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287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这个单元的主题可定位为“民族魂”,教材分别选取了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我给江主席献花》和《虎门销烟》,颂扬勤奋刻苦精神的《徐悲鸿》,具有代表意义的物《天安门广场》,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质。

另外,本单元还包括《习作2》和《练习2》。

教学要求

1.通过读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课文。

3.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课题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5.我给江主席鲜花

2

9.19—9.20

6.天安门广场

3

9.21—9.22

7.徐悲鸿励志学画

3

9.23—9.27

含双休日

8.虎门销烟

3

9.28—9.30

习作2

2

10.8

练习2

4

10.9—10.12

 

NO:

5、我给江主席鲜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

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

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

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

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板书:

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

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NO: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导入: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

今天,香港回归到祖

 

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

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

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

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

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

(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

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

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献花前兴奋激动

献花时沸腾幸福

献花后忘不了

 

NO:

6、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节。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天安门的壮观辉煌,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

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

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

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

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

 

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

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

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

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2)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

“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3)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4)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5)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朗读。

六、作业朗读课文。

 

NO: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的壮观辉煌,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背诵课文4—6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

(1)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

(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完成课后第四题。

(2)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2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

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

在此基础上朗读。

3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1)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

讨论自学。

(2)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

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1)“向往”是什么意思?

(2)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

训练朗读。

(3)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4)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训练朗读。

3小声读第6自然段。

(1)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交流:

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2)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1练习背诵。

2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3课后小练笔:

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板书设计:

雄伟壮丽

6、天安门广场

  新中国的象征

 

NO: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引导讨论。

图上的马画得好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

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你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解题。

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认读生字表上的字:

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想想词义。

(3)逐段练读,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按要求练读课文,四人小组集体活动。

2.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长句指导: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要求学生读长句子时,要注意中间的停顿,不能读破。

4.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情况。

提示:

你学会了哪些词?

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哪些词不懂?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②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③结果怎样?

(3)练习分段。

①再读课文

思考:

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6.指名按逻辑段落朗读课文。

 

三、作业

朗读课文。

 

NO: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怒()()():

技()()()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

读完后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

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

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

徐悲鸿的生活()。

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

 

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

(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NO: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各段的意思。

二、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春天、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的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语。

四、教学生字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描红。

2.抄写词语。

(课后习题3)

3.照样子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波)(波浪)(组)(组织)

皮()()且()()

()()()()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禾()()()()()()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奋发努力勇往直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

 

NO:

8、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销烟的经过是重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出示:

林则徐图)——他就是林则徐。

1839年6月3日,他在广州的虎门做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虎门销烟(板题)。

2.质疑:

“销”是个生字,要看清它的字形,“销”是什么意思?

“烟”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

自读课文: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想一想:

虎门销烟的“销”是什么意思?

“烟”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检查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

历史值得盐巴销毁响彻水泄不通

 

欺侮咆哮收缴嚣张应邀震惊中外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分外(fēnfèn)一担石灰(dāndàn)身着朝服(zhuózhe)

(3)读顺下列长句子。

a.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b.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4.检查课文的朗读。

理解“装点、分外、嚣张”的意思。

4.讨论:

虎门销烟的“销”是什么意思?

“烟”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三、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哪几节具体介绍“销烟”的经过?

(二至五节)第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最后一节又写了什么?

(意义)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寨、毁”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NO: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壮丽壮举水泄不通成千上万震惊中外

①“壮丽”和“壮举”中的“壮”都含有什么意思?

②“水泄不通、成千上万”在课文中都是形容人多的。

③说说“震惊中外”的意思,在课文中指哪件事?

2.板书课题。

3.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虎门寨的人们一起去亲身经历一下销烟的整个过程,感受这一伟大壮举。

二、精读课文

A学习第二节

1.让时间倒流到1839年6月3日,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节,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围绕“壮丽”,抓住词句展开交流。

3.这一天,树分外的绿,天格外的蓝,海水也翠绿无比,非常的美丽。

前来观看销烟的人特别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除了有普通的百姓,还有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连外国商人也被应邀前来,他们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谁能通过读再现这分壮观与美丽。

4.你知道大家汇聚在一起做什么吧?

(销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家的心情。

5.读出大家的心情。

指读。

B.学习三至五节

1.(出示:

插图)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自读课文三至五节,动笔画出怎样销烟的语句。

2.交流:

 

出示: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指读,看看“销烟”分几步进行的。

(2)板书:

灌水——撒盐——倒石灰

(3)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叙述销烟的情景。

3.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大家的心情怎样?

读出大家的心情。

4.大家为什么如此的高兴和激动,我们来看看鸦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出示图文)

5.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了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出示课件)从“23天”和“二百万斤”你感受到了什么?

6.放销烟课件。

C.学习第六节

1.教师引导看图:

望着咆哮的大海,想一想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

动笔写下来。

2.齐读最后一节。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三、布置作业

1.观看电影《虎门销烟》。

2.指导复述。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灌水

伟大壮举撒盐中国人民不可欺辱!

倒石灰

 

NO:

习作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学会通过对具体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点。

教学准备:

自我总结自己的长处或本领,采访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