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275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c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sci.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ci.docx

《sc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i.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ci.docx

sci

硕士博士期间的收获1

1)建立了新的肿瘤发生机理假说;

2)科研的本质不是按照现有的理论来推测试验结果,而是相反;

3)体会到科研理论的作用是:

除了使我们对现在的研究现状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外,主要是告诉我们他本身现在的缺陷和作为靶子让我们推翻它并建立最终会被后人推翻的现在的理论;即理论的作用主要是让我们来推翻它,而不是补充它,理论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思维的桎梏,因为我们的行为首先受他制约;

4)科研不是简单的学习和熟练不熟悉的技术,而是提出问题可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技术熟练程度没有本质联系;

5)知道了科研对研究人员的情感要求高于智力要求,意志和决心常常大于智力的作用,因为它首先决定了研究人员是否决定和持续应用他的智力资源;

6)科研选题最为重要。

对科学和人生的感悟

感悟1

在作博士课题的两年里,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理解,感觉到许多大科学家的文章背后都依靠着某个先哲的哲学思想,但是不知道他们在有新的发现之前是不是也是运用某种哲学思想在考虑问题而后设计实验去检验之?

感悟2

我在这两年的博士学习期间,逐渐认识到科研与人的密切关系,其实科研的主流是受少数人物引导和操纵,站在最前面的几个就是媒介称作科学家的人物,因此新手如果想有什么突破,那就应当将自己的目标定在这些人物的身上,首先是研究和分析这些人物的研究历史,该过程其实就是你迅速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的最佳途径,因此研究首先从人开始是新手开始个人研究的最有效途径,同样,你对该研究领域著名人物的研究了解程度就代表了你当前的科学思想水准。

我建议,新手查文献,不要只是死盯关键词,而是死盯科学家,前者可能会搞乱你对改研究领域的认识,而后者却使你很快走上征途。

感悟3

关于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反映的是重要的发现或发明,获得该奖的人员大多数岁数比较大,奖励的是他们10-30年前的工作,而中国的科研真正起步也就是这10-30年的事情,刚刚起步的工作就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有点异想天开。

我希望中国大陆的科研人员获奖,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工作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前人在这10-30年的时间给我们年轻人造就了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相比老一辈的环境),希望年轻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冲击科学颠峰,不要总是埋怨客观的差别,多在思维智力方面下功夫,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并不是在成千上万元的基础上获得的,而是他们的聪明才智起决定作用。

例子很多,随便举例:

PCR技术,癌基因的发现,今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等,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选题和实验设计上,不是用钱堆积起来的。

因此总是将客观或者金钱放在首位作为我们科研不进步的主要原因是客观论者,有逃避责任之嫌。

希望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拼搏,慎重选题,精心设计,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感悟4

假如我是研究生导师,我会对研究生采取下列措施:

1)学校开设的所有公共课程可以不上;但是必须多看文献,特别是阅读那些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论文,了解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历史,明白他们有什么发现,怎样发现,分析他们对发现的解释,比较不同科学家对同样发现的不同看法,分析具体原因,等等,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发现是重要的,什么样的发现没有价值,始终贯彻思想永远走在实验的前面。

2)提倡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挑战现有的理论体系,挑战一切重要的思想和发现,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推陈出新。

3)做什么课题由学生选择和提出,我得任务就是从思想上刁难他,不断提问,学生不能回答,则学生应当继续完善课题或选择新的课题,直到有一天我不能难道他,那就可以开题了。

感悟5

现在我已经是博士第二年,明年就要毕业了,从1999年上研究生至今,一直读书做实验,硕士期间没有思想,实验是照葫芦画瓢,博士期间偶然碰上科学“怪人”DUESBERG使我迅速对肿瘤产生了兴趣,在他的文献的刺激和引导下我看了许多关于肿瘤方面的文献,认识了许多科学家,现在想起来觉得也算是一种收获,随着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发现能够与自己探讨问题的人越来越少,真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这样走下去,将来一定越来越孤独了,难倒科研就是一条孤独之旅?

感悟6

剩下3个月就要博士毕业了,正好可以总结一下这6年来的经历,让自己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算算6年过得是否值得。

我们的实验室条件很差,记得当初只能做细胞培养,所有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都不能作,我硕士毕业做的技术就是转基因和免疫组织化学,加上流失细胞技术。

硕士毕业时连pcr都不会。

技术没有学到,理论是否学到什么?

基本上也是零,因为我得研究是关于肿瘤的研究,导师不管什么是肿瘤,只是从国外某个研究人员那里拿来一些新的基因和抗体,交给我和我得师兄,让我们用这些研究肿瘤,当时学生期间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了,但是现在想想这是在开玩笑,拿几个基因几个蛋白转来转去就是所谓的研究了?

