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20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x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8)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

厌禳小数【注】,靡不为之,竟无验。

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

“此旱之由也。

是物不死,旱胡得止?

”帅闻,以为然。

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冤哉焚也!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人情初不怿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人无复议驴。

【注】厌禳:

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

小数:

小法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2)人情初不怿也()

(3)弥月不解()

(4)岁卒以空()

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请诸帅而释之B.而谓我之愆C.未几而雨D.某谢而觉

3.“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

(2)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译文:

5.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

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

起家北海王国侍郎。

丁母忧,居丧有孝称。

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

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

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

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

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

因说崇曰: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

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孝昌初,转岐州刺史。

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

兰根辞曰:

“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

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尽以归其父兄。

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

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

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

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

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

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

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

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

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

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

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忧毁殆于灭性殆:

几乎B.控摄长远摄:

控制C.事寝不报寝:

平息D.深礼遇之遇:

对待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机警有识悟”的一组是()

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②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

③文武兼用,威恩并施④尽以归其父兄

⑤遂密告尔朱世隆⑥走依渤海高乾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杀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杀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

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

(2)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侯 蒙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

徽宗听纳,有大用意。

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泰州逮治。

既行,拜给事中。

至泰,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也?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节选自《宋史》)

[注] ①王恢:

汉将。

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怨:

痛恨,仇恨B.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白:

禀告,告诉C.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晓:

明白D.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寇:

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

②我见相如,必辱之B.①始以宾礼见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C.①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①是自艾其支体也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蒙为官公正廉明的一项是(  )

①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②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③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

④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⑤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A.①③④        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侯蒙急义好施,仗义疏财,廉明而有才干。

他处理政务,能使受罚者不怨而检察者无可指责,虽不媚上官却仍得到好评和荐拔。

B.侯蒙忠直宽仁,受命往泰州逮治五路将帅却能依据实情力为申诉,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说服皇上,想使十八人免于蒙冤,但皇帝却搁置不管,仍按原来的意见办。

C.侯蒙对北宋末年的政治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十事”就是涉及吏治、纳言、赏罚、赋税和权政等方面的奏疏。

D.侯蒙不攀附权贵,有自己独到的见识,准确评价蔡京和宋江等人,这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

“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

“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

”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

撤军B.即斩关纳外兵纳:

容纳C.策其马谢世充曰谢:

告别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

使走,击退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生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

“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

“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

“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

“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

“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雠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言者逐之  风:

通“讽”,暗示B.存中命乃寝  寝:

停止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

准备D.疾革,草遗奏言  革:

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揭榜谕以自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会水且旱穷且益坚D.民爱之若父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

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①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

乃循曰:

“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

“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③。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驽、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

孔子曰:

“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李翱《杨烈妇传》

注:

①岁满:

官员任职期满。

②爨:

cuàn烧饭③陴pí:

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A.夺贼之财而食其食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又将盗陈州进犯侵袭B.侃率之以乘城登上C.有蜚箭集于侃之手“蜚”通“飞”,流矢。

D.不犹愈于家乎养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然,岁满则罢去B.无长少必周而均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C.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D.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A.县令诚主也B.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C.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

D.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

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②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

“善!

”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曰: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

其法当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词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

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姚鼐《周梅圃君家传》,略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病:

疾病B.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著:

显著C.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狱:

监狱D.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毒:

放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

②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B.①梅圃其自号也

②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C.①君治渠使狭而深

②久而首尾石门皆坏D.①君素闻疾之

②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周梅圃“明晓事理”的一组是()

①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②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 ③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④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⑤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⑥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梅圃,名克开,乾隆举人,他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调任宁朔,他整修黄河边的灌溉水渠,尽量使各方百姓受益,深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

B.周梅圃作为都匀知府跟随总督吴达善和侍郎钱维城审办苗人叛乱案件,坚持以法律为准绳行事,对案件办理不当之处敢于据法力争,毫不让步。

C.浙江巡抚王亶望因为周梅圃要求自己为官清廉而特别厌恶他,并找个借口使周梅圃被调到杭嘉湖任海防道之职,但自己最终也因贪污而身败名裂。

D.周梅圃一生为官清廉勤劳,姚鼐虽非史官,但赞赏周梅圃的政绩,因而为他写了这篇家传,并觉得即使史官用这篇家传做史传材料也不会觉得有愧。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2)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3)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

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羲之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笼:

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

信使

C.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顾:

照顾,顾及

D.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