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690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docx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及计算

降水导流施工方案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标段交叉建筑物分布共计44处、66座。

具体为:

分水闸1座、节制闸2处(座)、桥梁16座(公路桥3座、生产桥13座)、涵闸18座、倒虹吸7座、附属涵闸19座、附属倒虹吸1座、穿路涵2座。

1.2水文气象

输水工程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

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临黄河段接收黄河水的侧渗补给。

地下水埋藏深度受地形和引水影响。

勘探期间,地下水埋深一般0.9~7.8m,局部深达8.56~10.08m。

地下水位年变幅2.0~4.0m左右。

本标段桩号(24+600~36+813)为缓平坡地与河槽洼地相间段。

鲁北段小运河输水工程输水规模50m3/s,**倒虹吸设计输水量50m3/s,5年一遇排涝流量72.0m3/s,20年一遇防洪流量143m3/s。

经现场实际了解,位山***日常输水量65m3/s,于每年的9月中旬到次年6月中旬向天津河北供水。

1.3施工期设计洪水

根据输水河道工程设计第二册施工*标施工图纸,施工工程时段分别按10月~次年5月和11月~次年4月两种情况考虑,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施工期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节制闸施工期10年一遇洪水流量(10月~次年5月)为9.9m3/s,(11月~次年4月)为4.1m3/s。

2、编制依据

(1)《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鲁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鲁北段****工程招标技术文件

(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鲁北段****工程输水工程施工图纸

(4)《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导流及降排水方案专家咨询意见》

(5)现场踏勘了解的情况

3、施工布置

3.1道路布置

利用河道两岸已有道路和施工便道,左、右岸以现有三座公路桥和施工过程中围堰堰顶作为连接道路,满足施工需要。

下河道和基坑专门修筑施工便道。

3.2施工用电

施工降排水用电以利用当地社会电为主,以30kw/50kw发电机为辅,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现场适当调配。

4、渠道降排水方案

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工程****工程输水渠道降排水方案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34+662~36+813新挖渠道段降排水方案。

第二种为24+600~33+237****降排水方案。

第三种为33+237~34+662***段降排水方案。

分述如下:

第一种为34+662~36+813新挖渠道段降排水方案。

新挖河道段降排水方案采用管井井点法,管井间距初拟为20m~40m,井深15m,根据现场管井试验最终确定间距和井深,左右岸梅花型布置在渠堤外侧。

管井采用机械造孔,井壁采用无砂管,四周回填小石作为渗透层。

井内安设潜水泵将渗水抽排至渠堤以外排水沟,排水沟内铺设防渗布,最后由排水沟引入东八支渠、羊角河等附近渠道内。

管井降水曲线图见下图,管井计算详见附件1。

第二种为24+600~33+237****降排水方案。

对于****河道降排水,实施前提条件是施工期间****不考虑农田灌溉。

拟在**倒虹吸24+813处,修筑一条挡水围堰,将小运河上游来水拦截,同时,***下游南外环处橡胶坝要降至最低位置,使小运河、***水位下降,以便河道施工。

****采取全断面分段截流、分段降排水、分段开挖衬砌的施工方案。

先在施工段小运河修筑上下游围堰,截断河道明水,进行河道初期排水,采用2台6SA-8B离心泵抽排河道明水,将明水抽排到小运河未施工段河段。

初期排水完成后,沿河道底部中间每隔40m布置1眼深9.5m管井,并在河道中间带坡比开挖纵向排水沟,将河道内渗水引排至集水井,每眼井安设1台IS(IR)65-50-125型潜水泵将井水抽排到渠堤排水沟,引排到相邻小运河未施工段,或排至***、二干渠等附近河道沟渠。

管井计算过程详见附件2。

第三种为33+237~34+662段***段降排水与导流方案。

***段河道拟采用导流明渠法实施,即:

从小运河和***交汇处桩号33+237开始,至下游***节制闸34+721下游围堰止,沿***右岸永久征地线2m外,开挖一条导流明渠导流,导流明渠上口宽12m,底宽3m,深3.5m,渠道坡比为1:

1.5,计算过程详见附件3。

***河水导流完成后,河道降排水方案与上述小运河河道降排水方案二相同。

5、建筑物导流

5.1建筑物导流方案

根据本建筑物所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布置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建筑物导流施工方案分为以下方式:

方案一、施工导流按一期进行,采用上下游围堰挡水,明渠导流。

采用本方案的建筑物有**倒虹吸、***节制闸、***节制闸。

方案二、采用上下游围堰挡水,基坑抽排。

采用本方案的建筑物有***节制闸、7个倒虹吸等建筑物。

5.2导流标准

本标段河道交叉建筑物受河流及汛期的影响,只考虑**倒虹吸、***节制闸、***节制闸施工导流。

***枢纽及**倒虹吸为Ⅰ级建筑物,导流建筑物应为4级。

根据本工程导流建筑失事后果影响较小、使用年限较短、围堰高度较小及河道洪水过程较短等因素,本工程导流建筑物的级别按规范降低一级采用Ⅴ级,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拟采用5年一遇洪水标准。

5.3导流时段

**倒虹吸导流时段按一期导流进行,拟在非汛期(10月~次年5月)施工。

导流时段为2011年10月1日~2012年5月31日。

***、***节制闸导流按一期进行(导流明渠兼用***段导流明渠),导流时段为2011年9月10日~2012年5月31日。

***节制闸设计在新挖河道段,不受河道汛期排涝影响,不需要导流。

6、导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

6.1导流建筑物设计

6.1.1导流建筑物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形、水文及地质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倒虹吸施工导流按一期进行,先在小运河上游修筑围堰,截断小运河上游来水,再从位山***左岸修建临时导流明渠,将***水流改流由**枢纽上游绕过,***水流导流至***下游,导流明渠拟采用铺设一布一膜复合土工膜防渗,两头接口处砌筑10m长砼预制块防止冲刷,以满足位山***65m3/s输水需要。

之后,在***上下游修筑围堰拦截渠道过流,使***水流从左岸明渠过流;在**倒虹吸小运河下游修筑围堰拦截小运河渠道内水流。

导流明渠过流量按65m3/s计,通过明渠水力计算其断面尺寸初拟为:

上口宽50m,底宽30m,深4m,渠道内外坡比均为1:

2.5。

***导流明渠示意图见附图1。

***导流明渠修筑参数见表6-1;

表6-1***导流明渠修筑参数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土方开挖

m3

80151

土方填筑

m3

24750

征地面积

85.5

***节制闸施工导流按一期进行,上下游围堰分别位于上下游连接段以外处,导流明渠布置于***河道右岸。

***节制闸导流按一期进行,下游围堰分别位于上下游连接段以外处,导流明渠布置于***河道右岸。

其他建筑物较小,导流布置根据现场实际决定。

6.1.2导流建筑物结构

围堰结构为均质土围堰,利用就近开挖的土料碾压填筑。

围堰采用铺装土编织袋防护围堰坡脚和坡面受水流冲刷损坏。

导流明渠及截水沟迎水面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混凝土预制板压边。

**倒虹吸施工导截流参数见表6-2,表6-3;

***、***节制闸施工导截流设计有关参数见表6-4,表6-5。

表6-2**倒虹吸***上、下游围堰参数

名称

堰顶宽(m)

堰顶高程(m)

堰底高程(m)

坡比

上游围堰

5

39.5

33.4

1:

2.5

下游围堰

5

39.5

33.4

1:

2.5

表6-3**倒虹吸小运河下游围堰参数

名称

堰顶宽(m)

堰顶高程(m)

堰底高程(m)

坡比

上游围堰

5

35.5

30.5

1:

2.5

下游围堰

5

36.5

31.3

1:

2.5

表6-4***节制闸下游围堰参数

名称

堰顶宽(m)

堰顶高程(m)

堰底高程(m)

坡比

下游围堰

5

34

28.5

1:

2.5

表6-5***节制闸上游围堰参数

名称

堰顶宽(m)

堰顶高程(m)

堰底高程(m)

坡比

上游围堰

5

34

29

1:

2.5

6.2围堰填筑施工

6.2.1围堰利用基坑和导流明渠开挖土料填筑,采用1.2m3反铲配20t自卸汽车运输,160HP推土机摊铺平整,20t自行式振动碾分层碾压,填筑用土料不夹杂腐植土、草木等有害物质。

6.2.2围堰填筑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堰基植被、腐植土清理→分层铺筑碾压→坡面整理→坡脚防护

(1)测量放样:

采用TC-802全站仪确定围堰轴线,轴线每20~30m设中桩,红油漆标注桩号与高程。

(2)碾压填筑:

选择合格的土料填筑围堰,进占法卸料,160HP推土机摊铺整平,层铺厚度按30cm控制,20t自行式振动碾分层碾压填筑。

(3)坡面整理:

人工配合1.2m3反铲修整坡面,保证坡面压实度,使堰体结构线平顺、美观。

(4)坡脚防护:

人工在围堰迎水坡面铺装土编织袋,防护围堰坡脚和坡面以免受水流冲刷损坏。

6.3导流明渠的施工

导流明渠采用1.2m3反铲开挖,将开挖合格料直接用于围堰填筑或就近堆存于临时堆土场。

7、围堰防渗

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中的地质情况,本工程所在施工区域为裂隙粘土、砂壤土和粘土,用这样的开挖料填成的围堰本身防渗能力较强,围堰堰基基础同样也为黄土状重粉质壤土,围堰防渗能力也较好,所以围堰不需设置其它形式的防渗体。

8、基坑排水

8.1初期排水

**倒虹吸施工导截流围堰修完后,对于基坑积水,进行初期排水。

初定为备选5台6SA-8B型离心泵,抽水量为138m3/h,估算初期排水约3天。

***、赵庄河节制闸导截流建筑物修建完成后,对于围堰内积水,进行初期排水。

初定为备选6SA-8B型离心泵5台,抽水量138m3/h,估算初期排水2天。

另外,配备12台IS(IR)65-50-125离心水泵辅助进行基坑降排水。

8.2施工期排水

本标段地下水位总体埋深一般为0.9~7.8m,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遇到渗流时,采用在建筑物外侧挖排水明渠和集水井,采用水泵抽排,以保护原基不被破坏。

8.3施工区水流控制

本标段内的水流控制主要是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渗水、河道内的水及降雨汇水进行导引抽排,以保证施工区的正常施工。

主要方式是疏通天然排水沟道、修建施工区域周边排水网络,确保排水畅通,及时排除河道内的水流和降水为其控制重点。

根据河道地势低的特点,在开挖前修筑导流沟、截流沟,或用开挖料填筑挡水堤,施工时因地制宜设置。

9、保证措施

9.1降排水由张建强负责,带领10~20人专人看管,实行两班倒连续作业,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定落实到人。

9.2所有排水均要排入渠顶的排水沟中,沟内铺设防渗布,由排水沟排至施工区区域外,不得随意乱排。

9.3备用3~5台污水泵,防止泵坏,用坏的水泵应及时修理,配备专人二十四小时值班,随时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做到故障勤检查,早排除故障,确保降水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工作面开挖连续作业。

9.4水泵电缆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随时检查电缆线有无破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到安全施工。

9.5在渠顶要做好污水、雨水截排措施,防止污水、雨水流入渠道内。

9.6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管理,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避免抽水不到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降排水与开挖穿插同步进行。

9.7排水施工时要对渠坡是否稳定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勤观察,一旦有安全隐患,及时逐级汇报,迅速撤离人员设备,按要求及时处理。

9.8渠道降排水施工和其它工作面施工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必须统筹安排,加强现场组织和管理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0、降排水设备配置和劳力安排

10.1降排水设备配置见表10-1

表10-1降排水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1

离心泵

6SA-8B

5

2

离心泵

IS(IR)65-50-125

30

3

发电机

30KW

5

4

发电机

50KW

6

10.2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见表10-2

表10-2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数量(人)

备注

1

管理人员

3

2

技术员

2

3

抽水工

16

4

修理工

3

5

电工

2

6

合计

26

10.3人员职责

人员职责见表10-3

表10-3人员职责表

序号

名称

职务

职责

备注

1

主管

2

技术负责

3

技术负责

4

技术负责

5

现场负责

白天

6

现场负责

夜间

7

电工

11、安全保证措施

11.1以现场技术员、管理员、安全员经常性检查为主,随时查找当班实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随时纠正。

班前由安全员对当班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签字认可。

当班安全员向下班安全员交班时,认真、详细的告知本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填写交接班记录,将所有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1.2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勾,严管、重奖、重罚。

11.3在安全和进度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进度服从安全的原则。

11.4在马黄生产桥、李田路公路桥和***生产桥附近分别设置水位观测尺,以观测汛期小运河和***排涝行汛水位。

11.5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应逐级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坚持“查出原因不放过,无防患措施不放过,所有人员不接受教育不放过,当事人不处理不放过”的处理原则。

 

附件1:

管井计算

新开挖段计划分段开挖施工,每500m左右为一个施工段,分别施工。

本标段渠底平均高程为28.71m,底宽25m,砼衬砌部分齿墙底高程27.91m,地下水位平均按31.78m考虑,降排水后的水位按27.41m考虑,两侧滩地高程平均按33.66m考虑,基于此对输水河道土方开挖降水进行校核计算。

(1)确定管井高程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管井涌水量得计算和轻型井点计算基本相同,故管井降水计算采用轻型井点计算涌水量。

按最不利的细砂地层计算管井出水量。

管井沉没深度的计算:

H=h+£+h1+h2+iB

式中,H—管井沉没深度(m);

h—基槽深度(m),由渠道开挖高度6m,齿槽深度0.8m,取6+0.8=6.8m;