那些所谓的研究其实就是让我们混毕业罢了,对于肿瘤的研究是没有一点点价值,难怪我得硕士课题被香港某个教授称作funny.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课题选择简直就是xx,从来不问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做这个不作那个,只是要结果,没有意义的结果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

后来明白了,研究最难的是课题的选择,不是后面的实验技术问题。

好的课题,具有挑战的课题,哪怕只有一个结果,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结果,至少没人敢说这是funny。

我不情愿的上了博士,还是我得硕士导师.不同的是我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解决思想问题,然后选择课题进行实验。

思想问题是:

什么是肿瘤?

肿瘤的研究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大约8个月的时间什么也不作,就是看文献,看了成百上千篇文献后,终于明白肿瘤的具体研究历史演变过程,终于明白什么样的课题是重要的,什么样的课题是xx。

后来决定做实验,第一次设计实验,没有人指导,感到很快活,但是对前途的感觉太过于乐观了,虽然实验结果比较理想,但是实验设计太粗糙了,不得不重复实验,我得实验周期是8个月,这下可苦了,经费短缺,时间紧迫,可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仍然决定重复,现在就在等着这个结果。

花了6年时间读了一个硕士一个博士,但是学到什么呢,硕士期间简直没有什么收获,博士的收获就是多读了几篇文献,懂得了什么是科研。

以后决定做实验之前,首先在提出问题上下功夫,然后设计精巧的实验来解决。

没有价值的问题,决不做实验,宁可读1000篇文献,不做一篇没有意义的实验。

感悟7

当前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存在很多愚蠢的盲从行为,很多导师给学生的题不是从具体的客观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是随便找个基因什么的就开始所谓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即使能够发表高档次的文章,也不见得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自有其内在的主要矛盾,我们不是从主要矛盾出发而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出发,美其名曰为先进的科学实验,我记得中国一位院士这样说:

等到细胞信号转导的通路完全搞清楚,肿瘤的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没有分析,妄加判断的做法是很多学者的一贯做法,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不见得,不是从问题的主要矛盾出发,不可能解决问题。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路,才可能称得上真的研究,才能够对得起纳税人的血汗。

感悟8

科学是什么?

怎么做科学?

s什么是真理,怎么追求真理?

对于什么是科学,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说明大家都没有找到科学的共性(所谓真理)。

我想,认识科学与认识我们最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应当一样,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朋友或敌人的方法一样。

这种方法就是对比的方法。

没有对比,我们没有办法认识朋友或敌人;没有对比,我们无法认识星星和月亮;同样,没有对比,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是科学。

因为对比,科学是相对的;因为对比,科学是绝对的。

所谓相对和绝对只是对比的对象更换而已。

西方的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对比的认识方式。

比如,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牛顿假设一个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几何学设立坐标;为了研究疾病,必须有解剖学,生理学等正常的知识,判断疾病就是看机体的那些成分改变了;等等。

离开对比,不可能有西方的科学。

那么除了对比,我们人类还有没有其他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我不知道。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可以举出来。

如果对比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唯一方式,那么,判断好坏、真伪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对比。

不过,如果对比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唯一方式,那么为什么呢?

中医的理论和算命的方法中超科学的成分是什么认识方式?

经过个体的不断对比,人类会发现有些事物类似。

为了记忆、学习、传授简单,人类按照这些事物的共有特征归类,于是有了分类学。

分类学(按照共性归类)一下子简化了认识的程序,为人类更好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事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但是,经过更细心的对比,发现这些事物中的共性也有差别,于是再进行共性对比,选择更加有效的共性,更好的共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人类选择自己的需要(选择时的标准就是共性)。

由于共性具有简单有效的特征,人类会因为受益而开始有目的的寻找这类性质,于是有人说出了追求真理。

虽然实际上就是追求更好的共性。

自然而然,追求真理的方法就是对比。

当然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可能上帝知道。

没有对比,没有西方的实验;没有对比,没有西方的科学;没有不断的对比,没有西方科学的不断发展,没有对比,没有通往真理的道路。

离开比对,人类不会认识事物,更不会有任何新的认识。

说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都是比对的结果,没有比对,随意乱说,是混淆认识的诡辩。

数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转换,本质上并不产生新的东西,只是转换后更容易把握。

这句话只是一个假说,欢迎批判。

只有比对存在的具体事物才可能有新的认识,不断的比对不断的接近真相。

比对不存在的事物,不可能有新的认识,比如比较鬼与神,大家都没有见过,无法具体比对,因此无法认识。

科学一定是对存在的事物和规律比对的结果。

中医的阴阳五行和周易的八卦没有具体指代任何事物,又可以指代任何事物,本质上是一种循环论,或者诡辩论。

因为什么都可以指代,但是又什么都不指代,导致无法比对,导致没有具体事物的比对,导致不能具体问题具体比对,最终陷入诡辩的泥潭。

这就是中医理论的本质。

如果说,中医中真正有效的药物,那不可能是中医理论指导的结果,定有其他的解释,本质上离不开比对。

世界是人的世界,人的进步决定于人的思维方式,人群的进步决定于人群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呢?

