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528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南理工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平时作业.doc

1.试将下列系统的结构图化简(本题10分)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二章第三节系统结构图化简及等效变换的掌握程度,该类题目有两种求解方法。

第一种求解方法可参见课本44~47页的例题2-11、2-12、2-13等。

第二种方法可利用46页公式2-82,两种方法结果一样。

答:

化简如下:

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放大系数K的取值范围。

(本题10分)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三章第一节劳斯稳定判据的理解和应用,可参见课本67页例题3-6。

一样的求解思路)

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本题20分)

1)试判断该系统属于几型系统。

2)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是多少?

3)试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

4)试求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多少。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三章第六节稳态误差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计算。

可参见课本105页表3-6的总结及例题3-16。

答:

(1)由系统开环函数可知系统为Ⅰ型系统

(2)由G(s)=

可知向前积分环节有一个,系统是Ⅰ型系统,且开环放大系数K=2.5。

4.某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a)所示,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b)所示。

(本题20分)

1)试计算该系统的性能指标:

稳态值、超调量;

2)试确定系统参数K1,K2和a。

答:

1)由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b)可以得出

2)由图a可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A)

由联立解得

将以上参数代入式(A)可得

又因为

最后得出系统参数k1=1108,k2=3,a=22

5.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本题10分)

1)试求解系统的转折频率;低频渐近线斜率等参数;

2)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要求标明转折频率及斜率,幅值等必要数据。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五章第四节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要点,可参见课本213~215页,对绘制步骤有详细的说明,绘制要点是确定低频渐近线斜率、转折频率、及转折后斜率的变化量。

可参看例题5-3。

一样的求解思路)

答:

1)将传递函数变形为

其对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

得转折频率为ω1=1、ω2=1/0.25=4,放大系数K=100,

由ν=0,故低频渐进线的斜率K=0dB/dec

2)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下:

因在ω1=1处,由低频渐进线L(ω)=20lgK=20lg100=40(Db)

6.试绘制下列两幅图的根轨迹。

(本题10分)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四章第二节系统根轨迹的绘制要点的理解,可参见课本141~159页的内容。

答:

(a)

(b)

7.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奈奎斯特图如图所示,试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本题10分)

(说明:

本题考查对第四章第二节系统根轨迹的绘制要点的理解,可参见课本141~159页的内容。

答:

系统稳定性:

Z=P–2(N+–N-)=0–2(0–1)=2

系统为发散不稳定系统

8.简答题(本题10分)

1)闭环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并简述主要环节的作用。

答:

闭环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是由测量反馈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校正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对象等基本环节组成。

作用:

测量反馈元件:

用以测量被控制量并将其转换成与输入量同一物理量后,再反馈到输入端以作比较。

比较元件:

用来比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并产生反映两者差值的偏差信号。

放大元件:

将微弱的信号作线性放大。

校正元件:

按某种函数规律变换控制信号,以利于改变系统的动态品质或静态性能。

执行元件:

根据偏差信号的性质执行相应的控制作用,以便使被控制量按期望值变化。

控制对象:

又称被控或受控对象,通常是指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工作机械或生产过程,出现于被控对象中需要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

2)对控制系统采用频率法校正时,一般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或串联滞后校正,请简述各自的概念及特点,两种校正分别对系统有何作用。

答:

①串联超前校正概念:

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

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率)处。

通过所加校正装置,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低频段:

用以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

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频带,这一要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

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②串联滞后校正:

利用滞后网络或PI控制器的高频衰减特性,是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下降,从而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a)超前校正:

优点:

加快系统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相对稳定性。

缺点;问题精度变化不大。

 

b)滞后校正;优点:

提高系统稳态精度;提高系统相对稳定性。

缺点:

降低系统响应速度。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第8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