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5065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答案

【篇一: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txt>一、名词解释

1、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

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

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

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

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

10、污泥沉降比: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p-103

12、污泥泥龄:

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

13、吸附:

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

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

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18、物理净化(p7):

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

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

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

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5、沉淀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6、按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哪几类:

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

7、废水中油存在形态(p57):

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8、气浮法类型(p62):

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

9、呼吸分类(p83):

好氧呼吸、缺氧呼吸。

10、微生物生在规律:

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2、微生物膜法工艺类型: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

13、影响膜处理主要因素(p194)

进水底物的组分和浓度、营养物质、有机负荷及水力负荷、溶解氧、生物膜量、ph、温度和有毒物质等。

三、简答

1.生物脱氮包括哪几个过程?

(p86)

①氨化反应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

②硝化反应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

和硝酸盐(no3-)的过程。

③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no2-和no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④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

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

去除的过程。

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同化作用可能成为脱氮

的主要途径。

2、解释并画出仰垂曲线

图表示一条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离,纵坐标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浓度。

将污水排入河流处定为基点0,向上游去的距离取负值,向下游去的距离取正值。

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区域,bod5很低,do接近饱和值,在0点有污水排入。

由溶解氧曲线可以看出:

do和bod5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污水未排入之前,河水中do很高,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减低。

从0点流经2.5d,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零界点。

该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零界点后,耗氧速率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小于复氧速率,do又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

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简称氧垂曲线)。

根据do和bod5曲线,可以把该河流划分为污水排入前的清洁区,排入后的水质污染恶化区,恢复区和恢复后的清洁水区。

斜线部分表示do受污染后低于正常值,黑影部分表示do低于水体质量标准。

【篇二: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下册课后题答案】

ss=txt>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

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

(1)水温

(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

(1)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tod:

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toc:

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

(1)酸碱度

(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

(1)细菌总数

(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tod:

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toc:

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todcod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

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

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

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

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

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

排水标准是排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速率的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本身要求达到的指标。

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质量标准越低,排放标准越松,反之越严格。

各类标准一般都是以浓度来衡量的,即某一时间取样时符合标准则认为合格达标,而环境容量是就某一区域内一定时间内可以容纳的污染物总量而言的,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方法,某些时候,虽然达到了环境质量标准或是排水等标准,但可能事实上已经超过了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

各种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污水排放标准根据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浓度标准。

总量控制标准是以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环境容量为依据而设定的,水体的环境质量要求高,则环境容量小。

国家排放标准按照污水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

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以及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排放标准是根据各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水平制定的国家行业排放标准。

地方标准是各省直辖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管辖地水体污染控制需要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可以增加污染物控制指标数,但不能减少,可以提高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但不能降低标准。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

各有何特点?

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

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

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答:

基本原理: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基本规律: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

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颗粒即等速下沉。

影响因素:

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5、已知污水处理厂设计平均流量q=20000m3/d,服务人口100000人,初沉污泥量按25g、(人日),污泥含水率97%,请设计曝气式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解:

qmax=20000/(24*3600)=0.23m3/s=833.3m3/h

曝气式沉砂池:

总有效容积:

v=60*qmax*t=60*0.23*2=27.6m3

池断面面积:

a=qmax/vmin=0.23/0.08=2.88m2

池总宽度:

b=a/hmin=池长l=v/a=27.6/2.88=9.58m

所需曝气量:

q=60d*qmax=60*0.23*0.2=2.76m3/min

平流式沉淀池:

沉淀区表面积:

a=q(max)/q=833.3/2.5=333.3m2

沉淀区有效水深:

h2=q*t=2.5*1=2.5m

沉淀区有效容积:

v=a*h2=333.3/3=111.1m3

沉淀池长度:

l=3.6*v*t=3.6*0.0005*3600=6.48m

沉淀区总宽度:

b=a/l=333.3/6.48=51.44m

沉淀池数量:

n=b/b=51.44/401,取2

污泥区容积:

v=(s*n*t)/1000=(20000*1000*4*3%)/24*1000=100m2

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0.3+2.5+0.3+2.1=5.2m

(s1=25m2s2=1m2h4’=0.35mh4’’=1.75ml1=1.5ml2=0.3m)

贮泥池容积:

v=1/3*h4’(s1+s2+)=3.61m3

贮泥池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v=(l1/2+l2/2)*h4’’*b=63m3

6、加压容器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有哪几种基本流程和溶气方式?

各有何特点?