我们是不是知道什么是科学,怎么做科学了?

感悟9

科学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解决哲学问题,即超前的思想问题,从历史看,人类对事物的哲学认识远远超前于科学的认识,今天,表面上科学已经在日新月异的爆炸性进展,但是与具有无限想象和严谨的逻辑思辩结合的哲学对世界的无极认识来说还相差很远,医学人员的哲学素养普遍并不怎么高明,大部分还是原始的(非专业)哲学加上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况且,很多人其实对辩证唯物主义只是肤浅得了解(这种认识还不如不认识,因为这样的认识最容易导致不可知论和教条主义,即胡乱运用),这样得哲学思想水准可能是当前很多研究人员的科研不能进步的根源。

国内很多实验并没有首先进行专业水准的思想思辩和逻辑深思就盲目开始,这种将收获建立在肤浅思想认识和幸运机会来历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导致悲剧结果。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科学历史上有幸运机会的存在,但是整个科学史并不支持这种论调,并且人类的不断进步不可能总建立在机会主义的基础上。

因此实验前进行思想锤炼非常重要。

感悟10

1)科学的本质是层次的解释,现在生物学主要在物理和化学水平层次(分子生物学的本质)分析生命规律,没有超过薛定鄂30-40年代提出生命的本质的概念,现在的任务是全面系统的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生命,为生物工程提供资料和信息,为将来影响和改造生命建立基础。

2)当前学术领域的腐败等问题其实是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映射,问题的根源不是学术领域的人的怎么样,而是社会私有化进程中原始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因此大的气候不变,学术腐败不可能根治。

这个本身也是一个需要科学分析的问题。

4)科学的过程一般是:

初步的哲学思考(对资料理论思辩和逻辑分析)--确立明确研究目标和现实技术方法的内在联系(即确定的研究目的可以用现有的技术来解决,不然目的就只是假说而不能变为科学,因此我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立足现实寻求未来的学问和艺术,因为这样的关系,科学的研究必须熟悉科学的历史过程,只有对科学的历史有深刻研究的人才能够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建构主义是什么意思,才能够把握科学的脉搏、动向以及未来趋势。

不然,就会迷失方向和思维混乱。

)---问题的深入研究导致工程学的产生--为人类服务。

总结:

思想--科学--工程--利益---------

5)成熟的学者思考的方式是破和建,破就是打破旧的,建就是建立新的,可惜最近总是看到很多战友只是骂娘,但是从来不在骂了娘之后提出建设性得意见,可能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或者没有能力,骂娘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记得有人说过骂人不是战斗)。

因此我说除了骂,还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才是值得尊敬的行为。

自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以骂祖宗为本领(至今仍然这样),但是骂的人有几个建立了中国人的新的思想方式和规范?

没有,至今没有,结果产生的却是国人的自卑(至今在洋人面前没有自信,不论科学还是思想),这种自卑产生没有自信,没有自信产生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就没有真实的胆略和胆识,没有思想和胆识造就了多年来我国在学术思想方面没有突破和超越,这其实正是我国学术落后的真正思想根源。

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学术思想不能正常发展和超越,主要问题在于思想的迂腐、胆怯,物质条件落后不是主要根源。

6)学术是需要基础的,这里的基础主要指学术的历史脉络的联系,现代科学在西方发展了很多年之后才传到中国,中国精英开始积极学习,可惜自1840年到现在,学了近200年,依然没有将精髓学到手,往往学了一点,就自满,就停止了学习,其实我看我们目前在科学上进步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批判吸收西方的学术等历史的结果,要知道科学等学问其实都是类似带线的风筝一样,如果我们只是看到风筝的美丽和在太空的飘扬,只是学习风筝,就会因为没有线而不能飞的更高更远,而是没有后劲,最终稀里糊涂栽跟头。

感悟11

创新问题可以比作生物进化问题,生物进化需要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创新也需要“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

但是科研创新的“遗传变异”是什么呢?

