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07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docx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P1)2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P3)2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P12)-2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何谓自然观?

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P23)3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P23)3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

(P27)3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

(P31)3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P39)3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

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P49)

3,什么是“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P53)

5,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

程?

(P59)

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

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P67)

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

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

展。

(P76)4

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P70)

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

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P80)

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P91)

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

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

3,什么是科学精神?

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P107)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

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5

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P115)

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P120)

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

1,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P136)

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P144)

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P139)

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P148)6

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举例说明之。

(P149)

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

举例说明之。

(P154)

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2)

第八章科学理论的发展

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P165)

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

举例说明之。

(P171)

3,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从哪些方面反映科学理论的发展?

(P175)

第三编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1,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P184)

2,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

(P188)

3,技术体系及其特征?

(P195)-7

4,怎样理解技术结构的演化?

(P199)

第十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1,怎样理解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

(P203)

2,简述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

(P204)

3,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P211)

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P213)

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1,什么是技术价值?

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P219)

2,什么是技术伦理?

它与技术价值有何关系?

(P244)8

3,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

其原因何在?

(P226)

4,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P229)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1,什么是技术创新?

它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有何关系?

(P236)

2,试述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P240)

3,什么是高技术?

如何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P245)9

第四编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十三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什么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P256)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P260)

3,试述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P270)

4,试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10

第十四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1,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新特点。

(P273)

2,为什么说研究与发展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

3,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P279)

4,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

(P284)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1,试分析西方未来学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观点。

(P293)

2,阐述现代科技革命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3,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思考我国的发展模式。

(P305)-11

第十六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P309)

2,试述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及其重点。

(P317)

3,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P320)12

绪论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P1)

答: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P3)

答: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

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P12)

答:

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

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

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

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何谓自然观?

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P23)

答: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进步。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P23)

答: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

(P27)

答: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原因:

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

(P31)

答: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评述:

①在贡献方面,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②在局限性方面,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和人】、形而上学性【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法密切相关。

还原分析法:

把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进行一一研究,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其局限是缺乏整体性认知和思考】、不彻底性【割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P39)

答: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

一。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

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答: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成果是奠定了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

答: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常理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代希腊自然观中的辨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性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答: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现代自然科学革命【19世纪末20实际初,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

物理学的晴朗天空中的“两朵乌云”,即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这两个现象】;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P49)

答:

①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地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②提出了系统思维模式【即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根据系统地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地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3,什么是“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P52)

答: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①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也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总之,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P53)

答:

①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加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②动态性【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③整体性【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是由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可以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④层次性【系统中存在子系统,即系统与要素关系的相对性】。

5,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P59)

答: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所谓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过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①所谓对称,是指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

【最高的对称性就是在一切变换下都不变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实际上对应着无序,最对称的世界时没有任何秩序和结构的,没有任何特殊方向的特殊点,这是平衡态的特征】。

②与对称相反,破缺是指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

它实际上是对应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破缺。

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

③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对称性破缺与之相适应;高度有序化、复杂化和组织化的系统,即是对称性逐步破缺过程的产物。

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

答: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①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②远离平衡态,因为在近乎平衡态的情况下,即使系统开放,它也会返回平衡态的。

“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只是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③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线性叠加,而是各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整体效应,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

④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是一种随机的、不可预言的事件。

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P67)

答:

①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即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一、运动的不灭原理,包括数量和质量上的运动不灭。

二、物质在其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丧失】。

②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认为有序和无序不断转化,进化和退化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③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认为如果宇宙的质量密度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如果等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如果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

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

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

答:

生态自然观以生态科学为基础,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P70)

答: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①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中。

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表现为:

自然界不仅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还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

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

答: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

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P80)

答:

①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

人类的消费方式、方法、范围和质量与其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

由人来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要是要通过负反馈来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

②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只有两者通过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适应性选择和制约,在人来创造自己社会历史的同时,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才能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

答: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①突出发展的主体—发展原则【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不纯粹等于经济的增长,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②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来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③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共同发展;人类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强合作】;④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一是代际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代内公平,即同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P91)

答: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

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

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

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

答:

(1)科学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②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③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④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时间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2)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二,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其三,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

其四,科学理论是科学成功的系统体现。

3,什么是科学精神?

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P107)

答: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

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P115)

答:

(1)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有事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因此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理论、科学家说的推论都应具有客观性。

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