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557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doc

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

“任何一个能解决水问题的人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金——一次为和平一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

题记

一、前言

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人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河道在城市中的生态和景观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手可热的景观卖点,滨水景观改造与利用成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题。

威海是一个三面沿海,背对青山的美丽山水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向往,许多人定居、工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小城;而由于市内几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使之周边植被良好,恢复河水自然的生态功能,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供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成为本次项目的主要任务,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二、景观设计理念

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

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

2.1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的河”;

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恢复与生态的系统设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堤改造成为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具有可持续生态循环,趋于自然状态的河道,是一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

在河道治理方面,相对与以往的人工混凝土筑砌的河道来说,生态河道具有“增强水体自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多重生态效果。

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

采用复式断面,加大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布淤积,增加视觉美感,防洪治水与因造生态景观共进。

2.2标本兼治、以水美城、控制河流污染,在此前提下开发美化河流,以河美城、以城护河,和谐共处。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以水造景,把河流景观带融入城市景观,水、绿、空立体结合,塑威海生态水环境,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客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经管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生态环境。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并把握住整个沿河层面上的风格统一,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成功案例——他山之石

3.1美国纽约炮台公园

发达国家的滨水河道设计都位于市中心,纽约的炮台山公园项目是滨水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纽约市的总体规划中,就严格的将沿着赫德逊河21米宽的用地作为公共公园绿地,与整个曼哈顿地区紧密相连。

炮台公园区的滨水地带成为整个城市的广场正如总体规划的前提是:

城市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公园,而应该是城市工作和居住生活的延续。

从1910年至今,曼哈顿的全景中,依然保留着沿河的城市绿带和被林木覆盖的炮台公园,炮台公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建筑评论家曾认为炮台公园区是纽约最好的建成区:

除了拥有良好的建筑形体之外还能将公园、滨水散步带等景观艺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个巨型的综合体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炮台公园及周边许多区的城市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2托来多(TOLEDO)

托来多市是北美的一个工业城市,城市中有一条内河——麻密河(MaumeeRiver),城市沿着这条河展开,假日公园等河滨公园就是沿河主要的公共绿地,在此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污染源,公共绿地主要供居民散步、集会、观光等功能;护岸及公园散步道、广场等场地为台阶式和台阶绿地,设计尺度适宜,小品、水池及雕塑等大方,与河道环境相互融合,为整个城市街区提供了非常好地景观和视野,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

3.3印第安那波力斯(INDIANAPOLIS)

印第安那波力斯为印第安那州的首府,怀特河(WhiteRiver)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过这座城市,是一条人工航运河,由于水位随着当地降水量的变化而不同,当地政府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河内水位,并加大力度保护原有河道的形态和自然环境。

在河岸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河道沿线的景观设计,包括桥梁、绿化植被及路灯等。

由于河道的河床和水位都处在较低的位置,因此开发时将河岸分成两个不同的竖向标高层,低的岸线基本与常年水位相平,并在不同的河段设置堤坝,将四季不同的水位维持在相对一致的高度上,较低的岸线设计为步行和慢跑的散步道,河岸宽度时宽时窄,富有变化,环境非常优美,滨水地区附近的居民有一个好的环境,且容易走到河边接近自然享受自然,因此也被美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复兴的典范。

3.4匹兹堡(PITTSBURGH)

匹兹堡正好处在Monongahela、Allegheny和Ohio三条河流交汇处,被誉为“三条河的城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城市改造,而其改建的重点就在滨河地区。

1976年,匹兹堡在河滨地区将原来铁路分理站场改建为以旧铁路为主题的“车站公园”,这次改建时美国城市中最早在滨水地区改变用地使用功能的改建开发之一。

相继的开发规划统一组织了滨水地带,提出了中央区的设计要求及政策,包括:

建议将滨水地区相连的街道设计成为具有步行尺度的观光滨河道;完善公园的旅游休闲功能及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尽可能设计两个不同的沿岸标高,一个与水面相平,另一个与周围建筑相近;

沿河冰河地区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

沿滨水地区在可能的条件下,沿河岸兴建公共广场;

