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331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docx

新hsk语法资料整合

HSK(一级)词150个,字174个

HSK(二级)词300个,字347个,新增字173个

HSK(三级)词600个,字617个,新增字270个

HSK(四级)词1200个,字1064个,新增字447个

HSK(五级)词2500个,字1685个,新增字621个

HSK(六级)词5000个,字2663个,新增字978个

 

新HSK语法要点

(一)----代词第一讲

代词指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副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一、人称代词

指代人的词叫人称代词,主要有:

单数是我、你、他、她、它,复数是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另外还有自己、人家、彼此等等。

1.我们、咱们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也可以是排除式,“咱们”是包括式。

比如:

你放心走吧,过几天我们就给你打电话。

(排除式)。

咱们确定一下旅行的路线。

2.人家

1)泛指第三人称,可以和“别人”换用。

比如:

我听人家/别人说你换大学了,是吗?

2)确指第三人称,有时可与指人的名词(短语)连用。

比如:

五班的同学都很努力,我们应该想人家学习。

(确指五班的同学)

3)指说话人自己。

比如:

你不来帮我,还站在那儿笑话人家,真讨厌!

二、指示代词

指示的意思是利用说话时的环境直说谈论的人或者事物,而不是用人、事物的名称。

用来指示人、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常用的有:

近指远指

这/这些那/那些——指代人或事物

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代处所

这样/这么那样/那么——指代性状和方式

这么样那么样——指代程度

这会儿那会儿——指代时间

另外,指示代词还有“每”、“各”等。

1、这会儿、那会儿、多会儿

1)这会儿:

这个时候,指“现在”或“当前”。

2)那会儿:

那个时候,指过去或将来。

3)多会儿:

什么时候。

比如:

早晨有点儿不舒服,这会儿好多了。

我上大学那会儿特别瘦。

这是多会儿的晚报?

2、这么、那么

1)“这么”、“那么”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表示程度。

比如:

哈尔滨的夏天没有南京那么热。

2)“这么”、“那么”也表示方式。

比如:

这个拼音应该这么写,那么写就错了。

3)“这么”、“那么”用在数量词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时,“这么”、“那么”要重读。

比如:

大冷的天,你就穿这么两件衣服呀?

新HSK语法要点

(二)----代词第二讲

代词指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副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三、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的代词叫疑问代词,它是构成疑问句的一种手段。

表示疑问的词语主要有:

1)问人、事物-----谁、什么、哪、

2)问性状、方式等----怎么、怎么样、怎样

3)问时间、处所----哪儿、哪里、多会儿

4)问数目----多少、几

1、“几”和“多少”的区别

1)“几”常代表1-9的数字,“多少”所代表的数目大小均可。

比如:

你家有几口人?

这所大学有多少(个)学生?

2)“几”和名词之间一定要用量词,“多少”和名词之间的量词可有可无。

比如:

你买几斤桃。

你们系有多少(个)学生?

2、疑问代词的活用

1)表示反问。

反问句一般不要求对方回答,只表示强调。

句中有否定词时,强调肯定;句中无否定词时,强调否定。

比如:

谁不知道安娜是学院的学习尖子?

(都知道)

我哪儿知道这件事呀!

(不知道)

2)表示任指或泛指,常和“都/也”一起用。

比如:

你什么时候去买都可以。

不管怎么问,他也不愿意告诉我。

3)有时,两个相同的疑问代词连用,可以指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种方式、同一个时间、地点等。

比如:

哪里有困难,班长就出现在哪里、

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呗!

新HSK语法要点(三)----数词第一讲

数词表示数目。

它包括基数、序数,基数又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和倍数。

汉语的数词和量

词常常一起使用。

一、最基本的数词(基数词)主要有:

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亿兆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注意:

(1)汉语里,数词一般不能直接放在名词前边,数词需要和量词组成数量词组,然后再修

饰名词。

比如:

一把椅子三位客人九块钱

(2)“二”和“两”都表示“2”。

但在量词前边一般要用“两”;在度量衡单位量词前边

的“2”可以说成“二”或“两”。

两个人(√)二个人(X)

两块手表(√)二块手表(X)

2米布————二米布(√)两米布(√)

2斤糖————二斤糖(√)两斤糖(√)

二、序数

表示次序、编号用的是序数。

1.序数一般是基数词前边加“第”。

比如:

第一第二第五十第一百零三号

2.表示中国的农历每月的前十天,要在“一~十”的前边加“初”。

比如:

初一初六初十

3.有一些明显是编号的数字就不用加别的词,直接表示序数。

比如:

四年级8路20楼3门106号2月5日/号电话号码23501898

三、分数和小数

表示分数用“几分之几”;表示小数用“几点几”。

比如:

五分之三十分之一百分之三十

零点二(0.2)五点二八(5.28)二十五点三六(25.36)

四、倍数

1、“大于”或“增加”的情况,一般要用倍数。

比如:

我校去年的学生人数是2000人,今年为4000人,那么今年的人数是去年的两倍。

2、“小于”或“减少”的情况一般要用分数来表示。

比如:

我校去年的学生人数是3000人,今年的学生人数是2000人,今年的学生人数是去年的三分之二。

新HSK语法要点(四)----数词第二讲

一数之估计值称为概数;如某市人口的概数为3千万等。

换句话说,概数是大概的数,用「

大约」或「约」来形容,及日常生活中用到概数的适当情境(视资料的数字大小及用途而定

)并经验取概数的方法。

概数的表示法

汉语表示概数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两个相邻的数词连用表示概数,一般按次序要先说小的数字。

比如:

七八岁三四十斤五六百人

但是九和十,十和十不能连续说。

比如:

九十年(*)十十一块(*)

二、数词后加上“来”、“多”、“把”、“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在数词前加

上“近”、“约”等也表示概数。

1.多

表示略多于前边的数字。

1)、1-10以内的数词,“多”用在量词后,比如:

三公里多路五公斤多大米八个多小时

2)、10以上的数词,个位数是零时,“多”用在量词前;个位数不是零时,“多用在量词后。

比如:

三十多公里后三十一公斤多米

2.来

表示接近前边的数字。

用法和“多“一样。

1)、1-10以内的数词,“来”用在量词后,比如:

五斤来重七里来路八斤来糖

2)、10以上的数词,“来“用在量词前。

比如:

五十来斤重八千来尺布

3.把

“把“同”来“的意思一样,一般多用在“百”、“千”、“万”和某些量词之后。

比如:

万把块钱千把亩地百把人个把月个把人

4.近

“近”用在数量词前,表示接近某个数,其后不能再用“多”。

比如:

近一万人(√)近五年的时间(√)近一万多人(*)近五年多的时间(*)

5.约

“约”用在数量词前,与所表示的数目相差不远。

比如:

约八天的时间约五人

6.上下

表示和前边的数字差不多。

一般限于用在年龄、重量、高度的后边。

比如:

五十岁上下一米六零上下二十斤上下

7.左右

表示和前边的数字差不多。

一般多指数量和时间的约数,也表示方位和范围。

比如:

七点左右两斤左右左右摇摆左右逢源

8.前后

这是个表示方位的名词。

1)、表示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一般多用于节日、节气。

比如:

春节前后圣诞前后

2)、表示抽象的方位和范围,比如“

他说的话前后矛盾

新HSK语法要点(五)----量词第一讲

量词是表示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可以分成两类:

名量词和动量词。

一、名量词

“一个人、两只梨头、三口钟、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1.名量词的基本用法是:

数+量+名,比如:

一把刀子三瓶酒四道题

2.常用名量词和名词的习惯搭配。

1)、把:

尺子、、椅子、锁、钥匙

2)、本:

书(部、套)、著作(部)、字典(部)、杂志(份)、账

3、部:

书(本、套)、著作(本)、字典(本)、电影(场)、

4)、场:

雨、雪、冰雹、大风

5)、道:

河(条)、瀑布(条)、山(座)、山脉(条)、闪电

6)、滴:

水、血、油、汗水、眼泪

7)、顶:

伞(把)、轿子、帽子、蚊帐、帐篷

8)、对:

夫妻、舞伴、耳朵(双、只)、眼睛(双、只)

9)、朵:

花、云(片)、蘑菇

10)、份:

菜(道)、午餐、报纸(张)、杂志(本)、文件、礼物(件)、

11)、幅:

布(块、匹)、被面、彩旗(面)、图画(张)、相片(张)

12)、副:

对联、手套(双、只)、眼镜、球拍(对、只)

13)、个:

人、孩子、盘子、瓶子、梨、桃儿、橘子、苹果、

14)、根:

草(棵)、葱(棵)、藕(节)、甘蔗(节)

