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977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doc

绿色发展内涵与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

颜文华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南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思路与策略(14B790021)。

作者简介:

颜文华(1977-),男,湖南攸县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

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绿色发展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基础上阐述了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概念及其计算公式与等级划分。

然后,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对洛阳栾川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水平做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其处于接近绿色发展的水平,并提出了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洛阳;重渡沟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

Studyonconceptofgreendevelopmentandgreendevelopmentindexofruraltourismspot

YanWen-hua

(HenanCo-InnovationCenterforSmartTourismofCentralPlainsEconomicZone,LuoyangNormalUniversity,Luoyang471022,China)

Abstract:

tostrengthen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developmentandgreendevelopmentintheruraltourismspotcanbeimportantandusefulforthedevelopmentofbeautifulcountryside,newagriculturemodernization,newcityortown.Thispaperstudytheconceptofgreendevelopment,andconstructsgreendevelopmentappraisalindexsystemofruraltourismspotbyusingtheMatlabsoftwareand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ndbasedonthis,thispaperintroducesthisnewconceptofgreendevelopmentindexofruraltourismspot,setsupcalculatingmodelandratingofgreendevelopmentindexofruraltourismspot.Andthen,makesaanalysisonthegreendevelopmentofChongdugouscenicspot,Luoyang;theconclusionisthatChongdugouscenicspotisclosetogreendevelopmentlevel.Atlastsometacticsofimprovingitsgreendevelopmentlevelaregiven.

Keywords:

ruraltourism;ecologicalcivilization;greendevelopment;Luoyang;Chongdugouscenicspot

0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

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原本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以美丽环境换取绿色崛起和全面小康。

但综观我国乡村旅游实践,不少乡村地区却因急功近利和规划滞后等诸多原因,出现重走传统“资源掠夺式、环境牺牲型”发展道路之苗头。

这样的发展方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也不利于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并且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和乡村旅游虽然都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旅游业旅游色发展还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

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乡村旅游、绿色发展以及旅游生态文明相关成果,发现还没有检索到学者对旅游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更没有对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

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是一种评价工具,是为了准确评价、定量考核各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也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能为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和具体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分等方法,借鉴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乡村旅游地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转向,并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文明建设。

1绿色发展内涵与本质要求

2008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和“发展绿色经济”倡议,呼吁全球从“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

这种绿色发展观的倡议迅速得到众多国家和组织的热烈响应,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增长或者转型的战略和计划等。

虽然如此,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未对“绿色发展”或“绿色经济”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关于其内涵、本质要求等基本内容还存有争议。

联合国环境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

作为最早发出这一倡议的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具有一定权威性,实际上指明了绿色发展既要关注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又要关注生态环境。

国内学者最早提出并定义绿色经济的刘思华教授(2001)认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括,它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3]。

这类观点看到了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一面。

刘思华(2011)认为“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与重要内涵”[4];胡鞍钢(2012)认为“绿色发展有特定含义:

一要发展,二要绿色。

绿色发展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为根本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5];李佐军(2012)认为“绿色发展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方式”[6];蒋南平等(2013)认为“绿色发展应建立在资源能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适度发展,损耗补偿互相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7]。

这些观点指明了绿色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绿色发展既要发展,又要绿色,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人类自身的全面科学发展。

齐建国(2013)认为“绿色发展以绿色技术为基础,聚焦于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人类在物质财富达到一定丰裕程度时的必然选择”[8]。

这一观点突出了绿色发展要聚焦人的生命力的提升。

刘小琳等(2012)提出“人民幸福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国家发展的最终标准”[9]。

杨建林(2013)认为“绿色发展把生态发展作为第一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质与量有机结合,把人与自然、社会和和谐度作为判断标准”[10]。

这些观点与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们所强调的“经济发展应确立幸福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终极价值的理念”[11]比较吻合,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发展是关注生命力与人类福祉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方式。