在河滨地区不允许修建停车场和停车楼;不允许建重工业项目;等等

在一系列的建设举措下,今天的匹兹堡中心已成为全美城市中自然风景最集中,最优美的城市中心之一。

1.5圣安东尼奥(SanAntonio)

圣安东尼奥位于美国的最南部,有一条流经这里的河流——“圣安东尼奥河”(17世纪中叶印第安人命名)。

圣安东尼奥被著名旅游杂志誉为全美第二为全球第九位最受喜爱的旅游城市,除了其渊源已久的西班牙古建筑至今成为吸引人的景点外,其次就是以其繁荣而又绿意盎然的河畔步行风景线而闻名于世,从城里街道望眼河谷地带,只见满河谷的大树,蔚为壮观。

这条河畔步行景观带总用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长4.5公里,整个河畔景观带和步行街穿过21个城市街坊,有35座桥梁,桥头都通向桥下的步行街,步行街上覆盖着棕榈、橡树、加州柏及各种热带灌木,犹如一个植物园。

在设计方面,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近水而又和车行交通相隔,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圣安东尼奥河畔风景步行街,是罗斯福新政的产物,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社会资金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的旅游热点。

3.6日本、韩国

河道改造过程中,景观工程在整个治理中承担着生态可持续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张“生态河流’的建造方法,比如韩国的良才川自然型河流复原工程、望月川河流整治及清溪川复原工程等。

良才川是汉城南部汉江的支流,长度3.5km,1997年为了整治河流、调节洪水,引入了自然型河流组成方法。

一方面作为生态栖息地保持,另一方面加强治水能力的维持、保护。

根据每个河段的特点引入多种复原方法:

蓄水路 (石袋施工法、木桩施工法、砌石施工法等)、蓄水湖岸 (绿化袋护岸施工法,栽柳枝施工法等)、河道内 v型浅滩施工法、蹬脚石施工法,是一处 (土壤、 肥料、水分等)结合的施工工艺。

利用多孔质护岸模块进行的绿化实例,采用了多孔质护岸模块与绿化土喷射施工法等,并种植具有优秀水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或河岸植物。

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考虑,建设不同空间、不同季节使用的自然复原系统,这些生态的软化的方式,一方面起到了蓄水防洪的效果,而且起到了卓越的河道景观治理效果。

    

不得不提的还有韩国的清溪川复原工程,人水相谐是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2003年又被从新开挖,历经数年污染、被柏油马路填埋消失了的河流,经过重新开挖整治,恢复了它原有的生命的河流,它就是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清溪川复原工程是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其景观设计在直观上给人以生态和谐的感受。

河道设计为复式断面,一般设2-3个台阶,人行道贴近水面,以达到亲水的目的。

高程是河道设计最高水位,中间台阶一般为河岸,最上面一个台阶即为永久车道路面。

隧道喷泉从断面直接跃入水中,行走在堤底,如同置身水帘洞中,头上霓虹幻彩,脚下水声淙淙,清澈见底的溪水和嬉戏在水中的鱼儿触手可及。

清溪川上的景观沿着河道形成了空间序列。

河道虽长,但处处有景,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忘记了途中的寂寞。

上下游高程差约15米,由多道跌水衔接起来。

在较缓的下游河段,每两座桥之间设一道或二道跌水,在靠近上游较陡的河段处,两座桥之间采用多道跌水,形成既有涓涓流水、又有小小激流的自然河道景观。

跌水全部都用大块石修筑,间隔布置。

作跌水的大石块表面平整,用垂直木桩将大石块加固在河道内。

踏着横在河中的大石块,可跃过溪水,跳到对岸。

清溪川复原工程固然令我们称奇,但其复原工程建设中的人水相亲理念,工程建设与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协调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日本河流的特点

1流程短

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

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

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

流域面积小

据官方统计,日本共有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44条。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16840平方公里),然后依次是石狩川(14330平方公里)、信浓川(11900平方公里)、北上川(10150平方公里),余者皆不足10000平方公里。

