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924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docx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

◆优秀摄影作品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

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形象的选择、提练和凝聚,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新发现,表现了作者深刻、独创的构思,把“人人胸中有”的普遍情感,用“个个笔下无”的表现方式传达给观者,以其真实、自然、生动、诚挚,拨动观者的心弦,给人强烈地震撼和共鸣。

原则二:

立意明确、主体鲜明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根据拍摄者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另外,还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上同陪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晰,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

迅速地、慎重地选取代表某一事件、某一内容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出来,让观者明白你的拍摄意图,看清画面的主体与其代表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三: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

不仅包括主体的选择、背景的应用,虚实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与和谐,更主要的是在拍摄时你是否注意到作品要简洁明了和如何使作品简洁明了。

除非必要,一定要把画面中干扰视线、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如无关的人物、电线、电线杆、垃圾桶等等数不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画面中清除掉,让我们的每幅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洁明了决不意味着将背景中的东西全部删掉。

◆新闻摄影的分类:

⏹事件性新闻摄影

突发事件摄影和预期事件摄影

突发事件摄影:

1、设法进入现场2、眼疾手快,迅速记录现场3、深入拍摄

预期事件摄影:

摄影师预先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

百姓日常生活(缓和负面情绪)

⏹体育新闻摄影

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新闻摄影

镜头的分类

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约50mm;

•广角镜头焦距有:

35mm、28mm、24mm、20mm;

•超广角镜头焦距:

17mm、14mm等;

•鱼眼镜头的焦距:

7.5mm左右,视角180度

1/f=1/u+1/v

◆广角镜头造型特点:

•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

•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使用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适合拍摄风光摄影。

——远取其势

•广角镜头可以夸张空间的纵深感,甚至出现变形。

——前景的处理、风光摄影

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

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是这一类镜头的主要特点。

对135单反相机来说,焦距在200mm,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度左右被被称为“超远摄镜头”。

◆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成像大、景深小。

•1、适合将远景拉近拍大,适合于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物体

•2、适合远距离偷拍。

•3、适合拍摄人像摄影,容易获得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画面效果。

•4、利用长焦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变焦镜头的特点:

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定焦镜头的作用

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不必在拍摄过程中频繁更换镜头

不必为拍摄对象的不同画面而前后跑动

有效口径通常比较小

用变焦镜头的取景屏幕比较暗,聚焦不便

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比定焦镜头要差些

相对体积较大,价格比较昂贵

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视角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是有关系的:

镜头焦距短,视角就大;镜头焦距大,视角就小。

例如,28毫米镜头拍摄范围为75°,50毫米标准镜头拍摄范围为46°,这一数值与人眼的视角相符。

使用200毫米镜头拍摄时,拍摄范围是12.5°,当使用500毫米镜头拍摄时,其拍摄范围只有5°。

◆光圈

•光圈与快门都是用来控制通光量的。

光圈的功能就是以不同的孔径调节镜头的通光量。

光圈对光线就象水龙头对水的作用:

如果把它打开,就能有比较多的光进入;如果把它收小,纳入的光就少些。

现代复式镜头的光圈,是由许多弧形金属叶片组成可变孔径,装在镜头的透镜组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调节光圈的孔径。

•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可减小镜头残存的某些像差;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缩或放大来控制景深:

光圈小则景深长,光圈大则景深短。

拍摄某一景物时,用同一种胶片,相同的曝光时间、照明条件、拍摄机位、拍摄时间,只变化光圈的大小,可以看到光圈依次增大一级,纳入光线增强一倍。

★F系数的标法为:

1.422.845.68111622

f系数=

◆景深

•照片中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决定景深的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控制胶片曝光时间的定时、计时的装置。

只有当快门打开时,要拍摄的影像才能通过镜头使胶片感光。

快门开启的时间长,被摄景物在胶片上的感光时间长;快门开启时间短,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感光时间短。

快门质量的优劣、快门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胶片感光的准确性。

正确选择快门速度,使静止的和运动的被摄景物获得清晰或有动感的影像,也是摄影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国际标准的快门速度级数规定为:

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档位,分别表示快门开启时间:

一秒、二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二千分之一秒。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到:

快门速度也是以等比数列排列的,每一级之间曝光量相差2倍。

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大小不变,快门速度为1/125秒时的通光量是1/250秒的通光量的二倍。

B:

又称B门,用于长时间手控曝光,短则两三分钟,长则等上几个个小时。

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打开,放开按钮,快门关闭。

只要手一直按住快门按钮,快门一直开启,摄影者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长时间曝光。

可拍摄星轨、烟花、或者把黑夜拍得如同白天。

使用B门时,常常用一根可锁住的快门线控制。

调整到B门之后使用一个比较小的光圈。

一般需要用快门线操作相机的快门,按下快门线上的快门钮,并且锁住快门。

曝光差不多时,给快门钮解锁。

在长时间曝光中,照相机必须安装在三角架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以避免影像模糊。

X:

X门是专门为闪光灯设置的快门速度。

将照相机与闪光灯连接起来,接通闪光灯电源,拍摄时只要一按快门按钮,闪光灯马上点燃发光。

X门的速度根据照相机的情况而定,一般代表1/60秒,1/80秒,1/125秒等。

A:

A门是高中档照相机上的光圈先决式程序快门(光圈优先)。

拍摄时,选择好光圈值,将快门速度盘调到A档,照相机经过自动测光,会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按下快门按钮,照相机则根据它所选择好的快门速度曝光。

它对初学摄影者和新闻摄影十分方便:

只要将快门速度选择为A档,定好光圈后,就可以全神贯注地拍照,由照相机自动完成正确的曝光。

慢速快门曝光窍门

先测光:

把相机调到A-mode(光圈先决),光圈设定为f/8,看看相机测出来的快门值(例如此时相机测出快门大约2秒)

得出数据,现在的曝光量:

f/8+2"+ISO100

把相机调到手动模式,输入f/8光圈和快门2秒,试拍一张,观看曝光情况

为了拍出更有效果的照片,可将快门调得更慢,如使用快门8秒,快门开放时间更长,所以光圈需调小,可以和之前拍过的照片比较,把光圈调到f/11-16不等。

相机曝光模式上的「S」或「Tv」,即是快门优先的意思。

P:

程序自动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都由相机自动调整,半自动快门。

P门和Auto的区别在于,P门能够调节“曝光补偿”

快门按照形态分,可分为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

快门速度的选择是摄影实践中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通过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实现正确的曝光.另一方面,根据被摄对象,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快门速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一般来说,以能够抓取动体的瞬间动作,尽量以小光圈获取较大景深,并在快门开启时间内有足够的把握使相机稳定,确保影像清晰作为选择快门速度的依据。

夜间车流:

f/11,快门速度:

15s;焦距f=20mm

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在户外以慢快门速度拍摄瀑布的动态,很容易过度曝光,解决方法是尽量避免在自然光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拍摄,找一处光线较少的地方,并在构图时尽量避免拍到天空。

必要时,可配上减光滤镜作长时间曝光。

◆相机的种类

按底片画幅大小:

135相机、120单镜头反光相机、专业大画幅相机

按感光材料:

传统胶片相机、数码相机

按取景方式:

旁轴取景式相机、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它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

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则可产生的图象分辨率越高,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

CCD的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不同,购买时应关注CCD分辨率,软件差值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是指CCD芯片对光照反应的灵敏度。

电路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影像再现能力的综合性能指标。

用ISO表示。

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

从理论上来讲,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越高,数码相机的拍摄效果就会越好。

但由于当前CCD制造工艺有限,想提高等效感光度就会降低信噪比,使图像变得粗糙,丢失部分细节,极大地影响图像质量。

目前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如标准的ISO100提高到ISO200,需要把2个像素点当成1个点来感光,才能获得原本2倍的感光速度。

在晴天或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感光度可以调低,保证画质更好的质量。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需调高感光度或调成手动。

在光线不佳的时候,感光度过低,会增加曝光时间——用三脚架;避免闪光灯;错失良机。

室内拍摄采用较低感光度,使图像更加细腻;

体育摄影采用更高感光度,使运动影像更加清晰

白平衡

“WB”或者自定义情况下将白纸布满屏幕。

闪光模式

除了专业相机外,一般数码相机都有内置闪光灯,并提供多种闪光模式。

(1)自动闪光:

当自动侦测确定的快门速度低于1/31s(此时相机无法捕捉的准确成像的光量)时,就会自动启动闪光灯,进行补光。

(2)强制闪光:

手动开启闪光灯。

(3)关闭闪光:

强制关闭闪光的灯。

(4)消除红眼闪光:

启动消除红眼闪光功能。

(5)慢速同步闪光:

启动慢速同步闪光(有前帘和后帘慢速同步闪光之别)

