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944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docx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汇

1.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2.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法,是一种以探究活动为主

的教学方法;他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3.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

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是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4.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洛克,其代表作是《教育漫

话》,著作中提出“教育万能论”,这是外铄论的观点,

5.杜威是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他强调儿童中心,做中学,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在对教育性质的制定上,他提出三

个核心的命题,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长;其代表作是《民

主主义与教育》

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

为实质教育论

7.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各科教学

8.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儿童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1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它奠定

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它是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著作中提

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而不是仅强调宗

教教育;他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他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13.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彼得•麦克费尔

14.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是世界

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

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明确提出构建教育学体系;他提出“教

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楚(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在教育发展史上通

常被视为系统教育学专著;他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15.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16.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皮亚杰,后经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17.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18.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19.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

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20.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21.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22.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23.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

系统性、普遍性、基础性

24.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非正式性、过渡性、多样性、互补性

2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2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2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迁移性和生理适宜性三大原则

2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陶冶法

29.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30.在德育过程中,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31.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3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

3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3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3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地

位的重视

3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38.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

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

形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学生较少的情况,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都得

到锻炼,能力较强

39.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0.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

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

4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4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公共性和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4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功能44.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45.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46.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47.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

4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49.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50.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51.《学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文献,还是提出“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学不躐等”“道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思想的著作

52.“教学相长”这一提法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5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54.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55.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

56.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5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58.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59.骑士七技包括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

60.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6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6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63.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

单一课和综合课

6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65.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66.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

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

67.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68.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69.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决定了教育应该优先发展

70.基础教育阶段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有社会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文化本位论、个人

本位论

71.现代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新特征是融合性、适度超越性、类主体性

7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人、学会学习

7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

生活、学会生存

74.我国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

来得变化

7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76.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

主导作用,其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

77.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要素:

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精神78.教育途径主要有教学、咨询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79.黄炎培提出的中国职业教育的方针是科学化、社会化

80.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81.社会是由人口、自然环境、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82.人的身心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它具有顺序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83.人的特性就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殊属性,它主要包括精神属性、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84.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有:

教学科目、学科开设的顺序、学年编制和学周计划85.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86.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这“五育”是指世界观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

87.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8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具体体现了启发教育教学思想89.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2006年,月,日新《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

90.电影、电脑、语言、教材属于教育手段中的教育媒体

91.学校文化从其构成上来说,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制度层、精神层、物质层92.综合各家之言,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微观组织文化93.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范围不应仅仅是对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涉及到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几

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9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9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9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9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

98..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的三种主要途径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墨子9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许慎100.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01.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10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0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104.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思想家是斯宾塞,其代表作是《教育论》105.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卢梭,他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

年龄特征,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106.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政治学》107.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他的《论演说家的培

养》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10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109.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10.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11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瓦?

根舍因

112.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意识性113.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私学、官学、书

11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115.原始杜会教育的特点是无阶级性、为生产劳动服务、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极为

简单

116.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是价值观念

11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1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119.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教

育决定的,它否定了遗传和教育的作用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

1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

学技术

12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决定教育的规模、决定教育的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

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122.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

者的数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科

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2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传递文化、深化文化、构成

文化本体

124.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细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

校精神文化、学校领导者亚文化、学生亚文化、教师亚文化、校职工亚文化、课程亚文

化和活动亚文化

125.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仪式、学校规章126.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

具有能动性

12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教育的自身

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的状况

12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外砾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这些不同的观点12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的规

130.发展不平衡性的第一个方面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

的,如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是新生儿与青春期。

第二个方而是不同方而发展

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

佳期的概念,如2--3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131.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

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132.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

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

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3.个体顺序性指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

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134.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问。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

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13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社会实践

13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37.“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的教育目的138.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13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40.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制141.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142.在近代,欧洲大部分国家采用双轨学制,最为典型的是英国

143.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

144.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14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教育目

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46.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对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规定,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

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生产力

147.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教育内容

148.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奴隶社会149..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150.“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151.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

劳动具有滞后性

15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

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

153.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

154.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

能力

155.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15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57.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

158.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

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159.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16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6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能

162.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63.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

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16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获得间接经验

165.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16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67.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168.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

169.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

家,“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17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17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孔子启

发式教学思想

172.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

将孔子

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朱熹

17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

力的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174.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

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

17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的交往性17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77.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178.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教学任务

179.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18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课外辅导

181.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主要由考查和考试两个部分组成

182.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83.设计教学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84.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185.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讨论法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186.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87.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

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教学模式188.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大因

189.教学模式的特点有:

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

190.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严格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191.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

于方法,并为完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它本身不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

192.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交往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

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

19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194.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

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

教育影响的过程的规律

19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19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德育过程规律

19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差别教学,反映

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98.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9.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00.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评价法

20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202.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20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20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道德意志20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途径

20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207.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班主任工作、共青团活动、课外活动、劳动、政治课教学208.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是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懂得现

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

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209.我国新时期的德育特点有社会主义方向性、全民性、民主性、变革性、开放性210.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211.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1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

理,它的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

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213.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21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