落差大

如前所述,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激流和瀑布众多。

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日本各地四季分明,都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季节之间降水量变化显著,因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而到冬季则往往水枯断流。

3.7国内

国内也有许多河道整饬成功的例子,因为篇幅有限,只能简要叙述两个代表性的成功的例子,一个是浙江省的河道治理,另一个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规划(朝阳段)。

3.7.1浙江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共有河道6万多公里。

为了改善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公里,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进行河道的清淤、防止污染,景观绿化方面的整治,主要的治理措施有滩涂、湿地的保留和利用,保留弯曲的水流形态,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复式断面的设计、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生态护岸的方法,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造方法。

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江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3.7.2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规划(朝阳段)

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工程在2004年采取沿河“0污染排放”截污工程,利用科学的新理念:

采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措施,如太阳能水生物污水处理系统(SAS),使生态走廊区域内实现污水零排放。

利用水渠、土坎和坡地上的林带共同组成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将中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了水系统的循环,并且创造出一个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因此,位于坡地较高地段的林带,生态恢复意义最大,必须永久保持混交林状态,以维持其生态功能。

 由于现状温榆河是水利工程裁弯取直的结果,(违反了河水摆动的自然规律,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损失了其原有的景观价值)。

生态设计就是要恢复自然河流的所有特性,例如:

 

   尽量保持着健康的河流蜿蜒曲折的、流动的状态;

   保持土壤、植物、水的密切接触,保证其中物质转换和能量循环的正常进行。

需要对堤坡进行生态化改造,建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水陆交错带;

    河边种植夏季为水面提供树荫的乔木;

  保留原有湿地并人工制造湿地,有助于当地蓄水和净水的需求。

这一地区的雨水径流和前述溪水最终进入设置在低洼地区域的池塘和湿地,这些池塘和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并为鸟类提供食源地甚至栖息地,其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温榆河生态廊道取得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生境景观,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维护方面起到了很大成就。

四、威海市主要河流水文资源概况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浮游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讲解的机会”——查而斯。

摩尔

威海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

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

由于山体临近海岸,河流一般河道短促,坡度陡,汇水面积狭小。

河流水源靠降水补给。

在正常降水年份中,降雨集中在7、8月份,多数河流夏、秋两季有水,冬、春两季干涸。

里口山脉东坡向汇水经市区分别分散排入威海湾,南坡向汇水经羊亭分散排入双岛湖,西坡和北坡向汇水分别经高区和张村排入威海小石岛海域。

(表2-1)

表1-1威海市主要河流情况一览表

河道名称

源头

主河道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高区

钦村河(北河)

古陌岭

4.81

8.94

涝台河(南河)

万家疃

5.75

11.55

环翠区

城南河

大岚寺

5.22

7.24

竹岛河(青年河)

陶家夼

3.58

4.01

戚家庄河

戚家庄

2.49

2.20

望岛河

孟家疃

5.80

8.56

经区

海峰河(长峰河)

邓家寨

2.57

9.33

渤海河

北玉皇山

4.23

4.02

徐家河

北玉皇山

11.40

36.50

由于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

以降雨径流为主,径流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富水地段分布于各大河流的中下游地段,基岩裸露的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

城市建成区分布在山海之间的狭长滨海平原上,其间分布着12条沿山谷发育的间歇性河流。

在建成区的地势低洼的地段和部分道路易形成雨涝。

三、存在的问题

3.1河流的环境污染问题

威海市的主要河流均为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型的泄洪河道,春秋季干涸,大多属于间歇性河流;再加上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几条主要的河流普遍存在着雨、污不分流的问题,许多厂区、单位以及村镇居民仍然没有缴纳治污费用,污水没有真正并入管网,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了的河流,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盖,所以水环境的污染一直是困扰着整个城市,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受到了损害;穿过城市中的原本充满生命的清澈河流正在逐渐消失。

3.2河道景观绿地吃紧

现状河流两岸的许多处均被建筑(或临时建筑)紧邻建造,部分地段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及景观空间,一方面不利于多年以后的防洪要求,另一方面没有良性循环的基质,无法形成完整健康河道生态系统。

