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6376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docx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真题精选

  [填空题]1简述痰液检验-显微镜检查

  参考答案:

1.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有少量柱状上皮细胞及白细胞。

无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为血性痰,常见于肺或气管出血。

  

(2)白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炎症。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等。

  (4)柱状上皮细胞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5)心力衰竭细胞见于肺炎、心力衰竭、肺栓塞等。

  2.寄生虫和细菌

  【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无寄生虫卵及致病菌。

  【临床意义】

  

(1)痰液中有肺吸虫卵及蛔虫蚴、钩虫蚴,可分别诊断为肺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

  

(2)有肺炎双球菌可诊断为肺炎;有放线菌块可诊断为放线菌病。

  [填空题]2简述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

  参考答案:

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

  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

  (包括抗-HBc总抗体和抗HBcIgM抗体)。

  【参考值】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见表10-1。

  [填空题]3简述心肌坏死标志物

  参考答案:

一、肌酸激酶(CK)

  【参考值】男性:

38~174U/L。

女性:

26~140U/L。

  【临床意义】

  

(1)增高①急性心肌梗死CK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指标之一。

在发病3~8h明显增高,峰值在10~36h,3~4天恢复正常。

②心肌炎和肌肉疾病心肌炎和各种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时明显增高。

③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导致CK活性增高,使峰值时间提前。

④手术心脏手术或非心脏手术后均可导致CK升高。

  

(2)降低见于长期卧床、甲亢、激素治疗等。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参考值】<5%。

  【临床意义】CK-MB增高见于如下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CK,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一般在发病后3~8h明显增高,9~30h达高峰,48~72h恢复正常。

②其他心肌损伤见于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等。

③肌肉疾病及手术骨骼肌疾病时CK-MB也升高,但多小于6%。

  三、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104~245U/L。

  【临床意义】①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8~18h开始增高,24~72h达峰值,持续6~10天。

②肝脏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以及心力衰竭和心包炎时的肝瘀血等显著升高。

③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等明显升高。

④其他贫血、脑梗死、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休克、肾脏病等明显升高。

  四、心肌肌钙蛋白T(cTnT)

  【参考值】

  0.02~

  0.13μg/L,>

  0.2μg/L为临界值,>

  0.5μg/L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意义】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TnT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定性标志物。

发病后3~6h增高,10~24h达峰值,峰值为参考值的30~40倍,持续10~15天恢复正常。

②判断微小心肌损伤对诊断微小心肌损伤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有重要价值。

③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cTnT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或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大。

④其他cTnT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灌注以及评价围术期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心肌受损的较好指标,钝性心肌外伤、心肌挫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心肌损伤、药物损伤、严重脓毒血症所致左心衰竭时cTnT也可升高。

  五、心肌肌钙蛋白I(cTnl)

  【参考值】<

  0.2μg/L,>

  1.5μg/L为临界值。

  【临床意义】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与cTnT无显著差异,但有较低的初始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

发病后3~6h增高,14~20h达峰值,5~7天恢复正常。

②判断微小心肌损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Tnl升高,提示心肌有小范围梗死。

③其他急性心肌炎患者低水平升高。

  六、肌红蛋白(

  MB.

  【参考值】50~85μg/L,>75μg/L为临界值。

  【临床意义】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发病后30min至2h可增高,5~12h达到高峰,18~30h恢复正常。

②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如果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提示心肌梗死持续存在,或再次发生梗死以及梗死范围扩展等。

③其他见于骨骼肌损伤,如急性肌肉损伤、肌病及休克、急慢性肾衰竭。

  [填空题]4简述血、尿HCG检测

  参考答案:

参考值血清HCG临床意义①早期妊娠的诊断在受精卵着床后5~7天(末次月经后26天左右)即能测出血清HCG升高,尿HCG可出现阳性反应。

②诊断宫外孕对月经过期而无早孕症状,HCG较高而人工流产未见绒毛组织者,应考虑为宫外孕。

③先兆流产的处理依据临床上有先兆流产时,通过动态观察HCG变化,对下降不明显而仍接近正常者,可积极保胎;对HCG不见下降,宜行人工流产术以终止妊娠。

④绒毛膜肿瘤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睾丸畸胎癌等可显著增高。

⑤诊断异位HCG肿瘤绒毛细胞管细胞瘤、乳腺瘤、睾丸瘤、卵巢腺瘤、胰腺瘤、胃癌、肝癌、肠癌、肺癌等也可见升高。

  [填空题]5简述肿瘤标志物

  参考答案:

一、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25μg/L。

  【临床意义】①原发性肝癌增高,诊断阈值为超过300μg/L。

②生殖腺胚胎癌、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

③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④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月达高峰,以后下降。

  二、癌胚抗原(

  CEA.

  【参考值】<5μg/L。

  【临床意义】①CEA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等;病情好转时,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

②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轻度升高。

③大量吸烟的人可以升高。

  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参考值】ER<20pmol/ml。

  PR<50pmol/ml。

  【临床意义】

  ER、PR在大量激素的作用下,可影响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ER阳性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而PR则相反,说明卵巢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导致其相应的ER过度表达。

不同分化的恶性肿瘤,其

  ER、PR的阳性率也不同。

卵巢恶性肿瘤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R阳性率也随之降低;同样,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

  ER、PR阳性率在高分化肿瘤中阳性率明显较高。

  四、糖链抗原19-9(CA19-9)

  【参考值】<

  3.7万单位/升。

  【临床意义】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血清CA19-9明显升高。

①目前认为,CA19-9是胰腺癌的首选标志物。

②对于肝胆和胃肠道癌,无早期诊断价值。

③连续检测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及复发诊断有重要价值。

④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⑤结合CEA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较大。

  五、癌抗原125(CA125)

  【参考值】<

  3.5万单位/升。

  【临床意义】①卵巢上皮癌CA125水平明显升高,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

②盆腔肿瘤的鉴别。

③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等也可呈阳性反应。

④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有时也会增高。

⑤肝硬化失代偿期明显增高。

⑥孕早期也可升高。

  [填空题]6简述骨髓常规检查

  参考答案:

参考值①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3~4):

  1。

②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

其中原粒细胞小于2%,早幼粒细胞小于5%,中、晚幼粒细胞均小于15%,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

③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小于1%,早幼红细胞小于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约10%。

④淋巴细胞系统约占20%,小儿偏高,可达40%,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⑤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系统一般均小于4%,均系成熟阶段的细胞。

⑥巨核细胞系统通常在

  1.5cm×3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其中原巨核细胞0,幼巨核细胞0~5%,颗粒巨核细胞10%~27%,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44%~60%,裸核8%~30%。

⑦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骨髓成分。

不易见到核分裂象,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正常。

  【临床意义】

  1.胞体异常①大小异常胞体比同期正常细胞明显增大或缩小。

如巨幼红细胞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白血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小型原始红细胞大小不一,见于缺铁性贫血及感染等;巨大型原始粒细胞,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小型原始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似,见于急粒。

②形态异常幼稚细胞形态畸形显著,不规则,多形性,瘤状突起,见于急粒、急单、恶组。

成熟细胞,如红细胞呈椭圆形、口形、球形、靶形、镰刀形、泪滴形、盔形及不规则形等。

  2.胞核异常①数目异常见于各系白血病细胞、严重贫血。

②形态异常畸形,极不规则,可呈凹陷、分叶、切迹、折叠、扭曲、笔架状、S形、W形、V形、肾形等。

③核染色质异常疏松、粗糙如巨幼红细胞或巨幼样粒细胞。

④核仁异常大小不

  一、数目增多、色泽改变等见于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

⑤异常核分裂在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易见异常核分裂,即分裂体大小不等,数目多少不一,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3.胞质异常①胞质量异常较正常减少或增多。

②内容物异常出现Auer小体、Φ小体、中毒颗粒、空泡、Dohle体、Che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gglin畸形。

红细胞出现Cabot环、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变性珠蛋白小体。

浆细胞可见Russel小体。

③着色异常如成熟的红细胞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红细胞、高色素大红细胞、低色素小红细胞。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

