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593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届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化学2020.1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可回收物经综合处理,可再利用,节约资源。

下列可回收物的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旧自行车钢圈

B.旧报纸

C.旧塑料盆

D.旧衣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后生成黄色沉淀

B.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变性

C.油酸甘油酯可通过氢化反应变为硬脂酸甘油酯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3.下列反应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在钢铁设备上连接金属Zn保护钢铁

B.向工业废水中加入Na2S去除其中的Cu2+、Hg2+

C.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转化为CaSO4减少SO2排放

D.补铁剂(含琥珀酸亚铁)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铁的吸收

4.我国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

Rb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37Rb的说法正确的是

37

A.元素的金属性:

K>Rb

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

50Rb

C.与同周期元素53I的原子半径比:

Rb>I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KOH>RbOH

5.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Cu2+、K+、SCN−、Cl−

B.含有NO3−的溶液中:

I−、SO32−、SO42−、H+

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

Na+、NH4+、SO42−、HCO3−

D.pH=11的NaOH溶液中:

CO32−、K+、NO3−、SO4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的体积是22.4L

B.1.7g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6.02×1023

C.8gS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01×1023

D.0.5mol·L−1NaCl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7.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催化剂

B.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4NH3+5O2======4NO+6H2O

D.少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OH−+SO2==SO32−+H2O

8.向2mL0.8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2mL1mol·L−1NaH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和

白色沉淀。

将浊液分成两份,一份迅速过滤、洗涤,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一份静置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已知:

碳酸亚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是CO2

B.HCO3−只发生了电离

C.白色沉淀中含有FeCO3

D.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9.PET(,M链节=192g·mol−1)可用来生产合成纤维或塑料。

测某PET样品的端基中羧基的物质的量,计算其平均聚合度: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cmol·L−1NaOH醇溶液滴定mgPET端基中的羧基至终点(现象与水溶液相同),消耗NaOH醇溶液v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ET塑料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B.滴定终点时,溶液变为浅红色

C.合成PET的一种单体是乙醇的同系物

D.PET的平均聚合度(忽略端基的摩尔质量)

10.室温下,1L含0.1molCH3COOH和0.1molCH3COONa的溶液a及加入一定量强酸或强碱后溶液的pH如下表(加入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溶液a

通入0.01molHCl

加入0.01molNaOH

pH

4.76

4.67

4.85

像溶液a这样,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后pH变化不大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和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向溶液a中通入0.01molHCl时,CH3COO−结合H+生成CH3COOH,pH变化不大

C.向溶液a中加入0.1molNaOH固体,pH基本不变

D.含0.1mol·L−1NH3·H2O与0.1mol·L−1NH4Cl的混合溶液也可做缓冲溶液

1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A

B

C

D

 

实验

现象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电子由Fe转移到Cu),片刻后向左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褪去

加热,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

①和②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铁片作负极,片刻后铜片作负极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MnO2一定是②中反应的催化剂

12.骨胶黏剂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某骨胶黏剂的制备原料为聚酯三元醇,其合成原理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体M1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B.改变M1在三种单体中的比例,可调控聚酯三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C.该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D.X、Y、Z中包含的结构片段可能有

13.液体锌电池是一种电压较高的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其示意图如右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

①Zn(OH)2+2OH−==Zn(OH)42−。

②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

A.放电过程中,H+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B.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

MnO2+4H++2e−==Mn2++2H2O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

Zn(OH)42−+2e−==Zn+4OH−

D.充电过程中,凝胶中的KOH可再生

14.某温度时,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 (g)ΔH>0。

实验测得:

υ正(NO2 )=k正c2(NO2 ),υ逆(NO)=k逆c2(NO)·c(O2 ),k正、k逆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容器

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NO2)

c(NO)

c(O2)

c(O2)

0.6

0

0

0.2

0.6

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6.7%

B.Ⅱ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O2)<0.2mol·L−1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D.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草酸亚铁是黄色晶体,常用作照相显影剂、新型电池材料等。

实验室制备草酸亚铁并测定其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其纯度,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和稀硫酸,加热溶解,再加饱和H2C2O4溶液,加热沸腾数分钟,冷却、过滤、洗涤、晾干,得黄色晶体。

Ⅱ.称取mgⅠ中制得的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其溶解,70℃水浴加热,用c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1mL(其中所含杂质与KMnO4不反应)。

Ⅲ.向Ⅱ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和稀硫酸,煮沸,至反应完全,过滤,用cmol·L−1KMnO4溶液滴定滤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mL。

Ⅳ.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

已知:

ⅰ.草酸是弱酸。

ⅱ.pH>4时,Fe2+易被O2氧化。

ⅲ.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近乎无色的Mn2+。

(1)Ⅰ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Ⅱ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Ⅲ中加入过量锌粉仅将Fe3+完全还原为Fe2+。

若未除净过量锌粉,则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V______v2mL(填“>”、“=”或“<”)。

(4)Ⅲ中,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mgⅠ中制得的晶体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用含v1、v2的

计算式表示)。

 