研究表明。

随着生态河道的廊道宽度增大,廊道内的各类生物种群具有逐渐增加,而且边缘种群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稳定,对城市生态起着积极的修复调节作用。

2006年3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我市也正在开展全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河道蓝线的范围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本景观规划设计要依循<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和威海市的六线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综合考虑,确定河道连歌建筑后退控制线,保证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用地。

3.3河岸建设的局限性

目前我市的河道形式基本为以往的混凝土垂直护岸形式,结构单一,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有考虑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这种护岸不能产生自净的水体、不能起到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作用。

3.4河道仍然存在“裁弯取直”;

3.5没有发挥绿色河道在城市服务于人的作用,景观空间中缺乏体现人文历史高品味的精良的亲水公共空间。

四、设计依据

1.《城市篮线管理办法》国务院145号令

2.《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威海市总体规划》

五、河道景观设计设想

经过对各条河流的初步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了河道的具体情况,依据现有状况和总体规划,对可进行改造的地段做切实可行的景观改造设想。

通过对河流廊道的治理,加强廊道的植被建设,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良好的河流、湿地生态设计,对河水进行生物过滤净化,改善城市环境,构筑城市优美的带形廊道。

5.1钦村河的景观改造设想

景观目标——雨季防洪、旱季赏溪、可以亲水的滨水游廊

钦村河的发源地所在区域及上游(从发源地经过钦村幼儿园直西至福山路段),大部分留有明沟,有些临时的建筑紧邻河道边缘,现大部分为较为自然的河道景观,植物覆盖性差,无良好的生境状态;河岸基本为直线线型的河道,构成单一型视觉空间,水质较差,没有景观观赏性;此段内,已批复的西钦槐云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河道设计宽度定为7米,直线型,两边没有绿地;

建议陈家后沟上游部分在未建设地段能够保留好在现有河流蓝线之内部分,留足河岸两边景观绿地,进行河道景观上的改造,利用生态岸道的建设方式及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增加软地面及植物覆盖率和人行步道及休闲空间,体现自然河道的丰富景观和亲水人文空间;

中游钦村至哈工大沿文化二路,大部分已经盖板或者为垂直混凝土护岸,建议保护原有岸边路边树木(刺槐),改造护岸形式、增加植物品种和垂直绿化,体现滨水绿色廊道;上游和中游可以考虑引入中水或留有堤坝存流河水的手段,保证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体景观。

下游哈工大以西段居民楼之间为垂直护岸,混凝土垂直护岸及混凝土河道衬底,岸两边几乎没有经管绿地,呈僵化单一的水泥排水沟,无自然河道景观观赏性;考虑新颖的景观设计方法,第一,借鉴韩国清溪川河道治理方法,防洪景观结合,旱季有溪流景观,增加绿化覆盖度的护岸,第二,可考虑在垂直断面增加人工种植器,美化河道两岸居民区环境;

山大及入海口段沿岸部分虽然种植垂柳,但植物品种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生境体系,景观空间单调。

建议增加植物品种和河滨人文景观元素,体现多样性植物景观;

建议保护入海口湿地,加以景观建设,控制养殖污染。

总之,预将其建成高区一段具有“绿岸、清水”河道景观,提升高区城市形象。

5.2涝台河景观改造设想

景观改造目标为——穿越高区的河海连廊

涝台河的总长约为5.75公里,流域面积比较大为11.55平方公里,属于长度较长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可以说涝台河相对于其他泄洪河道来讲,很有必要让它成为城市中一条景观河流,建议疏通河底,重新建造生态护岸,设置堤坝保存中游及上游水量,将其建造成为一条贯穿城市的优美景观廊道是我们设计的主要目标。

它的上游从佛顶山直于柴峰路、柴峰路折向西至福山路段,河道大部分被覆盖,明沟部分很少;柴峰小学门口等部分河堤虽然已经砌为混凝土岸,尽量采用生态河道的治理方法,留有相应宽度的绿化带及亲水步道建议多采用自然化和复式驳岸设计,增添植物品种;从福山路经过沈阳路到科技路段,部分明沟处增加垂直绿化植物,遮盖垂直护岸及管道;尽量符合滨河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丹东路、火炬路至文化路段,大连路南面,建议进一步对岸道的治理及修复,做以详细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河流穿过的地块内,尽量保持原有的河道状况,严格控制篮线范围内的建设,留给景观绿化的空间,做好景观规划设计;

