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257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docx

晶闸管可控硅知识

怎样用数字万用表判断单向晶闸管的极性

单项晶闸管分为PNPN和NPNP两种,各有三个管脚分别为阳极、控制极、阴极!

用数字式万用表的晶体管档(两个表笔接到一块会响那个档),PNPN型:

用万用表分别测这三个管脚(要正反各一次,也就是说一个管最多测六次),其中这六次只有一次有数值,当显示器上有数值时红表笔(正极)接控制极,黑表(负极)笔接阴极,另外一个管脚就是阳极!

NPNP型管与此步骤相同,只不过最后红表笔接阴极,黑表笔接控制极!

一、可控硅符号与性能介绍

  可控硅符号:

 

  可控硅也称作晶闸管,它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

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

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

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

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

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

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

  双向可控硅的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有字符的一面时)。

加在控制极G上的触发脉冲的大小或时间改变时,就能改变其导通电流的大小。

与单向可控硅的区别是,双向可控硅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

而单向可控硅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可控硅有单双向之分。

  电子制作中常用可控硅,单向的有MCR-100等,双向的有TLC336等。

  这是TLC336的样子:

 

二、向强电冲击的先锋—可控硅

  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实际上,可控硅的功用不仅是整流,它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以快速接通或切断电路,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

可控硅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其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

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

 

  1.可控硅的结构和特性

可控硅从外形上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

螺旋式的应用较多。

  可控硅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

它有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结。

  可控硅和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度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

可控硅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用,为其发挥“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可控硅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

目前已能制造出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

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

  可控硅为什么其有“以小控大”的可控性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从阴极向上数的第一、二、三层看面是一只NPN型号晶体管,而二、三四层组成另一只PNP型晶体管。

其中第二、第三层为两管交迭共用。

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Ea,又在控制极G和阴极C之间(相当BG1的基一射间)输入一个正的触发信号,BG1将产生基极电流Ib1,经放大,BG1将有一个放大了β1倍的集电极电流IC1。

因为BG1集电极与BG2基极相连,IC1又是BG2的基极电流Ib2。

BG2又把比Ib2(Ib1)放大了β2的集电极电流IC2送回BG1的基极放大。

如此循环放大,直到BG1、BG2完全导通。

实际这一过程是“一触即发”的过程,对可控硅来说,触发信号加入控制极,可控硅立即导通。

导通的时间主要决定于可控硅的性能。

  可控硅一经触发导通后,由于循环反馈的原因,流入BG1基极的电流已不只是初始的Ib1,而是经过BG1、BG2放大后的电流(β1*β2*Ib1)这一电流远大于Ib1,足以保持BG1的持续导通。

此时触发信号即使消失,可控硅仍保持导通状态只有断开电源Ea或降低Ea,使BG1、BG2中的集电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时,可控硅方可关断。

当然,如果Ea极性反接,BG1、BG2由于受到反向电压作用将处于截止状态。

这时,即使输入触发信号,可控硅也不能工作。

反过来,Ea接成正向,而触动发信号是负的,可控硅也不能导通。

另外,如果不加触发信号,而正向阳极电压大到超过一定值时,可控硅也会导通,但已属于非正常工作情况了。

可控硅这种通过触发信号(小的触发电流)来控制导通(可控硅中通过大电流)的可控特性,正是它区别于普通硅整流二极管的重要特征。

2.可控硅的主要参数

  可控硅的主要参数有:

  

(1)额定通态平均电流IT在一定条件下,阳极---阴极间可以连续通过的50赫兹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2)正向阻断峰值电压VPF在控制极开路未加触发信号,阳极正向电压还未超过导能电压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

可控硅承受的正向电压峰值,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3)反向阴断峰值电压VPR当可控硅加反向电压,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

使用时,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4)控制极触发电流Ig1、触发电压VGT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阳极——阴极间加有一定电压时,可控硅从关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极电流和电压。

