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47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docx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

第十五节连动句和兼语句

一、连动句的构成

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构成谓语,它们之间没有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书面上没有逗号、顿号,并且这几个动词性成分共用一个主语,它们共同叙述、描写、说明这个主语,这样的动词谓语句叫连动句。

连动句的基本结构是:

主语+谓语1+(宾语1)+谓语2+(宾语2)。

例如:

(1)他去邮电局发信。

(2)你有权力发表意见。

(3)叔叔抚摸着我的头说:

“多聪明的孩子呀!

(4)他听了这个消息很激动。

从意义上来看,连动句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不存在着并列、主谓、动宾、动补、状动等关系,而是事理上或自然的先后关系。

也就是说两个连用的动词(或动词结构)的次序是固定的,不能调换。

例如:

(5)他站起来走过去拿书。

(6)妈妈走了以后,我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吃。

上面句子中的“站起来”、“走过去”和“拿书”表示三个连续发生的动作。

“买菜”是“做饭”的前提条件,“做饭”又是“吃”的前提。

这是事理上的先后关系。

二、连动句的分类

根据前后两个动词(短语)之间的意义关系,连动句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表示动作的连续

表示先后或连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或情况。

后一个动作或情况发生时,前一个动作已结束。

(1)他穿上衣服拉开门跑了出去。

(2)小王去市场买了不少菜。

(二)表示动作的目的

后一个动词(短语)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的目的。

(1)我们去医院看病。

(2)明天留学生要去南京旅游。

(3)我们开个欢送会送别即将回国的日本留学生。

并且两个谓语动词都可以带宾语。

例如:

(4)同学们进城看杂技了。

(5)我们找他谈重要的事情。

(三)表示动作的方式

前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后一个动词(短语)所表示的动作的方式(或手段、工具)。

(1)老李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2)他握着我的手说:

“欢迎,欢迎。

(3)我们用英语谈话。

(四)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一个事实

前一个动词(短语)表示肯定的意思,后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否定的意思,但是两个短语表示的意思一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一个事实。

(1)大家都站着不动。

(2)小李闭着嘴一句话不说。

(五)前一个动词为“有”的连动句

前一个动词为“有”(或“没有”)的连动句,动词“有”常常同名词相结合,用在连动句谓语当前部分,表示后一动作发生的原因或条件。

这种连动句有两类:

1、第二个动词不带宾语。

第一个动词“有”的宾语,在意义上是第二个动词的受事。

(1)解放以前,他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生活非常困难。

(2)你最近有电影光盘看吗?

2、第二个动词后带宾语。

在意义上,第二个动词短语对第一个动词短语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3)我有理由这样做。

(4)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5)他有事没有参加今天的晚会。

(6)小刘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7)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六)动词重叠形式的连动句

连动句中有的也可以用动词重叠形式,但是一般要重叠在后一个动词。

例如:

(1)我上街买买东西。

(2)*我上上街买东西。

(七)表示动作的结果的连动句

这样的连动句中,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果。

(1)他看了那封信高兴极了。

(2)他出门丢了十块钱。

(八)前后是目的和对象关系的连动句

后一个动词表示前一动词的目的,而前一动词的宾语在意义上也是后一动词的动作对象。

前一动词要带宾语,后一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例如:

(1)我倒水喝。

(2)她买衣服穿。

(3)我们自己做饭吃。

(4)他要你的设计图看看。

三、连动句的结构方式

(一)连动句的谓语

1、连动句的谓语可以是两个动词。

例如:

(1)我去找。

(“去”为动1,“找”为动2)

(2)他们来参观。

(“来”为动1,“参观”为动2)

2、连动句的谓语动词可以都带宾语,也可以是其中任何一个动词带宾语。

(1)我去找他。

(动1“去”没有宾语,动2“找”有宾语“他”)

(2)我去图书馆找。

(动1“去”有宾语“图书馆”,动2“找”没有宾语)

(3)我去宿舍找他。

(动1“去”有宾语“宿舍”,动2“找”有宾语“他”)

(二)连动句的状语

状语一般放在第一个谓语动词前边。

例如:

(1)你快去告诉他。

(2)小张要买一份说明书看。

(3)他们现在有机会学习技术。

连动句中如果有表示时间的状语可以放在句首。

例如:

(1)下午你到办公室找我一下。

(2)三年以前她来中国访问过。

(三)连动句的否定式

1、连动句的否定形式是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放在第一个谓语动词前边,否定的是整个谓语部分,不能把否定副词放在第二个谓语动词前边。

(1)*我出去不买东西。

(2)我不出去买东西。

(3)*他坐汽车不进城。

(4)他不坐汽车进城。

(5)他们不去旅游了。

(6)今天咱们没功夫谈下去了。

2、第一个谓语动词为“有”的否定式是“没有”。

例如:

(1)*他不有时间去公园。

(2)他没有时间去公园。

(3)*我不有本子用了。

(4)我没有本子用了。

四、连动句用法上的特点

(一)连动句中的动词位置

1、动词短语位置不能互换

连动句中两个动词短语位置不能互换,否则会改变原来的意思,或者不成句子。

连动句的这一个特点不同于并列关系的短语。

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构成分位置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而组成连动句的几个短语位置不能变换。

2、表示方式的动词不能放在其他动词的后面

在连动句中,有一个动词成分是表示方式的时候,这个表示方式的动词不能放在其他动词的后面。

如:

(1)*我写信用汉语。

(2)我用汉语写信。

在汉语中表示手段或方式的动词和它的宾语应该用在其他动词的前边。

在上面的例子中,“用汉语”表示的是一种方式,必须用在动词“写”的前边。

3、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位置比较自由

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既可出现在第二个谓词性成分之前,又可以出现在第二个谓词性成分之后,还可以重复出现。

例如:

(1)我去买菜。

(“去”的目的是“买菜”)

(2)我买菜去。

(“去”虚化,轻读)

(3)我去1买菜去2。

(“去1”是实动;“去2”是虚动)

(二)连动句的主语

连动句的主语,最常见的是动词(短语)的施事,但也有的是受事,或既是受事也是施事。

例如:

(1)小伙子抽出了自己的骨髓救活了那个濒临死亡的小姑娘。

(“小伙子”是“抽”和“救”的施事)

(2)暑假里,我和另一位老师被派到日语系教汉语。

(“我和另一位老师”是“派”的受事,是“教汉语”的施事。

(三)连动句中的“了”

1、“了”的位置

连动句中如果要强调动作已完成,一般是在句尾用助词“了”,或者把助词“了”放在第二个谓语动词后边。

例如:

(1)他们都去礼堂听报告了。

(2)他们去礼堂听了一个报告。

(3)我们去阅览室看了一会儿画报。

当连动句中有“了”的时候,“了”要放在第二个动词的后面。

如:

(4)*我去了商店买东西。

(5)我去商店买了东西。

(6)我去商店买东西了。

(7)*去书店买一本书了。

(8)去书店买了一本书。

(9)*到上海玩一天了。

(10)到上海玩了一天。

上面句子中有两个动词谓语“去”和“买”。

在这种句子中,助词“了”一般用在第二个动词之后或句尾。

2、“了”不能放在数量词组的后面

当连动句中有“了”的时候,“了”不能放在数量词组的后面。

(1)*我昨天去电影院看一个电影了。

(2)我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

上面这个连动句中第二个动词“看”后边带了数量词组“一个电影”。

五、兼语句的构成

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迭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叫作兼语短语。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作为兼语句。

兼语短语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考察。

(一)结构形式上的特点

在结构形式上,两个短语套迭在一起是兼语短语的形式标志,用图示应是:

动词1——名词(宾语)

名词(主语)——动词2

名词兼有宾语和主语双重身分:

在语义上名词是动词1的受事,同时又是后面动词2的施事或系事。

例如:

请老师讲课=请老师+老师讲课留他吃饭=留他+他吃饭

同时,动词1和动词2之间还有因果或目的关系,例如,“请”和“讲课”之间有目的的关系,“留”和“吃饭”之间有因果的关系。

(二)兼语句中的动词

在内部类型上,兼语短语中的第一个动词主要由下面几类构成。

A、带有使令、促成意义的动词,如“请、叫、使、让、派、命令、动员、强迫、鼓励”等,这类动词占大多数,构成典型的兼语短语。

如“允许他经商”、“求我帮个忙”。

B、表示称谓或认定义的动词,如“叫、称、选、认、当、追认、选举”等,这类动词要求动词2是“做、为、当、是”等判断动词,如“当他是傻瓜”、“称他为队长”。

C、表示领属的动词“有”,如“有人出国”、“有个村子叫赵家庄”。

(三)语法功能上的特点

在语法功能上,兼语短语同连动短语一样,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如:

请他参加比较合适。

(主语)

筹备组决定请他参加。

(宾语)

请他参加的通知已经发了。

(定语)

大家请他参加。

(谓语)

只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才是兼语句。

六、兼语句的分类

(一)一般兼语句与特殊的兼语句

1、一般的兼语句。

例如:

(1)老师叫我告诉你这件事情。

(2)我们选陆老师当我们的教研室主任。

(3)这件小小的事情使我很感动。

2、特殊的兼语句。

特殊的兼语句包括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和第一个动词是“是”的兼语句。

例如:

(1)我有朋友去法国留学。

(2)是心地善良的人常常帮助别人。

(二)根据兼语句第一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

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

在这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

如:

使、让、叫、派、请、劝、命令、请求、要求。

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兼语所发出的行为动作的原因,也就是说,兼语后面的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或状态是由第一个动作引起的。

(1)我们请你谈点儿感想,好吗?

(2)好朋友要我注意身体。

2、表示爱憎、好恶等意义的兼语句

在这类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大多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

喜欢、讨厌、爱、恨、嫌、佩服、欣赏、赞扬、原谅等。

兼语的谓语表示主语具有某种心理活动的原因或持有某种态度的理由。

(1)讨厌她大嘴巴,到处说人家的秘密。

(2)我们都称赞小孙服务周到。

3、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兼语句

这种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多是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动词,常见的动词有:

叫、称、认、拜、选、推选、选举、认为。

兼语后面常用“当/做/为/是”等动词结构。

(1)同学们选我当班长。

(2)我认你们做爹娘吧。

4、第一个动词是“有(没有)/是”的兼语句

“有”或“没有”的宾语(即兼语)多表示存在的人或事物,兼语的谓语说明或叙述描写兼语。

(1)他有个朋友叫山本。

(2)是他救了我的小命。

5、兼语的谓语是说明或描写兼语的

兼语的谓语是起说明或描写作用的。

例如:

(1)我最近改编了一个剧本约二十万字。

在这个句子中,“约二十万字”是说明“剧本”的。

6、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肯定意义的“是”的兼语句

动词“是”前边没有主语,其后的名词短语或代词充当“是”的宾语,同时兼作他后边动词(短语)的主语,形成一个主谓短语。

这类兼语句都是无主语的,“是”的作用在于肯定其宾语(即兼语,重读)。

例如:

(1)是这句话感动了我。

(2)是党的教育挽救了他。

七、兼语句的结构方式

(一)兼语句的谓语

1、兼语句中两个谓语动词的关系

(1)兼语的谓语表明前一动作要达到的目的、产生的结果。

例如:

(1)我们请你唱一支歌。

(2)我求姐姐去一趟。

(2)前一个谓语是动词“有”,兼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等)说明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兼语)“做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3)我有几个朋友来长沙了。

(4)教室里有人说话。

(3)前一个谓语是动词“是”,兼语的谓语动词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例如:

(5)是妈妈帮助他。

(6)是对外汉语学院组织这次舞会。

2、兼语句中谓语使用上具有如下特点:

(1)两个谓语前都可以带状语。

例如:

(1)他昨天请我们去洗桑拿。

(2)老师常常让我们互相学习。

(3)妈妈留我多住几天。

(4)这件事的确使我们非常高兴。

(2)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后边可以带补语。

例如:

(1)他有一个朋友跳舞跳得很好。

(2)主人让你准备得好一点儿。

(3)大连的棒椎岛安静极了。

(3)谓语(动词)后边可以带宾语。

例如:

(1)他前天请我们去长沙。

(2)是他们要的麻婆豆腐。

(4)连动句中第二个谓语(动词)后边可以带兼语。

例如:

(1)我们来北京请您给我们介绍介绍经验。

(2)昨天有一位青年祝我们成功。

(5)兼语的谓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等。

例如:

(1)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动词)

(2)我们一定选他当班长。

(动词)

(3)他的话使我十分生气。

(形容词)

(4)同事的女儿很可爱。

(形容词)

(6)时间词语不能放在第一个动词的后面。

(1)*留学生请下午我吃饭。

(2)下午留学生请我吃饭。

(3)留学生下午请我吃饭。

在上面这个兼语句中,“我”即是第一个动词谓语“请”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谓语“吃”的主语。

在兼语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

时间词“下午”可用在主语“留学生”之前或第一个动词谓语“请”之前。

(7)能愿动词一般也放在第一个动词前,例如

(1)我想请他来做一个报告。

(2)胜利能使人走向成功,也能使人走向失败。

(8)谓语(动词)“有”的宾语一般是不定指的人或事物,常带数量定语。

例如:

(1)刚才有一位同志来看你。

(2)我有好几本新书很有意思。

(二)兼语句的兼语

兼语句的兼语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也可以由数量词充当。

例如:

从上海回来的人说到他,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兼语后边可以带连动结构。

例如:

(1)他请我们来这儿商量怎么合作的问题。

(2)领导派他去管理那个水库。

2、第一个谓语(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1)他请我们去他家。

(2)他请我们明天去他家。

(3)明天他请我们去他家。

(4)他明天请我们去他家。

(5)*他请明天我们去他家。

八、兼语句与其他句式的区别

(一)[辨析]“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下面两个例句:

(1)我们知道小王去。

(2)我们派小王去。

“我们知道小王去”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可以在第一个动词“知道”后停顿并可以插入状语,如:

我们知道小王去。

——我们知道,小王去。

——我们知道明天小王去。

而“我们派小王去”是兼语句,不能在第一个动词“派”后停顿并插入状语,只能在名词性词语“小王”后停顿并插入状语,如:

我们派小王去。

——我们派小王明天去。

另外,这两种句子对动词成分的提问形式也是不同的:

你们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小王去。

*你们派什么?

——我们派小王去。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往往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带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词一般是认知、感知意义的动词。

(二)[辨析]“兼语句”与“双宾句”

兼语句中的动词如果是表示称谓或认定义的,会与双宾语句发生混淆。

一般来说,我们把两个名词性成分间没有动词的看作是双宾语句,有动词的看作是兼语句。

下列A组的是双宾语句,B组的是兼语句。

AB

大伙儿喊老王老板。

大伙儿喊老王是老板。

我们叫小陈经理。

我们叫小陈为经理。

(三)[辨析]“兼语句”与“紧缩句”

(1)骂死我也不回家。

(2)你打死我也要嫁给他。

(3)赶他也不走。

(4)撞伤我不能就这么算了。

上述句子虽然也是“Vp1+Np+Vp2”排列序列,但隐含条件是假设关系,和兼语句不一样,因而是紧缩句,不是兼语句。

(四)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的套用

有时候,一个句子的谓语部分可以既出现连动短语,又出现兼语短语,从而组成更为复杂的谓语。

例如:

(1)老张派我去上海查资料

(2)王老师到我们班来劝大家报名参加数学竞赛

这种情况可以称作为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的套用。

那么,如何确定是连动短语套用兼语短语呢,还是兼语短语套用连动短语,主要看句子中谓语部分第一层关系是什么。

如果第一层关系是连动短语,整个句子就是连动短语套用兼语短语,属于连动句;如果第一层关系是兼语短语,整个句子就是兼语短语套用连动短语,属于兼语句。

如:

我去学校请老师教英语。

(第一层是“去学校+请老师教英语”,第二层是“请老

师+老师教英语”),是连动句。

老师们让我去北京开会(第一层是“让我+我去北京开会”,第二层是“去北京+

开会”),是兼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