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和发展理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绿色发展内涵与本质。

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就是要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邓小平同志强调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江泽民同志号召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习近平同志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这些均表明绿色发展应关注民生福祉。

基于这些分析,笔者认为绿色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要促进绿色,即发展要合符绿色,绿色是前提和途径。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过程要注重生态文明,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环境更美丽;这样发展方式、过程和结果都是绿色的;第二,要促进发展,即绿色要促进发展,发展是目标和结果。

强调运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业等促进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第三,要促进人民幸福,绿色发展要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大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经济发展目标与结果要回归发展本质,即提升人类福祉。

因此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百姓幸福感。

2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构建思路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至少包括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两个环节。

在指标选取方面,本文基本思路是借助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先根据绿色发展内涵去构建乡村旅游绿色发展一级指标体系,然后借鉴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和低碳旅游评价指标等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和使用的指标,重点是借鉴那些运用频率较高的指标,再结合乡村旅游特征以及考虑到指标体系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中的导向作用,初步形成二级、三级具体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专家调查建议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乡村旅游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调查结果给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2.2构建原则

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定量评价、衡量、考核各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水平与能力的依据,需要确保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具有科学性。

为此,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既能体现乡村旅游与绿色发展基本特征,又能对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实践作出导向作用,具有高度科学性。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既能被各类专家学者理解和应用,又能被游客、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理解和应用;同时,各评价指标在数据获取方面能充分考虑到乡村旅游景区普遍缺乏相关统计数据的现实状况。

第三,简明性原则。

指标体系不是多而全为好,而应少而精,尽可能使所选指标在较少的数量上能反映出较复杂的问题。

2.3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绿色发展内涵与本质,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基本框架应包括三个方面:

乡村旅游绿色指数、乡村旅游发展指数、乡村旅游幸福指数。

乡村旅游绿色指数主要反映乡村旅游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水平与能力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支持力度,乡村旅游发展指数主要反映乡村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与产业结构合理性,乡村旅游幸福指数则是反映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绿色福利水平及其给旅游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幸福提升水平。

这三个方面就形成了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的一级指标(即目标层)。

然后通过向20位旅游高校教师、知名学者、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局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咨询,构建了7个二级指标(即准则层)和25个三级指标(即要素层)。

将具体指标制作成表1。

表1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准则层)

三级指标

(要素层)

乡村旅游绿色指数a

乡村旅游资源环境a1

水体质量、空气质量、绿化质量、总体环境协调度、清洁卫生质量

乡村旅游景观质量a2

旅游景观吸引力、旅游活动吸引力

乡村旅游绿色支持a3

宣传教育支持力度、绿色管理支持力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乡村旅游发展指数b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b1

绿色交通设施建设、绿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安全设施建设、绿色消费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经济实力b2

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投入、旅游总人次、旅游从业人员比重、旅游收入结构

乡村旅游幸福指数c

乡村旅游绿色福利c1

对生态环境贡献、对地方绿色经济贡献、对社会文化贡献

乡村旅游幸福感c2

旅游者幸福感、旅游从业人员幸福感、旅游地居民幸福感

2.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4.1构造判断矩阵

在确定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后,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邀请旅游高校教师、知名学者、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局管理人员等20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对目标层、准则层和要素层分别进行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然后逐层建立判断矩阵B。

专家打分按照1-9比率标度方法,即用1,3,5,7,9的标度计分,具体含义参考1-9标度及其含义[12]。

根据指标之间关系,本文共构建了11个判断矩阵B。

目标层判断矩阵为B1=,准则层判断矩阵为

B2=,B3=,B4=,依此方法得出要素层判断矩阵为B5-B11,具体表达方式略。

2.4.2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运用Matlab软件,依次求出11个判断矩阵B1-B11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然后对所得到的w经归一化处理后作为指标权重。

同时,为了避免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出现判断上的矛盾,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具体检验方法为计算一致性比率CR,一般而言当CR<0.1时,则认为判断结果满足一致性,否则不满足一致性。