£—井筒封底厚度(m),取0.4m;

h1—抽水泵吸水头高度(m),取4m;

h2—井筒内预留回淤高度(m),取2m;

i—降水坡度,取0.1

B—管井与基槽的水平距离(m),渠道宽度25m,管井在渠道中心线上,所以取35/2=17.5m。

经计算:

H=14.95m,自地面以下井深为14.95m。

设计井底高程=两侧滩地高程-井深

=33.66-15=18.66m

(2)基坑等效半径ro

ro=0.29(a+b)

式中a—基坑综合长度,取1000m;

b—基坑综合宽度,取35m;

则ro=300.15m

影响半径R:

R=2S√K*H

式中H—为含水层,即地下水位至管井管底的深度,地下水位为31.78m,管井管底深度为18.66m,即H=31.78-18.66=13.12m;

S—基坑水位降深(m),即平均水位高程-降排水后的水位=31.78-27.41=4.37m;

K—渗透系数,根据设计图纸得2.1m/d;

则:

R=2*4.37√2.1*13.12

=45.88m

(3)基坑总涌水量

Q总=1.366K*(2H-S)S/Ig(1+R/r0)

=1.366*2.1*(2*13.12-4.37)4.37/Ig(1+45.88/300.15)

=4437.64m3/d

(4)确定管井井间距

沿渠道中间线方向每隔40m布置1眼井,能满足降水需要。

总计约布置13眼井。

(5)确定单井流量

单井流量=总涌水量/井数=4437.64/13=341m3/d

 

附件2:

管井计算

****计划分段开挖施工,采用上下游围堰,将小运河分为500m左右的施工段,分别施工。

本标段渠底平均高程为29.47m,底宽25m,砼衬砌部分齿墙底高程28.67m,地下水位平均按31.78m考虑,降排水后的水位按28.17m考虑,两侧滩地高程平均按34.3m考虑,基于此对输水河道土方开挖降水进行校核计算。

(1)确定管井高程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管井涌水量得计算和轻型井点计算基本相同,故管井降水计算采用轻型井点计算涌水量。

按最不利的细砂地层计算管井出水量。

管井沉没深度的计算:

H=h+£+h1+h2+iB

式中,H—管井沉没深度(m);

h—基槽深度(m),由渠道开挖高度5.5m,齿槽深度0.8m,取5.5+0.8=6.3m;

£—井筒封底厚度(m),取0.4m;

h1—抽水泵吸水头高度(m),取4m;

h2—井筒内预留回淤高度(m),取2m;

i—降水坡度,取0.1

B—管井与基槽的水平距离(m),渠道宽度25m,管井在渠道中心线上,所以取25/2=12.5m。

经计算:

H=15m,自渠底以下井深为15-5.5=9.5m。

设计井底高程=平均河底高程-井深

=29.47-9.5=19.97m

(2)基坑等效半径ro

ro=0.29(a+b)

式中a—基坑综合长度,取1000m;

b—基坑综合宽度,取25m;

则ro=297.25m

影响半径R:

R=2S√K*H

式中H—为含水层,即地下水位至管井管底的深度,地下水位为31.78m,管井管底深度为19m,即H=31.78-19.97=11.81m;

S—基坑水位降深(m),即平均水位高程-降排水后的水位=31.78-28.17=3.61m;

K—渗透系数,有设计图纸得2.1m/d;

则:

R=2*3.61√2.1*11.81

=35.96m

(3)基坑总涌水量

Q总=1.366K*(2H-S)S/Ig(1+R/r0)

=1.366*2.1*(2*11.81-3.61)3.61/Ig(1+35.96/297.25)

=3424.044m3/d

(4)确定管井井间距

沿渠道中间线方向每隔40m布置1眼井,能满足降水需要。

总计约布置13眼井。

(5)确定单井流量

单井流量=总涌水量/井数=3424.044/13=263.4m3/d

附件3:

***导流明渠过流断面计算

根据输水河道工程设计(施工*标)图纸可知:

******节制闸施工期1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Q=9.9m3/s。

***导流明渠为梯形断面,根据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

C

R

i)½,

其中:

A为过流面积,A=(b+mh)

h

X为湿周,X=b+2h

(1+m²)½

R为水力半径,R=A/X

C谢才系数,C=R1/6

设b为底宽,m=1.5,h=3m,i=1/10000、糙率n=0.0225。

经计算可知,b取3m,h=3m,m=1.5,顶宽b=12m时,Q=13.83m3/s>9.9m3/s满足过流要求。

因此,***导流明渠断面尺寸:

底宽为3m,顶宽12m,渠深3.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