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803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29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建议

理解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地区差异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知识清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________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____。

2.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与环境的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______,但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______的萌芽。

3.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提出“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________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________时,形成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和片面地追求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________。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________,成为制约________和危害________健康的重要因素。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大量燃烧______,向大气排放了大量______,由此增强的______效应加剧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________的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减少。

(3)大气污染与酸雨: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和汽车________;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的降水。

5.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1)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农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

(2)发达国家主要有因过分消耗________带来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则承受着________与________的双重压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人满足其________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________,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原则。

4.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与________、生态的协调发展;

(2)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________的定义;(3)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________》。

(4)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________》。

四、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转变观念

发展观、资源观、________观、伦理道德观、________观的转变。

2.调整行为

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________行为。

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的人口。

(2)严重的资源短缺:

人均资源________、利用率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程度。

(3)深刻的环境危机:

环境污染以________为中心向________蔓延,________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特点:

以________技术为手段,以提高________效益为核心,以________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__。

(2)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________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________的影响程度,提高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实现工业的________。

(3)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________农业,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________,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一、平衡依赖对抗性破坏科学征服自然不协调激化

二、超过短缺生态破坏自净能力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人类生存社会公害经济发展人体矿物燃料二氧化碳温室氟氯烃尾气5.6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发展人口

三、后代需求能力生态经济制约公平性共同性社会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

四、环境消费个人

五、人口基数低素质不足低短缺城市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无害化生态环境友好生态化清洁环境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

考点聚焦

考点一人地思想关系的历史演变

阶段

时间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时期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征服自然

18世纪以来的工业文明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出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

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人们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典型例题】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解析:

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相关知识。

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最后是未来社会。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社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社会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到未来社会,以知识劳动为主。

第2题,在②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人类大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单纯地将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答案:

1.A2.D

考点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和环境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就从你早上起床到上学这个过程分析一下你是如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例如:

刷牙洗脸与水资源,做早饭与能源,上厕所与废弃物,汽车与能源和废弃物等等。

你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呢。

向环境索取和排放的同时,环境也会把他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种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环境是有一定的忍耐力的。

但是当人类的影响超过了环境的限度时,环境是一定会惩罚人类的,这时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典型例题】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提取、分析,由于该国(尼泊尔)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加上山地地形为主,必然导致过度开垦、坡地耕作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对生活能源需求而产生的过度樵采现象,结果产生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生活能源需求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地区差异

  环境问题按照表现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在区域表现上看,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差异,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口过分集中,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等。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也有差异,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

且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但这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就只有生态破坏,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就只有环境污染。

另外,当前人类的不少环境问题的影响都具有全球性,如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海洋污染、国际性河流的上游被污染等。

主要表现

具 体 内 容

原 因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以海平面上升为例来分析一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多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取暖、做饭等生活应用,另一方面大量燃煤燃油设备的使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砍伐树木,树木砍伐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卖钱获取经济利益,二是为了毁林开荒,前者是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后者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热带雨林的原始迁移农业)。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人口的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世界上人口增长仍然很快。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产生对资源环境持久的压力,引发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这必然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确保资源基础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以单纯的消费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威胁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以较低的资源代价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时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洗衣服最省水的方式就是用搓板,洗衣机就要费水一些,半自动的洗衣机就要比全自动的省水,波轮式的就要比滚筒式的省水。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资源的用量越来越大。

由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率超过其循环再生的速度,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超过其蕴藏量,导致资源短缺。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对资源的破坏,如土地荒漠化、野生动植物的灭绝等。

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资源失去利用价值。

资源问题还表现在资源供需不平衡上:

一是全球有限资源的总供给与人类发展对资源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二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源拥有消费上的不平衡。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远少于发达国家,单位面积供养人口的能力低,而人口增长快,导致发展中国家对粮食需求远高于耕地资源的供给能力,需要进口粮食;而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耕地资源供给能力远大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可以大量出口粮食。

由于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高,导致大多数国家能源自给率低,而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供给。

由此可见,全球资源供需地区上的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典型例题】

(2015年·重庆高考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岛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图示岛国由珊瑚岛、礁组成,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不易出现雾霾;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珊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导致珊瑚退化。

答案:

D

考点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1987年以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系统地研究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在报告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

这一概念既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要通过公平的经济发展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这标志了人地关系认识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到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内涵

作用

内容和要求

关系

生态

持续

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它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的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

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

持续

发展

条件

强调不仅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

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社会

持续

发展

目的

强调发展要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案例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只有—个地球一关心与共享”“世界万物,生命之网”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没有破坏的发展”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典型例题】2010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东部城市坎昆通过了两份重要决议——《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决议,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决议。

根据资料回答下题。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企图否定《京都议定书》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不负责任做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予以坚决反击。

发达国家的做法违背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达国家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A

考点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清洁生产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效益类型

表现

环境效益

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

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结论

推行清洁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生态农业

措施

具体做法

意义

调整产业结构

按生态学要求,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实行综合

循环利用

农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下脚料作为饲料;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生产沼气做燃料;沼渣和沼液做鱼饲料、农田和蔬菜肥料、加工饲料;鱼塘底泥做农田、果园肥料

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

净化了环境。

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沼气、

太阳能等新能源

地下的沼气池、地面的太阳灶和太阳能采暖房、空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了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节省了以往购煤的开支,净化了环境

【典型例题】

例题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解析:

本题组借助“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考查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

第1题当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凶素,因此①为水窖集雨。

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

作物秸秆经过②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

沼气是能源,③应是供暖。

沼渣用于作物种植,是肥料。

⑤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

第2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其特点是:

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小农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特点。

故C正确。

答案:

1.D2.C

例题2(2014年·北京石景山一摸)

结合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任选其一,简述沱牌循环经济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酒文化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然而,传统酿酒工艺却因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原材料浪费、废弃物污染等问题,面临危机。

沱牌舍得酒业首创了“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模式,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沱牌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解析: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内涵有生态持续、社会持续和经济持续。

生态持续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社会持续强调促进就业和科技、品质的提升;经济持续强调增加经济收入。

可结合图示信息,从以上方面分析。

答案:

工业:

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就业;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收入。

农业: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缓解饲料、燃料、肥料相争的矛盾,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