下游大连路文化西路段及入海口河床比较宽阔,河道两边的用地要做好规划控制的同时,加强景观设计,大部分护岸还未建成,就可以考虑建造生态型护岸,增加绿量;入海口为典型的海水河水混合湿地形态,原自然湿地状态有所保留,为珍贵的湿地地区;呈视野较为开阔的水景空间。

从丹东路大连路到入海口,坚决保护湿地,完善湿地生物种群,使其生物多样化,现状两边滨水绿地绿化建设较为健全,但在亲水开敞空间方面、景观精致程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使之形成西海岸一处靓丽的滨海风景点。

5.3城南河景观改造设想

景观设计目标——还原清河

城南河穿越威海中心地带,早期是我市原有的一条河流,由于历史原因,现状河流已失去了往日的自然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中下游被道路覆盖,水泥砌筑的垂直护岸,以及被污染的水质等等。

“作为城市中的一条河流他应该以原有的生态作用服务于城市、被城市保护甚至宠爱。

城南河发源于佛顶山东北黄家夼、大岚寺附近山麓,有东西两条支流,于大岚寺村内汇合,上游现状基本为盖板暗河,除了大岚寺汇合点,沿山体的护岸自然景观保护良好外,其他地段就是简单的排水沟,形式单一的混凝土垂直护岸,居住区内河道没有绿化带,河内随意排放污物及垃圾,河道失去了应有的景观价值。

景观设计无从下手。

建议认真履行总规及河道篮线要求,没有建设的地段预留好河滨绿化用地,设计好这条贯穿城区的河流景观。

城南河中游沿世昌大道一侧,直至水产品市场均为地下或小的排水槽,现状没有河流的任何特征。

景观设计想突破现状模式,对此段的排水沟槽做仿自然河流的曲线形式,布置天然石驳岸,河底铺设河卵石,及人工栽植亲水植物,对垂直立面挡墙做景观垂直美化绿化装饰等等,构建邻水的人本空间和精致城市景观元素,对直接影响整个城市形象进行改造,寻找记忆中失去的城南河。

5.4竹岛河

景观改造目标——漂移在居住区间的河流花园

由于竹岛河上游从佛顶山东麓,陶家夼沿山体部分,自然风景阈值较高,山上植被茂盛,河道已经做了水泥垂直式护岸,与自然风景不甚协调,留有洗衣河道段,污水污染了下游,因此建议对此断河流做以充分的景观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自然景观相融性强不失亲水性的城市风景区。

竹岛河的交汇处现状已经改造为自然驳岸及砂土河底,周边为住宅及正在拆迁地块及试验机厂处,建筑和河岸距离很近,没有实施景观的空间,河床在枯水期水面断流,观赏度不高,植物覆盖程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滨水植物群落系统。

因此在这段城市居民集中地段,应当将这段珍贵的亲水滨河资源加以利用,拆除临时工厂建筑,蓄留好河水,进行精良的景观设计,丰富植物品种,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滨水小游园。

竹岛河中下游到青岛路,四方路南面,有比较足够的空间可以做景观上的改造,建议河道边留够8-10米的绿地宽度,进行生态的护岸及多层次的亲水植物及滨水植物,对竹岛河做进一步的生态改良。

青岛路东至海滨东路段,2001年随威海公园的建设进行了河堤砌筑和河底硬化建设,现为混凝土护岸及池底,没有生态方面的措施,建议对此段加以改观。

修复河道内的生境,栽植柳树、栾树、水杉等乔木及亚乔木花灌木,为青岛路边增添生动的自然景色。

再下游往东,便是暗沟式河道。

5.5戚家庄河景观改造设想

景观改造目标——连接山、河、海的文化绿廊

戚家庄河发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