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327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独树一帜的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人就像是一个以味觉写成的民系。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年来客家餐饮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茶、酒、菜肴、小吃为系列的饮食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客家人原来生活在中原地区,经多次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

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

  

一、客家菜的形成

客家菜肴特点是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客家汤原料一般是采用滋补保健型的草药与猪骨、或鸡用猛火炖足4小时而成。

其汤味浓而色清,清香润喉。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关系密切。

客家人早期多聚居于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易温热,忌寒冷,故多用煎炒,少食生冷。

在使用香辣方面也较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

客家人出门即爬山,生活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份以补充消耗的热能和水分,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喜用“三鸟”,即鸡、鸭、鹅。

口味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居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使客家人艰苦朴实,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等耐吃易留存的食物,家居可佐饭并抑胀气,出门可配野菜充饥,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色。

 

二、客家饮食产品的代表作

东江盐?

鸡是客家菜的代表作。

此外,客家清炖鸡、汤泉蒸鱼嘴、东江酿豆腐、椒盐鸭下巴等都是客家的代表菜。

  

在客家饮食文化中除了菜肴以外,其中的茶和酒也很有特色。

“擂茶”在客家族群中是代代传承的茶点之一。

“擂”为研磨之意,它最早为“三生茶”,以生茶、生姜、生米研磨成糊状至粉状,加入盐(或糖),开水冲泡即可。

此外,客家人的竹壳也极负盛名,它是将红茶放入竹壳茶容器中一年后,再取出冲泡,茶水中既有茶叶的香味,也有竹子的清香。

客家人常喝的一种酒是用糯米和黄豆酿成,从一个粗陋的大缸中舀起来,用优雅的瓷壶盛起,很甜,一点也不像广东本地的米酒,跟客家菜的咸腻倒是十分相宜。

 

三、客家饮食文化的特点

客家餐饮“原汁原味,可口可心”。

原汁原味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料讲究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其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河源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炖等方法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的过浓的作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

所谓可心可口,指清淡的口感、实惠的价码和调和的作用。

其调和作用类似现代术语“饮食疗法”。

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壮腰补肾、养颜益气等功效。

原料选用具有特色性。

“三鸟”、豆腐、猪肉是客家菜最喜欢的“老三篇”,这与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有关。

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和豆制品可以充饥;再者,从历史上来看,客家人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也是一天至少吃一餐粥,所以荤食和豆制品正好给予其互补性。

客家人的酿豆腐就是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便使用了地道的北方豆腐(而非广东豆腐),略煎一下,外表带着娇嫩的鹅黄,里面酿了肉末,很像是豆腐饺子。

而客家的蛋饺腐春包则干脆用鸡蛋皮来包饺子了。

客家饮食讲究营养滋补、烹调科学。

从客家的擂茶来看,配料的选用注重了驱寒去湿的功效;客家黄酒性温酒精度小,饮用时还要加热,主要起到活血、去湿、暖胃的功能。

客家的五指毛桃汤具有去湿消炎功效,鸡骨草的功效主要是清肝明目,对乙肝有的一定抑制功能。

客家汤之所以采用猛火炖,而不采用煲的方法,除了其味浓色清之外,更在于减少营养的蒸发。

上汤肉丸采用新鲜的精瘦肉,打制成肉泥时还要加入冰块,而防止了加工过程肉品的生温,所以使肉丸口感爽滑、富有弹性。

客家的餐与饮搭配合理,自成体系。

总结:

客家的茶、菜肴、酒、汤,包括小吃都独具特色,自成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