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38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doc

积极融入行业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案例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101—2020年)》提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历经两年国家示范校建设,我校机电专业积极融入行业产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南宁市产业结构调整,一批特大型工业项目集群陆续建成投产,企业迫切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但相关调研显示,学校培养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学校办学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需弄清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企业希望进入企业的毕业生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最符合企业需求?

这些都迫切需要学校积极融入产业行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

一、行业调研、专家指导、找准专业发展方向。

行业是连接专业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机电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依靠行业指导,深入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一)行业调查

1、调研范围:

广西区内机电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及有关主管部门。

2、调研形式:

主要有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专题座谈、信息查询、专题研讨。

3、调研内容: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岗位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分布情况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岗位人员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4)信息处理和使用:

信息采集—→信息归纳分析—→行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议—→专题论证—→改革实施—→就业跟踪—→改革修正。

(二)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

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有13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6名,大专院校专家5名,学校内部专家2名。

每年开展2次专业会议,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

研究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系部,指导、促进专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二、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以市场引导课程改革

(一)企业调研

1、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岗位需求情况

用人单位

在岗总人数

中职毕业生

比重(%)

海信科龙(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15000

9000

60%

广西南南铝业集团

1500

850

56%

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350

285

81.4%

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

2300

1250

54.3%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具体职业岗位情况

3.近三年新进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的技术满意度调查

单位数满意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单位数

12

2

1

百分比

80%

13.3%

6.7%

4.近三年企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

(1)企业认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

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敬业精神

工作热情

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

单位数

1

2

9

3

百分比

6.7%

13.3%

60%

2%

(2)而用人单位在挑选中职生时最看中的素质如表1-5所示。

人文素养

文化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和技能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单位数

4

1

8

2

百分比

26.7%

6.7%

53.3%

13.3%

5.企业机电技术应用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要求

6.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二)、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主要由区内知名企业的机电行业专家、管理人员组成,所选的企业具有典型代表、人员结构合理。

工作任务分析内容包括:

岗位分析、任务领域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会把握了机电技术最新技术发展的情况,为专业对接产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打下基础;为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提供依据。

1、机电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分析

主要岗

辅助岗

首岗

电气技术员、维修电工、机电修理工、空调设备管理

设备工艺员、设备操作员、车间技术员、机台操作工、

发展岗

电气维修技术员、维修班长、车间工程师、车间工段长、设备安装工、高级维修管理人员

设备工艺及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车间管理员、工长、领班

2、任务领域分析(经过与会企业专家研讨论证,总结出九个工作项目)

l机电设备安装的准备工作

l机电设备的机械部件拆装

l机电设备的气液电气控制系统安装

l机电设备与生产线现场总装

l机电设备与生产线调试

l机电设备检测

l机电设备故障类型判别

l机电设备气液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

l机电设备维护

3、职业能力分析(每个工作项目又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不同的职业能力,专家一一进行研讨论证。

如机电设备的气液电气控制系统安装)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3.机电设备的气液电气控制系统安装

3-1电气安装

3-1-1能执行电气操作安全规程

3-1-2能够读懂电气原理图、装配图、接线图

3-1-3能正确识别元器件及电气材料

3-1-4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

3-1-5能正确安装元器件及电气线路

3-1-6能读懂电动机铭牌,并正确保养电动机

3-2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安装

3-2-1能执行电气操作安全规程

3-2-2能够读懂液压回路原理图

3-2-3能正确识别驱动元器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及辅助元件

3-2-4能正确安装液压回路

3-3气压系统安装

3-3-1能执行电气操作安全规程

3-3-2能够读懂气动回路原理图

3-3-3能正确识别驱动元器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及辅助元件

3-3-4能正确安装气动回路

(三)、行业专家、职教专家指导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前期工作任务分析会调研成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结构分析会。

邀请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参与课程改革,指导机电专业的专业骨干教师对课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确定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整合为机电专业基础课、机电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门化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考证实训系列课程4个模块共12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2、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3、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

4、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调试

5、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实现

6、液压与气动装置安装与调试

7、单片机技术与实现

专业门化方向课程

8、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与维修

9、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10、典型机床电气维修

考证实训系列课程

11、维修电工考证、电工上岗证考证

12、制冷设备维修工考证

顶岗实训系列

校企合作,顶岗实训

整合后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强化了知识实用性、更注重技能培养、更具校本特色、更加科学合理。

三、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共建“计划”

学校根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相衔接,从基本素质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三方面着手,形成“企业共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建“课程”

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

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研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共同解决生产经营和职业教育中的疑难问题。

如:

针对“金岸公司”主营为中央空调安装运行维护保养的特点,调整专业方向为中央空调安装维护,在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减少了《机械加工基础》、《制图与钳工工艺》等机械方面的课程,增加了《制冷空调机器设备》、《空气调节技术与应用》、《制冷空调工程施工》、等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课程,并与企业共编教材,使其更符合公司的岗位要求。

