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548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感动中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docx

《感动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动中国.docx

感动中国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总评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

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林俊德:

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

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感悟·点评】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陈斌强: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陈斌强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

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感悟·点评】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何玥:

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

”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何玥哭了: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

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

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

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悟·点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陈家顺:

“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陈家顺,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

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

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

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说:

“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

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

【感悟·点评】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高淑珍:

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

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

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她说:

“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感悟·点评】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

“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

”她回答:

“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感悟·点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李文波:

南沙守礁97个月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

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

“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感悟·点评】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高秉涵:

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

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

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

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

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

”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感悟·点评】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周月华艾起: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

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正式挂牌营业了。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我背着她走了18年。

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

”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感悟·点评】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罗阳:

用生命托举歼-15 

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

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

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

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

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感悟·点评】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

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集体奖

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刘跃进,男,53岁。

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

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

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

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

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

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感悟·点评】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

历时7个月跨国追捕,13名中国籍船员的亡灵得以安息。

这背后是“105案”专案组全体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

跨越距离和生死,他们用正义和胆识捍卫中国法治权威和中华儿女安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