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66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3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综合应急预案.doc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编制目的

为强化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我矿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变能力,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矿井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管理、救援和处置程序,保证矿井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保证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节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煤矿安全规程》(2012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另依据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金兰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金兰煤矿(变更)安全专篇》,贵州省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12月由提交的《贵州省黔西煤矿区金兰煤矿勘查地质报告》;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黔西县金兰煤矿M1、M5、M8、M12、M13煤层煤炭自然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等资料,制定本预案。

第三节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金兰煤矿重大安全事故。

包括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矿井火灾事故、煤尘爆炸事故、冒顶片帮事故等。

第四节应急预案体系

金兰煤矿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其中专项预案有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矿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矿井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矿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

第五节应急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项目部配合建设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建设单位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会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协同应对,将日常管理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矿井危险性分析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简介

金兰煤矿属新建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省国土资源厅已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610372,矿区面积:

4.057平方公里(1、x=2970550.00、y=35601140.00,2、x=2973230.00、y=35604440.00,3、x=2973500.00、y=35603320.00,4、x=2973280.00、y=35602250.00,5、x=2970810.00、y=35600680.00),开采深度为1450m—600m标高;现有属6证齐全的生产矿井。

二、自然地理条件

1、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金兰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南西的猴场和羊场之间,行政区划属羊场乡管辖。

其形状大致呈北东-南西向的长条状,长3km,平均宽3.48km,面积4.057㎞2。

矿山距黔西县城33㎞,有公路相通。

由黔西县城至黔西火电厂所在地甘棠乡约14㎞,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

煤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区地形起伏中等,最高点为南西的营盘坡,海拔1623m,最低点在北东端熊家湾的冲沟中,属侵蚀切割中高山类型,一般海拔标高1400~1600m,相对高差约200m。

地貌类型可分为三种,其一为下三叠统玉龙山组发育地区的岩溶陡坡——峰丛地貌;其二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发育地段的缓坡—沟谷地貌;其三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地区的溶蚀凹地、漏斗、峰丛等地貌。

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000m。

3、气象与地震

处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10.4℃。

年平均降雨量1006mm,四至十月为丰氺季节,降雨量多达858.5mm,占全年降雨量的81%。

4、地震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在《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6度区。

三、矿井地质条件

1、矿区构造

矿区的构造位置处于北东向的羊场向斜南西端的北西翼,基本形态为一单斜层,岩层总体走向北东—南西,煤系下部地层倾角在近地表处由于受F2断层及羊场向斜相邻的猴场—陇坤背斜影响而局部较陡,一般为40°—45°,在地下深部则迅速变缓为30°,煤系上部地层倾角变化不大,一般为28°—32°。

断层不发育,仅在矿区南西端之外见到F1正断层,在区内见到F2断层。

F1断层呈北西—南东向,横切羊场向斜南西端,为正断层,断面倾向北东,其北东盘端上升二南西盘下降,造成北东龙头组煤系地层与南西盘三叠系地层接触,垂直落差在100m以上,由于其分布在煤矿范围之外,对煤层的空间位置影响较小。

F2断层见于1—1′剖面TC—2、TC—3两探槽及PD—1、XJ—26中,呈北东—南西向,其南西端起于XJ—26之南西,南东过(1—1′)剖面后延出于区外,区内长约2km为逆断层,断层倾向北西,在XJ—26中量得断层产状285°—35°,其西北盘上升逆覆于南东盘之上,垂直落差最大为5m(PD—1洞中所见)向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落差均逐渐减小,至XJ—26之南西则渐消失。

由于该断层落差很小,且发育于煤系底部近露头部分,对煤层空间位置的影响很小。

2、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

矿区内的煤系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厚170m,主要灰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煤层多层,下部夹薄层灰岩。

含可采煤层8层,由上至下编号为M1、M5、M8、M9、M10、M12、M13、M15根据岩性及含煤特征,可将煤系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由长兴组底至M10煤层下的砂岩顶,厚81m,含M1至M5五层煤,下段由M10煤层下的砂岩顶至茅口组顶,厚90m,含M12至M15三层煤。

3、煤层及煤质:

(1)煤层赋存情况

M1煤层:

位于长兴组(P3c)与龙潭组(P3l)界线下0.5—1.0m,厚0.86—1.96m,平均厚1.68m。

全区可采,结构单一,无夹矸。

顶板为灰色舍腕足动物的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5煤层:

剖面上,上距M1煤层30m,俗称“大砂煤”,厚0.95-2.50m,平均厚1.67m,全区可采。

中常含一层厚0.10~0.42m的粘土岩夹矸,一般结构式0.43(0.42)1.65m,顶板为灰色薄层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8煤层:

位于煤系上段,上距M5煤层8-15m,俗称“小砂煤”。

厚0.84—2.23m,平均1.54m。

厚度稳定,全区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中常含一层厚0.05~0.10m的粘土岩夹矸,一般结构式0.68(0.10)0.45。

顶板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9煤层:

位于煤系上段,上距M8煤层8-25m,厚0.86-2.37m,平均厚1.38m。

厚度在全区稳定,结构单一,无夹矸。

顶板为灰色薄层细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0煤层:

位于煤系上段,是该段中最下的一层煤,上距M98-20m,俗称“夹

夹煤”。

厚0.7-2.12m,平均厚1.11m。

厚度稳定,全区可采。

性硬,常呈块状,结构单一,无夹矸。

顶板为灰色条带状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M12煤层:

位于煤系下段上部,上距M10煤层27.3m,俗称“大面煤”。

厚1.70-5.64m,平均3.09m。

它是区内最厚的煤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性较脆,多呈碎块及粉末状产出。

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矸,仅ZK301孔见含有二层粘土岩夹矸。

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3煤层:

位于煤系下段中部,上距M12煤层6-12m。

俗称“小面煤”。

煤层厚0.9-1.61m,平均厚1.31m。

一般结构单一,仅局部地段含一至二层厚0.05~0.10m的粘土岩夹矸,一般结构式:

0.44(0.12)0.50m。

顶板为深灰色含菱铁矿结核的粉砂岩,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M15煤层:

位于煤系下段底部,上距M13煤层32m,下距煤系底界2~11m,俗称“五花煤”。

煤层厚0.43-1.6m,平均厚1.02m。

厚度不稳定,仅在区内2—2′线南西可采,北东至1—1′线则厚度变薄或结构变得极为复杂而不可采。

结构交复杂,常含二层夹矸,一般结构式:

0.40(0.20)0.30(0.30)0.30m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底板常为黑色或灰白色含黄铁矿的粘土岩(硫铁矿层)。

(2)煤质:

区内各可采煤层外观均为黑色,小碎块状,仅M12煤层多呈粉末状,视密度1.44-1.52t/m3,肉眼煤岩类型多是半亮及光亮煤条带相间组成。

4、水文地质:

(1)、地表水: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有季节性溪沟存在。

(2)、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1)茅口组强含水层(P2m):

分布于羊场向斜两翼周边龙潭组(P3l)外侧,主要为石灰岩组成,其中溶洞、溶蚀漏斗及溶蚀管道极为发育,地表未见泉点出露,也未见到溪、沟发育,但常见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及下三叠统各含水组的泉水通过溪沟流入这些溶洞及溶蚀漏斗中消失,最后流入区域南侧的臭皮河(乌江直流)中。

(2)龙潭组弱含水层(P3l):

分布于向斜周边,主要为砂、泥岩、煤层及少量石灰岩夹层构成,厚170m。

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泉流量0.014~1.05L/s。

(3)长兴组强含水层(P3l):

分布于龙潭组弱含水层之上,为燧石灰岩夹层构成,厚10~15m。

含岩溶裂隙、管道水,泉流量2.31~5.69L/s。

(4)沙堡湾段隔水层(T1Y1):

分布于长兴组强含水层之上,为薄层泥质粉砂岩,厚45m。

区内未见到泉水出露。

(5)玉龙山段强含水层(T1Y2):

分布于沙堡湾段隔水层之上,为薄至中厚层细晶石灰岩,厚230~300m,含岩溶裂隙管道水,泉流量0.21~5.90L/s。

(6)九级滩段隔水层(T1Y3):

分布于玉龙山段强含水层之上,为紫红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厚40m,区内未见到泉水出露。

(7)茅草铺组强含水层(T1Y3):

分布于九级滩段隔水层之上,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细晶石灰岩及白云岩。

岩溶裂隙管道水,泉流量5.30~25.69L/s。

(3)、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区内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岩组为龙潭组(P3l)弱含水层岩组,其富水性弱,龙潭组之上的长兴组(P3c)及之下的茅口组富水性虽较强,但它们于龙潭组内可采煤层之间皆有十余米至数十米的砂、页岩相隔,由这两个富水岩组向矿坑充水的可能性较小。

再则,区内仅见一条断距1~5m的小逆断层一条,其破碎带仅宽0.10~0.20m,且其中为断层泥充填,不易导水;矿区外北侧虽有规模较大的猴场断层,南侧虽有F1断层,但二者距矿区均有200m以上,不会因其于玉龙段强含水层岩组发生水力联系而影响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全勘查区内亦无大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

因此,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其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可定为IIa型,即以风化于构造裂隙为主,顶、底板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4)矿井涌水量:

矿井涌水量为22~125m3/h。

井巷内无大的出水点,主要为采掘井巷及原采空区滴水、渗水,经汇集后从主斜井排出。

四、矿井瓦斯等级、煤尘及煤的自燃:

1、瓦斯等级:

金兰煤矿为新建矿井,2012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勘查地质报告对瓦斯含量分析粗略。

专篇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采用分源预测法对矿井相对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经计算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54m3/t。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联合下达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西县金兰煤矿被划定在文件规定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范围内。

综上所述,金兰煤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2、煤尘爆炸性与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黔西县金兰煤矿M1、M5、M8、M12、M13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M1、M5、M8、M12、M1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均为Ⅲ类(不易自燃),其它煤层未鉴定,需在开采前取样进行鉴定。

M1、M5、M8、M12、M13煤层煤尘均为无爆炸性,其它煤层未鉴定,需在开采前取样进行鉴定,

五、生产系统、辅助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共三个井口,主斜井布置在+1424m标高,按25°的坡度,以305°方位穿层掘进,掘到+1285m标高落平后向M1煤层方向掘进了运输石门,运输石门揭煤后布置了西翼运输大巷;副斜井布置在+1421m标高,按21.5°的坡度,以337°方位穿层掘进,下部已和西翼运输大巷沟通;回风井布置在+1427m标高,平巷掘进85m,按34°的坡度,以323°方位穿层掘进,掘到+1389m标高,以平巷掘进到M5煤层底板,然后按30°的坡度,以71°方位沿M5煤层低板掘进到+1339m标高,再以251°方位掘进15m平巷后,沿+1339m标高向西掘进20m与回风石门沟通,向东掘进总回风平巷至M1煤层的顶板,向下掘进了回风上山与西翼运输大巷沟通。

穿层瓦斯抽放巷已形成,其中一条瓦斯抽放巷通过运输石门与西翼运输大巷相连,另外一条瓦斯抽放巷通过回风石门与总回风平巷相通。

东翼运输大巷和其掘进配风巷已掘出一段,东翼运输大巷布置在M1煤层顶板岩层中

2、采煤方法

煤层倾角在30°以下,属倾斜煤层,可采煤层为8层即M1、M5、M8、M9、M10、M12、M13、M15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单体液压支柱配套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

煤层倾角在45°以上采用柔性掩护支架走向长壁式采煤法。

3、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全矿有3个井筒,其中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井回风。

回风井装备两台FBCDZ-54-NO15,电机功率为2×55KW主要通风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备用通风机能够在10min内起动。

通风机采用直接反转的方式进行反风,反风设施齐全。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

4、防排水系统

副井底设主、副水仓各一个,水仓总容量为240m3。

水泵房安装有100D45×5型多级分段离心式水泵两台,该水泵额定流量85m3/h,额定扬程270m,配用电动机功率为110kW。

全井共配备水泵三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能同时运行足够满足排水要求。

5、提升、运输方式

主斜井提升方式为串车提升,主斜井采用2JK2×1-200型单滚筒提升绞车提升;副斜井采用JPT1.6×1.5型单滚筒提升绞车提升。

1287运输大巷采用CDXT-2.5t电瓶机车牵引矿车;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运煤;选用1t固定式矿车装煤(矸)。

6、供电系统

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分别来雨朵线10KV高压线和大关线10KV高压线,下井电压为660V。

两路电源通过地面变电所分别为矿井各用电设备供电。

第二节危险分析

一、水灾:

根据矿生产中的水文地质资料,采掘过程中,有可能遇采空区、老巷及老溏,一旦贯通,会造成透水和淹井事故。

二、火灾:

发生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

外因火灾有:

明火(包括电气焊、明火)所引起的火灾;油料(包括润滑油、变压器油、液压设备用油、柴油设备用油、维护设备用油等)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引起的火灾;炸药在运输、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火灾;机械作用(包括摩擦、震动冲击)所引起的火灾;电气设备(包括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机电设备等)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所引起的火灾;装载、运输车辆的电气着火、尾气喷火及机械摩擦引起的火灾。

内因火灾主要是煤炭自然发火引起。

我井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发生内因火灾可能性不大,但必须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采空区、老巷长期漏风,防止巷道长期处于微风状态,防止煤层自燃发火。

三、冒顶片帮事故:

我矿地质构造简单:

但采掘过程中,如支护不及时、支护强度不够、支护-措施不合理,极易发生顶板事故,造成大面积冒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多发生在井下掘进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等地点。