(三)共建“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共建实训基地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如“金岸公司”赠送中央空调实训设备用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海信科龙公司”赠送设备组建的冰箱空调组装生产线实训基地,满足了学校上课实训需要,并按企业标准,在实训基地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文化。

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实训基地运行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或随机检查、监督实训教学情况和实训基地运行情况。

电气工程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实训基地条件,为企业培训员工累计300多人次。

(四)共建“队伍”

以合作企业为教师培训基地,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派出骨干教师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员工培训等服务,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基地开展岗位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工种)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及操作规范,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以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

公司也派出高层人员、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到校指导,宣讲企业理念,传播职业文化,技术骨干直接深入课堂。

彼此为着“共赢”的目标进行合作,着力打造“融合型”双师队伍。

(五)共同“评价”

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评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等级考证标准,制定“培养目标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考核和综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校、企业清楚的看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综合职业素养,以便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1.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遵循职业教学规律,联系学校的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操作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突出技能本位。

2.创新顶岗实习考核。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情况主要由企业负责考核,学校派到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密切配合。

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顶岗实习态度、敬业精神、胜任岗位的情况、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

3.改革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模式。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毕业,考核方式向多样化改变,“专业与企业”、“教师与学生”、“自己与他人”共同参与评价,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促进学生“适岗”需求。

四、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与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海信科龙空调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业集团等区内外三十多家企业达成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合作共建、工学交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打造了以“需求者为中心,打造了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年五段式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有效推进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专家论证、邀请企业参与指导课程建设,有力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指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本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确定基础课教学的比例,完善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体系。

统筹“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兼顾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统筹考核评价,使培养的学生满足行业企业要求。

专业核心课

专业(技能)

方向课

专业技能课

专业基础课

电气控制及自动化

典型机床电气维修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与维修

自动生产线设备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与维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单片机技术与实现

电气设备控制安装与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实现

液压与气动装置安装与调试

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语

数学

经济与政治基础

哲学

体育

语文

法律

音乐欣赏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

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仪器仪表

机械制造技术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军训

入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自制教育

毕业教育

机电市场营销

电梯保养与维护

专业选修课

素质拓展课

(三)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以校企合作突破口,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双带头人、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双向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以重点示范建设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系部各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整体提升,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

以提升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聘用与培养专兼职专业带头人,实现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以提升课程开发、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实施校企岗位轮换,选拔与培养专兼职骨干教师,实现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以吸引、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为重点,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校企双导师制,积累专业教师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构建“校企互动、身份融通”的教学团队。

“双师型”专业教师阶梯型递增

(四)建设了满足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校形式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使学校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结合。

系部与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了“中央空调实训实训基地”,与海信科龙空调有限公司共建“海信科龙生产线实训基地”,与南宁昊冠公司共建“江南实训基地”。

按照教学与生产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学与做合一、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合一、实训基地管理与企业管理合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合一的原则,校企合作重点建设4个融“教、学、做”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并在满足教学、实训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

同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经济效益,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五)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在以“就业为导向,技能是根本”教学目标引领下,在校内通过教学实训、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途径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同时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系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积极落实学校五级技能竞赛工作部署,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取得骄人成绩。

2012年学生参加全区技能大赛荣获等奖6项一,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3年学生参加全区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有三个项目将代表广西选手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并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六)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面向区域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对行业企业职工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服务,增强学校在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多方面的辐射作用,满足广西北部湾区域职业教育对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享和社会培训的需求,扩大和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我系与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公司乐滩水电厂签订了“高低压电工证、登高作业证培训”协议,承接对应的考试运营服务工作。

为海螺水泥培训员工180多人次,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共计200多人次,还为社会群众义务维修达40余次。

在与对口支援学校有广西上思县职教中心、广西横县职教中心、广西田阳县职教中心、广西临桂县职业中学、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职教中心等5所对口支援校校的基础上,再增加支援2所,开展师资培训、教材开发、联合培养学生、教学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技术服务及社会服务能力培训等项目合作。

学校与广西南南铝业集团、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国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技能人才。

五、体会与反思

(一)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使整个学校的教务管理、教学安排、学生管理体制变得比较复杂,头绪多,牵涉部门面广,难度大。

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使有效协调,杂而不乱开展工作,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提出个高要求,在共建教师团队方面,专业教师若何协调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兼顾到企业学习实践,需要统筹规划;企业兼职教师师资的不稳定性、高级应用型师资人才缺乏仍是困惑我们的一大难题。

(三)在课程改革方面,根据我校中职高职并存的情况,有必要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中高职阶段合理对接和完善,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