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291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docx

网络语言研究综述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网络语言综述研究

 

作者孙道生

系(院)人文管理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07本科

学号   *******37

指导教师  李润桃

日  期  2011年5月26日

 

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网络语言综述研究

孙道生

(安阳师范学院 人文管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特殊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它诙谐的特点及使用上的经济性原则,网络语言在词汇构成、修辞等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词汇;经济性;诙谐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网络交际正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而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崭新的强势传播媒介,网络不仅扮演着高效通信工具的角色,同时还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并广泛影响和渗透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在特定的网络交际体系中普遍使用并蓬勃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网络语言,只有搞清了网络语言的所指,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研究网络语言的特点,应用及其规范。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的界定提出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Crystal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andthe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

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

[1]很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

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

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3]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

[4]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

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

[5]

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语言的概念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释,虽然措辞细化程度不同,但他们的整体倾向是一致的,即网络语言即包括网络时代出现的所有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语言,如:

拨号上网、平台、接口、个人主页、服务器、附件、访问、点击;也包括在网上交际所用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语,如:

伊妹儿、霉女、恐龙、猫、哭是T_T。

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该类词语和符号,生成速度快,使用频率高,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已经堂皇地步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大中学校等现实生活,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乃至标榜的时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于根元将网络语言的总体特征概括为:

外语词语多,术语多;符号与语言交叉使用;语句的零融化、直观化;幽默、风趣。

[6]林纲从网络用语的形式、涉及面、交际目的和语言风格出发,将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归纳为4点,创造性、简洁性、外多元性和模糊性。

他认为网络语言的多元性具体表现为:

网络用语在方言上的多元性;网络用语语言形象的多元化;网络用语语言风格的多变。

另外,由于网民在面对陌生的聊天者时常常带有无意识的隔阂心理,这使得他们在回答对方问题时,带有模糊性。

[7]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及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简洁性、创造性、随意性和形象性。

语言简洁是由网络交际的即时性所决定的。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网民们尽可能地对交际用语中的词汇、语法加以简化,创造出各种缩略词句。

如:

FB在游戏中代表副本,FS代表法师;创造性则是由广大网民求新求异、张扬了比以往任何媒介都要宽松的交际环境,这为网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用稀饭代表喜欢,营造出嗲嗲的氛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弥补了网络语言缺失的动作表象。

同时,宽松的交际环境也造就了网络交际用语的随意性,一些不规范或不文明的现象随之出现。

如用麻花疼代表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以表达对腾讯公司的不满;至于网络语言的形象性,则主要表现为网络表形符号的大量使用。

如T_T代表哭,用>o<代表大声喊叫。

三、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

  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是学界关注最多的问题,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词语释义、词语分类、修辞手段、规范化等。

由于后一方面与本文的其他部分有所重合,故此处不予展开。

(一)词语释义

网络世界的新词新语总在不断涌现。

对新词语的解释成了研究网络词汇的基本环节。

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啊)、“表”(不要)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如“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二)词汇分类

研究者主要从外部形态和语义来源两个角度对网络词汇进行分类。

依据外部形态,刘钦明将网络语汇大致分为3类。

一是非汉字符网络语汇,包括4种类型:

由汉语拼音字母构成,由外语字母构成,由数字构成,由表情符号构成。

二是混合字符网络语汇,包括3种类型:

由字母与数字混合构成,由字母与符号混合构成,由字母、数字与汉字混合构成。

三是汉字符网络语汇,其结构方式多样,可分为假借、合成、仿拟、译介4种,其中合成、译介最为重要。

[8]根据语义来源,郑远汉将网络语言分为七大类:

一是符号组形类,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形态,用以象征某种意义,包括标点符号组形、标点符号+数字组形、标点符号+字母组形;二是数字会意类;三是谐音替代类,包括同音汉字“假借”、数字谐音代替、英语“音译”;四是缩略简称类,包括拼音缩略、英语缩略;五是转义易品类,包括词义引申、词性转品;六是双语混杂类;七是重字赘语类。

[3]张云辉则将网络词汇分为两大类。

一是来源于外来语的网络词汇。

以英语为例,其出现方式可分为5个小类:

英语词汇保持原貌;来源于英语的音译借词;来源于英语的意译词;来源于英语的缩略词;借用英语语音的谐音词。

二是汉语本族语基础上的网络词汇。

包括10个小类:

来源于方言的网络词汇;汉字谐音;旧词赋新意;数字谐音;汉语拼音缩略词;析字;原有词汇的合音变化;原有词汇的语义及色彩转换;拟声词;来源于儿童语言的网络词汇。

[5]

(三)词汇修辞

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交际时为了追求诙谐的表达效果和输出上的速度,往往会借用修辞的手段,网络语言的修辞主要有谐音、缩略、图示格、飞白等手段。