◆镜头附加镜:

拍摄时放在照相机镜头前端的一块玻璃片或者塑料片。

主要包括广角镜、增距镜、偏振镜(偏光镜)、UV镜、星光镜、柔光镜、多影镜、中心清晰滤光镜(晕化镜)、色温镜。

•广角镜

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

减小主镜头的焦距,使用小光圈拍摄,获得大景深。

•增距镜

增加原有的镜头焦距,缺点是降低了成像质量,使用增距镜镜头口径也降低了两倍,光圈应相应开大两档。

•偏振镜

1.镜片呈灰色。

2.能够减少或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使照片上没有光斑。

3.可以使天空的漫射光减弱,使天空变暗、云朵突出。

4.消除一定的雾气,增加空气的透明度,提高远景的清晰度。

5.与其它滤光镜不同,偏光镜不会改变景物的颜色。

用法:

将其套在照相机镜头前,一面慢慢旋转偏光镜前面一片镜片,一面通过取景器观察,直到被摄物体表面的反光消失或天空影调变深时,便可停止旋转进行拍摄了。

偏光镜能阻止天空中明亮的光线,将天空的色调暗变,但景物中其它物体的色彩与自然保持一致。

•UV镜

UV镜镜片无色透明,能够吸收紫外线。

在开阔的远景拍摄时,空中的紫外线将导致远景模糊不清,彩色拍摄会使照片蒙上蓝雾。

UV镜可以滤除紫外线的影响,提高照片清晰度,也不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常常把它装在镜头上作为保护镜片。

•柔光镜

柔光镜是能够取得柔光效果的滤镜。

主要用于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有时也用于特殊的风光摄影。

拍摄人物时,它可以使影调变得柔和,减轻或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

镜头的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柔光效果越好。

在使用柔光镜时,建议先聚焦再将柔光镜安装在镜头前,否则难以聚焦。

•色温转换滤镜

色温:

光源的颜色可以用色温来表示。

色温低时,红色成分比较多;色温越高,其中蓝色成分就越高。

平均日光的色温为5000K,而普通电灯光的色温在3000K左右。

雷登80、82系列滤光镜是升色温的,呈青蓝色的转换色温滤光镜。

适合于日光型片在灯光下拍摄时使用。

因为一般灯光所含红橙光较多,缺少蓝光,同时日光型片对蓝光的感受能力相对低些,所以要用蓝青色滤光镜来提高光源色温,使之符合日光型片对色温的要求。

雷登85、81系列滤光镜是降色温的,呈橙红色。

◆正确曝光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等量曝光

光圈f/2.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250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

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等快门速度1/60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

倒易律:

在曝光量公式中,照度和时间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

它们之间的曝光量是等值的。

这种照度和时间量值可以互相置换的关系,在摄影曝光上叫倒易律。

(倒易律失效——曝光时间极短、光线极弱)

倒易律与曝光组合

光圈

快门

f/4

1/125

f/5.6

1/60

f/8

1/30

f/11

1/15

f/16

1/8

光圈:

22.845.68111622

快门:

250125603015842

◆影响曝光的因素

准确曝光:

光线变化、景物本身反光能力、感光器件的感光度、滤光镜因素

•光线变化对曝光的影响

1、光线照射方向

顺光;侧光——前侧光增加1/2级,正侧光增加1级;顶光

2、一天中时间变化

正午最亮正常

日出后2小时1\2加一档

日落前2小时1\2加一档

日出\日落1\10加四、五档

3、天气变化:

晴天朗日、薄云遮日、阴云密布、乌云翻滚曝光量各差一级。

4、季节变化

5、地域变化

•景物本身反光能力

色调浅淡、表面光洁的景物反光能力强,如雪地、水面、沙漠等,以与玻璃、瓷器、不锈钢、丝织品等,应减少曝光量。

如物体有明有暗时,应对暗部补光。

◆测光方法

1、测光表测光

中片幅以上的相机很少有性能完善的测光系统,较大片幅的相机大都没有测光系统。

手持测光表可精确到1/10档。

反射式测光表—反射到镜头的光线强度

入射式测光表—入射光线的强度

2、测光方式

平均测光(又名“整体测光”):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将被摄体在取景屏画面内的各种反射光线的亮度进行综合而获得平均亮度值。

平均测光的特点是使用简单,但测光精度不高,在取景范围内明暗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尤其是当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白或黑色物质时,较难直接依据测光数值来确定合适的曝光量。

