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89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docx

高考模拟语文作文范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

1

命题思路

  1、贴近教材。

  文言实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还是有用的。

  2、注重细节。

  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的提炼等。

2

阅读步骤

  一是浏览全文找主要内容,对于人物传记阅读可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

  二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一般此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

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三是再读原文,逐个做题。

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

3

实词虚词

1、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二(点蓝字可见120实词)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词释义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相近或相反)

  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

  如:

贷责无旁贷(推卸)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

  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

  如:

“无所阿避”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回避”更合适

2、文言虚词

  常考文言虚词共18个(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文言虚词解析),要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4

材料+错项

1、筛选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

2、找错误项

 

(1)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

 

(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

5

固定短语

  1.得无:

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

莫非,莫不是。

  2.否则:

是两个词,否:

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

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4.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

  5.虽然:

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6.无乃:

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

等到,等到了。

  8.盍:

何不。

曷:

何不。

叵:

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

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

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

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

  13.无论:

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

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

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16.不过:

不超过。

  17.地方:

土地方圆

  18.山东:

淆山以东。

  19.可怜:

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

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

  21.以为:

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

指给……人看。

  23.可以:

可以凭借……

  24.至于:

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

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

趁着某个机会而……

  27.或者:

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

就让(使)

  29.智力:

智谋和力量

  30.前进:

走上前献上

  31.何苦:

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6

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例:

①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2.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3.何以: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为什么?

怎么会?

  例: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②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

“所……的是什么

  例: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5.奈(若,如)……何:

对……怎么办

  例: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

  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

  例: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二.表示反问

  8.何……哉(也):

怎么能……呢

  例: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9.何……为:

为什么要……呢

  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10.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例: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11.如之何……:

怎么能……呢

  例: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季氏将伐颛臾》

  12.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

难道……吗?

  例:

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报任安书》

  ②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13.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

  例: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

  14.不亦……乎:

不是……吗

  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15.……非……欤:

……不是……吗

  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16.宁……耶:

哪里……呢

  例: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祭妹文》

  17.顾……哉:

难道……吗

  例:

顾不如蜀彼之僧哉?

《为学》

  18.独……耶(乎):

难道……吗

  例:

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三、表示感叹

  19.何其:

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例: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20.直……:

只不过……罢了

  例: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庄暴见孟子》

  21.惟……耳:

只是……罢了

  例: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

  22.一何:

何等、多么、为什么……

  例: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23.亦……哉:

也……啊

  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五人墓碑记》

  24.……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

  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

  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报任安书》

四、表示揣度

  25.无乃……乎?

恐怕……吧、只怕……吧

  例:

①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26.得无......耶,得无……乎:

大概……吧、该不是……吧?

  例: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②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27.其……欤?

(兼表反问)

  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28.……庶几……欤:

……或许……吧

  例: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29.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

  例: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

  30.……欤(耶),……欤(耶):

是……还是……呢

  例:

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梅花岭记》

  31.其……其……也?

是……还是……呢

  例: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六、表设问:

  32.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

  例: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何则?

陵迟故也。

七、表陈述语气

  33、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例: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愚溪诗序》

  34、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例: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书博鸡者事》

  35、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

  例: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6、无所: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

  例:

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愚溪诗序》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37.比及:

等到……的时候

  例: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八、被动句

  38、见……于……:

  例: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愚溪诗序》

  39、为……所……:

  例: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九、宾语前置

  40“唯……是……

  例:

唯命是从。

  41……何……之有

  例:

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

十、连词

  42.诚……则……:

如果……那么(就)……

  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43、否则:

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

  例: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44、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例: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愚溪诗序》

  45.向使:

假如,如果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46.自非:

如果不是,除非是

  例: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47.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例: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

《过秦论》

  48.虽然:

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例: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

十一、复音虚词

  49、得以:

能够

  例: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50、俄而:

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

  51、而况:

何况,况且

  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52、何乃:

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例:

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

  53、既而:

随后,不久

  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54、既……且……:

又……又……

  例: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55.可得:

可以,可能

  例: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庄暴见孟子》

  56.可以:

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例: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②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劝学》

  57.乃尔:

竟然如此,这样

  例:

何其相似乃尔。

  58.且夫:

再说,而且

  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

  59.是故:

所以,因此

  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60.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

  例: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61.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

  例: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62.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

  例: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63.谓……曰……:

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例:

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②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64.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游褒禅山记》

  65.无何:

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例: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山市》

  66.毋宁,无宁:

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例: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67.无庸:

不用,无须

  例:

请姑无庸战。

《勾践灭吴》

  68.无由:

不可能,无法,无从

  例: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

  69.相与:

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例: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70.一切:

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例: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

  71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例: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72.以故:

所以

  例: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褒禅山记》

  73.以……故:

因为……的缘故

  例: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愚溪诗序》

  74.以……为……:

认为……是……,把……当作……

  例:

①齐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

  75.以至于:

一直到;结果

  例: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乐羊子妻》

  76.因而:

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

  例:

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77.于是:

对……,然后就,于是

  例: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

  78.……之谓:

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例: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②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79.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例:

①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赵太后》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2017届高考冲刺阶段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

——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2017年4月更新版)

原创作者:

成都  翟晓周

授权声明:

  本文原创作者:

翟晓周,现独家授权公众号语文月刊(ID:

yuwenyuekan)发布本人的原创文章《2017届高考冲刺阶段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2017年4月更新版)》,未经书面许可,不能转载或变相抄袭至其他平台或商业用途。

违者追诉到底。

转载请联系本人书面授权并支付稿酬。

本文2016版首发于公众号语文月刊2016年5月24日,《恨晚|高三语文冲刺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一度火爆异常,众赞有用,后被一些人改编或据为已出或上传网络或售卖。

  本资料按照2017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传递的信息而做。

按照“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类)”——“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语言知识应用”——“作文”的顺序依次按照可能出现的题型、题目做解析,并链接相应的系统知识与答题方法。

注意:

1、资料中红色字体部分为变化与新增内容,要多关注。

2、在平时练习检测和考试中,均需注意时间安排,本资料所定的时间为大概,具体到不同的学生会有变化,但是无论如何调整一定要在时间上做好控制。

时间安排为做题140分钟,余下10分钟可以灵活调整。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

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

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

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

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

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

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

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尤其关注语段的中心。

(3)论证的逻辑意识(观点、论据、论证三者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6题,单选+双选+主观】,以人物传记为主,兼顾新闻类如访谈、专访、新闻调查等,可能出现非连续性文本。

(12分钟内,阅读5分钟,做题7分钟,单选1分钟,双选3分钟,主观题3分钟)

(一)传记作品阅读

1.把握特点,读懂文本

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人物传记是纪实性(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强调陈述的基本事实(传主的经历和主要事迹)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和对于某些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的细节虚构和场景铺陈的文学价值。

它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

其次,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主人公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主人公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传记有述传和评传两种:

述传主要陈述人物事迹,结尾简要评价;评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

2.会做题

【1】考点与题型大类别阐释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答题方法:

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

【2】具体题型

高考试卷一般为3道题,第1题为单选(3分),第2题为双选(4分),第3题为主观题(5分)。

(1)单选题,一般集中某一话题(或角度)设问,比较集中和单纯。

需要细心。

(2)双选题,会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等各个角度或者全文整体设置选项,需要整体理解文章并能把握具体内容,考查是否真正读懂文本。

同小说双选题一样,详见小说阅读题。

(3)主观题。

注意重视语段。

答题模式同小说的思路题。

一般主要考人物形象或者人物成功(取得某方面成就)的原因。

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之类题目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之一——表现人物的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时间、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