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482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 一.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与说课稿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学实录与说课稿

《这儿真好》教学实录与反思

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贾秋岚

案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

1、师: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师: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

(出示图片)小熊

二、品读,感悟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

1、师:

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

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生描述荒岛。

生:

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

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

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

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

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

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

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

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

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

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

(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

(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

(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

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

(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

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

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

“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

”小鸟摇摇头说:

“不,我不愿意?

”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

(指名说说)

2、师:

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

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

引读句子:

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师:

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

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

(贴图:

像树的云)

2、师: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

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

(指名学生回答)

3、师:

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

(引读句子)

4、师:

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种,今天种,明天种,种了许多小树苗,那小熊在种树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

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

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

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

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

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平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

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5、师:

是呀,小熊种树多辛苦,那我们就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生读)

读好句子,突出树的多和小熊的辛苦

6、师:

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继续交流。

生:

小熊的腿会酸,脚会疼。

生:

它挖坑的时候会把手弄破。

师(抓着学生的手):

手破了,流血了,小熊快歇歇吧。

生:

不,我要坚持到底。

师:

小熊你真棒,你来读。

(指名读)

师:

困难再大,可我们的小熊勇往直前,请所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熊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7、师:

小熊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为什么呢?

(生交流)

8、师: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你们看(出示绿岛图),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这时的岛是什么样子的?

师:

书上用了两个很美的词来形容现在的小岛,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根据回答板书:

漫山遍野绿树成阴)

9、看图描述解释词语:

师:

这些树很多,到处都是,这就是----漫山遍野。

每棵树长得绿绿的,而且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绿树成阴。

10、师:

现在还是荒岛吗?

生(一起大声的):

不是!

师:

那它是什么岛呢,谁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

花岛。

生:

快乐岛。

生:

果岛。

生:

五彩岛。

生:

五彩缤纷岛。

生:

五颜六色岛。

生:

美岛。

生:

幸福岛。

生:

绿岛。

师:

太美了太美了,能把这句话读美吗?

(生个别、集体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

11、师:

是云儿的指点和小熊的辛勤劳动,才使原来的荒岛变成了现在的绿洲呀!

为了感谢小熊,老师根据《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也为小熊编了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齐唱《栽树歌》)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

如今这儿变了,荒岛变成了绿岛。

有一天,小鸟又从岛上飞过,这次它发现了什么?

(贴小鸟)

1、师:

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说什么呢?

(指名读小鸟的话)

2、师:

我们都变成小鸟了,伸出你的翅膀,一边飞,一边高兴地说:

引读句子(“啊!

这儿真好!

我就住在这儿吧!

”)

3、师:

小鸟住下了,它在出去飞行的时候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它的小动物,它会怎样告诉他们呢?

(学生交流)

4、师:

小动物听了都赶来了,都有哪些动物来了呢?

他们是怎么来的?

它们说了什么?

(生自读第五自然段)

师:

小鸟怎么来的?

小鸟应该住哪里?

不举手,自己上来,下面的小朋友配上动作。

生:

两个学生拿着小鸟飞上来(板贴小鸟),边飞边说:

“啊!

这儿真好!

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生:

三位学生做划着船的动作上台(板贴小鹿,小猴,小象)齐说:

“啊!

这儿真好!

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5、师:

小动物们说这儿真好,那小岛到底好在哪儿呢?

练习说话:

出示:

()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

生:

小鸟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生:

小鸟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在树上筑巢,我有一个温暖的家了。

生:

小鹿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吃到新鲜的小草了。

生:

小鹿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

生:

小猴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捉迷藏。

生:

小猴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荡秋千。

生:

小象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儿散步。

生:

小象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

6、拓展想象:

师:

想想还会有谁去小岛,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生交流回答)

(谁)来了,它(它们)(怎么做)。

(谁)来了,它(它们)说:

“。

7、师:

这时最开心的是谁?

为什么?

它是怎么说的?

(引读最后一段)

师:

谁来高兴地读读?

(指名读、齐读)

8、师:

是呀,现在这儿真好,小熊动手又动脑,创造出了个美丽的环境。

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

(齐读课文)

三、总结,想象说话

1、师:

小动物们都住下来了,现在是小岛上的小主人了,为了使小岛变得更美好,你给他们一些建议吧!

(学生自由发言)

2、师:

小朋友,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

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

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

练习说话(学生讨论)

师:

小朋友呀讨论的可真认真了,我想早点听到小朋友的讨论。

生:

啊,这儿真好!

这里的景色可真美,我在这儿做作业就更舒服了。

生:

啊,这儿真好,有花有草。

生:

啊,这儿真好,空气多么新鲜,真是个仙境呀!

生:

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了。

生:

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了。

生:

我想把这儿变得更美丽。

生:

我还可以再种些花草树木。

生:

我们应该把这打扮的更漂亮。

师:

小朋友说得真好。

我想小动物听到了你们的话,一定会这样做的。

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

对呀!

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岛,环境不好,没有人愿意来这儿。

小熊通过种树,把这儿改造成了绿岛,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环境多美呀,当然吸引了许多朋友来。

看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是吸引八方朋友,建立友谊的重要原因呀!

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北京举行,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化家园,迎接八方宾朋!

四、练习,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一项课外作业:

1、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

2、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后反思:

1.挖掘简洁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明确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但也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课文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急切地想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整体思路清晰,是以小熊“梦见朋友(感到孤单)—寻找朋友(营造树林)—欢迎朋友(安家落户)这样的顺序进行。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要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孤单难受的样子,为后文的教学作好铺垫。

然后让学生感受小熊植树造林的艰辛和荒岛变绿岛后喜悦的心情。

最后借许多小动物都来到绿岛安家,来感受这儿真好,这儿真美!