这种类型的测光系统,主要是在一些低档的入门级数码相机中应用。

重点测光:

重点测光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测光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相机仅对拍摄画面中央占整个画幅1%~3%的区域进行测光。

点测光的好处是,即使背景很亮或很暗,拍摄的主体都能得到很好的曝光,但背景的细节可能丢失。

多点测光:

多点测光是重点测光的一个变种,它与点测光的区别在于这种测光方式的测光点与对焦点连动,测光范围比点测光稍大一点。

准确度大于平均测光,但当主体和背景差别极大时,仍难保证主体正确曝光。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又叫做中央重点加权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是相机对画面中央约1/4的区域按80%的比例测光,常用于人像摄影。

该方式能对画面中央的物体准确曝光,并保留部分背景细节。

在大光比环境下,中央重点测光的效果会好于分区测光。

分区测光或矩阵式测光:

分区测光是指将拍摄画面分为多个区域,数码相机通过机内软件,对所有区域内的光线分别做出评价,并经过计算得出整个画面的最佳曝光组合。

矩阵式测光实质上就是256区分区测光。

在AUTO曝光模式下,一般都使用分区测光方式。

◆曝光模式

自动曝光模式(P):

全自动(AUTO)模式;程序自动(P)模式;情景模式(在菜单中用图标表示各种条件下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A,Av)将设定的光圈大小作为一个不变的参数,相机通过测光系统估算出正常曝光所需要的快门速度。

适合拍摄景深大的景物,或者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景物。

快门优先模式(S、T、Tv)设定一个快门速度作为一个不变的参数,相机通过测光系统估算出正常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

适合拍摄快速动体摄影、追随摄影、慢速的夜景摄影。

手动曝光模式(M)

其他曝光模式:

a阶段曝光模式:

同一个被摄对象采用不同的曝光量拍摄。

除了由相机自动设置曝光的一幅影像之外,另外两幅影像是通过将曝光值向+和-两个方向偏移进行拍摄的。

保证了复杂光线下,肯定有一张照片是曝光正确的。

b连拍和多段曝光模式(视频)

c夜视曝光可以进行红外摄影和彩色夜视摄影。

数码相机的CCD/CMOS,能感应到可见光。

通常情况下,为了使拍摄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一致,数码相机上加了一个装置,阻挡红外线。

关掉这个装置就可以进行彩色夜视摄影和红外摄影了。

◆曝光补偿(白加黑减——曝光补偿原则)

1、AE自动曝光锁定按钮(大光比、光线多变)

2、曝光补偿按钮

曝光补偿主要在逆光、明亮物体、暗物体、阴影处主体四种拍摄情况下进行。

逆光下拍摄,为了表现阴影部位的层次,一般按估计或侧光的数值,增加1—2档曝光量。

特别是有大面积天空的逆光画面,明亮的天空将景物衬托得比较暗,为了表现被摄景物的层次,需要加大曝光量,这种情况下,可以牺牲云彩的层次。

拍摄阴影下的主体,非主体部分非常明亮,这时可以进行曝光补偿,增加曝光量,牺牲明亮部分的层次。

测光原理

测光就是被摄对象的反射光亮度。

测光原理就是“以18%中灰度色再现测光亮度”

测光系统是针对“通常的被摄体”被设计的,所谓“通常的被摄体”就是被摄对象中的亮色调、暗色调以与中间色调混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反射率为18%的中灰色调(一般镜面物体反射率接近100%,白卡纸的反射率在90%左右,煤碳的反射率在4%左右)。

测光系统的设计都是以这种18%的中灰色调的亮度为再现目的。

因此,不管把测光系统对准什么色调的物体测光,它总认为被摄对象是中灰色调,并提供再现中灰色调的曝光数据。

测光系统所能做的,只是指出测光对象的亮度有多大,然后告诉你这种测光亮度再现为18%中灰色调需要怎样的曝光组合。

增加曝光量

对白色主体测光、曝光,画面主体影调灰暗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0.5EV曝光量(半档),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1EV曝光量(1档),白色主体得到正确表现

减少曝光量

按黑色主体测光、曝光,黑色主体影调浅淡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0.5EV(半档)曝光量,黑色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1EV(1档)曝光量,主体的黑色得到正确表现

高调低调

从白至黑依次分为:

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中灰、浅灰暗、暗灰、深暗灰、黑。

一张照片,如果它包括灰色级谱的上半部分(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和中灰),一般来说它表现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高调照片。