④颗粒异常颗粒大小异常,增多或减少。

如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幼粒细胞天青胺蓝颗粒明显增多,巨幼红细胞贫血者有的中、晚幼粒细胞颗粒减少。

⑤内外质现象胞质内外带发育不平衡,在色泽、颗粒大小及分布方面有明显差别,见于白血病细胞。

  4.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即幼核老质;胞质发育落后于核,即老核幼质。

可见于白血病、巨幼红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等。

巨核细胞白血病可见产血小板型的幼巨核细胞。

  5.特殊异常细胞如Reed-Sternberg细胞、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等有多方面形态异常。

  [填空题]7简述凝血功能检查

  参考答案:

一、PT检测

  【参考值】手工法为11~13s。

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1)PT延长见于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PT缩短见于高凝血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APTT检测

  【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

超过正常对照值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1)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HMWK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用于因子Ⅷ、Ⅸ、Ⅺ缺乏以及其抗凝物质增多。

也用于检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APTT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血栓前状态等。

  

(2)降低见于

  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填空题]8简述胸水、腹水常规、生化检查

  参考答案:

胸水包括两种:

漏出液和渗出液。

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形成原因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淋巴管阻塞。

渗出液系炎性积液。

两者的常规、生化检查及鉴别点见表10-2。

  [填空题]9简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参考答案:

  1.脑脊液常规

  【参考值】

  

(1)性状无色、透明水样液体。

  

(2)蛋白定性试验(Pandy)阴性。

  (3)细胞计数及分类成人(0~10)×106/L,儿童(0~8)×106/L,淋巴细胞占70%,单核细胞占30%。

  【临床意义】

  

(1)性状①红色见于穿刺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②黄色见于陈旧出血、脑脊髓肿瘤及黄疸患者。

  ③米汤样由白(脓)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④微绿色由绿脓杆菌感染所致。

  ⑤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细胞瘤。

  

(2)蛋白定性试验阳性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脑(膜)炎、出血和中毒。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脊髓肿瘤、粘连等。

  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如神经性梅毒和多发性硬化症。

  (3)细胞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寄生虫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脑脊液生化

  【参考值】蛋白定量:

0.2~

  0.45g/L。

葡萄糖:

2.5~

  4.5mmol/L,脑脊液血浆葡萄糖比率

  0.3~

  0.9。

  氯化物:

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定量升高的临床意义同蛋白定性。

  

(2)脑脊液葡萄糖减少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膜肿瘤及其他脑膜炎。

  (3)脑脊液氯化物降低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填空题]10简述血气分析

  参考答案:

  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参考值】80~100mmHg。

  【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参考值】35~45mmHg。

  【临床意义】

  

(1)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2)判断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3)判断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参考值】95%~98%。

  【临床意义】SaO2与PaO2相关的氧合曲线呈S形。

PaO2在60mmHg以上,曲线平坦,即使氧分压有大幅度变化时,SaO2变化很小,从而掩盖了缺氧潜在危险。

温度、PaCO2及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增高时,氧合曲线右移,上述因素降低时氧合曲线左移。

pH影响氧合曲线与上述因素相反。

  4.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

  7.45。

  【临床意义】pH<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即酸血症;pH>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即碱血症。

  5.碳酸氢根(HCO)

  【参考值】包括实际碳酸氢根(

  AB.和标准碳酸氢根(

  SB.,AB为22~27mmol/L,正常人AB和SB相同。

  【临床意义】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O正常时测得,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受肾脏调节,被认为能够准确反应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受呼吸性和代谢性双重因素影响。

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代偿HC03增加,AB>SB。

呼吸性碱中毒时,肾脏代偿HCO减少,AB减少,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增加,AB=SB>正常值。

  6.全血缓冲碱(

  BB.

  【参考值】45~55mmol/L。

  【临床意义】代谢性酸中毒时,BB减少,代谢性碱中毒时,BB增加。

  7.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参考值】22~31mmol/L。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与SB相同。

  8.剩余碱(

  BE.