低年级的文章看似简单浅显,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深奥含蓄的句子,但是,就是在这简短、平实的语句中,却也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

所以,即便是很简单的课文,我也要求自己反复诵读,捕捉文章的灵魂。

课文该抓些什么,放些什么?

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我一遍遍地读着课文,准备从课文的关键词语入手。

当读到“荒岛”、“孤零零”时,我的脑海立刻显现出一只孤苦伶仃的小熊在寸草不生的乱石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

正因为孤单,小熊多么焦急地找朋友呀!

于是遇到白云它“连忙”问:

“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当明白了白云的意思,知道要种树美化环境时,小熊满怀着希望激动兴奋地“种呀种”顾不得辛苦,天天种,年年种,种了很多很多树。

这“种呀种”既饱含着小熊对于寻找朋友的迫切心情,对美化环境的决心,更体现出种树的艰辛、种树之多。

最后荒岛终于变成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绿岛。

这儿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瓦蓝的天空、五彩缤纷的花草、暖暖的阳光下碧波粼粼,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如此美丽的环境自然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大家都感叹道“这儿真美,我就住在这吧。

”这时的小熊别提多快乐幸福呢,激动地欢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环境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

犹如抽丝剥茧般,文章的核心慢慢在我脑中显露出来,关键词语抠了出来,可是如何把这些方块字变成跳跃的生命音符,蹦人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产生共鸣呢?

课文如何设计?

采用些什么教学方法我还是一筹莫展。

2.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激情生情

经过集体的讨论,特别是师傅们的指点,最后一致认为情境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是最适合低年级教学的。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情激情,这一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课文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课件展示“荒岛”的样子,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荒岛,从而体会小熊的孤单,再激情朗读。

再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绿岛”图,通过对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精雕细磨,走向声情并茂,时效合一的语文课堂

经过几轮研读课文后,教案的雏形已渐渐浮出水面。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

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

“荒岛不荒,小熊不孤。

”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

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

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

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来到这儿,说:

“这儿真好,我(

)。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习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

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

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将想象放飞。

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象,放飞孩子的理想。

4.磨课的过程,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磨课中,不知不觉也收获了许多。

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解。

教师在研读课文时,往往倾注了过多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更应该站在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特点,想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不该是灌输者,强加自己的意愿,而应该是一名引导者,那么也就要认真思考引向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来引导最有效果,最后达到“

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的目的。

有效的磨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我们教师自身逐步成长的过程。

5.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文重点部分设计把握还不够。

“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我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但是,学生都看到了小岛上美丽的景色,花草树木,并用语言很好的组织起来了。

但是,引导这个词语的词语时,有些欠缺了。

学生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这个词语的词意仍然含糊,理解不十分确切。

(2)另外,“这儿真好”好在哪里,我让小朋友们通过句式训练来说一说,但这样的句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控,让学生想的更丰富,表达更精彩,这值得我去思考。

(3)整节课朗读还不到位,学生说的较多,朗读训练少了些。

而且低年级孩子唱读现象较严重,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解决的问题。

(4)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不应截然分开,在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有机地进行写字教学。

教材的挖掘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

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

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

我想,这一方面我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

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

“好”与“不好”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

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

为什么?

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

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习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

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

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这些变化好吗?

好在哪里?

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

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

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

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

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

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

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

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

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

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

我又问孩子们:

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

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每一次学习一篇课文都是在学习如何做人!

说课稿资料

一、说教材

《这儿真好》选自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感到很孤独,想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好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等特点,我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偏旁部首,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明白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联系。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情感目标:

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

重要性。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了解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3、情感目标: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

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

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声音、画面等来思维的。

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兴趣,每一个细微动听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都能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低年级语文课上很好的课程资源。

我力图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以及让他们动手制作等途径,带领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始终充满热情。

第二:

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时即强调了现代人必须学会合作。

学会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中体验互助的乐趣,互补的完美,和成功的快乐。

我设计在两个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合作学习。

一是探究为什么种树能找来朋友。

我让小朋友们小组读读书讨论讨论,然后来说说理由。

第二就是种了树后,荒岛变成了什么样子,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贴一贴等方法来体会小岛美丽的样子,体会“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读为本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朗读,有助于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烦琐的分析更有效。

我设想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自己练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难点是:

让学生理解“这儿真好”好在哪里?

六、说教前准备:

教师:

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

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七、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的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

加上小孩子现在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师多些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很强的问题,就能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分段阅读,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

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来理解,什么叫孤零零?

通过看图明白,小熊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伙伴,这就是“孤零零”。

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小熊心里会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唉,一个人呆在这荒岛上真没劲,要是有个人来陪陪我那该多好啊!

然后要求学生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课文。

(这一环节利用说话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孤单这种感觉,为后文渴望朋友,想办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铺垫。

2、学习第二段

第二小节是讲小熊问飘来的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这一内容浅显易懂,只要以读代讲,抓住“连忙”这个词读出急切的语气。

这一段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探究“白云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

”小熊明白了什么?

启发学生思考,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种树为什么能找来朋友。

体会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为下文进行想象绘画打下基础。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文写岛上的环境变了,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居住,那么,小岛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呢?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配乐朗读。

“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

)听完后启发学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岛现在的样子了吧,赶快来画一画吧!

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比赛,画的背景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荒岛的样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没有。

另外,老师提供了许多小动物及花草树木的贴图,需要什么拿来用,如果小朋友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彩笔话在图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能力实际是一种还原再创造能力,衡量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贴画这些东西?

结合这时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

明白“这儿”究竟好在哪里。

当然,图画毕竟是静止的,这时我出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四)、开发课程资源,迁移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