答: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其工艺流程有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和回流加压溶气流程3种;溶气方式可分为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和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全溶气流程是将全部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与其它两流程相比,其电耗高,但因不另加溶气水,所以气浮池容积小;部分溶气流程是将部分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流程比全溶气流程省电,另外因部分废水经溶气罐,所以溶气罐的容积比较小,但因部分废水加压溶气所能提供的空气量较少,因此,若想提供同样的空气量,必须加大溶气罐的压力;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出水进行回流加压,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法适用于含悬浮物浓度高的废水的固液分离,但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者大。

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设备简单,不需空压机,没有空压机带来的噪声;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是利用在水泵压水管上安装的射流器抽吸空气,其缺点是射流器本身能量损失大一般约30%,若采用空气内循环和水内循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达到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的能耗水平;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溶解的空气由空压机提供,压力水可以分别进入溶气罐,也有将压缩空气管接在水泵压入泵上一起进入溶气罐的。

目前常用的溶气方式是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影响因素?

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粘附性能?

答:

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

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

8、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或选用)?

答:

气固比即溶解空气量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

气固比的选用涉及到出水水质、设备、动力等因素。

从节能考虑并达到理想的气浮分离效果,应对所处理的废水进行气浮试验来确定气固比,如无资料或无实验数据时,一般取用0.005~0.006,废水悬浮固体含量高时,可选用上限,低时选用下限。

剩余污泥气浮浓缩使气固比一般采用0.03~0.04。

9、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优缺点?

答:

沉淀法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物,以及某些比重较大的颗粒物质。

浮上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特别对那些颗粒密度或接近或小于水的以及非常细小颗粒,更具有特殊优点。

与气浮法相比较,沉淀法的优点是这一物理过程简便易行,设备简单,固液分离效果良好。

与沉淀法相比较气浮法的优点:

1)气浮时间短,一般只需要15分钟左右,去除率高;2)对去除废水中的纤维物质特别有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效益好;3)应用范围广。

它们缺点是都有局限性,单一化。

气浮法:

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

沉淀法:

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大于水能沉降的颗粒,而且固液的分离一般不需要能量,但是一般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11、如何改进及提高沉淀或浮上分离效果?

答:

为了提高气浮的分离效果,要保持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适度,对含有细分散亲水性颗粒杂质的工业废水,采用气浮法处理时,除应用投加电解质混凝剂进行电中和方法外,还可用向水中投加浮选剂,使颗粒的亲水性表面改变为疏水性,使其能与气泡粘附。

影响沉淀分离效果的因素有沿沉淀池宽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紊流对去除率的影响,其中宽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起主要作用。

所以为了提高沉淀的分离效果,在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水流均匀分布,应严格控制沉淀区长度,长宽比,长深比。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答:

好氧生物处理:

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质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置。

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

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

2、某种污水在一连续进水和完全均匀混合的反应器中进行处理,反应不可逆,符合一级反应,

v=ksa,k=0.15d-1,求当反应池容积为20m3,反应效率为98%时,该反应池能够处理的污水流量为多大?

解:

设q为污水流量,s为底物浓度:

则q*s=20*v=k*s*20

则:

q=20k=0.15*20=3m3/dq(实)=q/98%=3.06m3/d

3简述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答:

微生物经氨化反应分解有机氮化合物生成nh3,再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经硝化反应生成(亚)硝酸盐,最后经反硝化反应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同化作用也可能成为脱氮的主要途径。

4、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答: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得用聚磷微生物具有的厌氧释磷及好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

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具体流程见下图:

2.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

推流式曝气池:

污水及回流污泥一般从池体的一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污水一进入曝气反应池,在曝气搅拌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致。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

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反应池后,在曝气设备的作用下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在封闭的沟渠中循环流动。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在长时间内则呈现完全混合特征。

序批式反应池(sbr):

属于“注水--反应—排水”类型的反应器,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但有机污染物却是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而被降解的。

其操作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在同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混合液始终留在池中,从而不需另外设置沉淀池。

3.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运行方式?

各种运行方式有何特点?

答:

传统推流式:

污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的前端进入,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充氧设备沿池长均匀布置,会出现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过需要的现象。

渐减曝气法:

渐减曝气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递减,而总的空气量有所减少,这样可以节省能量,提高处理效率。

分步曝气:

采用分点进水方式,入流污水在曝气池中分3—4点进入,均衡了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负荷及需氧率,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能力。

完全混合法: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很快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较小,即该工艺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f/m值均等,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

浅层曝气法:

其特点为气泡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