  (5)维持电流IH在规定温度下,控制极断路,维持可控硅导通所必需的最小阳极正向电流。

  近年来,许多新型可控硅元件相继问世,如适于高频应用的快速可控硅,可以用正或负的触发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导通的双向可控硅,可以用正触发信号使其导通,用负触发信号使其关断的可控硅等等。

单向晶闸管(可控硅)管脚极性及好坏检测方法

单向晶闸管的检测

(1)判别各电极:

根据普通晶闸管的结构可知,其门极G与阴极K极之间为一个PN结,具有单向导电特性,而阳极A与门极之间有两个反极性串联的PN结。

因此,通过用万用表的R×100或R×1kQ档测量普通晶闸管各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即能确定三个电极。

具体方法是:

将万用表黑表笔任接晶闸管某一极,红表笔依次去触碰另外两个电极。

若测量结果有一次阻值为几千欧姆(kΩ),而另一次阻值为几百欧姆(Ω),则可判定黑表笔接的是门极G。

在阻值为几百欧姆的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而在阻值为几千欧姆的那次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阳极A,若两次测出的阻值均很大,则说明黑表笔接的不是门极G,应用同样方法改测其他电极,直到找出三个电极为止。

也可以测任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则两极即为阳极A和阴极K,而另一脚即为门极G。

普通晶闸管也可以根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

例如:

螺栓形普通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阳极A,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阴极K。

平板形普通晶闸管的引出线端为门极G,平面端为阳极A,另一端为阴极K。

金属壳封装(T0—3)的普通晶闸管,其外壳为阳极A。

塑封(T0—220)的普通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阳极A,且多与自带散热片相连。

图1为几种普通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2)判断其好坏:

用万用表R×1kΩ档测量普通晶闸管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均应为无穷大(∞);若测得A、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为零或阻值均较小,则说明晶闸管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

测量门极G与阴极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应有类似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实际测量结果要较普通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小一些),即正向电阻值较小(小于2kΩ),反向电阻值较大(大于80kΩ)。

若两次测量的电阻值均很大或均很小,则说明该晶闸管G、K极之间开路或短路。

若正、反电阻值均相等或接近,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失效,其G、K极问PN结已失去单向导电作用。

测量阳极A与门极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正常时两个阻值均应为几百千欧姆(kΩ)或无穷大,若出现正、反向电阻值不一样(有类似二极管的单向导电)。

则是G、A极之间反向串联的两个PN结中的一个已击穿短路。

(3)触发能力检测:

对于小功率(工作电流为5A以下)的普通晶闸管,可用万用表R×1档测量。

测量时黑表笔接阳极A,红表笔接阴极K,此时表针不动,显示阻值为无穷大(∞)。

用镊子或导线将晶闸管的阳极A与门极短路(见图2),相当于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此时若电阻值为几欧姆至几十欧姆(具体阻值根据晶闸管的型号不同会有所差异),则表明晶闸管因正向触发而导通。

再断开A极与G极的连接(A、K极上的表笔不动,只将G极的触发电压断掉)。

若表针示值仍保持在几欧姆至几十欧姆的位置不动,则说明此晶闸管的触发性能良好。

 

对于工作电流在5A以上的中、大功率普通晶闸管,因其通态压降VT维持电流IH及门极触发电压Vo均相对较大,万用表R×1kΩ档所提供的电流偏低,晶闸管不能完全导通,故检测时可在黑表笔端串接一只200Ω可调电阻和1~3节1.5V干电池(视被测晶闸管的容量而定,其工作电流大于100A的,应用3节1.5V干电池),如图3所示。

 

也可以用图4中的测试电路测试普通晶闸管的触发能力。

电路中,vT为被测晶闸管,HL为6.3V指示灯(手电筒中的小电珠),GB为6V电源(可使用4节1.5V干电池或6V稳压电源),S为按钮,R为限流电阻。

 

当按钮S未接通时,晶闸管VT处于阻断状态,指示灯HL不亮(若此时HL

亮,则是vT击穿或漏电损坏)。

按动一下按钮S后(使S接通一下,为晶闸管VT的门极G提供触发电压),若指示灯HL一直点亮,则说明晶闸管的触发能力良好。

若指示灯亮度偏低,则表明晶闸管性能不良、导通压降大(正常时导通压降应为1v左右)。

若按钮S接通时,指示灯亮,而按钮S断开时,指示灯熄灭,则说明晶闸管已损坏,触发性能不良。

 