一张照片如果主要包括灰色级谱的下半部分(中灰、浅暗灰、暗灰、深暗灰和黑色),它表现的是阴沉、忧郁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低调照片。

◆光的作用

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3.营造气氛

4.特殊的光影效果

存在形式:

自然光、人造光

◆造型功能:

硬光、柔光;

•硬光

强光源发出的直射光,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

直射光源:

阳光、闪光灯、聚光灯

造型特点:

被照射的物体明暗反差大,产生明确的阴影,反差强烈,有明显的方向性,适合表现刚强、坚毅、爽朗等题材。

难点:

控制画面明暗的反差和画面的光比。

•柔光

折射光、透射光,扩散柔光、反射柔光等。

造型特点:

基本没有投影,影调柔和,层次丰富,无明显的方向性,适合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表现细节,以与温柔典雅的题材。

获得柔光:

白床单、窗帘、白色的遮阳伞等就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柔和的光线。

柔光的光比控制应该控制在1:

2左右。

软光的拍摄曝光可以过半级到一级,这样能使人物的皮肤更加白皙、透明。

◆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的造型特点

不同投射方向构成的效果:

光位:

相对被摄主体和拍摄方向,称光源所处的位置为光位;

常用的光位有:

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和顶光

顺光:

光源照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正面光”;

特点:

被摄体受光均匀,色彩还原真实,饱和,曝光控制简单,适宜表现物体的质感,但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无阴影);

影像明暗反差小,宜拍摄高调照片。

侧光:

和景物呈90度的光线。

侧光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

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

人物摄影中,常常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前侧光:

明暗比例适中,较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

在人物摄影中可以前侧光为主光,正面有辅助光补助,以取得轮廓线条清晰,影调丰富,明暗和谐的效果;还可突出建筑的立体感

后侧光:

被摄体在暗背景中能产生清晰的轮廓光,使被摄体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具有较强的空间深度感;适合表现轮廓。

逆光:

轮廓光,从被摄体背面照射过来的光,戏剧性效果;

产生轮廓,空间层次感;

有利于表现烟雾和半透明的丝绸、花瓣的质感;

逆光加亮背景可以拍摄剪影效果,一般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

•剪影拍摄要点,主体轮廓的线条必须非常清晰,拍摄者要把主体轮廓当成一种语言。

先使用重点测光对着光源位置进行测光,再使用AELock锁定曝光功能,锁定曝光参数。

顶光:

来自被摄体顶部正上方的光线,如夏日正午的阳光;

景物上亮下暗,光线强烈,明暗反差极大。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不使用,“黑三角”严重;

脚光:

由下方向上照明人物或景物的光线。

在前方的称为前脚光,这种造型光线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产生非正常的造型,也用于消除眼袋。

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特殊情绪、渲染特殊气氛。

在景物背后的脚光称为后脚光,这种光线照射人物的头发尤其是女人的长发或者景物的细节有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在摄影棚中常作为效果光使用。

◆雪天雨天夜景拍摄角度

阴天的拍摄:

没有阳光、比较暗淡,注意充分曝光;

阴天光线全是散射光和透射光,无投影,景物没有明显的明暗层次,平淡而缺乏生机,色彩的饱和度降低。

若拍摄自然风景,应选择有前景、中景和背景以造成空间深度感;选择反差大、反光率高、色彩明快的物体;加闪光灯;

阴天的光线中含有大量的蓝色成分,色温偏高,彩色胶片会出现冷调效果。

•雨景摄影

雨中物:

伞、斗笠、彩虹(当难以拍摄到雨的形态时,我们需要借助雨中独有的事物,为雨天代言。

雨中人:

雨中人的活动带有很强的事件性,它往往最具新闻价值

水中影:

水是一个镜面。

下雨天,地面的积水中会映照出美妙的倒影,让雨天平添韵味和趣味。

雨夜:

夜雨、灯光、倒影、霓虹(拍摄雨夜时,灯光的反射以与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

雨滴:

表现雨滴时,镜头对准河湖水面,或者街道的积水,雨点落在上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是很有意境的表现形式。

雨丝:

通过控制快门速度可以将高速运动的主体拍成丝线状,这也是拍摄雨景的绝佳角度。

拍摄雨丝,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为好,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通常选择雨丝与地面成45度方向为宜。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大,曝光不容易掌握。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过度,曝光过度对雨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