根据图形化结果,笔者将判断矩阵B1-B11的最大特征根λmax,特征向量w,及相应的CR汇成如表2

表2判断矩阵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数据表

名称

λmax

w

CR

B1

3.0385

[0.2583,0.6370,0.1047]T

0.0332

B2

3.0649

[0.2790,0.6491,0.0719]T

0.0560

B3

2

[0.8333,0.1667]T

0

B4

2

[0.1250,0.8750]T

0

B5

5.3889

[0.0585,0.1779,0.3364,0.1116]T

0.0868

B6

2

[0.6667,0.3333]T

0

B7

3.0735

[0.1172,0.6144,0.2684]T

0.0634

B8

4.1596

[0.2254,0.0942,0.1781,0.5023]T

0.0591

B9

5.3224

[0.3900,0.1579,0.1094,0.0661,0.2766]T

0.0720

B10

3.0536

[0.5936,0.2493,0.1571]T

0.0462

B11

3.094

[0.6870,0.1865,0.1265]T

0.0810

从表2可以看出判断矩阵B1-B11随机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即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可以接受,利用表2种特征向量数据导出各指标权重,结果汇总如下表3。

至此,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部完成。

表3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权重表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准则层)

三级指标

(要素层)

乡村旅游绿色指数a(0.2583)

乡村旅游资源环境a1(0.2790)

水体质量(0.0585)

空气质量(0.1779)

绿化质量(0.3364)

总体环境协调度(0.1116)

清洁卫生质量(0.3157)

乡村旅游景观质量a2(0.6491)

旅游景观吸引力(0.6667)

旅游活动吸引力(0.3333)

乡村旅游绿色支持a3(0.0719)

宣传教育支持力度(0.1172)

绿色管理支持力度(0.6144)

发展政策支持力度(0.2684)

乡村旅游发展指数b(0.6370)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b1(0.8333)

绿色交通设施建设(0.2254)

绿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0.0942)

绿色安全设施建设(0.1781)

绿色消费设施建设(0.5023)

乡村旅游经济实力b2(0.1667)

旅游总收入(0.3900)

旅游总投入(0.1579)

旅游总人次(0.1094)

旅游从业人员比重(0.0661)

旅游收入结构(0.2766)

乡村旅游幸福指数c(0.1047)

乡村旅游绿色福利c1(0.1250)

对生态环境贡献(0.5936)

对地方绿色经济贡献(0.2493)

对社会文化贡献(0.1571)

乡村旅游幸福感c2(0.8750)

旅游者幸福感(0.6870)

旅游从业人员幸福感(0.1865)

旅游地居民幸福感(0.1265)

3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分析

3.1概念阐述

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三个基本方面(绿色指数、发展指数、幸福指数)所取得的成就的综合分值。

该指数是对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综合衡量,体现了乡村旅游景区的绿色水平、发展质量和幸福层次。

通过分解绿色发展指数,可以发现乡村旅游景区在发展旅游产业中的薄弱环节,为乡村旅游景区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并为制定处理其关系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3.2计算公式

根据已经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13],可以确定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其表达式为:

S=,

其中:

S是总分;

ai是第i个要素层内指标的分值;

bi是第i个要素层内指标的权重;

cj是第j个准则层内指标的权重;

dh是第h个目标层内指标的权重;

Y是要素层内的指标个数,在本文中取25个;

Z是准则层内的指标个数,在本文中取7个;

M是目标层内的指标个数,在本文中取3个。

对于评价体系中要素层数据的获取方法,可以通过对两类不同对象(乡村旅游游客、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设置不同调研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获取其感知得分情况,可以采用100分制计分法或1-5分等级记分法,然后进行必要量化处理。

例如针对游客,可以通过调研获取有关乡村旅游资源环境、乡村旅游景观质量、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所包含的各个指标以及旅游者幸福感这一指标的评价分值。

