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195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oc

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推进特色德育活动

主讲:

厦门市莲龙小学 蔡金花

一、课题的提出(社会与时代的背景、学校发展的特殊背景)

德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肩负着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阵风”“搞运动”等问题和现象,学校德育的方法大纲化、程式化、条条框框罗列等,德育工作主要还是依靠灌输说教,教育内容呆板枯燥,教育形式过时单一,教育方法又太过简单的现象,学校的德育工作却远末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根据后现代主义强调的德育方式应基于日常的人类情感和动机,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能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接受道德教育,奉行德育方式多元化,提倡理解关心和德育对话。

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德育的教育性、实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做到教书育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身心、个性发展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其时代教育的效能。

这些都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丰富化,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以适应各个个体的不同需求。

二、理念的建构(德育教育的主体: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

我们根据学校以“用丰富化的教育,为孩子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统领学校的发展,将“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作为德育课题,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和教育的深刻性上,对以往单一性教育和无差异性教育提出挑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教育网络,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实丰富化教育理念,体现出它的四个基本特性,具体表现为:

1.多元性——丰富化教育是教育思想多元的表现,体现着从丰富中求精华的思想精髓。

标志着德育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紧跟新形势,采取新方式,创新德育教育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其时代教育的效能。

2.发展性——“丰富化教育”的理念,应更多体现对主体发展过程的关注。

一方面体现在主体对象的层次性,如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等;另一方面体现在主题活动的层次性,如活动内容范围的范围由小到大,形式的由少到多,内容的由易到难等。

3.适切性——是选择教育的最高标准,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力求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针对性——我们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三、工作目标

1.研究形成“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

2.改变教师的德育理念,深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提倡多元发展,多样途径,全方位教育,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学会做人。

4.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条件的德育教育系统,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打造整体效应合力。

总的来说,就是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现状,营造“为每一个孩子的无限发展提供丰富化的教育”的育人环境,探索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创新德育教育新途径,努力创建莲龙小学德育特色品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使莲龙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个个都具有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行,拥有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阳光个性,养成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能凸显特长,主动全面发展。

四、工作思路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

“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两办”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活动、实践作为德育手段、形式的重要意义,对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为此,我们通过探索

(一)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内涵,

(二)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内容,(三)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形式,(四)丰富化教育视角下的学校德育实现策略。

凸显德育教育的内生性与发展性、习得性的特色,以课堂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主题教育为目标,以多元活动形式为载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步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个性阳光、乐学善思、多元发展的魅力少年。

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五、工作原则

1.特色化原则。

我们奉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研究精神,努力构建自己的活动特色。

2.主体化原则。

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注重激发学生主动经历、主动感悟,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道德概念、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对不同意识形态作出正确鉴别,并学会汲取其中有益的东西,完善自身的品德素质。

同时,它也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从“教育”定位向“教育——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合作化原则。

德育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构建,要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德育资源的开发潜力。

在校内管理层面,一般以校长室为龙头,德育处牵头,团支部、少先队协助,办公室、年段长、总务处协作,共同参与德育课题的研究。

在校内操作层面,德育处牵头,团队具体指导,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合作,具体实施德育资源的开发。

4.动态化原则。

德育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合学生需求及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六、主要内容

1.开展调查,摸清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现状,有针对的开发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注意主题活动的层次性,活动的目标性、联系性、发展性,探索出一套切合本地区小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2.通过研究,改变单一德育说教方法,以学生为本,探索丰富化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以适应不同主体对象的层次性,增强德育效果,促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凸现个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通过开展课题活动培训教师,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快速转变,为青年班主任铺就一条成长的快车道。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管理者要站在管理育人的角度去思考,教师要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去实践,德育教育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那么,具体如何开展呢?

有句话说得好:

课题是做出来的。

近一年来,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课题研究变成了常态化,德育课题以常规加特色活动作为主旋律,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开展丰富化课题研讨。

下面仅以我校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谈谈具体做法。

 

七、具体做法

传统节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内涵,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展示,提供了丰富化的平台。

我校开展丰富化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就是利用特定的节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在原有节日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其实施过程汇报如下。

(一)创设丰富化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

今天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社会,社会对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形成了人的差异化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力求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主要从“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两个层面架构“节日文化教育”课程。

“基础知识”以来历、传说、风俗等为依托,采取早会课、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开展主题班队会课和学科渗透等形式实施;“实践活动”做到主题化、系列化、常态化,通过班级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拓宽节日文化的教育渠道。

结合庆祝节日活动,征集活动方案,各班级自主活动,广开思路,各具特色。

1.做强主题化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传统文明的功用。

所以要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因为有了解才有认同,有认同才会有喜爱,要把理性的认识和情感的认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去爱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来享受我们的传统节日。

要把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纳入学生平时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中,把传统节日中关于传统美的东西通过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养成的内容。