  【参考值】±

  2.3mmol/L。

  【临床意义】当BE为正值时,说明缓冲碱增加,BE为负值时,说明缓冲碱减少。

临床意义与SB相同,但由于反应系总的缓冲碱变化,故较SB更全面。

  [填空题]11简述肾功能

  参考答案:

一、肾小球功能检查

  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参考值男性为(140±

  27.2)ml/min,女性为(112±

  20.3)ml/min。

  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当内生肌酐清除率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当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51~70ml/min时,表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表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2.血清肌酐测定

  【参考值】男性为44~133μmol/L,女性为70~106μmol/L。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任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疾病,如急、慢性肾衰。

  3.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参考值】

  2.9~

  8.2mmol/L。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1)肾前性蛋白质代谢增加,大量高蛋白饮食、饥饿、发热等;肾血流量下降,如脱水、休克和心衰等。

  

(2)肾性如急、慢性肾衰。

  (3)肾后性肾脏以下的尿路阻塞性疾病。

  4.血清尿酸(

  UA.测定

  【参考值】90~420μmol/L。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如原发性痛风。

  ②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骨髓瘤等。

  ③肾功能损害性疾病。

  ④中毒(如氯仿、四氯化碳、铅)和子痫。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参考值】正常成人24h尿量为1000~2000ml。

  少尿<400ml/24h。

  无尿<100ml/24h。

  多尿>2500ml/24h。

  12h夜尿量<750ml。

  最高一次比重>

  1.020。

  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

  0.009。

  【临床意义】由于尿液浓缩或稀释主要是在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中进行,故本试验主要是测定这部分功能状况。

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疾病晚期,均有肾浓缩能力减退。

  2.尿渗量(渗透压)

  【参考值】600~1000mOsm/

  kg.H2O(当血渗透压为275~305mOsm时)。

  【临床意义】尿渗量在300mOsm/

  kg.HO时称为等渗尿,高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经被浓缩,此时可称为高渗尿;低于血浆渗量表示尿液已被稀释,此时的尿液称为低渗尿。

  

(1)在禁止饮水12h后,尿渗量应该大于850mOsm/

  kg.H2O,如低于此值表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好。

同样条件下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应该大于3:

1,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发生障碍时该比值可能降低到1:

1或更低。

  

(2)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炎合并肾小管病变时尿渗量可以降低。

  [填空题]12简述肝功能

  参考答案:

  1.血清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ALT:

5~40U/L(连续监测法)。

AST:

8~40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见于下列情况。

①肝胆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

②心肌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

③骨骼肌损伤如多发性肌炎。

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如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

  2.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连续监测法成人为40~110U/L,儿童小于250U/L。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升高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骨骼疾病。

  

(2)生理性升高见于生长期儿童和妊娠中晚期。

  3.γ-谷氨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男性为11~50U/L,女性为7~32U/L。

比色法男性为3~17U/L,女性为2~13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下列情况。

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②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

③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如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4.蛋白代谢检查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

  1.5~

  2.5):

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营养不良;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的低γ球蛋白血症。

  5.胆红素代谢检查

  【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

  STB.5.1~

  17.1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

  CB.1.7~

  6.8μmol/L。

  【临床意义】

  

(1)STB为

  17.1~

  34.2μ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溶血性黄疸通常STB<

  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STB<17μmol/L,阻塞性黄疸STB>17μ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填空题]13简述血脂、血糖

  参考答案:

  1.总胆固醇

  【参考值】成人:

2.9~

  6.0mmol/L。

儿童:

3.1~

  5.2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①胆固醇>

  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②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见胆固醇升高。

③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2)降低①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②严重营养不良。

③严重贫血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2.血清甘油三酯

  【参考值】

  0.56~

  1.7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①原发性的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高脂血症见于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和酗酒等。

  

(2)降低严重的肝脏疾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甲亢。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参考值】

  0.94~

  2.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HDL-C与TG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参考值】沉淀法:

2.07~

  3.12mmol/L,

  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