在通风质量差的独头掘进工作面、顶板冒落的空洞内、低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和停风的盲巷等可能积存瓦斯,如遇有引爆火源,便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违章排放瓦斯或巷道与老空区贯通等有大量瓦斯涌出时,如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放炮不符合规定、机械磨擦等产生引爆火源,也可引爆瓦斯。

五、煤尘爆炸事故:

在采掘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放炮、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煤尘;风速过高会引起采掘工作面和运输巷道煤尘飞扬,而风速过低产尘点产生的煤尘排不出去而增加浮尘量;当煤尘含量达到爆炸临界点,遇有引爆火源时,就会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我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设计和管理。

七、地质灾害事故:

矿井开采过程中,随着煤层开采面积的增大,可能引起的地表陡峭地段山体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八、职业卫生事故:

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毒有害气体有:

CH4、CO、CO2、NO2、SO2、H2S等,当以上有毒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将造成大量人员中毒及伤亡;矿井粉尘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经常吸入,重者可导致吸肺病,而且煤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燃烧和爆炸,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九、运输提升事故

我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因此,要加强对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加大对钢丝绳、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在斜井(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挡)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第三章组织结构及职责

第一节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高四新(矿长)

副总指挥:

何树杰(技术负责人)

成员:

何义良(安全矿长)、刘云(生产矿长)、苏孝华(机电矿长)、李成举(调度主任)、石俊生(通风科负责人)、杨德志(安全科负责人)、李红平(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向德秀(后勤科负责人)、张琴(财务科负责人)、何旭(保卫科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金兰煤矿调度室。

当总指挥不在的特殊情况下,依次由副总指挥担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节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分工:

一、现场指挥部领导小组:

组织编制和修订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专业队伍,并组织演练和实施,检查和督促完成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现场指挥部办公室:

发生重大事故时,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与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保持联系;发布和实施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提供应急救援所需基础技术资料与信息;组织指挥救援队伍、救援物资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事故灾难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救援力量、资源不足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组织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完成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指挥部人员分工:

1、总指挥及副总指挥在指挥部统一指挥救援工作。

其中以总指挥为第一责任指挥者,副总指挥为指挥参谋,如总指挥因特殊原因不在场时,副总指挥技术负责人临时行使第一责任指挥者的权利。

2、安全矿长为应急救援小组的现场指挥者,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全力协助指挥。

如安全矿长因特殊原因不在场时,由指挥部临时任命现场第一责任指挥者。

3、调度主任负责落实救援设备、仪器仪表及材料的调配运输工作。

4、安全科科长负责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5、生产技术科科长负责向指挥部提供相关的图纸资料及编写临时性可行有效的救援安全技术措施。

6、后勤科科长负责联系医疗机构及时抢救伤员和安抚遇难家属的工作。

7、保卫科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现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并保证井口附近无火源。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第一节危险源监控

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科室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安排专人对瓦斯、煤尘、顶板、一氧化碳、水害进行有效状态分析、检查处理。

一旦发生瓦斯超限、出现火情、有明显突水征兆、顶板事故征兆时,要立即停产撤人,并及时将灾害产生的原因、处理情况、防范措施等信息及时向调度室和值班矿长汇报。

第二节预警行动

根据调度室传递的信息,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安全生产事故采取以下措施:

1、下达预警指令

2、及时发布和传达预警信息,提出相关整改要求。

3、根据事态发展的资料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发现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得到总指挥的批准后,迅速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

通知顺序如下:

事故发生地点—→调度室—→安全副矿长—→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新化大竹煤监组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措施,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五章应急响应

第一节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事故的可控性,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和Ⅳ级响应,具体如下:

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为Ⅰ级响应;

2、发生特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10以上、29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10以上、29人以下死亡,为Ⅱ级响应;

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为Ⅲ级响应;

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为Ⅳ级响应。

第二节响应程序

指挥部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急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

应针对应急响应分步骤制定应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程序指导各类生产事故应急响应。

各类型生产事故(矿井火灾、矿井水灾、大型冒顶、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应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实施应急处理。

在专项预案中明确应对次生事件的相关内容。

当生产事故的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按照有关程序向国家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影响。

第三节当矿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矿井已经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终止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终止命令,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在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发布,说明有关事故处理完毕后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善后处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第六章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由总指挥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信息发布程序及要求,严格审查发布程序,遵循客观、主动、及时、准确、规范的原则。

将信息对外发布。

第七章后期处置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灾人数,清点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检测仪器、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设施等,对于在救援中损耗的救援物资必须重新更换配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整理好抢险救灾记录、图纸等,及时总结分析,写出救灾报告。

2、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矿井事故中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顶板垮落、火区复燃等,因此在恢复通风、清理现场时必须检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巷道加强支护等。

3、救灾完成后按照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形事故成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和事故责任,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4、妥善安置遇难人员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