所以,我们根据每个主题类型的特色,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目标开展不同的活动。

如:

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感恩在我心,行动在即时。

低年级——我为妈妈做一件事;中年级——我给妈妈一份贺礼(做贺卡、打电话、说心里话等);高年级——“我给妈妈的一封信”或“今天我当家”。

用环境创设来感染熏陶孩子,学生在了解节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认知,陶冶情操,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

2.做精系列化节日教育。

我们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组织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活动,分别从目标的界定、内容的衔接、年级的递进,建设以校本活动为主线,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优质活动为重心,以全体学生参与为基础的活动体系。

分四步走:

一是设定特色活动体系;二是设计特色活动方案;三是举行特色活动交流;四是反思特色活动效果,提炼总结经验得失。

【附:

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片、视频资料】

本学期从“清明节”主题活动开始,改变之前以主题班队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单一活动模式,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旨在突出德育、促进诸育并进的系列活动,如:

探究清明节的来历、传说和传统习俗、祭扫烈士墓、英雄故事大家讲、革命歌曲大家唱、慰问烈属军属、主题班队会、观看爱国儿童影片、网上祭英烈、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传承革命精神征文比赛、学科教学渗透、踏青远足活动、放风筝活动、制作敬献小白花活动等等。

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打造清明节的节日文化。

同时,通过对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收集整理、实践对比,总结经验,为其他节日的活动提供借鉴范本。

为下一步系统整理全年各传统节日文化的打造奠定基础,同时为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积累素材。

学校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项课程资源,坚持传统节日的研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步,拟为德育校本课程《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尝试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学校成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查阅众多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研讨,全书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进行章节编排,每章分别从节日的由来、各种传说、节日相关习俗,节日诗词赏析,课外实践作业等五个方面进行编排。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书的最后还准备列出一张我们现在的15个传统节日,并根据节日所蕴含的意义,确定相应的教育主题,如因为清明节有祭拜先人、中秋节有全家团圆等习俗,就在这两个传统节日里进行亲情主题教育,在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两个日子里进行乡土知识主题教育等。

我们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的特殊渠道,将《传统节日文化》编辑成德育系列动画片,在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都将有动画片陪伴孩子们度过。

在学生中从小就树立起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教师系列也相应编辑《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集》、《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论文集》或者《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案例集》。

希望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走进各个传统节日,领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最终激发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3.做实常态化节日教育

常态化就是在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因为传统节日最大特点是周期性复现,这就为我们强固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成,它由节日名称、教育主题、活动目标和特色活动组成,每到这个节日,学校如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附:

表格详见PPT)

时间

节日

名称

教育

主题

活动目标

特色活动

亲情

友情

认知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实践目标:

(1)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的活动,体会诗词描述的美好意境。

(2)在与家人品月饼、赏明月过程中激起少先队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开展“明月千里传我情——给家人或远方的朋友写书信”的主题活动。

重阳节

尊老

敬老

认知目标:

了解重阳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实践目标:

(1)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的活动,让少先队员在体验活动中懂得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2)组织队员去敬老院和老人一起过重阳节,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开展“我送长辈一片情,我做敬老好少年”班队活动

春节

勤劳

节俭

认知目标:

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实践目标:

(1)开展“我与家长共做家务”、“我向长辈拜个年”的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2)开展抄写春联活动,让队员体会浓浓的节庆氛围。

开展“省下压岁钱,献出我的爱”的献爱心活动

元宵节

文明

孝亲

认知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实践目标:

(1)开展做元宵、扎彩灯等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文明、亲情”教育,让他们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亲互爱。

(2)与家长一起外出赏花灯、猜灯谜,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丰富知识,发展兴趣。

开展“欢乐元宵节”小小灯展会

清明节

缅怀

亲情

认知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实践目标:

(1)开展扫墓踏青活动,让队员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2)与家人一起开展祭扫活动,缅怀亲人,了解家族历史,不忘生命的根。

举行“英烈伴我成长”故事会

端午节

爱国

进取

认知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实践目标:

(1)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2)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开展“吃粽子、话屈原”主题班队会

 在这里我仅以“春节”为例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我们将传统节日“春节”的教育主题定为“勤劳节俭”,认知目标预设为:

“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实践目标预设为:

开展“我与家长共做家务”、“我向长辈拜个年”等活动,培养队员“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开展抄写和张贴春联活动,让队员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体会浓浓的节庆氛围。

设计的特色活动是:

开展“省下压岁钱,献出我的爱”的献爱心活动,培养队员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二)创新丰富化传统节日教育的活动形式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只有选择源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活动,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1.坚持开好早会课。

严格执行早会制度,做到定时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

50—8:

00,并对早会课的内容做了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学习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如:

低年级一般由老师代劳讲述,简要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年级老师与同学交互进行,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或者有偏差时,再由老师补充、纠偏。

