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62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Ξ

宋明佳 张庚淼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

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及特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产业 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302-0060-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政界、学术界的瞩目。

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国家(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层次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果。

但是,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情况看,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能全面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本文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对已有的不同层次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提出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11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与内涵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在对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定义国际竞争力为“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且形成了基于国家或地区层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

从1989年开始,WEF和IMD合作,每年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用300多项定量与定性指标对OECD24个国家与10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

1995年后,由于WEF和IMD在研究方法上的分歧而开始各自每年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IMD公布《世界竞争力年鉴》,WEF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

在两家出版的研究报告中,IMD使用两类指标,其中179个是硬指标,来自各国或其他国际性组织的统计数据,另外111个指标是调查数据,也就是所谓软指标,它是根据IMD关于竞争力的年度调查统计而来。

WEF同样也使用两类指标。

硬指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机构,软指标则从调查中收集统计。

1998年开始,WEF又对一些指标进行了调整,如引入微观竞争力指标,并在2000年报告中将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分为经济成长竞争力和当前竞争力,并加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力比重,引入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技术能力与创业难易程度的“经济创造力指标”。

WEF和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和范围如表1所示。

Ξ本文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批准号:

No.01BJY100〗

表1WEF和IMD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异同主要指标

评价范围总指标数IMD11国内经济 21国际化 31政府 41金融 

51企业管理 71科学技术 81国民素质

47个国家和地区290个WEF11开放程度 21制度 31政府 41金融 

51基础设施61管理能力71科学技术81劳动力59个国家或地区314个

  虽然两个机构所作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其评价范围都是基于国家或地区整体层次上,因此也引起了其他学者对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当前,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及度量,除IMD和WEF的定义外还有3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①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够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①。

②企业主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②。

③产品的买主或服务的主顾在选择来自某一国家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其他国家产品和服务时所做的集体决策③。

综合分析上述3种定义,可知国际竞争力包括商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这3个层次。

商品竞争力是一种现实能力,它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表示。

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潜在能力,也可以采用某类指标近似表示,但它属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层次。

因而可以将商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统称为狭义的国际竞争力。

行业竞争力是广义的竞争力。

它包括商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行业管理、协调、引导等能力,因而它又可称为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上述3层次的竞争力彼此之间不是独立的。

一个行业的竞争能力更主要地是通过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群体去建立,通过这些企业群体最终实现商品竞争力。

但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又不是现实的商品竞争力的大小所能完全包括的,它还应包括未来竞争力的强弱。

换言之,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也应是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

行业的竞争能力也是如此,它既由商品竞争力、企业竞争能力体现,又有自身内容,如高水平的行业管理协调和引导能力可以使企业竞争能力出现乘数效应。

由此可见,产业竞争力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更深层次的竞争力内涵。

从以上对竞争力的不同表述及评价指标来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涉及区域或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学概念,并包含着“比较优势”的概念。

(2产业竞争力不是指单个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内部企业的相互关系,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状况,以及国内相应经济形势和背景等,都将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和作用。

(3从最终角度而言,产业竞争力体现在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这里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

首先,国际市场份额是衡量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其次,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竞争的核心是它为国际市场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①②③孙学玉 中国产业组织国际竞争力问题探讨[J]财经研究,2000(1

高世楫,陈立,许钢2000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J]战略与管理2001(2

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21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WEF和IMD给出了大量的评价指标,但其指标有的是从国家这一宏观范围进行评价,有的是从企业或产品微观层次上进行评价。

但是,这些评价涉及的指标太多,较难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准确应用,也较难准确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

因此,一些学者又从其他角度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我国学者樊纲指出:

”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的概念”①。

看上去竞争力是一个以成本就能够反映出来的比较单一的概念。

然而从理论上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某产业生产、组织、营销能力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以可获得的、可比的实际资料把产业竞争力显示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国学者狄昂照等②采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比较;金碚等③从国产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状况,以及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分析入手,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

他们认为,尽管国际竞争可以表现在产品(包括服务,主要是工业品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和国家(地区之间,但其最基础的层面仍是工业经济竞争。

而工业经济竞争最终表现为工业品的国际竞争。

金碚等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角度探讨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方法,其提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因素指标等对于研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也有学者④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应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

因此,国际竞争力的公式可表示为:

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国际化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在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指标体系⑤、地区科技竞争力⑥、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⑦、产业科技竞争力⑧、区域竞争力、产业组织竞争力⑨等方面对于国际竞争力研究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

高世楫等λυ则在WEF和IMD框架下从国家层面分析评价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常用的测度方法是由巴拉萨λϖ首先提出来,在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运

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指标。

即国家i在商品j的贸易上的

显示性比较优势可以用商品j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商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

如果Xij是国家i在商品j上的出口额,

∑Xij是国家i的总出口,而∑∑Xij所表示的分别是相应的世界贸易额,则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Rij=(Xij/∑Xij/(∑Xij/∑∑Xij

简单地讲,若RCAij<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若RCAij>1,则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

λυλϖBalassa,B.,”ExportsandEconomicGrowth:

FurtherEvidence.”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8,5,pp.181-189

穆荣平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2000(1柳卸林,赵捷 从技术贸易看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科技论坛,1999(4武春友,南方 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中国软科学[J],1999(11游光荣,狄承锋 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1裴长洪 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周星,付英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研管理2000(3金碚 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1996(4金碚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1狄昂照等 国际竞争力[M]北京:

改革出版社,1992樊纲 论竞争力[J]管理世界,1998(3。

在很多研究中,净出口指数和要素密集度指数将被作为辅助指标来采用①。

净出口指数是国家i中某商品j的出口与进口之差额占该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

即可由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NXij=(Xij-Mij/(Xij+Mij

这里的X与M分别表示该国的出口和进口额。

这个指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

若NXij=-1,则说明该国在商品j上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若NXij=1,则说明该国在商品j上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同时还须计算劳动密集度指数,以期能够确定显示性比较优势与要素比例是否相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相关的。

商品j的要素密集度指数的定义是:

Lj=(Vj/Nj/(Vt/Nt

其中Vj和Vt分别表示产业j和整个制造业的附加价值,Nj和Nt则分别表示产业j和整个制造业中的劳动投入量。

若该指数取值为1100,则说明该产业的劳动密集度处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若该指数取值低于或高于1100,则说明该产业的劳动密集度低于或高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31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根据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本着系统性、客观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内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建立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图1。

图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竞争实力代表了该产业在现阶段的产业竞争力,是某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竞争潜力代

①Balassa,B.,”Exports,PolicyChoices,EconomicGrowthinDevelopingCountriesafterthe1973oilShock.”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85,18,pp.23-35

表了该阶段产业内部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竞争环境代表的是现阶段产业外部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竞争态势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相关指标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竞争实力指标集中,劳动生产率、产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产业装备水平反映了产业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与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总利润占世界比重、出口销售率、重点产品价格水平代表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产业关键技术水平、年开发新技术数、技术转让金额反映了产业技术竞争能力;新产品产值率、产业出口额中高技术产品比重、专利数反映了产业创新状况。

在竞争潜力指标集中,总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投资/销售额、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指标反映了生产竞争潜力;产值利润率、重点产品市场规模、一般贸易出口/产业出口总额、产品价格指数反映了市场竞争潜力;技术引进费/销售额、技术改造费/销售额反映了技术竞争潜力;R&D人员比例、R&D经费/销售额、教育培训费、销售额、专利指数显示了产业内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

竞争环境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区域整体经济状况、人力资本状况、经济开放状况、区域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于该产业发展的影响。

竞争态势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通过观察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实力的显示性指标和反映产业国际竞争潜力以及环境的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与措施。

鉴于以上各因素指标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遵循下列原则选择、确定因素指标集合。

(1满足需要原则。

即所选择的各类指标在内容上能够满足国际竞争力分析的需要。

(2完整性原则。

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反映评价内容和性质的各方面各类指标都完整,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参与比较的国家(地区的各类各项指标都完整,不存在漏项或缺项现象。

(3标准性(权威性原则。

即按统一标准设置或选择指标,要在同一时间内选用来源于同一权威统计资料或评价机构的指标,保证每个指标都是公认的权威数据。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确定了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

至此,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似乎变得简单易行了。

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各层次指标,特别是因素指标不难发现,许多指标(即使是同类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比性。

虽然所有的指标都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我们无法直接综合这些指标而求得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

如果我们找不到变不可比指标为可比指标的方法,那么,即使我们拥有可行的综合工具也无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比较,而只能进行单因素或单项竞争力分析,最终也只能得出一个非常模糊的评价结论。

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本文采取新成本综合比较分析的方法: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确定各指标,然后可根据层次分析法或特尔菲法等确定指标的权重。

图1中的标准值是指以某一产业的实际值为参照系,以利于无量纲化。

该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结合,软硬结合,其中有些指标,如产业装备水平,产业关键技术水平,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力度等属于软指标,需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半定量化处理,如可在专家意见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1~5范围内赋值。

为进行综合评价,需将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并定义ICI为国际产业竞争力指数,然后根据公式:

ICI=6∞i=1Wiσio(x

σ

(x

i

采用线性加权之和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中ICI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得分,Wi为第i条评价指标的权重,且有Wi≥0,∑Wi=1,m=21,σio(X为x区域第i指标实际值,σi(x为标准值。

如σi(x代表理论上的标准值,那么由此测算出的ICI就是“绝对指数”;如果σi(x代表某个比较对象的相应值(如以东亚各国数据为标准值进行国际比较,那么由此测度出的就是“相对指数”。

利用数学方法首先把原始因素指标“软化”为具有统一单位P的标准化因素指标,然后加上综

经济学研究合标准化因素指标构建出成本指标集合,最后综合各指标计算出国际竞争力指数。

本文中所设计的这套指标是在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建立起来的,主要是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内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建立了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评价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侧重于反映一国产业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对单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该指标体系既可以从该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又可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竞争态势等4方面单独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的评价需要;(2利用该指标体系可以进行同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纵向比较和不同区域间(包括跨国区域之间具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横向比较(国内区域间比较可将某些世界性指标改为全国性指标,以增加可操作性,还可通过将各产业的得分加权相加(根据产业的重要度和规模等赋以不同权重进行区域或国家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该指标体系所需要的大部分相关资料,目前国内还难以获得,因此在运用该指标体系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时,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程度的提高,各类资料的统计和归集将更加全面和规范,这套指标体系将会表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

这套指标体系既注重分析国内产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同时也注意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评价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因而能反映出一国产业竞争力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其所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各国明确各自须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宋明佳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张庚淼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

心 远©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41本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