双向晶闸管(可控硅)的电极,好坏及触发能力检测方法

(1)判别各电极:

用万用表R×1或R×10档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引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得某一管脚与其他两脚均不通,则此脚便是主电极T2。

找出T2极之后,剩下的两脚便是主电极Tl和门极G3。

测量这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会测得两个均较小的电阻值。

在电阻值较小(约几十欧姆)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门极G。

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T1。

金属封装(To—3)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T2。

塑封(TO—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T2,该极通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

图5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2)判别其好坏:

用万用表R×1或R×10档测量双向晶闸管的主电极T1与主电极T2之间、主电极T2与门极G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接近无穷大。

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小,则说明该晶闸管电极问已击穿或漏电短路。

测量主电极T1与门极G之问的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在几十欧姆(Ω)至一百欧姆(Ω)之间(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G极时,测得的正向电阻值较反向电阻值略小一些)。

若测得T1极与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开路损坏。

(3)触发能力检测:

对于工作电流为8A以下的小功率双向晶闸管,可用万用表R×1档直接测量。

测量时先将黑表笔接主电极T2,红表笔接主电极T1,然后用镊子将T2极与门极G短路,给G极加上正极性触发信号,若此时测得的电阻值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Ω),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2→T1。

再将黑表笔接主电极T1,红表笔接主电极T2,用镊子将T2极与门极G之间短路,给G极加上负极性触发信号时,测得的电阻值应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1→T2。

若在晶闸管被触发导通后断开G极,T2、T1极间不能维持低阻导通状态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则说明该双向晶闸管性能不良或已经损坏。

若给G极加上正(或负)极性触发信号后,晶闸管仍不导通(T1与T2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仍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损坏,无触发导通能力。

对于工作电流在8A以上的中、大功率双向晶闸管,在测量其触发能力时,可先在万用表的某支表笔上串接1~3节1.5V干电池,然后再用R×1档按上述方法测量。

对于耐压为400V以上的双向晶闸管,也可以用220V交流电压来测试其触发能力及性能好坏。

图6是双向晶闸管的测试电路。

电路中,FL为60W/220V白炽灯泡,VT为被测双向晶闸管,R为100Ω限流电阻,S为按钮。

将电源插头接入市电后,双向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灯泡不亮(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说明被测晶闸管的T1、T2极之间已击穿短路;若灯泡微亮,则说明被测晶闸管漏电损坏)。

按动一下按钮S,为晶闸管的门极G提供触发电压信号,正常时晶闸管应立即被触发导通,灯泡正常发光。

若灯泡不能发光,则说明被测晶闸管内部开路损坏。

若按动按钮s时灯泡点亮,松手后灯泡又熄灭,则表明被测晶闸管的触发性能不良。

普通单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图

普通晶闸管可以根据其封装形式来判断出各电极。

例如:

螺栓形普通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阳极A,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阴极K。

平板形普通晶闸管的引出线端为门极G,平面端为阳极A,另一端为阴极K。

金属壳封装(T0—3)的普通晶闸管,其外壳为阳极A。

塑封(T0—220)的普通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阳极A,且多与自带散热片相连。

图1为几种普通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普通双向晶闸管的管脚排列图

判别各电极:

用万用表R×1或R×10档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引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得某一管脚与其他两脚均不通,则此脚便是主电极T2。

找出T2极之后,剩下的两脚便是主电极Tl和门极G3。

测量这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会测得两个均较小的电阻值。

在电阻值较小(约几十欧姆)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门极G。

螺栓形双向晶闸管的螺栓一端为主电极T2,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较粗的引线端为主电极T1。

金属封装(To—3)双向晶闸管的外壳为主电极T2。

塑封(TO—220)双向晶闸管的中间引脚为主电极T2,该极通常与自带小散热片相连。

图5是几种双向晶闸管的引脚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