应当是思想的变异。

科研创新的“环境选择”是什么呢?

是实验和实际应用。

首先说说思想变异,在讨论思想变异之前先看看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主要是染色体和基因序列的变异。

基因序列变异比较常见,并且每天都可能存在变异,影响基因序列变异的因素很多,有其自身的不稳定性,有各种致突变因素如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等,不过主要影响还是来自外来因素,即外界环境的变化。

同样,思想如果不及时和不间断吸收外来的信息,就不可能发生改变。

微小的环境变化只引起基因序列的微小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物影响不是很明显,只是物种内部的个体的改变。

同样,少量外来信息对于思想的影响也只是微乎其微,只是修改一些思想的细节。

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同样,大量外来信息进入大脑,就可能完全推翻原来的思想,进而产生划时代的新的思想。

看来,思想的进步离不开不断充入外来信息,信息的多少可能决定思想的变异程度,而停滞充入信息思想可能就停止不前了。

从这个道理出发,反观我国科研现状,就会很容易发现我国很多所谓的学者其实其思想已经很多年没有充入新的信息了,但是他们却指导研究生做科研。

我们的研究生呢?

很多研究生从内心来讲非常讨厌文献,非常赖于思考,他们急功近利,宁可多跑路,也不愿意坐在板凳上认真给自己充电、充入新的信息、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对问题和事物的认识。

因此,科研创新不进步的首要问题是:

大部分科研人员懒于充入新的信息,从而没有思想变异的遗传基础,自然没有科研的创新。

只有不断输入外来信息,首先引起思想的变异,产生创新思想才可能去做实验来验证思想是否与实际切合。

可以说,创新的本意主要是思想的创新,没有新的认识,实验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我国科研创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人员停滞新的信息输入,思想僵化所致,是主观上的问题。

感悟12

以前我说过,研究生进入研究领域最好最快的方法是研究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历史和他们的思维方法,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刚开始搞研究的人员,即使再聪明,其对特殊领域或事务的认识是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可以说还处于朦胧阶段.对于以前的研究历史不清楚,必然不会知道自己的研究从那里开始才具有重要的价值,也不会知道什么事情是值得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研究经费,必然不会有自己的具体梦想.世界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值得自己付出的有多少呢?

世界上许多事情在发生,但是有多少能够影响到社会,自己和他人?

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有多少是具有真正的价值?

我们都是年轻的一代,总希望改变自己和不满意的社会现状,但是我们从那里开始?

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就可以达到自己的梦想?

有谁会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能够改变社会和自己的事情一定是大事情,一定是艰难的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很清晰的事情,或许我们只是对其有个粗略的认识但是其真实的面目我们还远远不清楚,比如肿瘤,攻克肿瘤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肿瘤是什么?

我们做到了那一点就可以致肿瘤于死地?

这一点存在不?

存在?

又是那一点?

因此一个问题,一个大的问题后面是无数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而在这无数的问题当中,你认为那一件是具有决定作用的事情,那可能就是你研究的出发点了,无数研究人员对事情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存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出发点,这些就是我们新手需要了解的,在他们毕生研究的基础上,加上我们的努力,就可能获得成功.成功不一定属于老年人,不一定属有具有几十年研究历史的研究人员,不一定属于具有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资助的所谓首席科学家,属于有志向和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只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现在的研究现状并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寻找到具有决定意义的交叉点,只要我们轻轻一碰,就可能改变世界.事实上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那些具有改变世界的科学成果不是年龄,研究历史的长短,以及巨额资金的堆积起决定作用,而是我们的思维起决定作用.看看相对论,PCR,windows等的产生过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感悟13

很多研究生开始做实验之前,对科研充满兴趣和热情,但是一旦过了3年,有几个人还会说:

我仍然喜欢搞研究。

100个人会有99个回答再也不愿意回到实验室。

为什么?

实验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研究条件限制了他们的手脚?

为什么我们的兴趣这么短暂?

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

国家的政策不利于进行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的一些老古董伤害了我们?

我们年轻的心就这样容易衰老?

没有人给我们指引一条通向科学顶峰的路?

经济问题大于我们的理想?

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付出?

到底为什么?