1.谐音

戚晓杰认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有其深层的驱动因素,即网络交际的经济性原则。

连晓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除上述动因外,追求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也是促使网民广泛运用谐音辞格的重要原因。

[9]根据戚晓杰的分析,网络语言的谐音主要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

汉语普通话词汇谐音、汉语方言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英文+数字谐音。

2.缩略

陈光明指出,汉语网络用语常见的缩略方式有:

直接借用英语缩写;利用汉语拼音进行首字母缩写;利用数字谐音进行缩写。

[10]连晓霞认为网络语言缩略的目的有3个:

一是打字时击键便捷;二是达到委婉的目的,使日常生活中一些难以启齿的粗鄙词语看起来不那么扎眼;三是追求新奇活泼的表达效果。

[11] 

3.图示格

指的是运用符号组合或直观图像来替代文字叙述的修辞方法。

连晓霞将网络中的图示格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是键盘字符的组合,如“^-^”表示眯着眼睛笑;二是直观的图像或图画。

她认为图示比常规的文字叙述更确切、形象、简洁。

[11]如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用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

4.飞白

飞白指的是明知其错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记录或援引下来的辞格。

连晓霞指出,网语中最常见的就是语音飞白。

其中一类是利用方言土音构成的谐音飞白,如“偶稀饭”;另一类是由于用拼音输入法,敲出了一个与需要的词音同或音近的词,但是发现这个错误的词还挺有意思,于是将错就错,不再去改选正确的词,如将“版主”打作“斑竹”。

[11]

从以上关于网络词语的分类和修辞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的修辞格体现的最根本的原则是经济性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这是由网络语言击键传递的特殊性决定的。

此外,网络语言与口语相比具有书面语的特点,如它缺乏口头语的形象特征,如表情,说话的语气及态度等,身体语言等;因此它往往借助以上修辞来达到诙谐的交际效果,这是由网络语言的传递载体决定的。

互联网承载着网络语言的传递,它可以借助声像传递信息。

四、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12]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为了便利的需要,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它的形体的简明化。

人们的这种追求,以及书写工具的重大变革,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字的发展变化。

但是文字的发展变化,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和个人活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具备了文字变化的一定条件,经过社会成员集体自觉的努力自然促成的。

网络出现以后,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尤其是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产生了适应这种交流方式和书写工具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六、网络语言的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作为其交际工具的网络语言逐渐由网内渗透到网外,由互联网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媒体和语言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语言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强调网络对语言生活的负面影响,要求维护汉语的纯正性

闪雄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阻碍,必须防微杜渐,在网络还没有普及到家庭时就事先建立规范。

[13]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沈艺虹,她指出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正性迫在眉睫。

[14] 

(二)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提倡对之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强调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应该是有层次的

于根元提出应制定网络新词新语规范的基本原则,研究哪些词语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网站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引导网络语言的正常发展,对一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语言现象要制止。

[15]王献福强调在保留那些简约的、富有创意的、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的同时,不应忽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之处和负面影响,而应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并引导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6]

(三)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网络语言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去粗取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希杰指出,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使得语言具有相对独立的品质。

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说,一定量的混乱是语言正常发展的伴随物。

[17]陈榴认为,规范网络语言的形式现在还为时过早。

因为网络语言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其语言形式也正处于约定俗成的阶段,要人为地规范它,不仅时机尚未成熟,而且很难操作。

[18]

我个人认为,对待网络词语,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

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规范不等于纯洁,语言纯洁是理想化的,社会的多样化,语言同样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规范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摒弃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

规范也不是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

所谓规范,即是引导。

 

参考文献

[1]CRYSTALD.LanguageandtheInternet[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18.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6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102-106.

[4]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1-6.

[5]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

531-535.

[6]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78-88

[7]林 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

(1):

26-27.

[8]刘钦明.“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

72-77.

[9]戚晓杰.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修辞学习,2002(3):

21.

[10]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

(2):

41-44.

[11]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

(2):

44-47.

[12]邢公畹.《语言学概论》[M].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156.

[13]闪 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10):

15-16.

[14]沈艺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86-89.

[15]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94

[16]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7):

185-187.

[17]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9-15.

[18]陈 榴.网络语言:

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

(1):

82-85.

Statusofnetworklanguage

SunDao-sheng

(FacultyofHumanitiesandAdministration,AnyangNormalUniversity,Anyang,455002)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ternetlanguageisonpeople'sdailylifeandlanguagemeanshavinganincreasingimpactoftheuseofspecificInternetlanguageenvironment,determinethecharacteristicsofhumoranduseitontheprincipleofeconomy,thenetworklanguageVocabulary,Rhetoric,etc.alsohavedistinctivefeatures.

Keywords:

networklanguage;glossary;economy;humorous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