高年级则大多以学生为主阅读交流,甚至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体会,写成读后感等。

2.认真上好班队会课。

班主任认真准备,通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同伴互补、实地演练等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节日文化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则对班会课加大检查力度,每周进行检查评比,采取竞赛的形式推新、推优。

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使班会课不再流于形式,增强班会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利用周五全校教师大会对各班德育常规工作的开展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列入德育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从而树立各项评比典型。

3.积极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实践体验为主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培育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充分利用重要节日,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容。

以班级评比和各类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4.努力开发红领巾电视台的功效。

规范校园红领巾电视台的建设,明确电视台工作人员职责。

完善电视台组织结构,设立台长、副台长、记者、主播、制作等职务和职责,确保电视台正常运作。

创新电视台节目,丰富队员生活,使校园电视台节目成为受全校师生欢迎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

如:

结合清明节活动进行了三期的专题宣传和报道,内容分别为清明诗词朗诵、清明节风俗习惯演示……

5.广泛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打破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的壁垒,突破课堂和学校围墙的限制,组织队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与不同的指导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士开展多维度的交往活动。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举、勇于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等。

如:

教师节“尊师重教,还恩师一份绿色心情”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片片“心意卡”,向每一位老师送去真诚祝福,并让学生在每学期开展夏令营或者冬令营活动中亲手制作的小制作,如:

红花、街灯、串珠、小泥人等,亲自送给敬爱的老师;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看望、慰问社区孤寡老人,为他们带上一声问候、送上一个节目、献上一份贺礼、聆听一个心声等。

6.与家人同活动。

加强特色育人“共建”活动,形成多方合作的德育环境。

以《丰富化教育视野下的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发挥“家委会”作用,推广家庭教育经验,营造“温馨家庭”氛围,多种渠道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使德育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由于学生过民族传统节日多是在家里和社区,所以传统节日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整合家庭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区活动中受到教育。

如:

“重阳节”发动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向父母表一个决心、给父母做一张贺卡、送父母自制的一个礼物,给父母泡一杯茶、动手做一道菜、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等活动,用环境创设来感染熏陶孩子,学生在了解节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认知,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活动结束后,学校还要及时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做好总结工作。

7.走出去、请进来。

重阳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为老人表演舞蹈,给老人送上“重阳糕”;辞旧迎新之际,组织学生来到社区高龄老人家里,给老人拜早年。

使系列活动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实到行动上。

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和锻炼,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附: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开展学生道德教育】

(三)创立丰富化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策略

今天的社会也是多样化发展的社会,社会对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形成了人的差异化发展。

作为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

所以建立一个丰富化的德育渠道,改变以往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多彩活动为载体,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感受,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注重传统节日的习俗性、传承性、社会性、文化性。

我校学科老师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课任老师切实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设计了“传统节日之旅”知识大考场、“家乡传统文化寻访活动”等,让队员们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开展接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乐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尝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

(1)节庆探究活动。

如小问号小队开展了《压岁钱该怎么花》的探究活动。

开展“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的金点子征集活动。

通过评比,将“金点子”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中,让大家从中得到启示。

接着各中队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畅谈随意消费的害处,说说用压岁钱可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将支配压岁钱的金点子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分享。

(2)节庆教育活动。

如:

少先队主题活动《走进端午节》,确定活动的主题是“厦门粽子与家乡经济发展”,然后与大队委员一起部署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等,制定活动方案。

接着,各中队根据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准备具体的活动内容。

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找资料、作调查、排节目,个个都积极参与。

端午节主题活动是以少先队大队活动的形式展示。

队员们在具有端午节特点的环境氛围中,通过说一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习俗,唱一唱端午节的歌曲,演一演端午节的舞蹈和小品,朗诵端午节诗词,展示自己制作的端午香囊,汇报小课题探究成果,欣赏着优美的音乐,品尝自己或家人包的粽子……生动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队员们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3)节庆拓展活动。

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家中过传统节日的,因此我们将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向家庭延伸。

如在重阳节到来之前,大队部通过“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把活动的意义、主题、时间、内容、形式等告知家长,让队员及其家长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重阳节家庭亲子活动。

节日过完后,及时请家长填写活动反馈表,同时组织召开主题班队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交流活动所获,从而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如:

有的家庭开展了重阳节“三个一”活动,即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做重阳糕;让孩子参与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与老人共度重阳节;让孩子获得一次体验——关心长辈,尊敬老人,感受亲情。

3.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德育科研之中。

学校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科研来推进德育现代化,促进全体德育工作者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因此,搞好德育科研,强化德育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重头戏。

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1)培育德育教研骨干力量,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德育课题研讨会,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3)开展经验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4)组建德育特色课题同心圆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交流与布置会,达到同心协作,共同进步的目的。

4.结合小学课文与课外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