针对景区管理人员和居民,可以通过调研获取有关乡村旅游绿色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实力、乡村旅游绿色福利所包含的各个指标以及旅游从业人员幸福感、旅游地居民幸福感指标的评价分值。

当然,如果乡村旅游景区有相关统计数据,则可以作为其感知分值判定具体参考依据。

3.3等级划分

运用上述计算公式,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的数据,可以计算其绿色发展指数,衡量其绿色发展水平。

根据绿色发展指数综合评分值,可将绿色发展水平分为5个等级(见表4)。

该等级可以作为评价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的参考标准,通过等级的划分,可引导乡村旅游景区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表4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单位:

分)

综合评分值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一般

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

接近绿色

基本绿色

初步绿色

非绿色

4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洛阳栾川重渡沟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

重渡沟风景区于1997年对外开放,如今已是国家4A级景区,成为整个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知名景区。

景区所在重渡沟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景区开发前,这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

如今重渡沟农家宾馆已达328家,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40%以上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并且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调研时称赞重渡沟开发乡村旅游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全国都是有意义的,其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笔者在2013年8月上旬和10月黄金周期间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对游客、景区管理人员、旅游地居民和部分高校旅游教师、旅游局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各评价指标评比结果进行量化处理,运用上述计算公式得出其绿色发展指数,判断其绿色发展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建议。

4.1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指数确定

运用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将量化结果采用上述计算公式,从而得到其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得分。

如表5所示:

表5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得分(单位:

分)

目标层

得分

准则层

得分

乡村旅游绿色指数

21.9215

乡村旅游资源环境

25.4712

乡村旅游景观质量

53.023

乡村旅游绿色支持

6.374

乡村旅游发展指数

51.6391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

67.3869

乡村旅游经济实力

13.6792

乡村旅游幸福指数

9.6595

乡村旅游绿色福利

11.25

乡村旅游幸福感

81.0093

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得分

21.9215+51.6391+9.6595=83.22

4.2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建议

根据等级划分标准,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得分为良好级别,整体上处于接近绿色发展状态。

这表明重渡沟风景区较好的促进了绿色、促进了发展、促进了人民幸福,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类幸福三者关系比较协调,较好得显示出乡村旅游地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明显得益于政府部门实施旅游扶贫、旅游致富的政策和全景栾川的理念,以及重渡沟景区对资源环境、景观质量和旅游设施的不断改善,尤其是旅游地居民的积极融入和紧密配合。

如大力发展家庭宾馆并进行星级评定、积极加工竹制品、深入挖掘各类山货等。

建议重渡沟风景区继续保持旅游绿色发展热情,把旅游业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修养。

引导农民在旅游运行全过程、诸环节中,在旅游地农民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主动运用绿色技术,实施绿色设施改造。

从而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促进重渡沟风景区向优秀升级,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当然,从具体得分评价来看,准则层中乡村旅游绿色支持得分较低,要素层中旅游活动吸引力(75分)、绿色管理支持力度(80分)、发展政策支持力度(80分)、绿色消费设施建设(75分)、旅游收入结构(70分)和旅游从业人员幸福感(80分)调查得分低于综合得分值,尤其是旅游收入结构调查得分只有70分。

这一方面反映了游客对景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旅游活动吸引力)以及旅游需求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乡村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策划、景区绿色规划方面的水平还仍然较低,同时,作为乡村旅游地,在绿色管理和绿色发展政策方面还是受到绿色技术、专业人才等制约。

因此,针对这些最为薄弱的环节,重渡沟风景区应实施“引智工程”,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引进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产业规划水平、旅游景观设计与活动策划水平和绿色消费设施建设水平的全面跃升。

同时,建议继续深入挖掘、纵深发展绿色经济,不断优化绿色产业体系,从而促进旅游收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最后,还要大胆探索、大力革新,在绿色发展政策和绿色管理支持力度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