,如何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如何在不损害正确率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的找到选项。

一是先看题目如何问,带着问题读题,有的题目会有俩个以上的定义,但是问的仅仅是其中一个。

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敏锐的“嗅觉”,读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的读到关键词,兵快速把它划在卷子上(记在脑子里是不明智的选择)。

三是尽量做到一遍排除,从A到D,清晰的认定A对的话快速再看一遍该题是怎么提问的,确认之后迅速开始下一题。

5、逻辑判断

这部分我要说的是:

当你学会开汽车和骑自行车之后,摩托车很自然的就学会了。

骑自行车估计所有人都会,但是你不一定能开摩托车,虽然都是把式方向盘,但是摩托车之中加入了离合器、油门、档位。

而这些东西在汽车当中也同样都有,只不过汽车的驾驶要求更高,操作难度更大。

如果你有骑自行车的基础,又学习了汽车驾驶的话,我相信骑摩托车对你来说应该是个小意思。

一般的逻辑,贯穿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没有逻辑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类题目不过就是比我们平常应用得无处不在的逻辑多拐了一个弯,如果你能拐两个弯还看到本质的话,拐一个弯不是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么?

如果你说自己的逻辑部分本身就很好,能保证基本全对,那么我还是建议你进高深一步的练习,喝水吃饭和骑自行车摩托车还是不一样。

也就是说,逻辑这一部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出在一个地方:

做比公务员考试的逻辑题更难的题目。

比如说MBA的逻辑,一般都是5选一,难度较公务员考试的要高。

通过大量的高一层次(高太多层次就不推荐了,开飞机跟骑摩托车可是两个概念)的大量练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同时对于做题速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6、资料分析

如果你问我,决定笔试能不能通过的关键是什么?

我很无奈的说:

申论。

但如果你问我,决定行测能不能取得一个好分数的关键是什么?

我可以干脆的告诉你:

资料分析!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部分,较之图形推理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性价比很高,据说是和数学部分分值相当。

一点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每个问题都明摆在题目当中,你只要稍加整理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还有这么好的事?

当然不是,这里的计算量当之无愧是公务员考试题型之最(说起来除了这里也没啥纯计算题),繁复上至千万下至小数点后4位的计算让你头疼,一个稍稍的粗心就可能导致少至一个多至三个题目的错误,这分数得起来并不轻松。

既然这样,我们就得有针对性的来做这一部分的题目了。

首先是不要把它放到最后,建议是放到你自认为精神最集中,状态最好的时间段,主观上用最高的速度和准确度去完成这一部分。

其次就是针对速算、口算、估算进行专门的联系,培养起来细致、快速、准确的运算习惯。

最后就是给这一部分充足的时间,我一般是给这20道题30分钟的时间,一道题一分半钟在公务员考试里面已经是相当奢侈了(平均是52秒)。

稳稳当当的,妥妥的把这一部分做完,完美的拿到分数,你的行测分数就一定低不了。

7、常识判断

如果可以的话,这一部分不要投入任何的复习时间;如果可以的话,在考试开始之前就做完这一部分;如果可以的话,完全不要在意这里。

常识题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会出什么,常识题如果你需要每个题把4个选项都看完就失败了,常识题意味着思考和大脑的灵活程度在这里完全无用。

你这里要做的仅仅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它们,无论对错。

同时,通过快速的做题之后进入考试状态,为下一部分的题目做好准备,也就是说我建议在发卷子的时候开始做这一部分,而不是120分钟的答题时间。

即使这样,我依然认为常识题是整张卷子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部分,因为公务员考试考的是速度!

总而言之,行测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的练习之上的。

通过大量的专项练习和真题模拟的穿插复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于行测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行测水平。

建议:

每天早上9:

00—11:

00做一套行测真题,11:

00—12:

00对参考答案。

下午抽1个小时—2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的“回头看”,每星期抽2个小时有重点的“回头看”,考试前抽3—5天的时间再次“回头看”并调整思路,把脑子中那根弦拨到公务员考试的格子里面。

(二)申论

申论能否考一个满意的成绩,关键是在前面的3—4个小题,与最后一个大作文没啥关系。

经验暂缺。

(三)公共基础知识

其实这部分很简单,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在省考、联考、国考的各大考场中穿插的事业单位考试也不需要太深的理解,有行测的基础基本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里推荐采用考前集中突击的方法,哪怕是单纯的记忆无任何理解都可以,只要在考场上你还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考完试管它洪水滔天。

考过两次事业单位考试,都是这样复习的(我的政治、马哲、邓论等等这些都差到不能提),每次都是很满意的成绩,没什么可担心的。

还是那句话,你付出的比别人多得多,得到的自然少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