15)、家:

人家、亲戚(门)工厂(座)、公司、饭店、商店、

16)、架:

飞机、钢琴(台)、摄像机(部、台)、鼓(面)

17)、间j:

房子(所、套、座)、屋子、卧室、仓库

18)、件:

礼物(份)、行李、家具(套)、大衣、衬衣、毛衣、

19)、节:

甘蔗(根)、藕(根)、电池(对)、车厢、课(门)、

20)、棵:

树、草(根)、葱(根)、白菜

21)、颗:

种子(粒)、珍珠(粒)、宝石(粒)、糖(块)、星星、卫星

22)、口:

人、猪(头)、大锅、大缸、大钟(座)、井、宝剑(把)

23)、块:

糖(颗)、橡皮、石头、砖、肥皂(条)、手表(只)、肉(片)

24)、粒:

米、种子(颗)、珍珠(颗)、宝石(颗)、牙齿(颗)、子弹(颗)

25)、辆:

汽车(部、台)、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

26)、门:

课(节)、课程、技术(项)、亲戚(家)、婚姻、大炮

27)、名:

教师(位)、医生(位)、犯人

28)、面:

墙(道)、镜子、彩旗(幅)、鼓(架)、锣

29)、盘:

磨(扇)、香(根、支)、磁带、录像带

30)、匹:

马、布(块、幅)、绸缎(块)

31)、片:

树叶、药片、肉(块)、阴凉、阳光、云(朵)、地(块)

32)、扇:

门(道)、窗户、屏风、磨(盘)

33)、双:

手(只)、脚(只)、耳朵(对、只)、眼睛(对、只)、翅膀(对、只)

34)、所:

学校、医院(家)、银行(家)、房子(间、套、座)

35)、台:

计算机、医疗设备(套)、汽车(部、辆)、钢琴(架)、摄像机(部、架)

36)、套:

衣服(件)、西装(件)、房子(间、所、座)、家具(件)、沙发(对)、餐具

37)、条:

绳子(根)、项链(根)、辫子(根)、裤子、毛巾、手绢儿(块)、肥皂(块)、

38)、头:

牛(条、只)、驴(条、只)、骆驼(只)、羊(只)、猪(口)

39)、位:

客人、朋友、作家(名)

40)、项:

措施(条)、制度、工作(份)、任务、技术(门)、运动、命令(道、条)、

41)、张:

报纸(份)、图画(幅)、相片(幅)、邮票(套)、扑克牌(副)、光盘

42)、只:

鸟、鸡、鸭、老鼠、兔子、狗(条)、牛(头、条)、驴(头、条)、羊(头)、

43)、支:

笔、手枪(把)、蜡烛(根)、筷子(根、双)、香(根、盘)

44)、座:

山(道)、岛屿、城市、工厂(家)、学校(所)、房子(间、所、套)、

3、临时名量词:

指的是某些名词临时处在量词的位置上,被用作数量单位。

例如:

1)、端来两盘饺子,拿来一瓶酱油。

2)、坐了一屋子人,摆了一床东西。

4、计量名量词:

主要是度量衡单位。

例如:

公斤、尺、亩、度等。

新HSK语法要点(六)----量词第二讲

量词是表示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可以分成两类:

名量词和动量词。

二、动量词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1.动量词的基本用法是:

动(+了/过)+数+量,比如:

说了两遍

跑过一趟

2.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三类。

1)、专用动量词次回趟遍下声觉顿阵番遭

2)、借用动量词

笔(画一笔)枪(放一枪)刀(切三刀)嘴(插一嘴)

脚(踢两脚)鞭(抽一鞭)眼(看两眼)水(洗了两水)

3)、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

想(想一想)笑(笑一笑)踢(踢一踢)看(看一看)摸(摸一摸)

三、其他

汉语中的量词除名量词、动量词外,还有不定量词“些”、“点儿”。

一般来说,“一些”

比“一点儿”表示的数量要多。

学习者在学习“一点儿”时,常常用错不定量词“一点儿”和状语“有点儿”,它们的区别是:

1.一点儿

1).表示不确定的数量:

我没活做了,你分给我一点儿吧。

2.)表示很小或很少:

只有那么一点儿,够用吗?