我马上就要毕业,只想说说自己的体会:

研究是个人的兴趣问题,更是个人的理想,信念,能力以及价值观的问题。

世界上人人都在做一件事:

付出就应当回报,搞研究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则。

研究是无中生有,谁有这种能力和决心,谁必定愿意做研究,没有这种能力和决心,必然不适合搞研究。

研究是纯粹个人的事情,个人喜欢搞什么研究就搞什么研究,搞研究至少分两步,一是收集资料,了解分析总结研究现状,之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对现实了解的多少,提出问题的程度和深度决定了实验的价值,因此研究人员首要重视的是课题的选择问题。

有谁真正为这个问题付出代价,我想思考学习3个月甚至1年的学生和只是思考学习1个月的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一定会存在巨大差别。

因此做实验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为什么不做其他的实验,世界偌大,未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而不是其它。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为什么在做研究的时候,在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放弃,要轻率,要不付出思想的努力?

为什么我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总是轻视自己,不是选择具有深度和挑战的课题,不是决心挑战现在的旧观念和现在的权威,而是俯首称臣和缝缝补补?

做研究就是挑战和反叛,历史的进步反映了这个事实,伽利略挑战上帝,爱因斯坦挑战牛顿,马克思挑战资本主义,Temin挑战中心法则,Hayflick挑战细胞永生化,Duesberg挑战肿瘤基因突变学说。

世界上没有真的法则,法则只是人类为了自身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自己订立的法则或条约。

研究人员其实就是自然的法官,世界其实就是研究人员的想象。

我们生活在研究人员为我们创造好的世界中,因此我们并不是处于真实的世界中。

我们看问题的思想是别人的思想,我们对问题的评价和判断标准是他人制定的,我们的道德标准,我们的社会模式,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些思想处于最前沿人员的影响。

谁在领导和引导世界潮流,谁在引导人类迈向未知世界?

我想应当是具有卓越贡献的研究人员。

研究既然是这么重要和有趣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会很快憎恨搞研究呢?

感悟14

关于科研我想再说一些意见。

1)科研本身并不仅仅是实验,不要以为实验就是科学。

其实科学的本质是思想过程,是提出问题、推测答案、然后证伪的过程。

没有经过思想的严密推测,没有对问题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就无法设计具体的实验来证伪,就无法知道到底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实验才算是具有真实的科学意义。

2)对于初学科研的人员来说,通过系统分析某些著名科学家的文献,理解他们多年的思想动向,推测他们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接近科学的有效捷径。

科学的本质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动向和脉络,,只有当我们的思想接近、达到甚至超越著名科学家的思想动向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实的获得了科研独立人格,我们才真实的走进科学的历史主流。

3)科学思想是有历史渊源的,科学的概念是有坚实的基础,他们相互构成稳固的系统,我们的科学就是在这些已经坚固的概念系统上再建新的概念。

看不到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就会思想认识混乱,就不可能建立起能够与以前那些已经建立的概念的真实联系,因此不能算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科学。

4)科学的成长不依赖自身的理性,他的动力来自人类的感性(情感),人类的真实世界是感性的,即使有理性,理性也不能摆脱感性的控制。

我们的一切理性行为背后都有复杂的感性基础(感情基础)。

5)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稳定的存在,稳定的存在的本质是可重复性,因此科学有叫可重复性学问。

世界上很多事务没有重复性,要在这样的领域建立科学可能是一个难题,这些领域的指导思想可能主要是哲学而不是科学。

感悟15

高等生命存在不同的层次:

生物物理化学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器官层次、机体整体和精神层次。

问题:

1)一切高等层次的现象都可以用低等层次的道理来解释,一切高等层次的理论不能应用于低等层次的理论?

为什么?

2)一种疾病的解释有没有最好的层次机理的解释?

为什么?

3)跨越层次之间的理论解释是否更加困难?

例如,应用物理化学规律解释细胞的生命行为可能相对于解释人类的意识更加容易?

为什么?

感悟16

关于研究生的课题选择和实验问题:

最好不要心急,沉下心,三个月阅读文献,不少于200篇,精度自己感兴趣的。

三个月写实验计划,实验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实验方法切实可行。

最后做实验。

文献阅读少,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完全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换题。

我想所谓试验,不是你动手做才叫试验,其实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部分或者实验设计部分,一部分是试验部分。

如果理论部分能够解决就不必实验来解决。

其实最难的是实验设计部分,而不是实验操作部分。

可惜很多中华儿女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一上来不看文献或者匆匆一看就开始做实验,并认为那就是所谓的试验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荒谬的做法,也是思维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表现。

其实实验设计部分才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这一部分工作做好了,作细了,下面的部分就会很容易操作了,结果也不是一般的结果了。

感悟16

教科书的知识统合水平是造就高级人才的基础,我国教材的脱节性是学生顺利成为高级人才的一个隐蔽的障碍。

思想是整体的和系统的,学习消化吸收不同方面的思想是实现思想成熟的必由之路包括哲学的、化学物理、等等。

个人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人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