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81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docx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3.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守恒观:

16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二氧化硫

C.转化观:

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4.如图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如图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5.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6.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石蜡熔化

D.酒精挥发

7.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甘蔗甜,苦瓜苦: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B.空气能被压缩:

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

结冰时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8.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只有ab

B.只有cd

C.只有ad

D.只有bc

9.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冷却饱和蔗糖溶液

B.

用洗涤剂洗碗

C.

铁钉生锈

D.

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形状

二、多选题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B.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空气污染

C.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以做灭火剂、做碳酸饮料、温室气体肥料等

D.通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三、填空题

11.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已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航空煤油是直升飞机的燃料,它是_______炼制的产品。

(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硅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为了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戴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__性。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有下列物质:

①洁净的空气,②钛,③澄清的石灰水,④铁锈,⑤酒精,⑥干冰,⑦液氧,⑧钢。

请用序号填空: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

④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请列举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

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考虑难受时就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

2KNO3+3C+S

K2S+N2↑+3X↑,是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A.CO

B.NO

C.SO2

D.CO2

13.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励志诗《苔》因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而火了起来。

全诗如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苔藓是高等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可以反映空气中的铅、铜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其中铜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大多数的苔藓植物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酸中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_)中生长,能不断地分泌出酸性物质,溶解岩石(岩石中常含有碳酸钙,标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表面,慢慢形成土壤。

四、实验题

14.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的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______(填物质名称)试剂。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在今年五校“庆元旦贺新年”联欢晚会上,戴校长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

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

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

(1)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

(2)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蜡烛慢慢熄灭

猜想﹙1﹚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氧气瓶中进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成分震荡,并______

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猜想﹙2﹚成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

(1)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16.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猜想2:

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____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___,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

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进一步

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

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17.为了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其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下图所示),并观察到紫色纸花变红。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

(提出假设)使紫色纸花变红的物质可能是:

假设1:

_____;

假设2:

_____;

假设3:

_____。

(实验验证)

要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需要对以上相关假设进行实验验证,请你写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将有关实验内容填入下表:

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六、计算题

18.将 146g稀盐酸慢慢加入到24g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以下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多选题

1、

三、填空题

1、

2、

3、

四、实验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2、

3、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