2.有点儿

1)表示数量不大或程度不深:

锅里还有点儿剩饭。

2).副词,表示略微;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

今天他有点儿不大高兴。

3.“有点儿”可以做谓语,“一点儿”则不可以。

“有点儿”可以称为“有一点儿”

新HSK语法要点(七)----副词第一讲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时间、程度、范围、重复、否定、可能、语气等的词叫副词。

  新HSK语法要求掌握的副词有以下几种:

一、肯定、否定副词:

1、不:

我不是学生。

/没:

他没去医院。

“不”和“没”都是表示否定的副词,具体用法不同。

1)当否定经常的、习惯性的以及现在或未来的动作是,要用“不”

如:

他常常不吃早饭。

2)否定表示判断、存在的动词“是、像、在、存在”时,要用“不”

如:

她不是语法老师。

3)否定表示思想活动的动词时,要用“不”

如:

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

4)能愿动词和形容词前要用“不”来否定。

如:

这儿的交通不方便。

5)当否定表示领有、存在的动词时,要用“没”

如:

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

6)表示动作发生或完成的动词,要用“没”来否定

如:

我没参加安娜的生日晚会。

2、别:

你别去游泳了。

3、一定:

我明天一定来。

4、必须:

我们必须想个好办法。

二、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词,如:

“十分可爱”、“格外亲切”;有时也修饰动词,如“最喜欢”、“太讨厌”。

1、很:

她很高兴。

2、太:

太好了!

3、非常:

那里的天气非常热。

4、最:

我最喜欢喝咖啡。

5、更:

明天会更好。

6、越:

雨越下越大。

7、特别:

这儿的西瓜特别甜。

8、多么(多):

这些孩子多可爱呀!

9、极:

她唱得好极了!

10、几乎:

中国的大城市,我几乎都去过。

新HSK语法要点(八)----副词第二讲

3.范围副词:

1)都:

它的主要用法是总括前面提到过的人或事物的全部。

在句法上“都”修饰的是它后

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表示“都”所总括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句子的主语含有遍指意义,例如:

大伙都同意他的意见。

B.句中有表示任指意义的疑问代词,例如:

谁都不能违犯纪律。

C.句中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不论”或“不管”,例如: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

当提倡节约。

2)一共:

表示对数量的总体计算。

比如:

我们班一共有二十二个学生。

办公室里一共有十位老师。

3)到处:

表示空间的全部(很多地方、某个地方的所有空间)。

比如:

大街上到处是人。

昨晚我到处找你,你去哪儿了?

4)一起:

他们一起去机场了。

5)只:

我只去过一次北京。

4.时间副词:

1)正在:

表示行为动作在进行之中。

例如:

我们正在看电视。

2)已经:

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了。

常做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

他已经到学

校了。

3)“就”和“才”:

A.

就早快容易顺利

才晚慢不容易不顺利

例如:

八点上课,他七点就来了。

(早)

八点上课,他九点才来。

(晚)

B.

就(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

才(数目)小(次数)少(能力)不强

例如:

他一个星期才看两场电影。

(少)

她一天就看两场电影。

(多)

5)先: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例如:

我先说几句。

6)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例如: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7)总是:

她总是很忙。

8)马上:

请安静,节目马上开始。

新HSK语法要点(九)----副词第三讲

五.频率副词:

1、还、再、又

它们都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但具体用法不同。

1)“还/再”动作一般没发生(指陈述句);“又”动作一般已经发生。

如:

王老师不在,你明天再来吧。

明年我还要来中国。

今天他又没来上课。

2)“再”直接和动词一起用,“还”和动词之间一般要有能愿动词。

如:

明天我再买一本吧。

明天我还想买一本。

3)疑问句中(未发生的),一般用“还”,不用“再”。

如:

明年你还来中国吗?

不说:

*明年你再来中国吗?

你还买别的东西吗?

不说:

*你再买别的东西吗?

2、往往、常常

1)“往往”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常常”主要指行为、动作

发生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

如:

进教室后,他往往坐在第一排。

他常常帮助别人。

2)用“往往”时,一般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条件、情况或结果,而“常常”一般没有这种

限制。

如:

安娜往往一个人上街。

也可以说:

安娜常常一个人上街。

小张常常上班。

不可以说:

*小张往往上班。

3)“常常”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而“往往”不能。

如:

请你常常来玩儿吧。

不说:

*请你往往来玩儿吧。

我一定常常去你们家。

不说:

*我一定往往去你们家。

六.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常用来作全句的修饰语。

1、也:

我也有一块这样的手表。

2、还:

她还没起床。

3、真:

你的字写得真漂亮!