16.(10分)二氧化氯(ClO2)广泛应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和水净化处理等领域。

工业上利用甲醇还原NaClO3的方法制备ClO2,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a.发生器中制备ClO2的反应:

12NaClO3+8H2SO4+3CH3OH==12ClO2↑+3HCOOH+4Na3H(SO4)2↓+9H2O

b.相关物质的熔沸点:

物质

CH3OH

HCOOH

ClO2

熔点/℃

-97

9

-59

沸点/℃

65

101

11

(1)ClO2可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是因其具有______性。

(2)冷却塔用于分离ClO2并回收CH3OH,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______(填字母)。

A.0~10℃B.20~30℃C.60~70℃

(3)经过程Ⅰ和过程Ⅱ可以获得芒硝(Na2SO4·10H2O)并使部分原料循环利用。

已知:

Na2SO4·10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①Na3H(SO4)2处理器中获得芒硝时需加入NaClO3固体,从芒硝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_。

②结合Na2SO4·10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过程Ⅱ的操作是:

在32.4℃恒温蒸发,______。

③Na3H(SO4)2处理器的滤液中可以循环利用的原料是NaClO3和______。

17.(12分)含氰根(CN−)的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排放。

某电镀废水pH≈12,氰化物以CN−、Cu(CN)32−等形式存在(均以CN−计),处理流程如下:

 

(1)HCN是一元弱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N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

(2)二次处理阶段,使用不同方法氧化。

①过硫酸钾(K2S2O8)氧化法:

K2S2O8溶液将CN−(N为-3价)氧化成毒性弱的CNO−(N为-3价)。

Ⅰ.碱性溶液中S2O82−在一定条件下氧化CN−生成CNO−和SO4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Ⅱ.不同浓度的K2S2O8溶液对CN−的去除率如图1。

工业上选用浓度为1mmol·L−1

K2S2O8溶液,不用0.75mmol·L−1和2mmol·L−1的原因是______。

Ⅲ.研究CN−的氧化去除机理。

(文献中为碱性条件下的结论)

文献:

a.没有Cu+,S2O82−对CN−没有去除效果。

b.S2O82−和Cu+反应生成硫酸根自由基(SO4−·)和CuO。

c.SO4−·可能转变为羟基自由基(·OH)。

d.SO4−·、·OH均可将CN−氧化为CNO−。

叔丁醇只可以使·OH失

去活性,乙醇可以使SO4−·、·OH均失去活性。

实验:

相同条件下,向含Cu(CN)32−的碱性废水中加入叔丁醇,CN−的去除率没有影响;加入乙醇,CN−的去除率降低50%。

两种不同的CN−的氧化去除机理如图2,结合文献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补全“机理一”。

ⅱ.从“机理二”可看出CuO参与了去除CN−,列举其证据:

______。

②电解法:

碱性环境中,在阳极发生两步反应,CN−放电生成CNO−,CNO−再放电生成CO2和N2,第二步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

18.(12分)探究铁在某浓度H3PO4和H2O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情况,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将除去氧化膜的铁钉置于烧杯中,加入30mL1.0mol·L−1H3PO4和

3mL30%H2O2的混合溶液(pH≈1)。

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突然产生大量气泡,随后停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再产生大量气泡,再停止,出现周而往复的现象。

过程中,溶液保持澄清。

将与实验Ⅰ相同的铁钉放入烧杯中,加入30mL1.0mol·L−1H3PO4和3mLH2O。

片刻后铁钉表面持续产生气泡,溶液保持澄清。

已知:

Fe3(PO4)2难溶于水,Fe(H2PO4)2溶于水。

(1)用85%H3PO4配制100mL1.0mol·L−1H3PO4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

(2)实验Ⅱ中铁钉表面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探究停止产生气泡的原因。

提出假设:

铁钉表面形成了含有+3价铁的氧化膜将铁钉覆盖。

甲同学进行实验Ⅲ,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

实验Ⅲ:

将洗净的实验Ⅰ中无气泡产生时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加入滴有KSCN溶液的稀H2SO4,振荡,静置,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无法证实假设成立,其理由是_____。

乙同学通过改进实验证实了假设成立。

(4)铁钉表面突然产生大量气泡的可能原因是Fe2+迅速被H2O2氧化形成氧化膜,使聚集在铁钉表面的H2脱离铁钉表面。

①实验Ⅳ证实了形成氧化膜过程中产生H+。

实验Ⅳ:

______(填操作),滴入少量FeSO4溶液后,立即测定pH,pH迅速降低。

②形成氧化膜(以Fe2O3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Ⅰ中周而往复的现象与铁钉表面氧化膜的生成和溶解密切相关,从反应的速率

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

19.(16分)多奈哌齐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间体L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ⅱ.

ⅲ.

(1)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芳香化合物X是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2∶2

1molX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molH2

(4)实验室检验E中含氧官能团的试剂及现象为______。

(5)1molF生成1molG需要消耗______molH2。

(6)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7)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由L可通过如下过程合成多奈哌齐:

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