4、终于:

考试终于结束了。

5、其实:

这道题其实很容易。

6、当然:

那样做当然不可以。

新HSK语法要点(十)----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前边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方式、排除等意义的词,叫介词。

如:

在、从、对、比、向、离、跟、为、为了、除了、把、关于等等。

介词的典型分布:

[介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介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不能重叠,一般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

因此,介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要和名词或代词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补语和定语。

例如:

1、他从车上下来。

(作状语)

2、这是一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

(作定语)

3、这架飞机飞往北京。

(作补语)

汉语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

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如:

玛丽200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本次列车自厦门开往深圳。

请大家向/朝前看。

(2)表示方式:

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如:

你就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吧。

办事不能只依照经验,更应该看事实。

依你看,什么时候交稿比较合适?

他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大学。

(3)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如: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们想了很多办法。

(4)表示原因:

因由于因为

如:

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能继续工作了。

由于经济问题,他最近被撤职了。

(5)表示对象,范围:

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如:

同学们对我很热情。

对于在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应当表扬和奖励。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去除非

如:

除了画画儿,她还喜欢跳舞。

除非你有特殊的事情要办,最好你能出席今天的晚会。

(7)表示被动:

被叫让给

如:

那本书被他借走了。

自行车让人给偷走了。

(8)表示比较:

比和同

如:

这座大厦比那座大厦高。

新HSK语法要点(十一)----动词第一讲(能愿动词)

一、能愿动词的概念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多数表示意愿,少数表示可能。

能愿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

它大体上可以分三类。

A表示必要,比如:

得(děi)应该应当要

B表示可能,比如:

能会可以可能能够

C表示愿望,比如:

想愿意要

二、能源动词的用法

1.一个句子里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或者多个能源动词的时候,它们的次序应该是A类在B类之前,B类在C类之前:

A>B>C。

比如:

当秘书应该会开汽车。

他得能说三种外语,才可以当外交官。

这么好的机会,她应该会愿意参加。

2.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边。

但是动词前边有自己的状语的时候,能愿动词要放在它的状语前边。

有一些副词可以放在能愿动词的前边,但是情态副词一般不能在能愿动词前边。

格式大致为:

其他副词+能愿动词+情态副词(+状语)+动词,比如:

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你们应该在足球场踢球。

我要亲自去道歉。

3.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有时候可以在能愿动词的前边或者后边,但是意思不一样。

格式为:

(时间/地点+)能愿动词+(时间/地点+)V,比如:

你明天可以休息了。

你可以明天休息。

我想在家里看书。

我在家里想看书。

三、几个常用能愿动词的用法

1、[要]

①表示有做某事的意愿。

表示否定意愿时北方人不用“不要”,而用“不想、不打算”。

南方人可以说“不要”。

②表示事实上或情理上的需要,有“应该、须要”的意思,多用于未然的情况。

③表示“可能、会”的意思,但语气比“可能、会”更肯定,表达否定的意思用“不会、不可能”。

④用来表示一种看法、估计,用于比较句。

⑤“要”还有很多意思和用法,如表示“索取”“要求”(动词)“将要(副词)”,表示“如果”“要么”(连词)的意思等。

2、.[想]

能愿动词“想”表示“愿望、打算”。

与“要”相比,“想”表达的是一种意志,在语义上要强的多。

因此“要”前可以加上“一定、非……不可”这种表示强烈愿望、意志的词

语,“想”则不然,可以加上表示程度浅的“有

(一)点儿”。

但是“很”只能用在“想”前。

“想”还用作动词,意思是“思念、思索”。

3、[原意]

表示主观愿望,有“乐意、喜欢”的意思。

4、[肯]

①表示主观愿望,有时包含“做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的意思。

②表示把有利的事情、条件斤两让给别人,在陈述句中多用否定形式,可以说“自己不肯……”。

③表示同意别人的要求。

5、[敢]

表示有胆量、有勇气做某事;表示有把握作出某种判断。

6、[应该、应当、应、该]

①表示事实上或情理上的需要,已然、未然的情况都可以用。

②表示估计或推测,也是建立在第一项用法的基础上。

③“应该、应当”的用法基本一样,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后边可以用主谓短语作宾语,可以用于书面语,也可以用于口语。

“应”和“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